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子草 作品

122 第 122 章

    第122章


    国庆演出的前一天, 工业厅舞蹈队的成员们正式彩排了一遍。


    郭副厅长要求大家穿上统一服装,看看演出效果。


    叶满枝按照舞蹈老师的提醒,尽量把每个动作都做到位, 跳得可认真了。


    结果音乐刚一停下,她就被郭厅点了名。


    “左数第二位同志、第三位同志, 还有蒋小蕙, 你们三位的表情稍微收一收, 动作幅度也尽量收敛一些。”


    叶满枝就是那个左数第三位同志!


    被领导点名没什么。


    但是, 被领导点了,却没喊出名字!


    这就有点尴尬了……


    好在还有彭佳音跟她做伴, 她俩一个是左数第二位同志, 一个是左数第三位同志。


    都是领导眼里的无名小卒。


    三人听话地点头, 第二次彩排的时候, 刻意收敛了表情动作,但彩排结束后, 郭厅还是不满意。


    她让左数第三个留在队伍里, 然后让蒋小蕙和彭佳音出列, 站到她身边, 一起观看了第三次彩排。


    “看出问题了吧?”郭厅问。


    蒋彭二人颔首。


    叶满枝在队伍里有点显眼, 衬得其他人像伴舞似的。


    老师说新疆舞的节奏很重要, 叶满枝常年练琵琶, 能把握节奏的抑扬顿挫, 每个动作都不含糊,而且她神态上的一些小细节, 很能体现新疆舞的那种灵动感。


    她们仨在舞蹈队里算是表现比较突出的,放得开手脚,动作到位, 经常被舞蹈老师表扬。


    没想到跳得好的,反而让领导不满意了。


    重新返回队伍以后,两人跟叶满枝介绍了情况,蒋小蕙嘟哝道:“不说让其他人提高水平,反而让跳得好的向跳得差的看齐,这是什么道理?”


    她被分配到工业厅三年,前两年的国庆和新年,省委都没组织活动,今年还是她上班以来第一次赶上文艺汇演。她从小就能歌善舞,这次铆着劲想要好好表现呢,不料表现太好也不行!


    叶满枝与两人交换了位置,在领导身边观看了第四次彩排。


    然后,在休息时对两人说:“佳音姐和小蕙都跳得特别好,但这毕竟是集体舞,不但要动作优美,还得整齐统一。咱们仨如果还按照原来那样跳,确实会显得队伍不太和谐。《新疆好》是奔着拿一等奖去的,个人服从集体,我看咱还是按照郭厅的要求,再收敛一点吧。”


    她们不是专业舞蹈演员,没什么艺术上的追求,没必要跟领导死犟着顶牛。


    等领导欣赏过没啥亮点的《新疆好》,兴许就知道她们仨的宝贵了!


    三人达成共识后,在最后一次彩排时,全都收着跳,让队伍看起来特别整齐。


    但郭厅却抱着手臂皱眉站在一边,显然对这次彩排仍是不满意。


    她扭头问身边的舞蹈老师,“王老师觉得这次排练怎么样?明天有望拔得头筹吗?”


    “那得看其他节目的水准了。”王老师含蓄道,“这次彩排效果还可以,但新疆舞是热情奔放,灵活欢快的,演员要始终保持微笑。咱们的同志看起来还是太拘谨了。”


    郭副厅长又与其他同志商量了一阵,而后对还在休息的队员们说:“既然大家选择了新疆舞,就要尽量跳出新疆舞的特色。我记得郝主任跟我介绍这个节目的时候,说的是为了响应省委动员广大知识青年支援边疆的号召。既然如此,那咱们这支舞蹈就要把新疆的好,新疆人民的热情表现出来。所有同志都别收着,敞开了跳!”


