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鱼的八爪鱼 作品

第256章 喜报

生产队长胡广志这会也蒙圈了。

在他的印象中,靠山屯自从建屯之初,连个秀才都没得过,更别说什么状元了。

“这支队伍会不会是去二道沟子的,我可是听说了,二道沟子那个支书眼红咱们靠山屯,这阵子又是修水渠,又是组织社员们修路的。

县里面数次表扬过人家,这是来给人家送喜报的?”

“别胡扯了。就牛压岔那水平谁不知道,修水渠的时候舍不得用石头,刚修好的水渠被冲塌了,还冲跑了好几个知青,幸亏没什么大碍。修出来的路跟没修过一样,县里面的领导看了一眼就回去了。”

靠山屯跟二道沟子素来不合。

这两年靠山屯先是跟部队上联谊,后来又送社员进城当工人,成了十里八乡日子过得最红火的公社。

二道沟子的社员们都眼红坏了。

牛压茬是个大能人,岂能甘心落在别人的后面。

她在认真研究了靠山屯崛起的详细资料后,决定学习靠山屯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的优良作风,挽起袖子大干一场。

本来二道沟子公社处于上游,大部分田地都是水田。

水渠属于锦上添花,有没有都行,用不着修水渠。

这年月道路都是土路。

没有石子沙子,就算是修得再平整,一旦下雨还是一脚下去全都是泥,压根用不着修路。

但是要想当标杆,就得干一些大事儿,县里面的领导才能看在眼里。

秉持着一鸣惊人的想法,在公社支书牛压茬的带领下,二道沟子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基建计划。

只是牛压茬只顾着创造困难了,忘记了创造困难的目的,是解决困难。

他确实创造了困难,但是没解决困难。

结果两项大工程全都成了烂摊子。

牛压茬这阵子正每天待在公社里写检讨书呢。

讲这话的人是生产队的记分员。

她的老舅的侄子的女儿嫁到了二道沟子,据说在公社里还是个小领导,所以对二道沟子的情况很熟悉。

车队这个时候拐过了湾子,朝着靠山屯的方向驶来,也证实了记分员的话。

“还真是咱们靠山屯里的事情?!”生产队长胡广志左右看看,在这几块田里就数他职位最高。

用靠山屯的老土话说,这叫做别拿生产队长不当豆包。

身为最大的领导,胡广志那自然是得迎上去了。

甭管是啥事儿,礼多人不怪!

“大家伙都停一停。走咱们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等一会儿你们一个个都给我热情一点,别让县里面的领导看轻了咱们!”

随着胡广志的一声大吼,田地里的社员们,知青们都兴奋起来。

这会已经上午十点多钟了,要是再磨蹭一会,一个上午就过去了,只等着吃午饭了。

不会磨洋工的社员不是好社员。

社员们和知青们在胡广志的带领下急吼吼的跑到了大路上,分别列在了道路两边,双手鼓着掌。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车队打头的是一辆吉普车,看到有人来迎接,吉普车缓缓停在了众人面前。

一个身穿制服的中年人推开车门走了下来。

胡广志认识这人是县里面的武装部长。

当初运走飞机娃子的时候,胡广志曾隔得远远的见过一面。

胡广志见武装部长下车,手在裤子上擦了擦,忙笑着迎了上去。

“欢迎领导来到我们靠山屯,我是生产队长胡广志。”

他停顿一下,抬头看看武装部长:“不知道领导今天是给谁家送喜啊?”

武装部长指了指后面跟着的嘎斯卡车,卡车上有一个横幅,上面写着:“热烈祝贺李铁锤同志荣获一等功!”

“你们靠山屯可是出了个人才啊,李铁锤同志作出了特殊贡献,上级特别授予他一等功,我们今天是专程来送喜报的。”

此话一出,刚才还非常热闹的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一等功这个名词他们只在挂在村子里的大喇叭里听说过,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有人得一等功。

知青堆里,刘晓慧几个都个个瞪大了眼,李铁锤得一等功了?

