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是如此轻易的放过了对方,以后大队再出现这样的人咋办但有一条,不允许采取暴力手段,省的落人口实。
郑豹心里有数,他和郑虎在调查的过程,已经发现了王海的某些隐私。
能干出来告密这种事情的人,道德底线必定低下,小辫子一抓一大把。
这天晚上。
王海照例在家吃了晚饭,然后给婆娘说要去朋友那边打牌,便走了出去。
育种基地的周边有好几个生产队,王海这小子吃上商品粮之后,一些本质上的东西就开始暴露。
他和临近生产队的一个小寡妇搅在了一起,两人经常在村外废弃的土地庙幽会。
今天也一样,王海兴致勃勃的来到老地方,不大的功夫,那个寡妇也来了。
正当两人纠缠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忽然冲进来一群人,好多把手电筒的光亮将一切都照的清清楚楚。
来人包括育种基地的职工,王海的婆娘,小寡妇所在生产队的队长等等。
王海当场就被吓出了毛病,直接被绑到单位上去了。
这种事可能在后世不算啥,但在当下却属于严重的生活作风问题。王海不仅被单位开除,婆娘还跟他离了婚。
没把他当成流氓犯毙了,还是小寡妇有良心帮他说了好话。
“三哥,要是这家伙不是满身的破事儿,那咱们该怎么收拾他你又不让动粗”
事后,郑虎才问了方唯这个问题。
方唯笑着摇了摇头,拒绝回答。
郑虎这家伙说到底是个善良的人,抓不住把柄就可没办法了栽赃陷害会不会挖陷井会不会做局会不会
要收拾这么一个下三滥的家伙,有无数的办法可以让对方就范。
只不过事情已经处理完了,方唯也懒得多说什么。总之,郑虎在管理大队事务上是一把好手,在斗争方面就是一个小白。
这件事可是一个大瓜,所有符合吃瓜的要素都有,人们也津津乐道。
然后夹杂其中的还有一个传言,说这家伙出卖了下塘大队的利益,是一个典型的叛徒,落到这步田地简直是活该!
公社。
辛主任得知此事之后,只觉得后背有点发凉。
王海找他告密的事情很隐蔽,除了县里的姚主任,他甚至没有和别的人提及。
结果他在下塘大队铩羽而归,没几天王海就出事了。
他保不住王海,王海干的那些破事证据确凿,还特么被人抓了现行,他能有啥办法
通过这两件事,他才发现方唯和下塘大队一点都不好惹。
方唯没空管辛主任是咋想的,队里到了插秧的日子,整个大队又重新忙碌了起来。
拖拉机和插秧机在水田里来回穿梭,一排排绿油油的秧苗在地里扎下了根。
后面有光着脚的社员紧随其后,处理一些扫尾的工作。
仅用了一周的时间,整个大队的插秧工作就全面结束,剩下的田间管理只需要一少部分人就能胜任。
数日后。
整个瑶岭公社17个生产大队,全都完成了插秧工作。
另外,这一季所有的生产队都种植了生,培育高产生的种子。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由于【互助协调小组】的存在,方唯将全公社的农田都纳入大鹏【种植区】区域之内,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局面。
辛主任等人现在根本无法插手农业生产,各大队都不听他的,生产计划按照【互助协调小组】的指令办,17个大队同进同退,谁也没办法阻止。
这是大家一起合作的蜜月期,至于以后会不会发生变化,还有待观察。
方唯最近往山上跑的次数比较多,每次回来都会或多或少的采摘一些草药带上。
目前看,护林队尚未进入几个“草药培育基地”,这一带的危险程度还要高于几片野生林。首先是没有现成的道路,如果不是很熟悉这里的地形,几乎很难抵达目的地。
隐蔽在树林和草丛中小路,仅仅能让一个人通过。
这些草药该采摘还是要采摘的,现在没有规定说不允许大家进山采药。
临近中午的时候,方唯背着一个大背篓很轻松的走在山间小道上。他走的这条路基本上不会和护林队的人碰上,倒不是害怕什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
回到家,他将草药放置好,然后清洗了一下便去吃饭。
“三哥,我让你等两天,等我忙过这阵子就陪你一起去采药,两个人总比一个人采摘的多些。”
盘莲本来是打算陪着男人进山的,可这段时间厂里的订单很多,每个人都忙的脚不沾地,她又不好意思请假。
结果方唯就一个人经常进山,也不说等等她。
“陈州中医院那边要急着要货,我一个人快点搞定就算了。等你忙活完,咱们进山打猎去。”
方唯知道盘莲的性格,就是爱玩,尤其是喜欢在山林里到处跑。
要是没有陈州中医院的这档子事,他倒是可以等着一起进山去打猎、采菌子等等,但有正事就不能拖着不办。
尽管他现在并不太在意卖草药的收入,但继续维系好和中医院的关系还是很有必要的。
“最近厂里是实在太忙了,大哥说要么增加设备要么增加人,否则的话,我们加班几点干活也很难完成订单。”
盘莲随后说了一下竹器厂的情况,由于竹器厂生产的家具和竹器物美价廉,现在已经在很多地区都打响了名气。
产品自从打入了羊城市场之后,销量增长的很快,预计今年的净利润都能做到500万元以上。
竹器厂现有的规模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了,扩大厂房增加机器设备和人员已经迫在眉睫。
方唯点点头,下午他去了一趟竹器厂,和方平等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再增加一些机器设备。人员暂时不好增加,毕竟队里的劳动力也不能过度分流。
