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鱼的八爪鱼 作品

第420章 铁道兵出身的刘队长,战场上的往事

刘队长不愧是老铁道兵出身,办事雷厉风行。

按照李铁锤的计划,原本打算先前往刘庄,等谈好了板栗生意后,再拾掇房子。

但是还没等他离开陈科长的办公室,刘队长已经把队伍集合齐了。

“李主任,我看你也是个大忙人。这么着,你带我们到大院里面,计划下该如何拾掇,剩下的交给我们就行了。”

李铁锤抬起手腕看看表,已经是下午三点钟了,就算是前往刘庄,那几千斤板栗需要过称,装袋才能拉回来,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

“大军,你去刘庄跑一趟,告诉刘二能,咱们过几天才能过去。”

“好嘞。”

大军答应了一声,骑着自行车朝着刘庄的方向奔去。

李铁锤则带着周二道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大杂院门口,等着刘队长他们过来。

十几分钟后,一辆嘎斯大卡车冒着黑烟呼啸而来。

大卡车的外壳已经看不出本来的颜色了,车玻璃也裂开了被人用塑料纸糊上,就这样还开得风生水起的。

卡车咔嚓一声停在了李铁锤跟前,刘队长从驾驶室里跳了下来。

“等久了吧?”

“我们也刚到。”李铁锤给他递了根烟,上下打量卡车:“这玩意是老古董了吧?”

“那是,是三十多年前,我从战场上开回来的。”刘队长接过烟点上。

战场....李铁锤愣了下,问道:“您参加过北面的战争?您是英雄啊。”

刘队长抽着烟,摆摆手:“算不上参加,我们是铁道兵部队,主要负责物资运输,真正的英雄是第38军、第39军那些队伍里的战士。”

“您客气了,那时候咱们没有制空权,要想把物资运上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听说开火车都是在晚上开,就是为了防止敌人的飞机轰炸。”

见李铁锤如此了解北面战争,刘队长有些诧异:“你怎么知道这些?”

李铁锤道:“我打小在小山村里长大,隔壁大叔当年就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平日里,他没少给我们这些人讲打仗的事儿。”

“原来是这样,不过他估计是道听途说,真实的情况还要艰险几分。”刘队长似乎回忆起了当年的情形,语气也有些沉重了。

李铁锤趁机问道:“那具体情况是啥样的?”

刘队长见到队员们正在搬运工具和建筑材料,便拉着李铁锤蹲在旁边唠起了嗑。

“你那隔壁大叔倒是没有讲错,最开始的时候,火车确实只能在晚上往前线运输物资,但是那玩意有烟囱,在晚上冒火光啊。

敌人特别的狡猾,在连续几个白天扑了空之后,便意识到出了问题,于是晚上也出动了。

飞机在天上飞,地面上的火车就是个活靶子,特别是还有火光的指引,没几天的功夫,我们就损失惨重。”

此时周二道也紧张了起来:“那后来呢?咱就没办法了?”

“人民群众智慧高,有个火车司机想出来用被子蒙在火车头上的办法,被子湿了水,将火车头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然后再出发,这样敌人的飞机不就看不到了吗?”

听到刘队长的话,李铁锤皱起了眉头,这办法看上去很简单,但是....不对劲儿啊。

“刘哥,火车的烟囱被被子盖上了,那怎么冒烟呢?”

刘队长看了看李铁锤,双手夹着烟:“你这个问题提的好,烟囱冒不出去烟,只能倒灌进司机楼里,所以火车司机,副司机都得在烟熏火燎中开车。他们一直坚持到隧道里,才能撩开被子喘口气。”

随着刘队长的描述,李铁锤的面前浮现出了一副战场画面。

乌黑的深夜里,天空中敌机不断地盘旋,尖锐的呼啸声撕裂着寂静,探照灯的光柱如狰狞的巨手,在大地上肆意搜寻。

满载物资的火车就像一头负重的巨兽,艰难地喘息着,司机楼里,刺鼻的浓烟翻滚涌动,熏得火车司机和副司机涕泪横流。

他们的双眼布满血丝,却依然紧紧盯着前方的轨道,手牢牢地把控着操作杆,哪怕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吞火,也未曾有过丝毫动摇。

看来北面战场上的艰难,远超过电影里的描述了。

李铁锤深吸口气,道:“刘哥,还好您活着回来了。”

