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鱼的八爪鱼 作品

第436章 坦克专家李铁锤

“你说的是那篇文章?”

办公室内,李铁锤抬起头看向刘静。

“是的。”盯着李铁锤的眼睛,刘静点了点头:“你已经看过了?”

“那倒是没有....只是我们试验车间里正好有个技术员前两天乘坐了火车,看到了《铁路小报》上的文章。

那种抹黑的东西,我根本懒得跟他们一般见识。”

虽然心里有些生气,但是李铁锤现在确实没有时间理会这些事情。

现在随着派出去的专员们陆续返回红星机械厂,李铁锤也开始带着技术员装配挖掘机了。

有那点时间还不如多拧几个螺丝呢。

“咳咳,”刘静本来还担心得不行,没想到面前这个男人竟然不在乎,“铁锤同志,我需要纠正你一点。这种抹黑并不仅仅是荣誉上的抹黑,甚至有可能会带来大麻烦。”

刘静虽然没有明说,李铁锤也明白她的意思。

“这么着吧,我跟期刊社联系一下,请他们出面解决。”李铁锤虽然并不担心什么大麻烦,但是被人指着鼻子骂,他也没那么好的脾气。

李铁锤摇动电话接通了《收获》期刊社的编辑部。

接电话的是周学园。

电话刚接通,里面就传来周学园急促的声音。

“铁锤同志,你是为了小报的事情打的电话吧,我们正在联系《铁路小报》那边,你放心,他们很快就会刊登出澄清文章的。”

现在《活着》已经成了《收获》的扛把子,下一期的销量还靠着《活着》撑场面,编辑部自然要行动迅速。

“那就有劳你了。”

随后,两人又闲聊了几句下去稿件的事情,李铁锤就挂掉了电话。

“刘静同志,今天感谢你了,你看现在已经中午了,你们留在这里吃....”

李铁锤的话音未落,外面就传来了敲门声。

老鬼站在外面,他看到办公室内有两个陌生女同志,感到有些惊讶。

“这位是柳晏荷,我媳妇儿,这是她的同学,刘静。”

“这位是我们试验车间的安全员,王大花。”

李铁锤给双方做了介绍。

没错,老鬼有个有趣的名字叫做王大花。

当初李铁锤在得知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后来才搞明白,老鬼的母亲连生了三个孩子,都夭折了。

老鬼出生后,为了让他能够好养活一些,便给他取了这个女孩子的名字。

“王大花....同志,你好。”

柳晏荷和刘静是大学生,素质都比较高,两人强忍住笑意跟老鬼打了招呼。

老鬼的脸色却没有任何变化,看向李铁锤说道:“李组长,617厂那边的设备拉过来,您是不是去检查一下。”

617厂又名一机厂,是这年月国内唯一能够生产坦克车的工程。

这次挖掘机的履带,就是委托给617厂。

履带是重要设备,关系到挖掘机的性能,李铁锤当时就要站起身。

柳晏荷见到这种情况知道李铁锤又要忙活了,也站起身笑着说道:“铁锤哥,你先忙着,我们下午还有课,就先走了。”

说完,她不顾刘静不情愿,把刘静拉了出去。

出了试验车间,刘静还有点不高兴,嘟着嘴说:“柳晏荷,我还从来没有在军工单位吃过饭呢,听说他们的食堂里有特殊补助。”

“你知道这里是研究军工的?”柳晏荷诧异。

刘静撩了撩秀发,撇撇嘴说道:“你看不起谁呢,我好歹也是在部委大院里长大的,这里那么多的大兵,还有特殊部门的同志,我怎么会看不出来。”

“那你千万可别告诉别人啊。”柳晏荷担心刘静这个大嘴巴。

“你放心....”刘静正要做保证。

一个身穿灰色中山装的同志走出来,喊住了他们,然后递出了两份保密书。

“麻烦两位在保密书上签上名字。”

刘静:“.......”