那柳晏荷岂不是成了功臣的妻子她们有点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看上这个拖拉机手了。

张兴这阵子的心情本来很好。

他老爹前阵子捎来信件,表示虽然第一批回城知青名单中没有张兴,但是第二批知青回城的时间已经确定了,就在明年的五月份。

张兴只要在靠山屯再坚持大半年时间,就能回到京城参加高考,成为一个大学生了。

但是,现在好心情全都消失了。

他还在为成为大学生而努力,人家李铁锤就已经拿到了一等功。

这不是赤裸裸的羞辱嘛。

一时间现场的气氛怪异起来。

最先反应过来的还是二婶子。

她走上前,很有礼貌的冲着武装部长点点头:“领导,俺是李铁锤的婶子,李铁锤立了功,俺们全家都为他感到高兴。只是他现在不在家,要不,您把奖状交给俺,俺替他领了。

对了,这一等功是不是有奖金啊?”

二婶子太聪明了。

她家正缺钱,要是拿到奖金,偷偷的藏下来一些,铁锤娘也不会知道。

就算是知道了,她可以当做是借的钱。

松原出了一个一等功,武装部长脸上也光彩,此时心情很好。

虽然觉得二婶子有点奇怪,但是还是很耐心的解释道:“这位大婶,一等功不比其他的奖励,按照上面的规定,我们需要亲自把喜报送到李铁锤家里面。这跟李铁锤在不在家没有任何关系。”

“啊那,那太好了,铁锤娘知道了肯定会特别高兴。领导,俺给你们引路。”

不得不说二婶子的反应就是快。

既然拿不到奖金,也可以趁机偷会懒。

看到面前这个婶子是李铁锤的二婶,武装部长也没多想,冲着二婶子道了声谢谢,转身回到了吉普车上。

车队重新出发,卡车上锣鼓家伙什又重新操持了起来。

生产队长胡广志看着二婶子带着车队往村里走去,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又说不出来。

这时候刘晓慧笑意盈盈的走过来,小声提醒道:“队长,县里面弄这么大动静,这也是咱们公社的光荣事儿,现在公社里面的领导还不知道吧”

胡广志猛地一拍大腿:“我怎么把这一遭给忘记了!”

他转过身朝着公社里面跑去。

社员们和知青们看到领头的跑了,都面面相觑起来。

“咱们现在怎么办?继续锄地?”

刘晓慧提议道:“今天咱们公社里有大喜事,咱们不如也去李铁锤家里面凑热闹。”

自从知青队长周有志进了城后,刘晓慧这个原本不显山不漏水的女知青很快获得了所有知青的信任。

她虽然没有周有志那种可以为其他知青付出的精神,办事情却四平八稳,就连张兴提到她也得竖起大拇指。

刘晓慧的提议很快得到了社员们和知青们的响应,大家伙扛着锄头乌央乌央的朝着村子里走去。

此时胡广志已经一路狂奔,来到了公社里面。

白书记刚跟会计计算好今年的粮食,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看到他火急火燎的闯了进来。

“广志,怎么了,我不是交代过你吗,你是生产队长,遇到事情不要慌张,要不然让社员们怎么看你”

胡广志双手扶着膝盖,大口喘着气说道:“书,书记,咱们公社的李铁锤得了奖。”

“李铁锤得奖?又不是第一次了,有啥可慌张的。”白书记站起身倒了一搪瓷缸子热茶,凑到嘴边,小口吹了吹表面的茶叶。

公社里的日子好过了,他身为领导的,茶叶也升级了。

胡广志这会总算是喘过来气了,指着外面说道:“是县城武装部的部长亲自来送的奖状,敲锣打鼓的,据说是啥一等功。”

噗嗤白书记刚喝了一口茶,听到这个消息,差点被茶水呛住。

“你怎么不早点说?”

“是您告诉我不要慌张的”

“走,咱们去看看,对了,赶紧喊上所有的公社领导!”

