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拙夫子 作品

第472章 局势洞察与军备风云

在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兵工厂宛如一座座炽热的钢铁心脏,日夜不息地跳动着。走进那巨大的厂房,高温的熔炉释放出灼灼光芒,映红了每一位工人的脸庞。四溅的火花如同夜空中转瞬即逝的流星,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谱写着一曲紧张而激昂的生产之歌。为了满足当下紧迫的出口需求,尤其是对熊国的大规模武器援助,以及各地新组建部队嗷嗷待哺的装备诉求,每一座兵工厂都已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然而,即便工人们争分夺秒,加班加点,各地新部队的武器配备状况依旧不容乐观,仅有半数能够换上崭新的装备,另一半则还在翘首以盼着更新换代。

刘铮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凝望着远方,心中满是对军事建设的忧虑与思索。

他深知,自产的装甲车、坦克、火炮、火箭弹,以及飞机和舰船等各类先进武器装备,每一项的研发与生产,都像是一个个深不见底的资金黑洞。从新型材料的研发,到精密零部件的制造,再到最后的组装调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撑。而迄今为止,他在军事建设上的这些庞大开支,从未向国家伸手索要过一分一毫。国家所给予的军费,仅仅能够勉强维持军人的工资发放以及常规的换装需求。

因此,那三千吨白银对他而言,犹如黑暗中的宝藏,是为未来高科技武器装备精心储备的希望。这笔资金不纳入国家储备,在合适的时机,将以华夏币的形式,精准地注入军工企业,推动其研发更加先进的武器,提升华夏军事力量的核心竞争力,为国家的安全铸就更为坚固的盾牌。

此刻,刘铮的全部心思都被即将来临的大战所占据。其他事务,无论大小,都被他暂时搁置在一旁。他深知,打好这一仗,是当下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于是,他选择专心坐镇在马拉西岛。这座位于战略要冲的岛屿,已然成为他指挥全局的神经中枢。

基地内,气氛严肃而紧张。参谋部的军官们表情凝重,巨大的作战地图几乎覆盖了整面墙壁,上面密密麻麻地插满了代表各方势力的小旗,宛如一幅错综复杂的棋局。刘铮与参谋部的成员们围聚在地图前,时而眉头紧锁,陷入沉思;时而热烈讨论,各抒己见。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试图从这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找出破敌的最佳策略。

就在熊国顺利完成武器交接的一周后,腐国那隐匿在重重迷雾中的战术计划,逐渐显露出其轮廓。在北非那片广袤而又残酷的沙漠战场上,腐国军队联合其殖民地的军人,集结了约三十万兵力。他们如同狡猾的猎手,在与德意联军对峙的防线中,谨慎而又果断地撤出了二十万身经百战的部队。

之所以不敢倾巢而出,是因为他们深知,所谓的协议,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不过是一张脆弱的纸片。就像d 国与熊国之前签订的那份协议,在利益的风暴中,瞬间便被撕得粉碎。更何况,这只是一份没有任何书面形式的口头秘密协议,根本无法对各方形成有效的约束。他们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犹如惊弓之鸟,担心一旦全部撤军,德意联军会如饿狼般趁虚而入,让他们陷入后院起火的绝境。

与此同时,在腐国本土,一场大规模的军事动员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国内紧急组织了三十万预备役军人,他们被迅速召集起来,投入到高强度的训练之中。为了让这支部队具备强大的战斗力,腐国不惜花费重金,从米国购置了一大批先进的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