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云 作品

第二百一十七章 公粮单子

后院里,林三妹看到晒着的朱菇,眼睛一亮:“哟,这朱菇长得不错啊,这是要拿去卖吗?”

“是啊,”刘秋莲应道,“这些都是要卖的。”

“那给三姑留点呗,”林三妹笑眯眯地说,“我家那口子最爱吃朱菇了。”

正当刘秋莲不知该如何应对时,院子外传来脚步声。

林母背着甜黍回来了,额头上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着光。

林三妹立刻换上一副笑脸:“二嫂,你也太惯着这小媳妇了,让她在家享清闲,自己却干这苦力活。”

林母放下背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淡淡地看了她一眼:“小妹过来就为了聊这事儿?”

“我这不是关心嘛。”林三妹赔笑道,“小媳妇太惯着了,以后怕是要爬到你头上去。再说了,你们家现在修房子,处处都要用钱,哪能这么惯着她?”

“我家秋莲什么性子,我心里有数。”林母语气坚定,“她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干活,采菇、晒菇、做饭,样样都做得好。你要是没别的事,就坐下来喝口茶。”

刘秋莲听着婆母的维护,心里一暖。

这一世,她一定要好好守护这个家,不让任何人破坏这份温暖。

“二嫂,你这话说的,”林三妹讪讪地笑道,“我这不是怕你们吃亏嘛。听说你们家要修新房,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林母不动声色地说:“修房子的钱都准备好了,不劳三妹操心。”

“那敢情好,”林三妹眼珠转了转,“对了,我听说你们这朱菇卖得不错?一斤能卖多少钱?”

刘秋莲在一旁默默听着,心中冷笑。

果然,三姑还是改不了打探的习性。

“卖多少钱不重要,”林母说,“重要的是能补贴家用。秋莲,去给三姑倒杯茶。”

刘秋莲应声去了厨房。她一边烧水一边想着,这一世她一定要让家里过得更好。

前世因为太过软弱,让三姑没少占便宜,这一次她绝不会重蹈覆辙。

后来的饭桌上,林三妹虽然还在旁敲侧击地打探家里的情况,但在林母的林旋下,也没能问出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看着林三妹失望的神色,刘秋莲在心底暗自发笑。

傍晚时分,林三妹终于起身告辞。

临走前,她还意有所指地说:“二嫂,待你们那边装修完工,我一定来住几天。”

林母只是笑笑,没有接话。

送走林三妹后,刘秋莲看着天边的晚霞,心中思绪万千。

前世的种种不堪回首的记忆涌上心头,但这一次,她已经不是那个任人欺负的刘秋莲了。

她转身看向后院的朱菇,这些都是她和家人辛苦的成果。

她要靠自己的双手,让这个家越过越好。不管前路有多少艰难,她都会坚持下去。

夜幕降临,林守平从工地回来了。

看到他满身疲惫却依然带着笑容的样子,刘秋莲心中一暖。

她默默地端上热水,让丈夫洗去一天的疲惫。

刘秋莲站在厨房里,锅里的夹生饭散发着淡淡的米香。

她望着窗外,天色阴沉,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

门外传来脚步声,林四婶和她儿媳背着背篼走了进来。

两人的衣服上沾满泥土,显然是刚从山上回来。

“秋莲啊。”林四婶放下背篼,抹了把额头的汗,语气里带着几分疲惫,“今天运气不太好,山上的朱菇越来越少了。”

刘秋莲放下手中的活计,走过去查看两人的收获。

背篼里的朱菇确实稀疏,和前几天的丰收相比差了许多。

朱菇零零散散地躺在竹篾编织的背篼底部,有些已经蔫了。

“我来称一下。”刘秋莲拿出竹筐,仔细地将朱菇分拣出来。

她的动作轻柔,生怕碰坏了这些来之不易的山货。

婆媳俩一天的收获只有十五斤半,比起刚开始那几天少了一大半。

不过即便如此,一天也能挣到几块钱,总比闲着强。

刘秋莲看着眼前这对面带疲惫的婆媳,心里泛起一丝酸楚。

“听说要下雨了,”刘秋莲一边称重一边说,“爷爷说雨后的菌子会多一些。他这几天总在看天气,说这场雨对山里的菌子生长很有帮助。”

林四婶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拍了拍脑门:“对了,差点忘了正事。大福伯今天送来交公粮的单子,说后天就要去交了。”她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你看看,今年的数量比去年还多。”

刘秋莲接过单子,仔细看了看上面的数字,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去年交公粮时的情形历历在目,那些收粮所的人太难打交道了。

检测谷子时挑三拣四,过秤时总是缺斤少两。

去年守平就吃了大亏,最后不得不去赵家买了二十斤谷子补上。

“三婶别担心,”刘秋莲努力挤出一丝笑容,“到时候让守平开耕地机帮你们送去。现在路不好走,用人力太辛苦了。”

“这怎么好意思,”林四婶连忙摆手,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油钱必须得给。这年头,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都是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刘秋莲将称好的朱菇装进袋子,递给林四婶。

“不行,油钱一定要给,”林四婶坚持道,眼神坚定,“不然我们宁愿自己借架架车去。这人情我们可不敢白占。”

刘秋莲知道林四婶的性子,只好答应:“那行,到时候给守平就是。不过您也别太担心,今年各家都学聪明了,往麻袋里多装些,免得又被刁难。”

送走了婆媳俩,刘秋莲开始清理朱菇。

厨房里安静下来,只剩下水龙头哗哗的流水声。

她的手在冰凉的水流下微微发抖,脑海中不断浮现去年交公粮时的情景。

那天,守平开着耕地机,载着几家的粮食去了收粮所。

本以为早早去就能早早回来,谁知道一去就是一整天。

收粮所的人对着谷子挑挑拣拣,说这个不行,那个不好,害得大家手心冒汗,生怕粮食过不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