此时的实验车间内,李铁锤看着那副特制的履带,兴奋的攥了攥拳头。

有了履带,再把底盘等到,那就能开始安装工作了。

“张师傅,虽然617那边的出厂要求很严,但是咱们还是得检查一下。你带着工人测量履带的各项参数。”

“好勒。”

一个老师傅用起重机将履带吊装到旁边的机器上,然后开启机器,进行了一系列测试。

“李组长,履带的称重能力确实不错,能够满足要求。但是这耐磨性有点不合格了,按照您的标准,履带至少需要连续工作三百个小时,现在最多也就五十个小时。”

听到这个结果,李铁锤微微皱起了眉头。

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简单的错误。

617厂制造的都是军工产品。

在大部分人眼中,军工产品要比民用设备更耐用,是耐造的代名词。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耐造的军工产品只局限于一些技术成熟的产品上。

像军锹、军用水壶、军用皮带等,因为用料实在,每一个都足以能送走几代人。

但是。

在那些性能要求比较高的军工产品上,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性能,这些军工品并没有完全考虑质量。

就拿坦克车来说,在战场环境下,坦克就是易损品,基本几十个小时就要大修一次。

在我们著名的朱日和演习中,坦克一昼夜250公里的突击速度已经非常恐怖了,震惊了整个世界。

越是先进的军工产品,越不耐造。

像小美家的f-35战斗机每隔4到6小时就需要进行维修与保养一次。

但是民用产品却完全不同。

除了要考虑性能外,还要考虑经济成本。

同为小美家的产品,波音737体型远超过f35,内部零件数量也是f35的数倍,保养周期却能达到两百个小时。

“看来这幅履带好像有些不合适。”李铁锤摸了摸下巴。

旁边负责交货的617厂肖克见到李铁锤一直皱着眉头,心中有些不舒服了。

要知道,他们目前正处于研制新型坦克的关键节点。

如果不是李铁锤曾经帮着617厂搞出了坦克发动机的话,他们压根就不可能浪费精力制造民用工程机械的履带。

肖克是老工程师了,性子也比较直,当时就忍不住了,大步走上前。

“李组长,你似乎对这幅履带不太满意?”

李铁锤见他语气生硬,就知道他误会了,笑着解释道:“肖工,我对于你们617厂能用现有设备制造出如此高质量的履带感到钦佩,但是....这副履带的耐磨性实在是太差了,工作时长太短了。”

“耐磨性不足?不可能啊,这幅履带仿制的是老毛子的t62坦克履带,那可是老毛子的主战坦克。”

“肖工,我们民用产品的要求,跟军工品有些不同....”李铁锤将两者的分歧解释了一遍。

“挖掘机是工程机械,要整天在工地上忙碌,环境跟战场差不多,如果说履带隔三差五出问题,肯定要浪费时间。”

肖克总算是明白了他的意思,皱着眉头,双手摊开:“李组长,不是我们不愿意让履带更耐磨,而是我们的技术只能达到这种地步了,就算是目前国外最先进的坦克履带也没办法达到你们的要求。”

肖克摆出一副客户要求过高的样子。

李爱国突然围着履带转了一圈,问了一句:“你们考虑过使用双销履带吗?”

“双销履带?那是啥玩意?”肖克有些茫然。

看着他的样子,李铁锤才想起来,双销履带是第三代坦克才使用的履带技术,而这年月国外的最先进的坦克也只是二代。

单销履带就是使用一根履带销连接相邻履带板,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是易磨损。

等到了第三代坦克和后来的工程设备,全都换成了双销双销履带。

双销履带通过橡胶套环减少摩擦,寿命更长且噪音低。

就拿老毛子的坦克来说,t62以前的第二代,第一代坦克使用的都是单销履带,等到了t72则全部换装成了双销履带。

由此可见双销履带的优势。

“其实这玩意很简单。”李铁锤蹲下身,蹲下身拿起了一根钢筋在画了一个草图。

“双销履带由履带板、履带销、橡胶套环构成。”

“履带板两端各有一个销孔,用于与主动轮和诱导轮啮合。履带板的中部装有诱导齿,用于规正履带并防止其在转向或侧倾时脱落。”

