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中马 作品

第六百九十五章 这钱就该人家挣


    陶大强拒绝了李龙给说的这个活,李龙开着吉普车走之后,杨苹苹抱着孩子过来问道:

    “你咋不去呢?”其实刚才李龙给他说这活,陶大强拒绝的时候,杨苹苹是想着劝劝陶大强的。

    但杨苹苹知道丈夫的性格。陶大强和李龙的关系比和他大哥陶大勇都亲,通常情况下李龙提出什么,陶大强肯定不会反对。

    而且这一次李龙也是想带着陶大强挣钱,杨苹苹其实是挺想让陶大强去的。

    但丈夫既然决定了,杨苹苹也就尊重,当时没说,事后才问。

    “那活还得住在外面,我不想干。”陶大强摇了摇头说,“咱家现在也不缺钱,最近地里活又多,咱爸这段时间和龙哥他爹两个人逮鱼,也挣不少钱,这早出晚归的,开心的很。

    那地里的活就得咱们干,我可不想走之后你背着娃娃去地里干活。再说了,夏天编抬把子的时候我一呆二十多天,想孩子想的很!”

    杨苹苹笑了,把怀里的孩子递到了陶大强的手里。

    也对。眼下自己家的情况在四小队也算是拔尖的了,不缺吃不缺穿,有拖拉机有自行车,丈夫对自己好,又没婆婆管着。

    该知足了。

    那钱就让别人去挣吧。

    谢运东这边得了李龙的信后,立刻就开始收拾东西。知道可能在外面住,那就得准备被褥,邓桂兰这一次没拦着,扭头去厨房和面,给丈夫准备干粮。

    开拖拉机带收割机割麦子的事情,她先前选的方案是给李龙打工,没啥风险,当时谢运东反对,选了自负盈亏的那种。

    结果这一季割麦下来,自家挣了几千块钱,比编抬把子要高好多。

    感觉明年再干一季,就能把拖拉机钱给挣出来了。

    这来钱的速度把邓桂兰给吓着了,她也能感觉到丈夫选择的正确,以及李龙对自家的照顾。

    所以这次她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只是做好准备,保障好后勤。

    “这回不会像编抬把子那样住的时间长。”谢运东一边收拾被褥一边说道,“打草嘛,那一家三五百亩,顶多就住两三天,然后就换一家。虽然这价格没上次高,但量大,在打瓜成熟之前啊,咱们又能好好挣一笔!”

    邓桂兰看着丈夫因为割麦还没缓过来的黑脸,感叹着:

    “你看你这脸,还没缓过来,这又得去晒了。”

    “当农民,哪有不晒太阳的?你看队里那么些人,想这样晒的有多少?还不就我们几个能干上这活?”

    “也是。”邓桂兰笑了,“这来钱的速度……快的吓人啊。三年前打死我也想不到,这一季就能挣好几千!当时我记得年底算完工分,家里一共就分七块多钱……”

    “现下七块多钱,那拖拉机开一个小时就挣出来了。”谢运东附和着,“这日子,真是越过越美。”

    他不知道什么叫马太效应,只知道自从跟了李龙干活后,这挣钱好像变得容易多了,随便接个活,顶别人一家干几年的。

    不得了啊!

