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被革职处理
太子瞥向顾晏殊,眼底嫌弃意味极为明显。
“顾大人再说什么?本太子听不懂。”太子神色淡淡,将自己摘得一干二净。
顾晏殊浑身一僵,没想到太子竟然如此不给情面:“太子殿下……”
太子怕顾晏殊说出什么不该说的事情来,直接打断:“本太子一向是秉公处理,此事证据确凿,本太子也都看到了。”
说着他意有所指道:“顾大人还是早些回府反思,总不能因为爱慕苏姑娘,就这样败坏人家姑娘的名声。”
顾晏殊怔愣了一瞬,瞬间明白了太子的意思。
这么多人都在这里,此事定然会被皇上知晓,如果太子公然在这里袒护他,反而还会引起皇上的怀疑。
那样一来,对顾家就更不利了。
实在是没办法,顾晏殊只能咽下这口气:“此事是我疏忽,是我身边的人将这手稿交给我。”
“还望苏尚书和夫人还有苏姑娘见谅。”
李氏心里憋着一口气,公然这样出现在自家女儿及笄宴上,李氏气的恨不得直接破口大骂。
但宾客都在,她确实不能肆无忌惮。
李氏压着心里的火,半晌后才平缓情绪道:“小女能承蒙顾大人的喜欢,自然是好的。”
“只不过知夏已经和璟行有了婚约,顾大人也和郡主有了婚约。”
“日后这事情就不要再提了。”
苏尚书也跟着开口:“若没什么事情,那顾大人就请回吧。”
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顾晏殊也知道不能留在这里丢人现眼,他讪笑了两声。
“是我多有打扰,抱歉。”
眼看着顾晏殊灰溜溜的离开,苏知夏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眼眶也渐渐泛红,说不出是激动还是什么。
陆璟行不留痕迹拍拍她的手背,安抚意味极为明显。
没有了顾晏殊,及笄宴顺利进行了下去。
后面陆璟行一直帮着苏知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被众位大臣看在眼里。
几乎是在及笄宴结束之后,陆璟行很宠爱未来的妻子这一事,就已经满城皆知了。
“也不知当时是谁乱说的,陆大人年轻有为,又对苏姑娘那么好,谁瞎了眼睛才能看上顾家那少爷。”
“小点声说,万一被顾家那少爷听到了,咱们可就糟了。”
“放心吧,肯定不会有事的。”
“顾家那少爷现在肯定在府中都要被骂死了,哪还有心思管我们说什么?及笄宴事情闹得那么大,你真觉得皇上会不知道?”
“皇上本来看顾家就不顺眼,现在顾晏殊还往枪口上撞,这下可遭殃了。”
正如百姓所议论的那样。
顾晏殊在家正被顾衡怒声训斥着:“你到底在想什么?皇上现在还在盯着我们,你这样大摇大摆的去了苏家。”
“若是没什么事情也就罢了,偏偏还闹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不想让皇上注意都难。”
顾衡气的恨不得直接给顾晏殊一个耳光。
一旁顾氏拦着:“老爷!老爷您别生气,晏殊这也只是想为了家里做点什么。”
“更何况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再者说了,咱们儿子看上苏家那姑娘,还得苏家那姑娘烧高香了呢。”
顾衡看着这一对无知的母女,气的怒声道:“顾家早晚都要毁在你们手里。”
顾晏殊并不觉得自己做错。
大概是有顾氏撑腰的缘故,顾晏殊也跟着抬起头道:“我也没想到会变成这样。”
“要不是陆璟行之前将手稿带走了,今日苏家就要大乱!”
顾衡深深看了他一眼,摇摇头:“罢了,我懒得跟你说。”
他辛辛苦苦,铤而走险才将顾家扩展到这种地步。皇上要调查顾家,也无可厚非。
但该隐藏的证据他都隐藏的很好,皇家想要查到也没有那么容易。
可偏偏一而再再而三的计划都毁在了顾晏殊的身上,作为父亲的顾衡怎么可能不生气。
“够了,这段时间你就老老实实地在家待着,哪里也不许去!”
说完顾衡转身就走。
顾晏殊跪在院子里面沉默不语,完全没把顾衡所说的话放在心上。
顾氏心疼儿子,将顾晏殊扶了起来:“你也别跪了,你爹就是那个脾气,等晚点我去劝劝。”
“你先回去好好歇着。”
顾氏到底还是纵容。
她叹了口气道:“你要是看上了哪家姑娘,你就跟娘说,娘去想办法。”
“现在就听你爹的,别到处乱走了。”
顾晏殊没理会顾氏的话,甩开了她的胳膊,没好气道:“当初我还不想娶沈白霜呢,婚事不也照常?”
先前为了顾家,他可以娶沈白霜。
可现在事情都到了这地步,他还娶什么沈白霜一个废物做什么?
一点用处都没有。
顾晏殊眸色冷厉了几分,大步回到了屋中。
本以为此事太子会替他摆平,可他万万没想到第二天时,圣旨已经传到了顾府。
顾晏殊跪在地上迎接圣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公公看了眼跪在下面的顾家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因昨日顾家公子顾晏殊在禁足期间肆意出门,违抗圣命,此乃大罪。”
“昨日又大闹尚书府,还污蔑苏家姑娘的名声。”
“朝廷不需要这种不知检点的官员,因此罢免顾晏殊在宫中的官职,在家中闭门思过不得有误!”
顾晏殊做梦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声音都微微发颤,他深吸口气颤抖着道:“公公是不是说错了?这么点小事,皇上就要革职吗?”
李公公瞥了他一眼:“杂家只是宣读皇上的圣旨,其他的杂家一概不知。”
“还不快点接旨?难道顾家公子这次还打算抗旨不成?”
抗旨乃是大罪,甚至还会抄家灭门。
顾晏殊自然不敢不接,他双手举过去:“臣接旨。”
李公公要出门时,被顾衡拦住,顾衡笑着将钱袋子放到李公公手里:“麻烦公公去皇上面前,多替晏殊美言几句。”
“事后本官必有重谢。”
在朝堂上,这是顾衡处理事情的一贯手段,他甚至都以为李公公一定会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