刘队长站起身,叹了口气:“我宁愿留在战场上,陪着那帮老兄弟们。”

什么叫做最可敬的人,这就是了。

没有这些人的付出,就没有后世和平的日子。

这时候,材料已经全都卸下来了,刘队长扔掉烟头,笑道:“来,铁锤同志,你给我们讲讲有什么规划。”

原本李铁锤只是打算把屋顶修缮一番,但是现在看到有这么多工人,便改变了主意。

“刘哥,这大门能不能给拆了,两边只留下立柱,中间装上铁门,宽度能够过卡车。”

“这个好办,我们站里面有推土机,那玩意拆东西很快。”刘队长点了点头。

进到大院里,李铁锤指了指院子里的地面。

“这地面能不能铺上石头沙子。”

“这个也能办到。”刘队长的脸色微微发生了变化。

这大杂院的面积有一千多平方,只是材料就要花不少钱。

只是陈科长开了口,他也不好意思驳陈科长的面子。

毕竟前阵子分新房的时候,陈科长可是帮了他大忙。

李铁锤指了那十几间破房子,接着说道:“这房子的木窗户,全都换成钢筋窗户,要带栅栏的那种。还有房屋内的地面,也需要铺上青砖,防止地面返潮,还有....”

听到李铁锤的话,刘队长不得不摆摆手拦住了他。

“铁锤同志,咱们这次只是修缮,不是重新装修。”

他的意思很明显,这工程太大了,人力成本就算了,却需要很多材料。

李铁锤自然不能占铁道部门的便宜,笑了笑,从兜里摸出一千块钱递过去。

“刘哥,你们只负责修缮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是我们委托给你们的工程,这是工程的定金。”

看到那一摞钱,刘队长惊呆了。

开玩笑,这年月谁会随身带这么多钱啊。

旁边的那些工人们却眼睛紧盯着那些钱,盼着刘队长赶紧答应下来。

事实上,他们作为机务段的工程队伍,主要工作是负责机务段里的工程,平日里还会接一些小活儿。

比如帮街道上盖房子,修路之类的活儿。

这些活儿被称为私活儿,工钱不用上交给段里面。

要是拿下了这个工程,他们每个人能分到好几十块钱,足够给媳妇儿买一套衣服,给娃子扯两根花头绳了。

“这真是太客气了.....不过钱我暂时不能收,哪能没干活儿就收钱的。”刘队长犹豫了片刻,将钱推回去:“我们先干活儿,等最后再结账,你要是不满意,可以不用给钱。”

什么叫做实在人,这就是了。

当然了,刘队长也不担心李铁锤会赖账。

在这年月,没有恶意讨薪的说法,谁要是敢欠工人同志的劳动报酬,估计要不了几天就会被吊在电线杆上。

电线杆的高度,跟欠的钱数有关系。

周二道在旁边听得迷三道四的,见刘队长准备组织人员施工,连忙凑了上来。

“大哥,咱们只是找个仓库,用得着花这么多钱,拾掇得这么漂亮吗?”

“这可不仅仅是仓库,而是咱们大事业的起点。”李铁锤点了根烟,脖子扬成四十五度角,冲着天空中吹出一个烟圈。

周二道搞不明白什么叫做大事业,不过也学着李铁锤的样子装了个牛逼。

只是他到底年轻了一点,少了点牛逼人的气质,只能装出逼了。

仓库的修缮工作,整整持续了将近十天时间。

十天后,李铁锤正在办公室里处理工作,接到了刘队长的电话。

“铁锤同志,仓库修好了,麻烦你来检查一下。”

李铁锤放下电话就准备离开,犹豫了片刻,又回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接通了京城供销总社章副主任的电话。

“铁锤啊,有一阵子没给我来电话了,最近清水镇供销社那边还算顺利吧?”

“挺顺利的。”李铁锤笑了笑,对着话筒说道:“我这边需要运送一批物资,需要一辆卡车,我记得咱们供销总社有个车队,能不能麻烦您调一辆卡车过来。”

“就这事儿啊,行,你什么时间用车。”

“明天上午。”

章副主任没有询问原因就答应了下来。

毕竟这个月水电料商店的分红已经及时划拨到了供销总社的账上。

挂掉电话后,李铁锤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大杂院。

此时的大杂院跟十天前相比较,完全就是另外一座院子。

钢铁在朝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墙壁上涂抹了白灰,院子里铺了厚厚一层石子,石子碾压过,感觉跟公路能够相媲美了。

“辛苦你了,总共需要多少钱?”