    梁大成家也是类似的情况。

    只有李建国那里麻烦一些,他要开着拖拉机走,一来要去陶大强那里把收割机给拉过来,二来也是要给家里再整个运输工具。

    于是,李建国又去了老马号,找老罗叔把七十六号带马车给拉了回来。

    七十六号在老罗叔那里其实也干活。老罗叔平时除了喂野猪喂鹿之外,每天牵着七十六号套的马车满村子打草备料,不然光那一圈的牲口,马号里留下来的那些糖渣饲料根本不够。

    四小队三个拥有拖拉机的人家庭都在准备,这事情很快就在村子里传开了。

    羡慕嫉妒的人依然在羡慕嫉妒。拖拉机带着收割机割麦子挣多少钱是可以算出来的,一个麦季自家就收了几十口袋麦子,人家却挣了几千块钱。

    接下来自己要为收玉米油葵做准备,人家又要去挣大钱了。此刻四小队的上空,弥漫着浓浓的醋味儿。

    回了大院后,李龙把吉普车停好熄火,杨大姐就把饭端了出来。

    先前李龙走的有点急,没说详细情况,现下吃饭的时候,他就把这件事情给顾晓霞都说了。

    “这是好事啊。”一听说李龙又给大哥和谢运东他们找了活,顾晓霞一边帮着两个孩子驱赶着蚊子,一边笑着说道,“这样挣钱的活儿应该多来点儿。”

    作为李家的媳妇,她自然希望自家过得越来越好,包括李龙的大哥家、大嫂的娘家。

    “今年大活也就这一个了。”李龙一边吃一边说道,“不过把这个活干完,大哥他们也能舒舒服服的过个年了。”

    这一年带着大哥他们编抬把子、割麦子,再加上这个打草,怎么也能赚个万把块钱(李建国编抬把子没扣钱),后面可能还有扎大扫把和苇把子,再加上打瓜的钱,能让大哥一年纯赚一个万元户,这就够了。

    咋说在乡这一级也算顶流了。

    八月下旬,已经算初秋了。早上起来有些草叶子上有露水了。早晚温差大,有些人早起还得穿外套,不然会觉得冷。

    早饭刚吃过,李龙就听到了外面拖拉机的突突突声音。

    他急忙过去开门,看着三台拖拉机已经停在了门外。李建国熄火下车,后面跟着提着摇把子的谢运东和梁大成。

    “我看看明明和昊昊。”李建国手里还提着鱼——这是昨天李青侠他们下的网逮的鱼,今天早上取网择出来后,着急把其中的一部分鲫鱼和一条大鲤鱼收拾出来给提了过来。

    顾晓霞听到动静也来到了正屋门口,看到李建国急忙打着招呼。

    “孩子在里面睡着呢?”没听到动静,李建国把鱼交给来接的杨大姐,问道。

    “没睡,在床上玩着哩。”顾晓霞笑着说。

    “那我看看。”李建国走了过去,后面的谢运东和梁大成都跟上,然后和顾晓霞打招呼。

    孩子在里屋,李龙是专门找人给做了婴儿床,挺宽的,两个孩子都躺在上面拿着杨大姐给缝的布娃娃在玩。

    听到动静,两个孩子努力想往门口看,只是目前还坐不起来。

    李建国站在里屋门口也不进去,他担心自己身上带着的凉气影响到娃娃。

    笑着看了看后,便转身出来。后面谢运东和梁大成也都在门口看了看,嘴里夸着“真乖”。

    的确很乖。

    李龙和顾晓霞说一声,便把吉普车开了出去,在前面带路。

    拖拉机要开到塔西河河口那里要两三个小时。

    等到山口再往里走几百米,李龙就看到了骑马在这里的吐尔逊。

    他的身边还有三个牧民,他们看到李龙的吉普车和后面的拖拉机过来,脸上露出了笑容。

    等李龙的吉普车开到马跟前停下来,吐尔逊上前笑着和李龙握了握手:

    “来的还挺快。”

    其实已经是上午了,但这年头的人知道出门一趟不容易,开着拖拉机这么跑,到上午到这里,说明出门还是挺早的。

    “咱们现在就去草场吗?”吐尔逊等李龙给他介绍了李建国他们后,便问道。

    他只和李龙对接,和其他人也就握手点头。

    “现在去吧,不耽误时间。”李龙说道,“早点打完,早点结束。”

    “好,那就走,往里走,咱们先去第一家。”

