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小鹌鹑 作品

第1275章 刘备的原型

洪武朱元璋沉默片刻后说道:“文正那里你要多费些心。”

年轻朱元璋点点头:“咱明白。”

“老了,喝了些酒就觉得有些疲惫。

歇息的地方你给咱备好了吗?”

洪武朱元璋用手揉了揉腰说道。

年轻朱元璋很是无语。

你还好意思说老?

就咱们俩站一块谁不得说是孪生兄弟?

不过他也就是想想而已。

随即他说道:“咱已经让咱妹子准备好了。

不过你做了多年皇帝,这普通的地方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睡的习惯。”

洪武朱元璋乐呵呵的说道:“你当咱是那种骄奢无度的皇帝呢?

莫说是这帅府了,就算是寻常百姓家咱照样能睡的安稳。”

“那就行,跟咱来吧。”

年轻朱元璋说完之后便带着洪武朱元璋去到了一处厢房。

任小天等人也各有安排。

得亏是这地方房间多,否则这么多皇帝还真没地儿睡。

至于洪武朝来的武将们,只能委屈委屈他们去跟这边的自已挤一挤了。

不过倒也是如了他们的愿。

毕竟谁不想给过去的自已透露点未来的事情啊。

——————————————————————————————

“你们这就要走了么?”

在应天城盘桓几日之后,对洪武朱元璋提出告辞的话语,年轻朱元璋如是问道。

洪武朱元璋笑道:“咱又不是以后都不来了。

你要是想咱,随时都能去小天那里见咱。”

“好吧,那咱就不留你们了。

只是这天下兵荒马乱,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年轻朱元璋也没有再挽留,只是叮嘱了一句。

将任小天等人送到了城门处,年轻朱元璋便自行返回了。

毕竟城中百废待兴,许多事情还得他这个大帅拿主意。

马皇后以及洪武朝的武将也被朱标送了回去。

年轻朱棣却怎么也不肯走,说是要见识见识元末的乱世。

任小天想想也是,朱棣二十岁之前都没有正儿八经的上过战场。

如今来到了这里,怎么也得凑凑热闹。

“小天,接下来咱们准备去哪里?”

出了应天城的地界,秦始皇骑在马上向任小天问道。

“要不咱们去打暴元怎么样?”

朱厚照不等任小天发话,就兴冲冲的说道。

一旁的年轻朱棣听闻这话也是双眼放光。

“给咱滚一边去。

咱来之前怎么说的?这次咱们不是来打仗的。

再说就咱们这几十个人,怎么打仗?”

洪武朱元璋没好气的怼了朱厚照一顿。

他本来就不想过度干涉这边自已的发展进程。

哪里肯同意朱厚照的提议。

任小天笑道:“打仗就算了,本来咱们也就是说过来见识见识的。

接下来我想着有一个人咱们还是得见见。”

赵煦疑惑问道:“谁啊?不会是陈友谅吧?”

任小天微笑着对他说道:“一语中的。”刘询点点头:“也是,这天下能称得上枭雄的也就寥寥数人而已。

陈友谅已经是除朱元璋之外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人了。

咱们确实可以去见见他。”

赵祯插话道:“张士诚就不去见了吗?他也算是个人物吧?”

其实赵祯对张士诚的印象还算不错,因为张士诚对待百姓比其他人要好出不少。

李元吉嗤笑道:“随风倒的墙头草有什么好见的?”

这一点赵煦也是相当的认同。

秦始皇对张士诚则是说出了八字评语:“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其实说起来张士诚起义的基础比起朱元璋要好上很多。

只不过其人缺乏远大的志向,只想着占山为王。

而且他在军事方面的战绩也一向是败多胜少。

当初被方国珍七战七胜,最终不得已降元做了太尉。

不久之后再度叛元自立。

这也是他反复无常的由来。

任小天突然想到了一件事:“说起张士诚,其实四大名著里就有两部有以他为原型的人物存在。”

曹操哈哈大笑道:“之前不是就说了,张士诚和孙权很像嘛。”

孙权的脸都绿了。

这话再说就没意思了啊。

刘备也是忍俊不禁。

不料任小天摇摇头道:“其实罗贯中在写三国的时候,许多人物都是糅杂在一起的。

张士诚在某些方面像孙权,但也不是没有掺杂其他人。

其实以罗贯中的视角来看,刘备的原型才是张士诚。

而多智近妖的诸葛亮算是书中他对自已的寄托。”

刘备吃瓜突然吃到自已头上,一下子愣住了。

“不是,朕哪里和张士诚相像了?

朕可没有说只想占据蜀地做个土皇帝吧?”

任小天解释道:“书中刘备好结交游侠、善待百姓。

乃至于拿下益州之后开始懈怠享受。

这都和罗贯中眼中的张士诚十分相像。”

刘备顿时一噎。

“书中尊刘抑曹的意味相信诸位看过的都能看得出来。

而无论陈友谅、朱元璋谁是曹操,在罗贯中眼里都是反派的存在。”

曹操捋了捋胡子。

难怪自已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怎么看怎么别扭。

合着这书掺杂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在啊。

任小天继续说道:“再说另一本名著《水浒传》。

我不说你们大概也能猜得出里边谁是张士诚的原型了。”

赵煦连忙举手道:“朕知道,朕知道。

肯定是那个无耻的宋江。”

本来宋江起义就是发生在宋徽宗赵佶年间,和赵煦离的不远。

赵煦自然对宋江没什么好印象。

再加上书中那个宋江满脑子招安,罔顾众位兄弟性命的无耻行径。

赵煦每每看到宋江都气得直咬牙。

任小天点点头:“没错,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的时候的确是把张士诚作为宋江的参考原型。”

刘彻作为最早一批看过四大名著的皇帝,他仔细回忆一下说道:“别说,书中的宋江的确和张士诚有几分相似之处。”

柴荣不解问道:“莫非这个施耐庵和张士诚有什么深仇大恨?

否则何至于专门写一本书来影射他?”

任小天摆摆手道:“他们俩不光是没有仇,相反施耐庵曾经还是张士诚的幕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