李铁锤背着手转了一圈,对工程队的手艺十分满意。

刘队长是公私分明的人,从帆布包中取出一份材料递了过去。

李铁锤翻阅了材料,上面每一项都记得清清楚楚,包括材料和人工。

“这里是九百三十块钱,你点点。”

接过钱,刘队长当面数了一遍,想要把三十块钱还给李铁锤,却被李铁锤拒绝了。

“刘哥,同志们都辛苦了,这些钱你买点肉,好好给同志们补补身子。”

李铁锤也不是充大方,关键是刘队长的要价实在是太低了。

像很多材料,刘队长是从其他的地方拆过来的,压根就没算成钱。

“铁锤同志,帮你干活儿心中真是敞亮,以后有什么活儿,尽管说话,我保证给你完成得妥妥贴贴的。”刘队长捏着钱,心中有些感动。

要知道这三十块钱,顶得上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刘队长也没有想到,就因为这句话,在不久的将来,他竟然成为了国际上著名的建筑承包商,下属的建筑队遍布海内外。

当然了,这都是后话了。

仓库准备好了的第二天,李铁锤也等来了供销总社派来的嘎斯卡车。

清晨,刘二能起得比以往更早一点。

他先是看了看院子里的板栗,然后又推开大门,往远处眺望。

“他爹,咱是不是被人骗了啊?”二能媳妇儿披着外套走出来,看到刘二能一脸焦灼的样子,有些担心的问道。

“八千多斤板栗呢,谁有那么大本事全买了。”

“你个女人家,瞎咧咧啥呢,那人是大军的朋友,还能骗我吗。”

“我这不是担心嘛,过阵子要下雨了,这些板栗要是卖不掉,说不定会返潮。”

二能媳妇儿还要唠叨几句,这时候,外面响起了一阵卡车的轰鸣声。

“快看,是大卡车!”

刘二能也顾不得教训媳妇儿了,推开门跑了出来。

等看到卡车的副驾驶上坐着的李铁锤的时候,刘二能激动的差点哭了出来。

“老婆子,看到了吗,我就说大军的朋友不能忽悠我!”

此时卡车也惊动了村子里的人。

一个头戴破帽子,嘴里叼着烟,身上穿着四个兜的公社干部摸样的中年人,背着手迈着四方步走了过来。

他上下打量一下卡车,又看了看刘二能院子里的板栗,皱起了眉头:“刘二能,怎么着,你这是找到大客户了,把板栗全卖了?”

“害,这么多板栗堆在家里,也不是个事儿。刘栓,我这也是为了公社里着想。”刘二能看到刘栓的样子,心中一跳,连忙给刘栓递了根烟。

刘栓却摆了摆手,转身走了。

临走的时候,他还抛下了一句话:“你的胆子,现在是越来越大了。”

二能媳妇儿看着刘栓的背影,猛地一拍大腿:“老头子,坏了,你是不是没请刘栓喝酒?”

“请了啊,我送去两瓶散酒呢!”刘二能挠挠头。

大军凑过来,问道:“刘老哥,这人到底是咋回事?”

“害,他啊,名叫刘栓,是我们公社的扶贫主任....”事情很简单,刘二能三言两语就解释清楚了。

刘栓跟刘二能是堂兄弟,此人好吃懒做,前些年靠着扶贫主任的位置,在吃大锅饭的时候,日子倒是比一般社员更好过。

这两年,大锅饭没了,包产到户开始了,社员们变成了村民,都开始在自己家田里忙活了起来。

刘栓却还抱着老思想,每天想着开会,搞宣传工作,日子过得就拉起稀。

而刘二能这个社员,因为脑子活泛,不怕吃苦,无论是在田里干活儿,还是收卖板栗,都是一把好手,日子比刘栓好一大截。

刘栓这种人是见不得别人好的人,每次看到刘二能卖板栗,总要过来晃一圈,指责刘二能是投机倒把。

刘二能迫不得已,每次都得送给他两瓶散酒。

“这次是怎么回事?难道两瓶酒还不能满足他了?”二能媳妇也觉得刘栓太过分了。

刘二能摆摆手:“管他呢,咱赶紧把板栗运走,他能有啥法子?”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