晋楠昭开口给统子分析:【参与制糖过程的人大多是百姓,朝廷也只会派他们去。本文搜:看书屋 免费阅读他们没有官职在身,无权,也无势,要是商户想要为难他们,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是防商户的。
而朝廷派去的人,要防他们以为自己是朝廷派去的,眼高手低,不好好做事,还处处跟商户要好处……虽然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出现,但也要防着,免得真的出事。】
这倒也合理。
众人点了点头。
既然提到了制糖的人,晋武帝大手一挥,该升官的升官,该赏钱的赏钱。
工部的人跪下谢恩之后,晋武帝就挥手让他们退了,让他们将嘉奖的旨意带回去给那些没进宫的人。
而晋楠昭被留下了。
统子以为,接下来就该是晋楠昭的奖励了,但是等了又等,没有等到晋武帝奖励晋楠昭的旨意。
【昭昭,你皇伯伯这是忘了你这个大功臣了?】统子有些纳闷,这最该奖励的不应该是昭昭吗?
本来想压一压晋楠昭的功劳的晋武帝轻咳了一声:“制糖一事,功劳最大的应当是昭昭。昭昭想要什么奖励同皇伯伯说,皇伯伯赏给你。”
晋楠昭还没开口,统子就己经掰着手指算晋楠昭的功劳了:【甜菜加上矿图还有造纸术以及大伊万,这怎么说也应该给个公主的封号,在赏一块封地吧。】
大伊万是什么?在场的人,知道大伊万的也就晋武帝和锦王。
是的,大伊万的配方晋楠昭己经秘密交给了晋武帝,晋武帝又让五皇子晋楠昊秘密召集了一群人去秘密研究这个大伊万了。
只不过暂时还没有消息传出来。
“皇伯伯,昭昭也是皇室中人,受着天下人的供奉,能为他们做点事情是昭昭的荣幸……”晋楠昭佯装羞涩地笑了笑。
【所以奖励你不要了?】天噜啦,昭昭这么大方的吗?到手的奖励说不要就不要?
心思耿首的统子惊呆了。
晋楠昭漫不经心地开口:【我有说不要了吗?】
【可你不是说你受天下人的供奉,能为他们做点事情是你的荣幸吗?】这不就是说不要奖励的意思吗?
【是我的荣幸啊,但是这不代表不要奖励啊。】晋楠昭义正言辞地教导统子:【统子啊,就我爹那一身军功己经够功高震主了,这些东西在传出去是我拿出来的,我们家的名声在民间肯定会日益剧增,为了不让皇伯伯觉得我们家有不臣之心,我们自然是要低调一点……】
听着晋楠昭的谬论,晋武帝狠狠地瞪了一眼锦王。
锦王不自在地咳了一声,眼神飘忽,不敢去看晋武帝。
“陛下,制糖一事……”纪尚书及时开口打岔,提起要如何安排制糖的事情。
晋武帝没有让晋楠昭离开,晋楠昭自然不能随便离开,听了一会之后,发现没什么需要自己的,转而关心起之前的问题:【统子,甘蔗的事情你查得怎么样了。】
统子道:【简洁版就是广川府和闽州府官商勾结,将大晋的糖扯着大陈的皮将糖卖给大晋。】
御书房里谈论的声音停了一下,晋武帝的脸色沉了下去,咬着牙开口:“继续。”
【说详细一点就是,那里的制糖大户是大陈人,低价收购百姓种植的甘蔗,然后买通当地的官员以及边关的士兵,将甘蔗运出大晋,送到大陈进行生产。在大陈生产之后,又以高价卖给大晋。这样一倒手,他们就能赚的盆满钵满的。】统子以为晋武帝让自己继续,然后详细地说了一下里面的事情。
【不对啊,出关入关都要交关税,然后贿赂官员和士兵也是一笔钱,在大陈生产的时候也要交一笔税,这样折腾下来,商户还有什么可赚的?】晋楠昭这段时间可是很详细地了解过大晋的律法的。
按照这种算法,商户根本赚不了多少钱。
【他们买通官员和士兵,为的就是不用交太多税啊。至于大陈那边……】统子顿了顿。
晋楠昭有一种不好的想法,【不会是大陈那边也将你屏蔽了,查不到一点他们的消息吧?】
【没有,没有,大陈那边一切正常。我只是在想要怎么跟你说。】统子连忙开口解释:【跟大晋交易的大陈人是皇室中人,根本就不用交税。】
【所以大冤种事我们呗。】晋楠昭一头黑线:【低价购买我们的原料,不给我们交税也就算了,还把东西高价卖给我们?】
好一个大陈。晋武帝气得想要拍桌子,却被全公公拦了下来,最后只能死死地握紧拳头。
其他大臣则是一脸的气愤填膺,怕晋楠昭看出来,没有人敢正面对着晋楠昭。
只是御书房里的气氛因为这件事情冷凝起来了。
【嗯?制糖的事情说完了?】晋楠昭听到讨论的声音小了,不禁抬起头。
“陛下,臣以为,朝廷应该控制好糖的售价,以免商户哄抬糖价。”林尚书板着脸提议。
“若是朝廷定价应该如何定?”纪尚书飞快地接上话。
“若是糖价定得低,
这方子出售的价格是不是可以适量少一点?”
不等其他人反驳,纪尚书率先反对:“臣不同意,制糖方子只能卖一次,只有定高了才能避免一人买了之后转手抄一份卖出去。”
【不对吧,应该是价钱足够低了,没有利润了的情况下才能避免转手卖出去的情况吧?】统子也听了一耳朵。
【确实,价钱越高,就会有人越想快点回本,然后转手以半价卖出去,反正这个方子迟早会人尽皆知,还不如趁着知道的人少的时候卖出去。】晋楠昭认同地道。
“正因为是只能卖一次才应该薄利多销。只有在没有利润的时候,才不会动歪心思卖制糖方子。”江尚书一本正经地捡起晋楠昭的话。
其他人一脸怒气地看着江尚书:你这个臭不要脸的东西……
江尚书佁然不动,反正郡主又不知道我能听到她的心声。
“若是走薄利多销的路子,朝廷如何有收入?”林尚书问道。
“朝廷不应该指望一张方子赚钱,应该将目光放在商户缴的税钱。”最近江尚书和太傅以及丞相等重臣在改商户相关的条律。
条律里提高了商人的地位,相对的商人就应该多付出点东西。
比如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