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大家各种各家的田,爱种啥种啥,队里也管不着。
大队长和生产队长都成了摆设,他也是闲不住的人,就主动去承包了一口鱼塘。不管怎么样,他有养鱼的技术,能为家里增加一些收入的。
“姐夫,这不挺好凭你的本事,要不了几年就成万元户了,小日子过得美美的。”
方唯不禁莞尔,田炳义这属于典型的转型期焦虑,等忙起来就好了。
对方心里的失落肯定是有的,大队长虽然不是啥官,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说一不二。现在突然一下子没多少人答理了,肯定不适应。
只要度过了这个适应期就会好起来。
“我也想走集体经济的道路,可惜,我没有你的本事,大部分社员们都不愿意。”
田炳义摇了摇头,仰头干了一杯酒。
方梅伸手把空杯抢了过去,不让田炳义继续喝了:“你有啥想不开的少操心好不好,非得一天累死累活你在才高兴是吧”
“不是操心多少的问题,算了,说了你也不懂。”
田炳义不想多说什么了,出来散散心,回去好好睡一觉,过两天把鱼塘接过来好好养鱼。
多了不敢说,以后成为一个万元户还是有把握的。
“姐夫,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可以把养鱼的农户团结起来,成立一个合作社。人多力量大,搞好了肯定比单打独斗赚钱。”
方唯清楚对方为啥失落,便笑着出了一个主意。
他的建议并非信口开河,事实证明这条路是行得通的。成立合作社可以凸显规模优势,同时大大增强了每个人的抗风险能力。
“老三,你这个主意不错,可以考虑。”
田炳义的眼前一亮,打算找机会尝试一下。
吃过饭,大家又坐下来喝茶,聊了很长时间。
田炳义方梅两口子在方唯家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返回了家中。随后他去找承包鱼塘社员交涉,可惜人家根本没有联合的意思。
联合起来听谁的一个个都有小心思的。
这也恰恰说明田炳义虽然交游广阔,但在队里的威望不足。之前拦不住大家分田的热情,现在又没办法联合同行搞合作社,关键原因就在于此。
不过他也没有再去找方唯,自己搞不定,说出去都丢人。
方唯也没时间管这事儿,他现在比以前还忙,整天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万事开头难,合作社才刚刚运行,千头万绪,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
时间匆匆,很快到了插秧的日子。
合作社现在开始逐渐形成了各司其职的制度,不需要搞那种大会战式的集体劳动。这是从工分制向薪酬制的过渡,未来的分配方式必定会改变。
田地里,大量的插秧机在水田里驰骋,插秧的速度极快。
方唯把合作社的工作交给了赵金生,自己去了育种中心,亲自监督他们的生产活动。
论起劳动效率,育种中心这边要差一截。好在不会耽误事儿,方唯的到来给大家带来了压力,后面的插秧工作就快了很多。
在合作社全面完成了插秧工作的第二周,育种中心这边也完成了任务。
育种中心这一季同样种植了【南光三号】,在历经多年为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之后,【南光二号】开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最多到明年,市面上就见不到【南光二号】的稻种了,连次一级稻种就会销声匿迹。
中午。
郭文贤让食堂好好炒了两个菜,陪方唯喝了几杯。
“方支书,等到夏收之后我就会离开育种中心了,说起来还真有点舍不得。不过,我走了对你来说是好事,以后县里不会再过问这边的事情。”
“哦怎么个意思”
“县里可能会和你重新商谈一下,以后你每年向县里上交固定的利润,县里将经营权全部交给你。从此就没了任何的掣肘,你说是不是好事情”
“要是按照你说的,还真是好事。郭主任,你去哪里回农业局吗”
“是啊,调我回去担任农业局的主任,我的运气也不错,是吧”
两人边喝边聊,双方的心情都不错。
郭文贤高升,方唯取得了育种中心的绝对控制权,的确值得庆贺。
回到队里,他就在想一个问题,派谁来育种中心比较合适呢他自己肯定不会常年呆在这边,但队里这些人都走不开啊。
最后还是决定把下塘大队的治保主任派过来。
等以后,这些队干部都没了职位,还不如现在早早占个好位置。
第二天。
方唯去了林业大队。
顾名思义,林业大队负责所有林地的开发、培育树苗、林下种植以及植树造林等等。
下塘大队的林地是个奇迹,之前其他大队的林地发展很滞后,现在还得加大力气补齐短板。
方唯重新规划了一下林业资源的利用,以后合作社有板栗林、油茶林、柑橘林、珍贵树种保护林、柴禾林等等。
林下种植以种植草药为主。
“林业大队需要的人手足够吗”
“够了!之前有很多社员都想到林业大队来,经过我们的筛选,现在需要的人员已经全部到岗。”
林业大队的万队长讲述了人员筛选的过程,其实就和招聘差不多,实行双向选择。
这就和以前大不一样了,种植、林业、养殖都是采用了个方法,剩下的劳动力再进行分流。后勤服务也需要不少人,两个工厂也需要人。
总之,以后想挣工资就得好好干活,要不然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
但作为集体的一份子,每一个社员都享有分红的权力。往后分红就不看工分了,有点像股份制只看股份分红。
物资分配采用平均分配的原则,平价供应,最后从分红中扣除。
大队小学和托儿所免费,在医务室看病免费,药品平价供应。
蔬菜按人头供应,年终从分红中扣除。
失去劳动能力的社员除了分红还享有补贴,有劳动能力不干活的人会受到处罚。大家慢慢发现,合作社并不仅是公社和大队的翻版,还好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只有一条没变,那就是坚持走集体经济的道路,追求的是共同富裕。
方唯在林业大队呆了一天,他需要掌握第一手资料,总体上的感觉还不错。
第二天。
又有人找到了方唯,提出想购买一批珍贵树木。
“不好意思,山上的珍贵树木不卖。”
这人是县林业的陈局长介绍来的,换一个人方唯都懒得搭理。
“方支书,通融一下嘛,价钱好说。”
“你这人怎么回事说了不卖就是不卖,你走吧。”
对方从包里拿出来一包钱,方唯就有点生气了,直接把对方赶了出去。
现在才提出来改开没多久,就有人敢于倒卖各种物资了,什么钱都敢赚。实际上改开之初有句话,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未来几年就是这种状况。
方唯不缺这点钱,再说了,这种钱拿着也不安心啊。
不知不觉间,县里已经完成了分田到户的工作,而瑶岭公社现在真的就成为了一个异类!