    吐尔逊甚至都没有给介绍这三个牧民,骑上马招呼一声就往前跑去。

    然后拖拉机继续突突突跟着吉普车跑。

    进去三层山,是李龙先前没到的一个岔子里面,有一块比较平缓的波,在小河那边。

    好在小河也比较缓,拖拉机可以开过去。

    吐尔逊骑着马过去到草场边上下来,对紧跟过来下车的李龙说道:

    “今天早上他们人就过来,把里面的大石头给标记出来了。”

    李龙往坡上看,这一片草场得有三百多亩,整体比较长,边角因为山势呈不规则的形状。草场里面还有人正在走着巡视着,应该是在找那些石头。

    拖拉机都开了过来,李龙在走的时候就问过,大哥他们一是分开一家一家的干,还是三台拖拉机一起干一家的。

    李建国给出的建议是三台拖拉机一起干——主要是谢运东懂维语,可以和牧民对话,有什么麻烦或者困难好解决。

    三家一起干的话那就是平均分钱,李龙觉得也好。

    所以他就对着吐尔逊说道:

    “这块草场是多少亩?”

    “两百六十亩吧。”吐尔逊说道,“我问过,他说分的时候分的两百六十亩。”

    李龙扫了一眼,大致上差不多,想来吐尔逊也不至于在这上面太过份。

    毕竟这个是可以量的,真量出问题来,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那就按两百六十亩走,总共是三百九十块钱,对吧?用东西换吗?”李龙问道。

    “嗯,用东西换。”吐尔逊这时候也不再说收割完后再交东西的话,人家拖拉机都已经过来了,不差这一点,他去和其中一个牧民说了一下,那个牧民从马背上把一个麻袋取下来,提着来到了李龙的跟前。

    麻袋里鼓鼓囊囊的,李龙打开仔细看起来。

    三张狼皮——看那皮子,应该是放了挺长时间了。这三张皮子就占了麻袋里的大半空间。

    然后是一枝鹿茸,李龙提起来看了看,感觉有一公斤多。

    麻袋的底子那里还有一块黑色的石头,李龙弯腰拿起来看了看,那是一块墨玉。

    塔西河这边碧玉很少,碧玉的主产地在玛县那边上游,也就是哈里木他们所在的山口里面。

    李龙看了看这块墨玉,他估不准价值。

    再往袋子里看了看,发现袋底还有一块石头,比成年人的拳头大一点儿,但颜色很红。

    李龙把这块墨玉放下,又把那块红石头取出来。

    鸡血石啊。

    特别红的那种,很艳。

    上一世李龙在中华碧玉园的一个国内展台上看过一块鸡血石,比自己手里这块大,但红的颜色没这块艳,偏暗,也没这块多。

    当时就那块石头,据展台的主人说值几十万。当时李龙觉得那人有吹嘘的成分,但就算缩个十倍,值几万也行。

    这一块简直全都是鲜红色,而且摸着还有种油润的感觉,应该比那块好太多。

    应该是块好石头,李龙掂了掂,说道:

    “行,就这些吧。”

    吐尔逊原本还担心李龙说不够,毕竟在他看来,这些东西距离三百九十块钱,远远不够。

    但李龙就这么答应下来,让吐尔逊觉得李龙的眼光不行。

    不过能给自己的族人省下钱,也是好事。

    除了这块鸡血石,剩下的那些狼皮和鹿茸加起来,也就不到三百块钱的样子。但这块鸡血石李龙知道不简单,所以他把东西提着对李建国他们说:

    “大哥,东西我拿着去换钱,三百九十块钱的收割费,我这边换了钱后给你们分。这近三百亩地你们得打一天,下午我再过来,到时看情况,要是没打完咱们就在这住着,要是打完了就去下一家。”

    三百九十块钱,一个人一百三一天——这钱……太好挣了!

    “你们打草的时候速度别太快,他们虽然把石头标记出来了,但还是要小心。收割机的工具包你们都带着吧?”