    但是跳舞跟个人的性格和天赋有点关系,不是领导说敞开就能敞开的。


    郭厅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她给队员们换了队形,把三个跳得好的年轻女同志放到了中间位置。


    叶满枝对领导的决定还挺理解的。


    让三人收着跳,是为了集体荣誉,把三人放到中间,也是为了集体荣誉。


    可是,理解归理解,被换掉好位置的人,难免心生不满。


    眼瞅着明天就要登台演出了,今天却被领导点名调整了位置,这种事放到谁身上都不会高兴。


    六个人相互调换位置的时候,排练室里静悄悄的。


    气氛有点微妙。


    叶满枝与财务处的韩志英交换时,笑嘻嘻地说:“志英姐,你虽然是咱省直机关的财务标兵、模范会计,但在跳新疆舞这方面,你可不如我!嘿嘿,郭厅的眼睛是雪亮的,把我们仨安排到关键位置上来,咱明天肯定能得一等奖!”


    闻言,韩志英神色稍霁,顺着台阶走下来,故作生气地问:“你说得倒是好听,要是明天得不了一等奖怎么办?”


    “得不了就明年继续努力呗,”叶满枝亲自把她送去自己原来的位置,笑道,“总不能再让我唱首歌吧?我说得已经比唱得好听了……”


    韩志英被她逗笑,推着她说:“你赶紧回去站好,我不用你送!明天要是拿不了第一名,我就扣你工资!”


    叶满枝看向自己曾经的邻居,排在左数第四位的庞婷,“婷姐,你也是财务处的,可得帮我看住韩标兵,别让她真的扣了我工资!”


    几个女同志说说笑笑,算是把调整位置带来的尴尬和不快遮掩了过去。


    *


    国庆节是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两天,加上9月30号正好是周日,所以,今年的国庆节能连休三天。


    国庆汇演被安排在29号下午,常月娥刚在省人委大礼堂落座,便感受到了那种欢乐的、充满期待的、躁动的气氛。


    她低声对老叶说:“省里的大衙门跟咱厂里果然不一样,你看人家这精神面貌!”


    “嘁,当然不一样了!”叶守信酸唧唧地说,“我看完演出还得回厂里加班呢,坐办公室的干部又不需要加班赶生产进度!人家看完演出还能休息三天,换作是我,肯定也特精神!”


    “你可小点声吧!”


    他们的座位在大礼堂的中排,前后左右全是省里的干部和家属。


    最前排还坐着省委省人委的领导,常月娥望着天花板上的水晶吊灯,做梦似的说:“要不是沾了咱闺女的光,咱这辈子也没机会坐进省人委的礼堂吧?”


    “怎么没有?”老叶家的自信是一脉相承的,“以后我当了全省劳模,你也当上先进干部,咱俩还能来这里领奖呢!”


    常月娥想想自己掌管的那个只有十人的肉制品加工厂。


    算了,还是好好看演出吧。


    “来芽的节目是第几个啊?”


    “第六个。”吴玉琢小同志肯定地答。


    她今天穿着红色的绒布裙子,戴着一顶新疆小帽,坐在爸爸怀里,手上还很负责地攥着唯一的一张节目单。


    常月娥偏头往节目单上瞄了一眼,果然看到第六个节目是舞蹈《新疆好》,选送单位是省工业厅。


    她惊讶地问:“乖乖,你认识字啦?”


    “认识呀!”吴玉琢用短短的手指头指着那个“好”字说,“这是‘好’,后面还有一个节目带‘好’字,但那个节目有五个字。我妈妈的节目只有三个字,肯定是第六个!”