方唯抓紧时间推动几项工程的建设,很费劲的完成了整个合作社的人员调整,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面。
保底也是有的,只要愿意干活哪怕是能力差一点,都会进行安排。
合作社就在非议声中继续前行,刚开始也有很多的不足,方唯和大家慢慢的进行调整,情况也一天天的好了起来。
临近端午节,禽舍的改扩建工程率先完工。
各大队以前有剩余的生猪和鸡鸭,趁着过节给大家分了下去。东西不多,每个人五斤猪肉、五斤鸡蛋再加上一只鸡一只鸭。
对于社员们来说,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他们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三哥,今年还搞不搞赛龙舟了”
郑虎难得单独来一趟下塘大队,他现在有点后悔去了公社,因为郑先发不爱管事,他也整天闲得发慌。
所以今儿就来队里转转。
“不搞了!因为没时间张罗这件事。”
方唯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太忙了,压根就没想起来这个问题。
郑虎不禁笑了起来,他就知道三哥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听说县里接到了内部文件,对你们的选择颇有微词啊。还好,这份文件只下发到县一级,不允许传出去。”
稍后,郑虎告诉了方唯一个消息。
方唯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果大家都像方唯这么干,分田到户还该怎么推行下去
他以前早就享受这种待遇,当异类就得有这种觉悟。
郑虎在办公室坐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走了,突然前脚出门,后脚于浩又走了进来。
“咋了心情不好”
方唯注意到于浩的双眼通红,头发也乱糟糟的,就像是从外面逃荒回来的人。
他下意识的问了一句,估计这小子有事。
“唉!我老婆孩子就不应该回城,回去之后,雪琴找不到工作,就连她的亲生父母都嫌弃她。无奈之下,她和孩子搬了出来,租了一间小破屋,生活很艰辛。”
于浩也不隐瞒,说了自家的困难。
他来找方唯是想请长假,他实在不忍心看着老婆孩子在城里受罪,想回去先把她们安顿好。
“怎么安顿你有多少积蓄可以保证老婆孩子衣食无忧我教你一招,厂里不是正在各地寻找经销商吗你让雪琴在城里开一家小的家具店,咱们给她提供货源,卖出去不就有钱赚了吗”
方唯看穿了于浩的把戏,干脆主动把话挑明,还能卖个人情。
于浩这家伙啥都好,就是做事喜欢弯弯绕,能直说的不直说,非要拐几道弯。
“这样可以吗三哥,你是知道我的情况的,我根本拿不出来太多的钱。”
此时,个体户正在神州大地上悄然兴起,自己做点小生意总比日子过不下去强。
方唯在开口的时候就想好了要给梁雪琴提供帮助,但听到于浩的话,他终于忍不住了。
“你特么在面前也来这一套啊有什么想法就直说,再绕弯子就给我滚出去!”
“那啥,我不是怕你难做嘛。我寻思,能不能让厂里给我婆娘先设赊一些货请你放心,我做担保,以后绝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
于浩的脸皮厚,方唯骂他他还是嬉皮笑脸的。
但他不敢再绕弯子,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可以!你自己去和厂长说,我会帮你打招呼的。”
方唯挥挥手,把于浩打发了出去。
赊销一点货物都不要紧,关键是这小子说话气人,试探来试探去的,还特么学会卖惨了。要不是看在关老爷子的面子上,方唯才不会这么痛快答应对方。
担心就没有必要了,在他的记忆里,国内第一批个体户都赚到钱了。
敢为人先,也就意味着机会多多,关键是你敢不敢搏一把
梁雪琴和于浩已经被逼到了墙角,两人不甘心就这么认输,不愿意向命运低头。打了这个份上,没理由不去拼搏一下,说不定就成了。
于浩回头找到了方平,方平听说三弟已经答应了,二话不说给于浩批了一批货物。
这批家具和竹器价值10万元,随即就给梁雪琴运了过去。
于浩请了半个月的假,算是探亲假,回去帮婆娘寻找门店、打点关系,终于把家具店开了起来。
还别说,凭借竹器厂产品的高品质,梁雪琴第一个月就实现了盈利,激动的差点找不着北。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于浩在假期结束之后便返回了厂里。
有了这个先例,林汉阳也动心了。
他也找了个知青,不过是其他公社的,两个人结婚之后相处的很好。
知青返城潮开始之后,他先让老婆带着孩子回了城。只不过他家里的条件好,老婆回去没多久,就在一家集体单位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