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我准时穿过走廊,进了地下指挥室。
蓝娜娜和她挑出来的五名队员都到了,张强个子高,话不多,小周总是盯着鞋尖,小林神情专注,还有小刘和老黄,各自拎着背包。
房间里拉着窗帘,中央的投影仪已经亮着,屏幕上投着数张军工设施的内部照片和侦察队带回的图纸。
我示意大家凑近些,用激光笔点着图上的小屋门口说:“首先要解决的,是这对老人。
姓张,两口子都六十多了,原先厂里的门卫,物资少得可怜,按侦察队回来说的,这几天几乎断了菜米。”
蓝娜娜听完轻轻点了点头,说:“半饥饿状态,不难切进去,先把食物和药品带足,先解决最基本的需求。”
她瞥了眼身边的人,满意地叹了口气。
我继续补充:“你们的身份全定成流浪技术小队,说是找地方过冬或者修点家什。
多带些米面、药品和日用品,先满足他们的用处,再争取信任进屋。
进了之后,第一时间要查设施完整性,重点查技术图纸和手册,别让这些东西在手里掉了链子。”
我把投影放大,图上标了军工设施周围三处隐蔽点。
“进屋之后,另外两人负责在灌木和废旧栏杆处设监控点,把周围三帮的动态都盯死,别一下子闹起来。
别动枪,绝对必要才动。”
蓝娜娜拿到地图,研究了一会儿,旁边划了几下说:“东北角这条小路有些灌木和缓坡,人少脚印浅。
我们带队主走这条,从北侧绕过去。要是老人拒绝,不肯帮忙,咱们就直接盯他们出门规律,晚上等他们出门后,潜进去锁好关键门。
行动队分打掩护和主攻。分工给张强小刘他们。”
她抬起头,“要是遇见派系的探子呢?”张强问,“比如老马那边突然折回来一队人,看见咱们进设施?”
我捏了捏眉心,说:“这事轮不到咱指挥,人一多,你们就用信号盘联络我。
我随时盯着系统,真有紧急事,会马上启动区域封锁。
否则你们撤回来,我们还有时间应对。信号盘就在这,随身带着。”
我把一个深灰色的金属圆盘递到蓝娜娜手中,盘上带嵌灯和连线口,“哪怕你们在最边上,信息都能捅回来。”
装备发放环节,这些人都站直了身子。我把昨天封进箱的高级装备挨个摊开:“背心——防弹,材料是特制的,枪托都砸不透,够六个人穿。
夜视仪,每人一副。加密通信机两套,和信号盘可以通用。
没无线就用这一根有线,别露馅。”大家伙儿轮流接过装备,蓝娜娜把背心直接穿在里层,通信机挂在腰间。
我把压缩食品包和小巧的便携净水器逐件摆放在操作台上:“这些够吃两周,净水器能喝池塘、能灌沟水,不怕没水喝。”
蓝娜娜把东西分好,每样东西做了全流程检查。
小刘拿着净水器,瞅了又瞅,问小林会不会用。
小周背起食物包,匆忙确认有没有带齐药品。
队伍穿装备时,小黄正忙着把夜视仪绑在额头上,绑带有些勒耳朵,他没吭声,表情比以往认真多了。
小林顺手整理背包,总算把所有设备收拾完。
他们装备完,一字站开,穿一身黑色作战服,腰间悬带有序,不抖手不乱弄,脚步一并稳重。
蓝娜娜对我立正,郑重道:“特别行动队已准备好,请您下达出发命令。”
我看着她,又扫后面几人:“这活任务重,关系咱们后面能不能安身,设备是不是能生产弹药,成败都在你们。
进了设施,设备优先,人员安全第一。遇见分不清的事,马上通知。”
小林抽了个笑,张强把背包拉上拉链。我走上前,拍了拍蓝娜娜的肩:“别和人意气用事,安好设备才算赢。
出了设施,南区和‘钢铁’那帮都不是好惹的。
路上小心。”
蓝娜娜没多嘴,只是点点头。
一切准备好了,进入傍晚时分,天还没黑透,基地东门口起风。
我提前赶去门口,看他们齐齐集结。小刘检查了一遍通讯器,张强系紧绑带,小周拎着医疗包,装备缠身,没多一句废话。