“寨子里应该还有富余的劳动力,要不让他们再加派一些人手”方平提出了一个新方案,人手不够就会影响生产,他总不能只在农闲时节才接单吧
“嗯,我去和松林谈一谈。”
方唯觉得这个主意还不错,正好寨子正在搞修缮改造工程,分出来一部分劳动力还能减轻寨里的压力。
随后,他派人去把王松林喊了过来,晚上正好家里吃饭。
几杯酒下肚,方唯便提起了劳动力的事情,王松林当即打了包票,同意多派一些人到厂里来做事。
这个结果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可谓是皆大欢喜。
一周后。
陈州中医院来人拉走了方唯手里的草药,他自己进账了将近3000元的现金。
“三哥,队里派出去学习的人回来了,你要见一见他们吗”
时间匆匆。
之前派到羊城去学习的人员回到了队里。
郑虎这几天都没看到方唯,只好到家里来找他,结果方唯正在屋里喝茶看报纸。
“那就去看看他们吧,也不知道这么长时间都学了点啥。”
方唯随即和郑虎去看望了那几个刚从羊城回来的社员,他们学习归来,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
一年的时间并不算长,能学到的东西也有限。但最起码不再是盲人摸象,能有一个大致的概念。
几人将自己的见闻以及对五金厂的理解都说了,方唯点点头,对他们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队里准备搞五金厂也没打算生产高精尖的东西,从最基础的东西做起就行。
第二天。
队里开会探究这个事情,因为投入不大,郑虎等人倒是很支持。
“方支书,我突然有个想法,咱们搞这个五金厂,是不是可以和其他16个大队合作人多力量大嘛,人家也有不少人才的。”
高文书提了一个建议,建议和其他大队一起搞这个五金厂。
这倒是让方唯感到很意外,这个建议其实很不错,一方面可以分散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部分解决人才不足的短板。
不管是哪个大队,还怕拉不出来几个能人是吧
“高文书这个建议不错,郑队长,回头你去和其他大队接触一下,看看人家有没有一起做这件事的意愿”
如果说为了分流富余的劳动力,下塘大队有一个竹器厂就够了。
但这只是眼前的情况,未来粮食生产需要的劳动力肯定会大幅减少,不提前想好对策,到时候肯定会手忙脚乱。
还有,如果其他大队都愿意参与,也正好可以和他们进行深度捆绑。
会后。
郑虎就跑去和其他大队谈开办五金厂的事情,各大队都很感兴趣。能不能赚到钱先不说,反正也亏不了多少钱,毕竟有17大队一起分摊。
事情很顺利,大家一致同意联合开办这个厂子。
然后申请报告就递交到了公社,辛主任看了一眼就同意了,然后上报到了县里。
“17个大队联合开办五金厂,发起人居然不是公社辛主任,这事你之前知不道不知道啊”
姚主任过问了这件事,还专门把辛主任从公社喊到了县里。
从这件事当中,他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所以要当面问清楚。
“我提前不知道,看到他们的申请报告才知道的。”
辛主任实事求是的回答道,其实这也是他需要的效果,要不然当时他拖着不办就好了。他就是想让县里引起重视,他都快被架空了。
“你可真行!作为公社主任,连大队是怎么搅合在一起的”
姚主任勃然大怒,指着辛主任的鼻子就开骂。
辛主任低头不语,等对方骂完了,才说道:“他们勾结到一起还是因为育种,我听说方唯答应帮他们搞出来定型稻种,但不知道真假。”
在没有亲眼见证事实的情况下,连他都不相信这个说法。
【南光二号】定型稻种是那么好搞的吗真要是容易的话,省农科院为什么搞不出来,全国各地那么多的专家为什么搞不出来
“哼,说来说去还是你无能。现在你说说,他们提交的这份申请开办五金厂的报告,该怎么处理”
姚主任不想搭理这家伙,这个庸才,居然能被人架空,简直是个笑话。
但暂时还不能换了对方,他同样面临类似的窘境,手底下无人可用。在县里,以齐海洋为首的一群人,处处和他唱反调,他做事也是束手束脚的。
最后回到现实,他指了指眼前的报告,问辛主任又有什么想法。
“他们想干就让他们去干,开厂子哪有这般的容易县里的农机厂呀、五金厂呀都要死不活的,他们连技术人员都没有,赔死活该。”
辛主任认为应该同意他们的申请,他根本不相信一帮农民能把五金厂做起来。
反正赔钱又不是赔公社的钱,管他们去死。
“那行,县里会批准的。辛主任,你得多关注一下你底下的17个大队,不能把自己搞成孤家寡人,听明白没有”
“明白了。”
“行了,报告我已经签字了,你拿回去让他们随便折腾。”
辛主任拿到签过字的报告,随即赶回了公社,五金厂的手续很快就办了下来。
他这次去县里虽然挨了骂,但心情却很不错。至少矛盾已经上交,17个大队牢牢捆绑在一起,难道只是打辛某一个人的脸
人家打的可是县里的脸。
这一次五金厂的选址选在了公社,这里原来是农机公社的一个维修厂,早就荒废了好几年了。公社将这里交给他们办厂,也是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
五金厂在无人关注的情况下成立了,张文远担任了成场长。
和他一起去羊城学习的几人就是厂里的骨干,另外,各大队还贡献了七、八个人,他们之前都在县里的五金厂干过,因为各种原因才回到了农村。
“方支书,别看这里已经荒废,但维修厂的厂房没什么问题,一样可以使用。总之,这边稍微清理改造一下,就可以安装机器设备然后进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