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肥肠 作品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人的疑惑

吕公比知道张启有钱,也知道他这次来肯定能得到不少的资助。

可张启大手一挥就是三十万贯,纵使他吕家世代为官,也没有见过这么多钱。

“张。。张公子,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看着结结巴巴的吕公比,张启直接命人从账房拿来了一叠厚厚的交子,直接递给了吕公比。

“使不得,使不得!这钱是要给朝廷的,我怎么拿的住。”

吕公比最多一次消费也不过几百贯,这一下子手里拿着三十万贯的交子,根本就拿不住。

“吕公子,这又不是铜钱,一叠交子而已,你有什么拿不住!”

“……”

“吕公子尽管拿去,交由你父亲处理,我相信你。”

这次轮到张启重重的拍打吕公比的肩膀了!

“好…好!我…我这就回去,把钱一文不少的交给父亲!”

吕公比不敢停留,生怕手上的交子票被风吹飞了!

看着慌忙离去的吕公比,张启不由得心里好笑了起来。

“看来有的时候,这官二代也不算什么嘛!才几十万贯就慌成这样,要是给你一百万贯,不是要疯啊。”

吕公比自是不知道张启在想什么,他只想快些回家。

到家后,吕夷简看着神色慌张的吕公比,以为他没办好事情。

“看你慌张的样子,是不是事情没办好?”

眼见硕大的巴掌就要打到脸上来,吕公比赶紧掏出一叠交子票。

“嗯?嗯!!”

吕夷简一眼便看出这是交子票,他赶紧抢过来数了数,一共三十张,每张都是一万贯。

“这张启真是个土财主!我原打算能给十万贯就不错了!太好了!太好了!”

吕夷简第一次如此失态,在发觉自己失态后,急忙稳了下来。

“你总算做了一件好事情了!你在家候着,我即刻进宫面见圣上和太后!”

吕夷简迅速更衣之后,乘坐马车进了宫。

他先是去了福宁宫,将此事汇报给了太后,太后对真宗可是有真感情的。

在听见张启给了这么多钱之后,也是感动的留下了泪来。

“吕相,看来把修缮国史的事情交给你是非常正确的,哀家答应你,等哪几个老头子退了,你肯定是第一相!”

吕夷简心中狂喜,他虽然也是宰相,可前面还有几个老臣压着他,所以有时候他的想法得不到实现。

这下有太后的支持,自己成为当朝第一相之日可待。

“多谢刘太后栽培!”吕夷简连忙磕头谢恩。

“太后,那张启?”吕夷简也不是忘恩负义之人,他小心翼翼的提起了这个名字。

“至于张启,你去找圣上吧!毕竟是他的人,哀家封赏不合适!”

吕夷简一想也对,转头又去了集英殿,赵祯此刻正在批复奏章。

“启禀圣上,张启捐赠了三十万贯用于编修真宗国史。”

赵祯听闻,放下了手中的红笔,揉了揉眼睛,看着跪在地上的吕夷简,慢条斯理的说道:

“吕相辛苦了,编修一事还得劳你费点心。”

“圣上,这是微臣本该做的事情。”吕夷简有点不明白赵祯这语气是什么意思。

“至于那张启捐赠一事,你看着处理吧,确实应该给些赏赐。”

赵祯想了想,还是说出了这句话。

吕夷简也没有继续打扰赵祯,缓缓的退出了殿门,往三司走去。

他要将张启给的钱财入库。

来到三司,很快就办好了手续,出门时正好碰见了三司使李梓。

“吕相今日里怎么有空来三司啊?”

吕夷简客气的回道:

“李相,这不是刚筹到给真宗皇帝编修国史的钱么!”

“果然是吕相,一两天就把这事情搞定了!太后估计许了你不错的赏赐吧?”

吕夷简知道李梓是在挖苦自己,并没有跟他继续聊下去,而是随便找了个借口离开了三司。

李梓一脸不屑的望着远去的吕夷简,一口老痰吐在了地上。

来到账房,李梓随口问起了当值官员:

“方才那吕相说是筹到了编修国史的钱,都入库了么?”

当值官员小心回复道:

“李相,都入库了!一共三十万贯,都是交子票!”

李梓差点没站稳,结结巴巴的又问了一遍,得到的还是同样的回答。

“他可说了是怎么来的么?”

“据李相说,是张启所捐赠的!”

李梓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张启?那快活林的张启?”

“回相爷,是的!下官想来想去,整个京城估计只有这个张启有这般本事了。”

李梓坐在椅子上缓了半天神,随后嘴里嘟囔着离开了皇宫。

王举正家里,李梓、曹喜、王举正三人已经沉默了许久。

三人实在是没有想通,张启为何能与吕夷简搭上线。

“举正兄,我说的没错吧!这张启已经不受控制了!”

曹喜率先打破了沉寂,有些生气的说道。

“不对!我觉得他是不是察觉到了什么?”

“他能察觉到什么?若是真有察觉,以他的性子,必定会找上门来对峙!”曹喜觉得王举正的猜疑不对。

“依老夫看,那吕夷简是不是许了什么好处给张启?”

“李相,论财力,吕夷简虽贵为宰相,可家产远不及张启;张启也无心为官,他能许什么好处。”

“曹大哥,李相!我觉得张启应该是从吕夷简那里知晓了滕王阁事件的原委。”

王举正的这番话倒是提醒了其他两位,他们仔细的回想了当时的廷议。

正是吕夷简据理力争,极力的给张启开脱,加上确实没有证据,才有了后面的结果。

“是了!一定是如此,他们二人私底下达成了某个协定,吕夷简帮他脱罪,张启出钱帮吕夷简解决编修所需的资金。”

李梓听完曹喜的话,只认同一半,“编修真宗皇帝的国史,朝廷已经拨了钱的,五万贯足以!”

“那李相的意思呢?”

“还是我刚才说的,吕夷简定是许了什么更大的好处给张启,要不然张启能大方的给出三十万贯?修缮一个滕王阁不也才五十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