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挂在嘴边。
半个月没碰书本,归安的心已经玩得有些野了,他嘟着嘴说,“娘,我不想念书了,感觉好没趣啊。”
归安的话音刚落,车厢内的喧嚣立刻被寂静取代,谷茉带着难以置信的目光望向归安,仅仅念书了半个月,难道就已经厌倦了读书吗?
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天上学时常常哭闹不止,归安年仅四岁,又能有多强的念书欲望* 呢?
严秀娥注意到谷茉脸色不佳,赶紧开口安慰,“归安,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归安之前不是还说考状元吗?”
”这根本就不好玩,先生每天都让我们背诵《三字经》。”归安仍旧撅着嘴,满脸的不开心。
谷茉突然意识到自己或许应该改变一下方法,她向来性情温和,为何对儿子却显得严厉了呢?
这样想着,她迅速调整表情,带着温柔的微笑对归安说,“归安,你能不能背一段给姨姑姑听听呢?”
尽管有些不情不愿,归安还是一句接一句地背诵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归安背得越来越流畅,小脑袋轻轻摇晃,渐渐地展现出一种自豪的神情。
谷茉含笑倾听,严秀娥也满脸笑容地注视着他,连水柳也静默无声,直到归安一气呵成地背完,他看到大家这样注视着自己,不禁有些羞涩。
“娘,我背好了。”归安双手背在身后,期待着谷茉的赞扬。
严秀娥一把将归安揽入怀中,脸颊贴了贴他的小脸,高兴地说,“哎呀,真了不起,这么流畅地背下来,一点都没出错,归安,过几天也教教你的水柳姐姐吧。”
谷茉看到严秀娥抱着归安如此兴奋,似乎比她这个做娘的还要高兴,心中不禁又添了几分喜悦,她笑着说,“姨姐,如果你想让水柳学,那就让她和归安一起吧,杨大哥家的二毛也会在,如果常福常满也想来的话,也可以加入,孩子们人多了,念书起来可能更有动力。”
严秀娥听后,眼神中闪过一丝失落,沮丧地说,“小茉啊,我们家手头紧,没有足够的银两,否则,我早就让常福常满去学堂了,唉。”
谷茉听了,也认同这一点,官府的学堂束脩昂贵,更不用说那些私人开设的私塾了,村里虽然有一所学堂,但收费同样不低,不是每户人家都能承担得起,因此村里许多孩子都失去了读书识字的机遇。
既然孩子们都需要念书,为何不自己开设一所学堂呢?这对公对私都有益处,对公来说,开办学堂无疑会赢得良好的声誉,对将来的生意大有裨益;对私而言,自家的归安上学也更加便捷,这些亲戚家的孩子们也能得到一个识字的机会。
夏秀才正是一个现成的老师,如果因此能得到村里人的尊敬和喜爱,那么芸香和她的婚事恐怕也能顺利成章了。
“姨姐,你先耐心等待一阵子,等我们家的房子建好了,我再和玉竹讨论一下孩子们念书的问题,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我们就动员村里每个人出一点资金,我们自己来办一个学堂。”谷茉并不是那种无私奉献的圣人,她这么做,只不过是想让大家都能从中受益而已。
严秀娥听后,眼中闪现出一丝光彩,她一直都很信任谷茉,毕竟她将方家从一穷二白变成了如今的家境殷实,不仅修建了新房,还买了马车,这一切的变化仅仅发生在几个月之间,可谓是天翻地覆。
谈话间,她渐渐察觉到马车的行驶速度逐渐放慢,谷茉伸手掀起了车帘,向外面望去,发现这里与阳北村大相径庭,道路两旁尽是肥沃的田地,种植着应季的谷物和蔬菜。
“小茉,你可能还没来过严家村吧,我娘可是连玉竹都很少见到呢。”严秀娥一边抱着已经开始打盹的水柳,一边看着谷茉不断探视外面,便随口问了一句。
谷茉转过头,展颜一笑,说,“确实,很多地方我都没去过。”
严秀娥听她这么一说,不禁笑了出来,“那你还有哪些地方想去?咱们镇上你不是隔三差五就去一趟,比我跑得还频繁。”
“嘿嘿,等将来有钱了,我想到荣卫府游览一番,再去京城开开眼界,不知道这辈子有没有这个机会。”说着,谷茉脸上流露出向往的神情。
她以前在现代就热爱旅行,每当放年假就会四处游玩,即便是周末,也会乘车去附近的城市逛逛,但自从穿越到了这里,她去过的最远地方不过是谷家村。
“扑哧”一声,严秀娥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笑得眼泪都快溢出来了,她急忙说道,“哈哈哈,小茉啊,京城可是遥不可及的地方,哪能说去就去,不怕你笑话,你姨姐我,去过的最繁华的地方也就是咱们杨柳镇了。”
谷茉微微一笑,没有辩驳,心想这大概就是时代的差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