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鱼的八爪鱼 作品

第376章 一百多人,铁腕手段

京城内燃厂的刘厂长和一众领导被暂时羁押在保卫科的二楼。

这二楼的空间本就逼仄,此刻几人被关押在此,更显得压抑不堪。透过那锈迹斑斑的铁栏杆护窗,几个厂领导眼睁睁看着工人们将车间主任、组长们一一押送到保卫科。

他们的脸瞬间变得煞白,如同被抽干了所有的血色。

“完撩,这次完撩。”

“本来还指望这帮家伙能帮咱们拖延时间。”

“谁知道这帮家伙只是嘴上功夫,平日里口口声声,完全控制了车间,让工人往东,工人不敢往西。”

“谁知道都是嘴上功夫。”

一个副厂长一脸焦灼的看向刘厂长:“老刘啊,现在季舟重新当上保卫科的科长了,工人们也站在了调查组的一边,咱们可怎么办啊。”

刘厂长心中冷哼一声,心想:现在落难了,连个“厂长”都舍不得叫了,一口一个“老刘”,这是平日里的恭敬都是装出来的吗?

要是在以往,他肯定会摆出厂长的派头,声色俱厉地训斥这帮家伙,但此时他满心都是忧虑,实在没有心思计较这些。

刘厂长陷入了沉思,脸上的神情如风云变幻般飞速交替,先是迷茫,接着是不甘,随后眼中突然闪过一丝狡黠,紧接着便哈哈大笑起来。

那笑声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回荡,显得格外突兀。

“诶,老刘哇,你疯了吗?”

“嗷老刘,你是不是想要装疯”

“我可告诉你啊,装疯可没那么好装的,要吃自己的翔!”

“你才装疯呢,你全家都装疯!哼,这年头,还没有能让我老刘装疯的人!”刘厂长怒目圆睁,大声训斥了几句后,脸上又浮现出得意的神情,说道:“你们仔细想想,现在工作组抓的人越多,对咱们反而越有利。”

此话一出,几个厂领导面面相觑,从对方的眼神中都看到了震惊与疑惑:刘厂长这是真疯了吗?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刘厂长无视他们奇怪的眼神,继续说道:“你们忘记了吗,咱们这里有句话,叫做法不责众。”

这时候,门外传来一阵怒斥声:“都给我坐回去,你们要是再敢聊天,就把你们都关到笆篱子里。”

刘厂长默默地回到床铺上,双眼直勾勾地盯着乌黑的顶棚,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突兀的念头:“李铁锤那小子并没有把我们分开关押,难道他不担心我们串供吗?

还是说……他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确凿的证据,根本不在意我们是否串供了?

不不不,现在就算他有证据又能怎样,李铁锤到底还是太年轻啊”

想到这里,刘厂长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新老交替的时期,混乱总是如影随形。

工作组的周组长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判断,曾预估京城内燃厂若要重新恢复有序的生产状态,至少得耗费两个星期的时间。

毕竟工厂此前被腐败侵蚀得千疮百孔,想要短时间内恢复谈何容易。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黄昏时分,原本寂静的车间里竟再次回荡起机器欢快的轰鸣声。

那声音仿佛是一首激昂的战歌,宣告着工厂的重生。

原来是工人们自发地留下来加班,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铆足了劲,誓要把之前耽误的产量全部补回来。他们深知,只有工厂重新焕发生机,他们的未来才有希望。

“铁锤同志,你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周组长站在车间门口,难以置信地揉了揉眼睛,仿佛眼前这热火朝天的景象是一场幻梦。

在他看来,短时间内让工人们重拾信心,积极投入生产,简直是一个奇迹。

“老周啊,要坚信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李铁锤轻轻拍了拍周组长的肩膀。

他深知,只要给工人们一个公正的环境,他们就会爆发出无尽的能量。

随后,他扭头看向季舟,问道:“季科长,调查结果出来了吗?”

季舟,这位头发花白的老科长,如今已重新挑起了内燃厂保卫科科长的重担。

此刻,他那花白的头发在凛冽的寒风中倔强地竖起,整个人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好几岁,精气神十足。

他身姿挺拔地冲着李铁锤敬了个礼,然后双手递上一份材料,汇报道:“经过深入调查,现已查明,这些年来,刘胡德、张兴坦、张茂……等厂领导,通过各种见不得光的手段,将本应属于工厂的资源统统据为己有……”

李铁锤接过材料,简单翻阅了一下,顿时啧啧称奇。

这帮人手段可谓是花样百出。

比如,将合格的配件划为废品,然后以处理废品的价格卖到厂外的废品回收站,再通过回收站,买回这些配件。

配件组装在一起,就变成了一台崭新的柴油发动机。

这些柴油发动机因为不需要工业票,价格便宜,所以在鸽市上供不应求。

再比如,需要燃油消耗量,燃油通过油桶运输出去。

这年月燃油是管控物资,就算是拿着钱也买不到,在鸽市上能卖出高价。

这些手段十分的隐蔽,如果不是真正了解内情的人,很难察觉。

周组长看过材料后,也气得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铁锤同志,如今咱们已经对京城内燃厂进行了整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果继续深入追查下去,恐怕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我觉得咱们得考虑一下整治的影响,采取‘首恶必办,协从不问’的策略。

像刘胡德这种主要领导,自然要彻查到底,但那些车间主任,他们毕竟也曾为内燃厂做出过贡献……”

“老周啊,你知道在东北林区,林场工人是如何处理染上松材线虫病的松树吗?”李铁锤突然打断了他的话。

“啊……松材线虫病?”周组长一脸茫然,完全摸不着头脑,不明白李铁锤怎么突然扯到了这个话题上。

“刺啦”一声,李铁锤划燃一根火柴,点上烟,深吸一口后,缓缓说道:“松材线虫是一种微小的植物寄生虫,体长还不到一毫米。被松材线虫寄生的松树,它的树杈会迅速枯萎,颜色由绿转红,最终因缺乏营养而干枯死亡。”

“那把树杈砍掉不就行了?反正其他树杈和树干还好好的。”周组长小声提议道。

“一开始,林场工人也是这么想的。那么高大的一棵松树,要是全砍了,实在太可惜了。于是他们只把患病的树杈砍掉了,可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整棵松树还是无可避免地干枯了。”

“那再把整棵树砍掉呢?”