    三个人都点头。

    “里面有刀片,如果有刀片被崩坏了,卸下来换一片就行。不过少一两片也不影响打草,你们打草也不用太严谨,割麦子和这个不一样。”

    “行,你忙你的去吧。”李建国摆摆手,“我们要干活了。”

    李龙便要走,吐尔逊便要招呼另外两个牧民离开。但其中一个跑到李龙的吉普车这里,拽着车门连比划带说。

    李龙听不太懂。

    吐尔逊过来翻译:

    “那个红色的石头,你要吗?”

    “要啊。”李龙心想,难道他也有?这玩意儿不是那么好捡的吧?

    “我家里也有,能不能顶打草的钱?”

    “明后天去你们那里,看看石头的情况,如果也这么红……”李龙掏出那块比划着,“那就好。”

    李龙开着吉普车离开,李建国他们三个商量一下,三个人分开干,左中右三台拖拉机一起开动,那场面也挺震撼的——至少在这个年代是这样。

    看着拖拉机突突突一路开上去,那草就直接倒了一片,整整齐齐的摆着,看着的牧民那真就感叹着。

    吐尔逊虽然看过,但眼下看着三台拖拉机一起走,就再次被震撼一下。

    这钱,真就该人家挣。

    要拿钐镰打草的话,这么打下去得多久才能顶人家跑一圈?至少得好几天吧?

    吐尔逊有点不理解李龙为什么会要那红色的石头。那既不是玉也不是宝石,就是颜色鲜点儿,其实就是石头,根本不值钱啊。

    收购站都不要的。

    他想了想,只觉得李龙年轻,没经验,以为捡到宝了。

    还是太年轻啊!

    算了,不管了,反正不关自己的事情,是他的选择。

    “你明天能找到那样红色石头的话,就给他。不过东西不能太少,说不定明天他会后悔的,那红色的石头也不值什么钱。”吐尔逊给第二个牧民说道。

    “那我呢?”第三个牧民问道。

    “你先等等,去把你草场里面的石头、木头墩子什么的都捡出来,不能把收割机搞坏了。”吐尔逊吩咐着,“回去告诉大家,都能割,你们也看到了,这个打草速度很快,不用急。”

    两个牧民骑上马奔赴自己的草场,吐尔逊则去往牧业队那边。

    他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能在这里呆太久。

    李龙的吉普车开回到县里已经是中午,顾晓霞顾博远杨大姐他们正在吃饭。

    李龙回来还让他们挺意外的,杨大姐急忙去给李龙盛饭——中午是米饭。

    “把事情安顿好了我就回来了。”李龙洗手吃饭,边吃边解释着。

    “你哥他们在那里没问题吧?”顾博远已经从顾晓霞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经过,问道。

    “没啥问题。运东哥懂维语,能和他们交流。明天我过去的时候拉几桶油过去给他们加上就行了。到时看他们有啥困难,我再一一解决。”

    李龙这回得两头跑,但这也没啥。反正吉普车跑得快,虽然路况不怎么样,但总比开着拖拉机颠颠着要强多了。

    而且还挣钱。

    打草的钱他全按定价给大哥他们三个——但就这东西转手卖,他从中就能赚不少。

    比如这块鸡血石,眼下不一定能卖出去,但放几年,绝对有个好价钱。

    反正不亏。

    吃过饭,李龙把前几天从哈里木他们那里拿来的皮子、鹿角和今天的一起拿上去收购站。

    陈红军正好在,李龙把皮子卖了后和他聊起了鸡血石的事情。

    “鸡血石我们肯定不收的,玉石都不收嘛。”陈红军的答复李龙一点也不意外。

    “不过鸡血石是好东西啊,血色鲜艳饱满的话,那是按克论价的。”陈红军也算略懂,“口里有人收这个,咱们这边玩这个的少。”

    李龙点点头,那就先留着吧,以后有合适的机会再出手。

    反正怎么说都是赚的。

    就今天这些皮子加鹿角鹿茸,都值不少了——熊皮和雪豹皮他没卖,有用。

    有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