    常月娥:“……”


    合着只认识一个字,其他全是蒙的。


    她在孙女的小手上摸了摸,蒙得好,能蒙对也挺了不起的。


    报幕员上台后,礼堂里逐渐安静下来。


    第一书记和省长分别讲话后,国庆文艺汇演就正式开始了。


    前五个节目除了一个相声,其他全是合唱或独唱节目,四首歌里,吴玉琢能跟唱两首。


    《团结就是力量》和《歌唱祖国》是656厂广播站每天的固定曲目。


    年仅三岁的吴玉琢同志已经能完整哼唱了。


    人家单位的人在台上唱,她就坐在爸爸腿上,摇头晃脑地唱。


    因着礼堂里很多人都会跟着台上一起合唱,倒也没人觉得这孩子捣乱。


    但抱着闺女的吴峥嵘却心情复杂,说不清这孩子像谁。


    反正不像他。


    他没什么文艺细胞,小时候应该没这么活泼,也没这么捧场。


    很捧场的吴玉琢小朋友,在听到第六个节目的报幕时,立即坐直身体,一双眼睛紧紧盯着舞台。


    第一个穿着红裙子的演员登台时,她兴奋地喊了声妈妈。


    等到第二个同样打扮的演员出现时,她愣了一瞬,再次兴奋地喊了声妈妈。


    然后,第三个、第四个,十几个红裙女子鱼贯而出,吴玉琢当场懵了。


    吴峥嵘没理会蒙掉的闺女,目光定在第七个亮相的叶来芽身上,虽然隔得远,但是作为枕边人,他不可能连自己媳妇都认错。


    前几个节目都是中规中矩地唱歌和相声,轮到第六个节目,一群身着红裙戴着小帽的女同志走上台。


    立即就在会场里引起了轰动。


    节奏欢快的音乐响起,十几个“新疆女子”依次散开,昂首、挺胸、立腰,只凭一个身段舒展的集体亮相,便显出了十足的少数民族风情。


    观众们捧场地献上掌声。


    工业厅的同志们更是带头鼓掌叫好,还有在观众席吹口哨的。


    吴峥嵘盯着站在最前排,面带微笑,舞姿灵活轻巧的叶来芽,感觉坐在观众席里似乎有些看不清。


    于是,他将女儿放到座椅里,独自起身离开观众席,走到了舞台跟前。


    舞台上灯光煌煌,除了第一排的观众,叶满枝其实根本就看不清观众席的情况。


    她们三个昨天被郭厅调到了领舞的位置,一直练到晚上九点多才解散。


    舞蹈站位都是重新排的,她上台以后,一边告诉自己控制面部表情,始终保持微笑,一边默默回忆着走位,力求让每个动作都完美到位。


    然而,她翻转手腕在原地旋转的时候,刚一扭头,便在舞台边的几个报社记者中,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吴峥嵘穿着白衬衫和绿军裤,混在那片记者群里。


    叶满枝视线扫过去时,正好与他含笑的目光对上。


    她动作没有丝毫迟滞地完成旋转,心里却在吐槽,这男人咋那么能现眼呢!


    观众席还不够他坐的,非得跑到舞台边上欣赏!


