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无规矩不成方圆

忙乱到天黑,买回来的新家具、各种生活用品,陆续放置归位。

梅雪手擀两大锅面条。

俞菀然那碗是白面,其他人是杂面。热腾腾加一勺勾芡的肉臊子,咸淡适中、香味浓郁,吃得人额汗津津。

俞菀然觉得梅雪厨艺尚可,至少比大嫂和娘煮的饭好吃。

彦白添了一碗。顺子和华荣唏哩呼噜,连干四五碗。直到把锅底刮干净,一滴汤不剩,才心满意足摸着自己圆滚滚的肚子,打了个饱嗝。

他们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

等待被售卖的阶段,牙所只给一点稀粥,保证他们不饿死。留守这段时间,俞菀然不在,彦白带着他们,也是半饥半饱吃。

彦白根本就不知道他们食量大。

晚间钟夜柳到俞菀然房间,做第一次汇报。

“主子,添置各房家具、生活用品,一共花费一百三十两。此外,每人两身四季衣裳,鞋帽发带之类,一共十五两银子。”

“大家的月钱,奴婢拟定每人三十文,主子您看如何?”

她知道主家目前家当不丰,若不是主子特意提及,她都不打算给月钱。

能吃饱穿暖不错了,外面那么多的人饥寒交迫呢?

“夜柳,老宅那边,还有一名护卫彦青。此外,城外庄园我爹娘那,派去两名男仆。以后他们日常一切开销,由我承担。”

俞菀然思索片刻补充。

“对了,补给彦白十两。此外还有你和彦青彦白的待遇,要以管事、护卫的名头,与其他人区别开。”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等级,有不同待遇,赏罚分明,才能管好一个家。

“是,主子。”

钟夜柳感激地离座,准备欠身施礼。

“夜柳,以后我会长期东奔西跑,这个家,全指望你给我操持。”

俞菀然按她坐回原位。

“现在条件有限,暂时给你、彦青彦白的月钱,定到二两银子。你们一年四季衣裳四身,至少是细棉质的。”

“其他人月钱,定五十文吧。等你钱用完了,来我这里报账,另行支取。至于以后,视情况调整大家待遇。”

钟夜柳一一记下,点头称是。

两人就宅子安排商议一会,俞菀然让大家早点去休息。万事开头难,这两天归置家当,肯定要辛苦些。

第二天,俞菀然带齐文书、户籍等资料,到衙门找主薄。

有邬坚给的介绍信,加上十两银子的好处费,主簿十分友善好说话。

都不用俞满两口子到场,很是麻利地给俞菀然办妥手续。交够二十两入籍费,从此俞家二房人是黄山县人。

俞菀然在县城独立为女商户;俞家二房人为明水村农户。

揣着两份新鲜出炉的户籍,俞菀然紧接着找到邬坚家,递上名帖拜访。

见她是女子,邬老太太亲自会见。详细询问邬坚在潼城走镖情况,两人缘何认识?

俞菀然捡该说的说。给了老太太家书和二百两银票,奉上自己带来的礼品。

老太太端详她相貌,刨根问底她家里情况,令人有点坐不下去了。俞菀然借口有事要忙,急匆匆逃离邬家。

她心里嘀咕邬家太热情。殊不知,等她走后,老太太因她,没好气训了管家儿媳,发了好一顿脾气。

“一个商户女,不过因为偶尔托镖,与坚儿结识,顺便给咱们捎封家书。你这眼皮浅的,想哪里去了?非得惊动老身,来看人家姑娘!”

“别当我不知道你心里想的什么?好好把你后宅管好,照顾好两个闺女,权当是为你男人分忧了!”

“坚儿若想纳妾,会拖到现在?”

邬太太暗地撇嘴。

两人真没关系,自家老爷会如此轻信外人,整整二百两银票和家书一起,托对方带回来?

看见俞菀然那张脸,通身气派,她就直觉这不是普通人。老爷交往的人中,从来没有女人出现,由不得她不生疑。

邬太太的担忧,俞菀然浑然不知情。知道也只会付之一笑。

困在后宅的女人,守着那片方寸之地,眼光短见识浅十分正常。所以重活一世,她压根不愿嫁人生子。

若是不能遇见志同道合的知音,再孤家寡人一世又何妨?

能弥补遗憾,偿还上世对家人的亏欠,她这一世很知足了。

回到家,只见钟夜柳指挥几个下人,在布置庭院。集市淘来的各色花盆,错落有致摆放在各个角落。种着常见的桂花、水仙、兰花、菊花。

灰土气息严重的宅子,顿然令人耳目一新,变得鲜活起来。

不过瞄眼自己宅子,怎么感觉人多了起来?

钟夜柳见到她,连忙趋前禀报。

“主子,今天太太把放庄园的两名仆役,遣了回来。说家里人手够,不习惯多出外人。以后差人手,她们自会临时雇佣佃户帮忙。”

俞菀然听着轻叹一声。

猜想她娘大约是不想多占自己便宜。那么大庄子,她们几个人如何能收拾好,只能明天带人上门,看看有什么帮忙的。

“这新回来的两人,大牛、小四,奴婢安排他们一个在厨房打杂,一个在前院跑腿听使唤,月钱比照其他人。”

“嗯,你看着安排。”

俞菀然点头,想起来一件事又叮嘱:“夜柳,腾一间房作为库房。我行李中有几件别人送的贵重首饰,你登记后放里面。以后库房钥匙,由你掌管。”

钟夜柳答应。

不用像以前,吃力不讨好应付家人族亲;更不用像在青楼,时刻担忧自己清白。她如今在这座小宅邸里忙碌,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干劲。

俞菀然也觉得舒心。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是她这一世,亲手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小家。若是没什么大志向,如同季春华所说,几千两足够她们嚼用。

但俞菀然不满足于此。

她想给自己和家人更好的生活。使奴唤俾,一年没个一两百两银子可不行。她还需要挣更多的钱,应对风险。

拿出账簿,俞菀然思考着上一世知道的商路,该先从哪一条着手。出海太遥远,造一条商船大概要上千两银子,购置不起。

先跑陆路,身价银子积攒多了,才能考虑向外发展。

正想着,房门被敲响,彦白走进来呈上一封书信。

俞菀然接过来一瞧,竟然署着国公萧望的名,她不禁抬眼看向彦白。

彦白低下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