“履带销将各履带板连接起来,形成坚固的链环。”

“端部连接器将两块履带板的两销相连结,这种设计不仅优化了受力情况,还简化了拆装过程。”

“在金属销上硫化多个橡胶套环,再压配合到履带板的销孔中,实现了无摩擦扭转。”

听着李铁锤的解释,看着地面上那歪歪扭扭的图案,肖克逐渐瞪大了眼睛。

他原本以为面前这位拖拉机手是随便胡诌了个名次。

但是图案上展示的结构非常精妙。

身为一个坦克制造专家,肖克瞬间意识到了双销履带的先进之处。

“这种履带的工作时长可以达到三千小时。”

这时候,李铁锤的一句话,把肖克从震惊中拉了过来。

“三千小时.....这,这,这.....”

肖克看向李铁锤的目光逐渐炙热了起来。

“铁锤同志,来,咱们好好聊聊这个双销履带。”

这一幕让旁边的那些工人和灰色中山装们看得目瞪口呆。

“什么时间李铁锤变成坦克大师了?”

李铁锤嘴角微微翘起。

装逼的滋味真不错。

周怀今天的心情也相当不错。

随着《铁道小报》的流传,他那篇文章也被越来越多的读者看到了。

虽然《收获》期刊社的总编在接受电台采访的时候,作出了回应,表示《活着》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期刊社的做法在那些读者看来,是护犊子的表现,压根没有说服力。

现在有一些读者甚至要求《收获》不要继续刊登《活着》的连载稿了。

当然了,也有很多读者站出来反驳。

表示他们压根没有从《活着》中感受到什么消极的情绪,反而对以前遭受的苦难感到释然,拥有了重新生活的动力。

其中有一位来自京城暖水瓶厂的女临时工,更是在电台上呼吁大家不要被有心人带偏了节奏。

双方意见不一致,因为这件事闹得不可开交。

这正是周怀希望看到的。

只有事情闹大了。

将来他公布是自己写了那篇批评稿件的时候,才会一举成名。

正兴奋着,电话铃声想起了,周怀拿起电话,打来电话的是《铁路小报》的总编陈文远。

陈文远有些慌张的说道:“老周,你那篇文章可是给我惹大麻烦了啊,这两天,我们编辑社接到了不少读者的来信,他们都在怒骂我们。”

周怀听到这话,不慌不忙的点上烟:“老陈啊,这是好事儿啊,你们的报纸本来就是三流小报,现在引起了大家伙的主意,将来肯定能畅销。你身为总编这可是大功一件。”

“这倒是,我们这两天的报纸销量提高了两成。”陈文远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不过,刚才我接到了《收获》期刊社编辑的电话,对方要求我们报社不要在刊登类似的文章,并且还要求我提供出你的名字。”

“怎么,你告诉他了?”周怀心中一紧。

“那倒是没有。我是那种出卖朋友的人吗?不过《收获》期刊社是国内的大期刊,跟他们对着干,我会不会有麻烦啊?”这才是陈文远打电话的真正目的。

他此时已经有些后悔刊登那篇文章了。

周怀眼睛一转说道:“你放心,有了我们《种山》的支持,《收获》那边不能拿你怎么样。

再说了,文学上的事儿,没有什么对错,大家伙都能发表意见嘛。”

说这话,周怀压低声音:“昨天我把你的诗稿给了总编,总编称赞你有先锋派诗人的气质。”

周怀非常清楚陈文远需要什么。

果然。

陈文远听到这话,顿时来了精神。

“哎呀,我早就看不惯《收获》那帮人了,他们以为自己是国内的老大哥,其实,都是一帮糟老头子,懂什么文学啊,你放心,我坚决的站在《种山》这边。”

“这么着,一篇文章还无法撼动《收获》的位置,我马上再写一篇,等会给你寄过去。”

陈文远还梦想着成为诗人,此时自然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挂掉电话后,周怀嘴角勾起一丝阴笑,紧接着便拿出了稿纸,拎起钢笔开始写第二篇文章。

或者说,指控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