白书记本来已经走到门口了,想到等会要跟县领导见面,又转过身拿起毛巾擦了擦衣领子上的茶叶污渍,然后给会计交待了一声。

会计站起身道:“别的领导倒是没事儿,全都在公社里面,唯独李铁锤的二叔李建双,今天去镇上算扶贫款去了。”

“不等他了。现在县领导估计已经到了李家,咱们得赶紧去。”

白书记这会功夫冷静了下来,也想通了其中的关节,李铁锤就算是已经离开了靠山屯,还是公社里的人。

他得奖,就是公社得奖。

这次要好好露露脸,把牛压茬那家伙彻底压在屁股下面!

白书记想明白后,带着会计和其他四五个公社领导朝着李铁锤家奔去。

县里面的车队进了村子后,车速骤然降了下来,特别是许多凑热闹的老婆子小媳妇儿都围了过来。

这个时候,二婶子总要指着后面的大卡车大声说道:“看到了吗,俺的侄子得了一等功!县里的领导亲自来送奖状了。”

老婆子和小媳妇们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阵仗,难免要打听一番什么是一等功。

这一来二去,耽误了不少时间。

刘晓慧已经绕着小路跑到了李家老宅里。

自从李铁锤从松原离开前往南方,柳晏荷就从小院搬到了这边,一来可以辅导小妹做功课,另外她一个住在小院里也感到害怕。

“晏荷,搁家没?”刘晓慧知道柳晏荷没什么事情不喜欢串门子,走到门口就开始大声喊。

柳晏荷正在屋里跟着李母学习缝衣服,听到喊声放下针线走了出来。

看到是刘晓慧,她眉眼弯弯笑着说道:“晓慧,今天我听隔壁老叔讲,你们不是在东边那块地锄地吗,你怎么回来了没被人看到吧?”

知青回城消息传下来后,有些知青心中跟长了野草一样,但是那些聪明的知青却知道,要想回城,需要公社的同意,所以比平日里表现得更积极。

刘晓慧就是后一种。

刘晓慧知道柳晏荷的好意,笑着说道:“这次不仅仅是我,就连生产队长和社员们也跑了。”

“跑了?跑哪里了?”

“跑到你家啊。”

“啊!”柳晏荷惊得嘴巴合不拢了。

刘晓慧似乎听到了锣鼓的声音,也不卖关子了,道:“你还不知道吧,你家铁锤得了一等功,县里面的领导来送奖状了,这会开着大卡车正朝这边来呢!公社里的领导们估计一会也得过来,你赶紧做做准备。”

柳晏荷被这个消息惊得脑瓜子嗡嗡作响,不过她却清楚刘晓慧的用意。

“晓慧,谢谢你了。”

柳晏荷火急火燎的跑进了屋,把县领导来送奖状的事情讲了一遍。

李母和奶奶的表现跟她差不多。

“这这铁锤这是得啥奖了?”

“甭管是什么奖,等会领导要来了,咱们也得拾掇下,要不然人家会笑话咱家没面儿。”

李母在听到消息后,瞬间抓住了主要问题。

她立刻招呼柳晏荷开始打扫屋子和院子。

“院子先别扫了,咱们两个赶紧把那几只老母鸡藏起来!”

拿着扫帚,李母看到院子里正在遛弯的七只老母鸡,突然想起了什么,吓得脸色发白了。

柳晏荷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年月农家不准私自养鸡,就算是要换盐,最多也就养两只。

李母考虑到李小妹比较小,奶奶身体不好都需要营养,所以才多买了几只老母鸡。

公社里也知道这个情况,但是考虑到李铁锤的贡献,所以领导们只当做是没看到。

周围的邻居们更是不会说出去了,毕竟公社里的社员还想靠着改造厂的路子进城当工人。

现在这么多老母鸡让县领导看到了,会不会追究责任,无论是李母和柳晏荷心中都没有谱。

“咕咕咕”李母转身跑进屋里拿了一把苞米,洒在了地上。

那群走地鸡以往都是吃草籽的,现在看到了苞米纷纷围了过来。

柳晏荷拿了个麻袋,一把抓住鸡脖子,用力甩进了麻袋中。

这个平日里舞文弄墨的小媳妇儿,此时手脚很麻利。

不大一会功夫,所有的老母鸡都被装进了麻袋里。

李母赶紧用扫帚将地上的鸡粪扫到墙边用树叶子遮掩起来。

这时候车队已经到了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