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方家的服装厂终于开了起来。

第一批一百人工人也都经过几天的培训开始上岗。

今天是开工第一天,大清早的就看到不少人陪同自己的女儿或者媳妇来上班。

父亲也站在厂门口。

服装厂分成几个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工作。

有裁剪、有缝制、有熨烫等等。

衣服嘛,方承枫首先就打算做两种,一种男士的西服和女士的大喇叭裤。

这可都是目前最流行了。

方承枫还特意将小姑拉过来,负责裁剪和缝制这一块。

都是自家人,给谁发工资不是发。

每个岗位都有熟练的工人带着,刚刚进厂的众人也安心下来。

本身就不是多难的活计,只要认真学,一两天就会了。

流水化作业,每个人负责不同的岗位,重复简单。

后世大家都不愿意进厂的流水线现在却成了香饽饽。

一上午的时间,大家都跟着熟工学习,方承枫要求不高,这厂子能养活自己就行了。

赚钱什么的,还不如去股市里捞一把,不比压榨乡亲来的快?

中午服装厂提供一顿午餐,菜式也很简单,三菜一汤,每一顿必须保证有肉。

不说伙食多好,但比村里很多人天天芋头野菜要好的多。

服装厂中午的休息时间为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就是为了乡亲准备的。

村里建厂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大家都是有家庭的,总不能和城里一样。

早上去工厂,到晚上拖着一身的疲惫回来。

谁家没个小孩老人要照顾的。

这两个小时就是方承枫光明正大的告诉所有人,中午下班之余可以回家忙自家的事情。

大家对这一点都非常满意,谁能拒绝一份工资高还能照顾家里的工作呢?

而且到了吃饭时间,很多人带着饭碗将午餐带回去。

方承枫特意和厨房师傅交代了,午饭的份量很足,而且绝对没有得了帕金森症状的打菜阿姨。

菜的份量完全够两个成年人吃的了。

意味着只要家里有个人在厂里上班,午饭都可以不用做了,再多煮点饭就完全可以一家人填饱肚子。

长年累月下来,也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种方方面面为大家考虑的福利政策第一天下工后就传遍了三阳镇。

大家都知道了有这么为乡亲考虑的工厂,一时间,服装厂的受欢迎程度直线上升。

其他两个村也都不少人打听下次什么时候招工,至于这次没赶上的都在家里苦练技术。

父亲现在兼职厂长,真正干活的还是之前的副厂长,父亲跟着后面慢慢学管理。

看着家里的生意是越做越大,方承枫考虑是不是要提前培养下人才了。

毕竟乡亲们当个工人就不错了,让他们当管理,他们很多连字都认识不了几个。

大学生就不要指望了,这年头的大学生比金子都珍贵,毕业后直接分配铁饭碗,比这私人工厂强多了。

要是能有几个高中生方承枫就满足了,没有人才就自己培养。

坐拥宏志学校这样的好高中,方承枫怎么会放过。

人才就先从福利院开始,这些从小失去父母的孩子比同龄人更加的懂事,也更加的珍惜机会。

小学这边好说,给钱就能上学,至于高中嘛,看来要抽个时间和张书记谈谈了,大不了就交借读费。

这种家门口的人才库可不能放过,万一培养出来一两个大学生,对福利院和方家都有好处。

不就是钱吗?现在方家最不缺的就是这个,存折上的一千万在开完厂子还剩九百多万。

别说培养高中生了,都够再造几个高中的了。

搞定了厂子,方承枫就没有需要操心的东西了。

方家已经走上正轨,只要没发生天灾人祸,按部就班的下去,方家不可能缺钱的。

短短一年的时间,从无到有,方家现在不仅要开更多的厂子,更是要沉淀下来。

上阳村方家的影响力仅限于三阳镇里。

虽然自家没有从政的心思,但是不代表不需要培养关系。

那种上面瞎指挥,导致工厂破产,企业倒闭的事情又不是没发生过。

外行指挥内行。

虽然之前父亲和李村书约法三章,但是方承枫可不信任这群人。

当他们看到利润的时候,想的只是如何捞钱,至于厂子能不能活下去,和他们没关系。

如果可能,方承枫也想把厂子开在大城市里,最起码上面没那么多瞎指挥的。

可这样的话,父老乡亲又回到那种地里刨食的场景。

上辈子也没看到有什么工厂坐落在上阳村,除了本身条件外,更多的是干部的倒行逆施。

方承枫可不想便宜那种人,所以从开始就没想过走集体经济的路线。

集体经济的好处不用说了,不管是审批还是贷款或者销售那都由政府帮忙。

最起码现阶段根本不愁销路。

不像现在,服装厂生产出来的服装还要自己去销售。

当然,个体经济自由度那不是集体经济能比的。

方承枫今天敢把厂子弄成集体经济,明天最起码一大半的工人都要换人。

那些干部的七大姑八大姨有一个算一个,绝对要进厂。

如果真干活那也无所谓,就怕那种来了两手一摊张口只要工资其他啥都不会的。

九十年代后期的那场席卷我们国家的下岗潮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字懒。

不干活的人太多了,谁也养不起。

方承枫之前也和父亲说过,三阳镇两三千户加起来都有一万多人了。

这些人的想法都很简单,就想过上好日子。

方承枫也有意无意的暗示大家,大家进厂过上好日子都是方家带来的。

虽然有点下作,但是为了自家的产业也是无奈之举。

到时候真要敢伸手,自己直接把厂子一关,直接去城里买房不回来了。

就不信失去工作的乡亲们不把那群干部堵门口揍,山里的民风可是彪悍的很。

当然最好的就是父亲听从自己的话,直接竞选个村长之类的,最起码官方上面有人了。

就像华西村村书记吴仁宝一样,他一手将华西村变成中国第一村,也因为他的去世导致华西村的衰落。

这就是个人的魅力。

方承枫自认为不比吴仁宝差了,自己将上阳村带到同样的高度完全没问题。

况且自己还有年龄优势,更不要说长远的投资眼光了。

但一切一切的前提就是自己能掌控上阳村或者三阳镇,方承枫可没有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

拿着自己的心血去填那群人的帽子,自己可做不到。

改造上阳村只是第一步,要通过经济和影响渐渐地让上阳村抱团。

如果做不到,那就当个富家翁。

老祖宗都说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