    叶满枝忍不住往男人的方向瞪了一眼,但她还记着舞蹈老师的叮嘱,保持面部微笑,所以这个眼神就显得含羞带怯,似嗔似喜的。


    吴峥嵘举起相机时,恰巧将这个带点妩媚的神态抓拍下来。


    有时候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能让人记上一辈子。


    而叶满枝的这个小表情,就被记性很好的军代表同志记了一辈子。


    盛装打扮的叶来芽很美,但她看过来的那一眼让她整个人都充满了鲜活的灵气。


    这张相片洗出来以后,构图和光影都非常出色。


    而后的很多年里,一直与他俩的第一张合影,一起摆放在他书房的案头上。


    几十年后回想起来,1962年,吴峥嵘唯一的遗憾是,他没能拥有一台彩色照相机,没能将这一年最鲜妍明亮的叶来芽定格在时光里。


    那时的叶满枝,以及同样见证了这场演出的吴玉琢,早已记不清当年的情景了,只有吴峥嵘能独自翻一翻几十年前的记忆。


    *


    今年的国庆演出一共评出了两个一等奖,一个是公安厅的合唱节目《黄河大合唱》,另一个就是工业厅的舞蹈表演《新疆好》。


    不知是他们真的跳得好,还是正好响应了政策,反正辛苦排练了一个多月的女同志们都坚信是自己跳得好。


    排练时大家都有点放不开手脚,但是真正登台的时候,大家像是豁出去了,跳得特别肆意,反而抓住了新疆舞的精髓。


    拿到奖状的郭厅非常高兴,不但将汇演的奖品——茶缸、毛巾、毛毯票——发给了大家,还由厅里出资,给每个队员发了一支钢笔。


    钢笔是本省钢笔厂生产的,由工业厅归口管理,每年都有不少样品送过来,给队员奖励一支钢笔是小意思。


    叶满枝正在使用的钢笔是吴峥嵘送她的派克钢笔,这回收到了厅里的奖品,她就将其转送给了吴峥嵘。


    也算是有来有往嘛。


    国庆节放假,夫妻俩带着孩子去了一趟本省西部的牧区,叶满枝上次去调研的时候,就觉得草原牧场很美。


    这次正好有三天公休假,便跟吴峥嵘一起带孩子去牧场散散心。


    三天的短途旅行,让重新返岗的叶满枝神采奕奕。


    彭佳音笑着说:“小叶,精神不错呀,是不是听到好消息了?”


    “什么好消息?”


    “郭厅说,舞蹈队要保留下来,算是机关工会组织的业余活动。郭厅让咱们再编排几个舞蹈,她想带咱们去北京参加明年的全国文艺汇演!”


    “哇,真的啊?”叶满枝满脸惊喜。


    她还没去过北京呢!


    上次去南方在北京转车来着,但时间太紧,她连火车站都没出!


    “真的!全国文艺汇演要求非专业人员参加,咱们的条件正合适!”


    有机会去北京演出,彭佳音也异常兴奋,还想跟叶满枝分享最新消息呢,却被隔壁办公桌的何平打断了。


    “要组织十周年庆典的事,处长已经提过很多次了,今天下午咱们综合三科内部可能要开会商量这件事。你们都有什么想法,咱先讨论一下。”


    彭佳音说:“咱们轻工系统内,机关加上工厂,全省上下几万人,我想提议省里搞一次有奖征文活动,让大家谈一谈轻工业发展这十年的变化和感受。到时候优秀文章可以刊登在省报和咱们的机关报上。”


    “不错不错,这个想法挺好的,”何平颔首肯定,又看向叶满枝问,“小叶,你有什么想法?”


    叶满枝对处长屡次提到的工作挺上心的,这个月特意构思了一个方案。


    只等着领导开会的时候,她来建言献策呢。


    这会儿被何平问起,她便说了出来。


    “我不是负责接收人民来信吗,最近两个月的人民来信,几乎一大半与产品质量有关,而且上个月轻工业部的工作组来咱们省里检查工作的时候,也屡次提到了工业生产只追求量,不重视质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咱们省工业厅可以策划搞一次,庆祝十周年的产品质量评比。”


    “在各行各业中,评出省级优秀企业和省级优秀产品。为优秀企业发牌,为优秀产品颁发奖状或者轻工业十周年的纪念奖章,允许他们将‘省优’字样和‘十周年纪念奖章’印在产品包装上。一方面是帮老百姓筛选优质产品,见到‘省优’字样,就是质量的保证,大家可以放心购买。另一方面,也能督促其他工厂向‘省优’看齐,改进质量,争取在下一次评选时获奖。”


    何平点点头说:“小叶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咱们轻工大多是日用品,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严把质量关,也是咱们工业厅的重要工作之一。我这两年作为巡视员,在基层看到了……”


    巴拉巴拉巴拉,开始讲他的基层见闻。


    盯着他一张一合的嘴皮子,叶满枝内心简直震惊了!


    天啊!


    她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推倒重建了好几次,才为提高产品质量,想出这么一个还算靠谱的方案。然后又想办法把提高质量与十周年庆典联系到了一起。


    她咋就跟何平想到一起去了呢?


    他俩凭啥能想到一起啊?