“已经来不及了。这时,林场工人才惊恐地发现,松材线虫已经蔓延到了周围的松树,原本有望成为栋梁之材的松树,一棵接一棵地枯萎死去。”

李铁锤面色冷峻,语气沉重地说道,“在那场松材线虫病的灾害中,数千公顷的林场毁于一旦。

谁能想到,最初仅仅是因为林场工人的一点好心,想要保住几根树杈和树干,竟酿成了如此大祸。”

周组长的脸色变得愈发凝重,他沉思片刻后,说道:“铁锤同志,我明白了,是我考虑得不够周全。这些违法乱纪的行为就像松材线虫一样,如果不彻底清除,迟早会让整个京城内燃厂再次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老周,咱们既然已经踏出了这一步,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只有这样,才能给工人们一个公正的交代,为京城内燃厂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

李铁锤将材料递还给季舟,坚定地说道:“抓人吧。”

“是!”季舟挺起胸膛,向李铁锤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他心里清楚,自己这次重新回到内燃厂,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旗杆上,那面鲜艳的红旗在微风中轻轻飘扬,散发出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信仰之光。

季舟这位老科长回到保卫科后,立刻命令全体保卫干事在大院里集合。

他看着那些保卫干事们,朗声说道:“这些人的罪行已经被证实了,今天晚上辛苦大家伙一晚上。”

保卫科的副科长陈德明看到名单上的名字,额头上的汗水几乎滴了下来。

“哎吆,老季啊,我肚子好像有些不舒服,得去一趟厕所。”

说完,陈德明没等季舟反应过来,就冲进了厕所里面。

“这个该死的季舟,一回来就搞这么大动作,别人也就算了,后勤处的小陈可是我的小舅子,要是被抓起来,家里的那只母老虎还不得跟我拼命?”

“幸好让我提前得知了这个消息。只要人没被抓到,就有回旋的余地。”

小声嘀咕几句,陈德明四处看看,看到茅厕的墙壁上有一面窗子。

窗子很高,他找来几块砖头,垫在下面,然后艰难的爬了上去。

推开窗子,跳下去。

“总算是出来了!”陈德明捂着屁股长长舒了一口气。

这时候,他耳边响起一道声音:“陈德明,你不是要上茅房吗,怎么跑出厂了?”

深夜,部委办公室里灯光昏黄而静谧。

周部长端坐在办公桌前,手中正翻阅着京城内燃厂呈报上来的报告。

他的目光停留在报告中的某个数字上,眼神瞬间凝固,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击中。

他缓缓抬起手,揉了揉略显疲惫的双眼,又定睛仔细看了看,确认自己没有看错后,脸上突然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这小子,胆子可真不小啊!”

一旁的助理见状,小心翼翼地凑上前,轻声提醒道:“部长,您是否再考虑一下……”

助理担心事情闹大了会引发一些不良后果。

周部长果断地打断了助理的话:“不用了!”

他深知,这次整顿对于京城内燃厂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必须彻底清除腐败,才能让工厂重新焕发生机。

说罢,他拿起桌上的钢笔,略微沉思了一下,便在报告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那字迹刚劲有力。

“连夜把这份文件送到内燃厂去,告诉他们要从快从严处理相关问题。我希望能尽快看到 v8柴油发动机投入使用。”周部长一边说着,一边将签好字的文件递给助理。

助理赶忙伸出双手,恭敬地接过文件,郑重地点了点头:“部长放心,我这就去办。”

翌日,连日阴沉的天空终于放晴,金色的阳光慷慨地倾洒在京城内燃厂的每一寸土地上。

一大早,工人们便挎着帆布包,三两成群地朝着厂门口走来,一路上欢声笑语,闲话家常。

时针指向八点,内燃厂的大门缓缓敞开,工人们如同潮水般簇拥着涌入厂内。

刚一进去,他们便敏锐地察觉到了异样——厂门口张贴着一张巨大的布告,几乎占据了半面墙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名字。

工人们好奇地围拢过去,其中一位拥有高小学历的工人自告奋勇,指着布告念了起来:“公告,京城内燃厂,原厂长刘胡德、原副厂长张兴坦、原副厂长张茂……三车间主任陈大明……四车间主任周放……三组长刘杰山……”

随着一个个名字被念出,工人们的眼睛越瞪越大。

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紧接着,现场响起了一片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这是独属于工人的胜利掌声。

三天后,《人人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割除毒疮,京城内燃厂重获新生》的文章。

文章详细地揭露了京城内燃厂曾经存在的种种现象,以及工作组如何深入调查、抽丝剥茧,将那些隐藏在黑暗角落里的行为一一曝光。

群众看到报纸上的报道纷纷拍手叫好。

一时间,李铁锤这个名字被赋予了各种色彩。

有人以“铁腕”称呼他,也有人觉得他是“愣头青”。

不过这些事情跟李铁锤都没有关系了。

他非常清楚,盾牌之所以会如此坚固,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使用盾牌的人力气足够大。

他要争分夺秒,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克柴油版 v8的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