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云 作品

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算去州城

刘秋莲站在田埂上,望着远处的山峦,秋日的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暖暖的。

微风拂过,带来一阵清新的泥土气息,远处的山林里,零星传来几声鸟鸣。

她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目光落在远处新开垦的那片地上。

那里的杂草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再过几天就能开始翻地。

想到这里,她不由得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林守平从远处走来,手里还拿着一个油纸包,步伐轻快。

阳光下,他的身影拉得很长,投射在泥泞的田埂上。

“秋莲!”他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你猜我带了什么回来?”

刘秋莲转过身,看着他那副神秘兮兮的模样,眼角微微弯起,“又是月饼?上次你不是才带了一些回来。”

“这次不一样,”林守平快步走到她身边,小心翼翼地打开油纸包,露出里面金黄的月饼,“这是五仁的,小巧他们都说好吃。我特意去县城买的。”

阳光下,月饼的外皮泛着诱人的光泽。

刘秋莲接过月饼,轻轻掰了一半,递给他一块,“你先尝尝。”

林守平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满足地眯起眼睛,“对了,”他一边嚼着月饼一边说,“小马医生今天特意找我说,州城的吴老板对我们的朱菇很满意,明年还要继续合作。”

听到这个消息,刘秋莲眼睛一亮,但随即又黯淡下来,“可是”她犹豫了一下,“明年我们就要分家了,这生意该怎么做?”

林守平的动作顿了顿,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草药生意按原计划,分家后各干各的。至于收菌子,咱们继续保持这种状态,拿一半,其余部分让几位老大均分。”

刘秋莲点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山林,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事,“那块菌的事得抓紧,要是吴老板满意,咱们就得开始收了。”她顿了顿,“山上那块荒地,等犁出来后还是得请人帮忙。”

“嗯,”林守平应道,“一福家那块地也是,已经请人在砍树挖根了。等收拾好让三哥去帮着犁地。”

正说着,林小巧从田埂那头跑过来,小脸被太阳晒得红扑扑的,“幺叔,幺婶!”她气喘吁吁地喊道,“奶让你们去看看青岭的甜黍。”

刘秋莲拍了拍衣服上的土,对林守平说:“你先去吧,我去灶房准备午饭。”

林守平点头,跟着小巧往青岭走去。

路上,他看见几个庄户正在田里忙活,有的在收割稻子,有的在翻地。

秋收的季节,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到了地里,林母和林小芳正在捡甜黍棒子。

林母的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但腰板依然挺得笔直。

“老幺来得正好,”林母直起腰,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这些甜黍棒子得赶紧收了,再晚就该发芽了。”

林守平连忙接过母亲手里的箩筐,“娘,您歇着,我来。”

林小芳蹲在一旁啃着土瓜,见到林守平来了,大方地递过一块,“幺爸吃。”

林守平摸了摸小丫头的头,接过土瓜,一边剥皮一边打量着地里的情况。

红苕地已经收完了,只剩下洋芋和芋头还没挖。

看着满地的农作物,他心里盘算着今年的收成。

与此同时,刘秋莲在灶房里忙活着。

她一边择豇豆,一边想着山里的草药。

山芹香该开花了,草珊瑚和紫金花的种子也该采了。

这些都是他们的希望,是改变生活的机会。

正想着,张冬梅提着一篮子朱菇进来,“秋莲,你看看这些行不行?”

刘秋莲放下手里的活,仔细检查起来。

她的手指轻轻拨弄着每一朵朱菇,眼神专注,“这种被虫咬的,还有开伞的就留着自己吃吧,晒干了能存放。”

张冬梅连连点头,“明白了,明白了。那我明天上山再捡些好的来。”

说完,她转身要走,又突然停下脚步,“对了,秋莲,你说这朱菇生意,以后”

刘秋莲抬头看了她一眼,知道她想问什么,轻声说:“放心吧,分家后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看着张冬梅离开的背影,刘秋莲叹了口气。

灶房里飘着饭菜的香气,她往锅里添了些柴火,想着等会儿得和守平商量一下去州城的事。

午饭时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

林母给每个人都盛了一碗饭,又夹了些菜。

“老幺,”林母突然开口,“你和秋莲这段时间辛苦了。”

林守平放下筷子,“娘,这有什么辛苦的。”

“我知道,”林母看了看刘秋莲,又看了看林守平,“分家的事,你们也别太担心。该是你们的,一分都不会少。”

刘秋莲低着头,默默扒着碗里的饭。

她知道,分家是迟早的事,但真到了这一天,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饭后,林守平拉着刘秋莲去了后院。

“秋莲,”林守平轻声说,“我想着,等这批朱菇的钱到手,咱们就去州城看看。”

刘秋莲抬头看着他,“去州城?”

“嗯,”林守平点点头,“吴老板说那边有个药材市场,咱们可以去看看,说不定能找到新的门路。”

刘秋莲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也好,反正分家后,咱们得自己闯出一条路来。”

远处传来鸟儿的鸣叫,秋风吹过,带来一阵凉意。

刘秋莲看着眼前这个和自己一起奋斗的男人,心里既有期待,又有担忧。

但她知道,不管前路如何,只要他们携手同行,就一定能找到属于他们的出路。

刘秋莲将甑盖轻轻盖好,拿起杆秤称量那一篮子黄菌子。

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将黄菌子映衬得晶莹剔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三斤二两,一共一块六角钱。”她将钱递给林四婶,动作轻柔而利落。

林四婶接过钱,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秋莲啊,你这眼光就是好,这黄菌子别人都不认得,就你晓得。老幺娶了你,那是他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刘秋莲淡淡一笑,没有搭话。

她拿起剪刀,开始仔细收拾朱菇,将每一朵朱菇的根部修剪整齐。

屋外蝉鸣阵阵,夏日的热气透过敞开的窗户涌进来,她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这些朱菇要是晒个三四天,就能干透了。

到时候串成一串串挂在厨房,冬天煮汤最是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