蓝娜娜抓准方向,招呼几人排队,她把信号盘贴身收起。
小林轻声嘟哝,“走吧,别浪费天黑前的时间。”
我最后嘱咐:“路上别逞强,这次不求一口吃个胖子,先混进去稳住老张两口子。
在那边先把监控设好,之后定时发消息。真有麻烦随时撤回来。”
蓝娜娜点了下头,带着一队人向东门外林带走去,队伍搁杂草里压低身形,步伐没有一点拖泥带水。
基地东门被守卫拉开,我就站在门边送一程,看着他们远去。
“小林,放慢点,别踩断灌木。”张强提醒着后面,大家改成小步。
队伍很快被夜色遮住,没留下一点杂声。
我站在基地门口,一直没动地方,等到一线灯光消失后才转身回指挥中心。
我把刚刚看到的一切记在本子上,翻页又查了查当天各组报备。
回到楼上,我没坐住,又转向白小柔的办公室。
门刚敲了一下,白小柔就开了门,桌上已经摊好了名单和准备材料。
她捡起一份纸递给我看:“特别行动队刚走,我们这边组建外交小组——这三个人,刘工、张医生、王师傅,都是咱基地里懂行、不说多话的人。”
我点点头,问:“假身份编了没有?”白小柔用笔敲桌面:“都弄好了。
我们的名头是流浪技术团体,一边送药一边寻合作。
到时候名义上是求合作,其实打探工程师联盟里的事。
实话说,这仨和那群搞技术的能聊下去。”
我俯身扫一遍,刘工当年搞化工项目,嘴皮子很溜,张医生懂点基础医疗,有时候能给人把把脉,王师傅修东西一把好手。
不怕跟联盟那帮碰上场面话。
白小柔换了几份假材料,指着最下面被油沾花的册子说:“这是他们自己的工程简历,到时候背熟了不用担心露馅。
交换的技术价码也抠好了。我们会带着太阳能充电器和医疗药品,打人情牌,技术换技术。”
我说:“既然这样,你们初次碰头靠什么切口?”
白小柔拿一份手绘地图,推到面前,“侦察的情报,工程师联盟隔三天去这个废市场换物资。
我们算好时间,两天后找机会去装作‘偶遇’,假说修理电器,拿几件手头本来就有毛病的东西请对方顺手修修。”
她又加一句:“别怕技术不过关。带的东西都做了手脚,保证能修好,一下子换来初步信任。
等对方有兴趣了,我们再逐步抛出条件。”
我靠在椅背,提醒:“别走太快,把人情味做足。
一手技术交换一手药品,别露出我们来接管的意思。
太阳能充电器一定要多备两套,别到最后夺人所好。”
白小柔拿笔按在记事本上,干脆地说:“明白,我这就安排技术组加紧做充电器。
外交小组随时待命。”
我点完人,直起身看着桌面那些烂笔记。“这事没别的,说到底就是大道理都摆在明处。
咱不怕直接要好东西,怕的是嘴太快走了风声。”
白小柔收拾材料,“放心,团队沟通没有问题。
我们会先稳住工程师们,套近乎为主,不急于第一步就谈合作细节。”
我看看手表,确认时间,各分队的行程表全都推进得差不多。
这时刘工敲了下门缝进来,带了三份样本充电器。
“主任,这是技术组最新做出来的,充一次能撑两天。”
王师傅拎着一袋修理工具也跟了进来。张医生还在后头检查药品药袋。
我把桌上的假电器和太阳能板一一看清,提醒他们:“第一步主要打感情牌,不急着谈大的,只需留出回旋余地。
遇见新情况,立刻传消息。”
外头天色已暗,指挥中心灯里都是人影走动的身形。
我带了点安慰:“不赶时间,能拖就拖,咱们物资和技术都在掌控里,不怕失手。”
白小柔把三人送走,关上门,把会议记录夹进文件袋里。
我去楼下巡视最后的任务清单,想了想,明天还得安排下轮后勤班表和口粮申领,几件核查的事还没落定。
今天这一阵忙到此,到底哪一步能成,还要再看夜里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