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大金 作品

第590章 电影节本身就是靠关系(13)

第590章 电影节本身就是靠关系(13)

欧美有很多组织…

什么光明会、共济会、兄弟会之类的。-秒/章′节^小~说-网? ,无`错*内+容_

以前觉得是扯淡…

某天在地摊上看了本书,《统治世界的十大组织》…

有个小说叫《中国龙组》,里面有罗斯柴尔德家族跟中国龙组干架,热血沸腾!

当然,更觉得扯淡!

后来听说了泰山产业研究院,也称“泰山会”…

还有什么“xi山会”、“江南会”,“湖畔大学”…

再一想,普通人打游戏钓鱼还有同好群,几个谈得来的好友聚在一起研究上分、空军。

想要抱团维持家族财富和权势的既得利益者们,(秘密)集会、结社很奇怪吗?

从古至今这都不是什么稀罕事。

有点像门阀…

但又不完全,中国历朝历代,并不以搞幕后小圈子为荣,最后都想当皇帝,光明正大。

而西方,似乎从平民到所谓顶层精英,都热衷于这个事情,他们好像就觉得这样做很牛逼的样子…

其实这个特征很符合吸血鬼,恰好西方还有吸血鬼贵族崇拜什么的。

一群有钱人在获得地球上百分之九十九的钱之后,想联合到一起再获取权利,从而得到更多的资源和好处,奴役这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看/书·屋/小*说-网′ ?更·新/最!快~

主要,大家把有钱人想的太高尚了,以为是在豪华之地锦衣华服衣香鬓影的高档聚会,以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为里面人挥一挥手动辄百亿千亿的合作…

其实你推开门进去,会发现所有人都光秃秃的,格外丑陋。

还有一堆环保组织…

其实都一个样。

沈言…内地第一巨星,能导能演,在年轻人当中有强大的号召力…

事实上,他们一直试图招揽他。

不过,沈言对这帮人没啥兴趣…

什么光明会、共济会弱爆了,1921年在中国南湖上诞生了一个组织,距今不足100多年。

和这个组织比起来,什么光明会、共济会之流都是渣渣…

不过,他对埃琳娜·波拉奇所说的左翼电影挺感兴趣的,回到酒店查了一下…

反映社会底层疾苦,呼吁社会公正的电影。

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体制下的主旋律电影,就是左翼电影。

可惜主旋律被污名化了,拍出来的电影多被冷嘲热讽。

然后,这类题材就被资本拿来收割民众。

额外说下,公权力宣扬正面价值时,许多人嗤之以鼻,说假大空。′x-i\n_t/i·a!n~x`i?x_s-..c_o!m?但资本摆出一副与民共苦乐时,不少人却甘之如饴,被卖了还帮着数钱。

不过,后来,他们也割不动了!

徐争拍了个《逆行人生》,被人各种嘲讽…

他太明星,他太有钱,他太油滑,演个职场吃瘪的现代白领或小老板勉强契合,但下沉到底层的外卖员,尽管有个被裁员的人设在护体,仍然是一副扮猪吃老虎的德性,因为你无法相信这种明星会和我们底层人共呼吸!

相比之下,韩国电影,那几部经典的基本都带着左翼色彩。

至于好莱坞…

实际上好莱坞最近这些年的颓势已经很明显了,题材越来越假大空,越来越又白又专,充斥政治正确,建制派正能量泛滥,大量资本流入正能量的奇观电影和超级英雄电影。

现阶段的中国电影,严格遵循古典主义戏剧式,标准的五幕剧、三幕剧。

遵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或开端、高潮、结局…

后来,衍生出了新古典主义,这一形式强调理性、客观、包容的完美道德,也就是劝人向善,当个好人。

如今中国的大多数电影都是这个样子。

不论前面多么灰暗,最后一定是坏人伏法,好人有好报,亦或是坏人良心发现,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思想。

《燃烧》可以拍…

顺便拍一部《大佛》…

呃…《大佛》不太好弄,除非把背景改成民国时期…

但改成民国时期就没有意义了!

而且民国

哪有车辆监视录影?

……

早上八点,沈言准时抵达剧组。

化妆师上好妆后,《燃烧》准时开拍!

所谓的化妆,就是给沈言的脸抹上一层油腻的东西——毕竟他本人太白净了…

今天要拍…聚会的场景。

准确来说是捕捉本的不耐烦…

对于本来说,世界是无聊的,总得找点什么来感受到生命。

一个生下来就是盖茨比的人来说,锦衣玉食、奢华生活、全球旅行见得多了,有什么意思呢,不够刺激,不能够证明我是活着的。那么就烧塑料大棚吧。

他的一切太符合连环杀手的特质了。

死前认真给被害者化妆;处理完现场、尸体,留下首饰或者手表自己把玩;有事没事去抛弃尸骨的湖边独自欣赏一下…

还是没有成就感,不如做一个隐喻,告诉写小说的朋友。两个月一次,这个节奏刚刚好。

他杀人的动机是完成一次完全的自恋,凌驾于一切之上,摆布别人的命运让他感觉舒适。

他对惠美…的感情就是一场猎杀…

当惠美聊一些她的见闻,试图融入上流时候,本打了个哈欠…

他知道这是无用功!

他对惠美这类女人,早就看习惯了…

对她们所追求的精神生活与现实之间的反差感到乏味或不屑。

王凯戴着金丝眼镜,kApitAL牛仔裤+威可多外套——服装都是各大品牌赞助的!

王凯在剧组一般不说话——演个反社会人格的变态杀人狂,总不能是话痨。

不过热芭不一样,她挺爱聊天的,现在就缠着沈言问东问西:“昨天那个女人是谁?”

“威尼斯电影节的电影选片委员会的选片人!”

“…那我们的电影入选了?”

“嗯…而且是开幕式影片…”

“我昨天查了今年威尼斯电影的评委,有陈崇哦!你跟她认识吗?”

沈言摇头:“不认识,不过我认识评委会主席亚历山大·德斯普拉,也认识评委之一的桑迪·鲍威尔…”

“啊?真的吗?”

沈言点头:“有电影合作!”

A24准备制作《卡罗尔》、《丹麦女孩》,这两部电影的成本都超过了1500万美元…

都找了亚历山大·德斯普拉担任配乐,桑迪·鲍威尔则是服装设计!

“那咱应该能拿奖?”

沈言点头:“保底一个评委会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