    除了去基层调研,何平这个“调研员”还分管着轻工机械工业,这部分的产品就是俗称的“三转一响”。


    自行车,钟表,缝纫机,收音机。


    一个个都死贵死贵的,哪个也不是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


    退一万步来说,何平既然能想到这种提高质量的好主意,之前为什么不跟厅里提啊?


    非得赶上庆祝十周年的时候才拿出来?


    他是工业厅的老人儿了,产品质量普遍偏低,也不是最近才冒出来的问题。


    他之前干啥来着,非得等她提了,他才说一句,“小叶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


    叶满枝张了好几次嘴,愣是一个字都没问出来。


    这种事怎么问?


    听何平发表了一番高论后,叶满枝笑着点点头,说了句“那咱们可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便不再搭话了。


    她现在只觉得,何平比赵桂林大了近十岁,却被赵桂林这个科长压了一头。


    也许不只是学历和能力的问题。


    除了叶满枝,办公室里的其他人并没发现任何异样,好似真的是两人想法撞车了。


    毕竟何平的年龄资历摆在那里,又是“巡视员”,隔三差五就去基层了解情况,能为提高产品质量想出这样的办法,其实是合理的。


    王勤简单分享了自己的方案后,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午休结束以后,赵桂林果然如何平所说,在科室里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专门研究轻工业十周年庆典活动的策划安排。


    距离元旦还有两个多月,开年就要有庆祝活动,处长对科长催得急,四个科长就得回来催手下的小喽啰们。


    “像那种文艺演出啊,成果展览啊,都是老掉牙的主意了,”赵桂林摆摆手说,“咱们综合三科不屑出这种拾人牙慧的主意,咱们抓紧时间提几个新鲜方案,给处长送过去。”


    作为赵桂林之下的第一人,何平率先发言了。


    他所介绍的方案,就是叶满枝上午刚提到的“产品质量评比”,但是人家以前能当上副科长,后来又被调去当“巡视员”,其实是有些真本事的。


    何平把叶满枝的点子完善了一下,为“省优”产品进行了分级,省级优秀中又分了“特优”、“一等”、“二等”和“三等”,把更多质量还过得去的产品吸纳进来,让更多企业和产品参与评比。


    同时也让没有达到“省级特优”的产品有个奔头,这样能有效防止省优企业和产品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


    何平洋洋洒洒讲了半个小时,最后加了一句,“小叶上午也提过这个办法,我俩的想法差不多,不过我这个方案对产品评级划分得更细致一些,各有各的优点吧。”


    叶满枝:“……”


    好话全被人家说了,大大方方承认两人想法重合,她确实无言以对。


    像这种情况,只要没人闹到跟前,不影响向上级交差,作为科长的赵桂林不会深究这个点子到底是谁想出来的。


    既然何平先提了,还完善了方案,那这个方案就算是他的。


    赵桂林一边听着和平的介绍,一边往笔记本上做着记录。


    这个主意确实有一定可行性,轻工产品的质量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还是企业领导不够重视,整个系统内一潭死水。


    要是能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产品质量评比”,将轻工系统内部的所有单位都调动起来,对提高产品质量兴许会有奇效。


    赵桂林的脑瓜活络,记录的过程中就想到了这样办的另一个好处。


    由于轻工系统的产品种类多,名目杂,评比战线必然会被拉得很长,甚至今年就可以启动评比程序。


    这种活动也许能把轻工系统内的这潭死水,从今年一直搅到明年底。


    这不正是夏竹筠需要的,有影响力和纪念意义的活动嘛!


    赵桂林越想越满意,顺便把自己想到的几个点子,补充进笔记本里。


    想起刚刚何平所说,叶满枝也跟他一样想到了这个办法,于是直接点了叶满枝的名。


    “小叶,你还有其他要补充的吗?”


    年轻人脑子活,叶满枝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愿意再听听年轻人的想法。


    叶满枝瞥了眼气定神闲喝茶的何平,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