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子草 作品

123 第 123 章

  第123章


    叶满枝开口时, 先把何平补充的那部分内容否定了。


    “科长,‘省级优质产品’是一个行业标准,也是荣誉称号, 我觉得不宜为‘省优’划分三六九等。评出特优、一等、二等、三等产品,虽然能让更多企业和产品参与进来, 但也大大降低了‘省优’这块金字招牌的含金量。”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 省级优质产品, 应该在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质量上对标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地的名牌产品,是能体现我省最高技术和质量水平的轻工产品, 贵精不贵多。”


    “再者, ‘省级特优’和‘省级三等’的评选条件肯定是不同的, 但一般消费者并不会深究特优和三等的区别, 在外包装上看到‘省级’字样时,已经从心理上认可该产品了。以我作为消费者的眼光来看, 特优和三等其实差别不大, 反正都是被省里认证过的。”


    何平放下茶杯说:“特优就是特优, 三等就是三等, 怎么可能差别不大?从企业方面来讲, 在税收和技改资金支持上, 享受的优惠政策肯定不一样。”


    “何主任, 在这一点上, 我们女同志最有发言权了。”彭佳音接话,“要是能在供销社见到省级优质产品, 不论一等还是三等,我肯定都会买的。有认证的产品,总比没有认证的好吧?可是, 一旦被企业摸透了消费者的心理,即使给‘省优’分了级,也未必能刺激企业继续优化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反正消费者不了解内情,大家都是省级优质产品。”


    叶满枝拿起桌上的一支铅笔,“咱们就拿这支滨江牌铅笔举个例子。假设它是咱们省里的行业标杆,但是在全国范围内,无论从生产技术,还是产品质量来看,都不如外省的产品。”


    “若是不分级,它可能评不上省优。但是分级以后,这支铅笔能评个‘三等’,也算是省优产品了。铅笔厂如果在外包装上印了‘省优’字样,咱能说人家是错的吗?所以,给‘省优’分级以后,其实很容易被人钻空子。”


    何平慢悠悠道:“这就需要行业监管了嘛。”


    “但是全省有那么多产品,咱们得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进行监管?”叶满枝看向赵桂林说,“科长,与其给省优产品分级,不如把评比权限下放给各市和专区。省里评完了省级优质产品以后,若是各市和专区也想搞质量评比,可以让他们评市级优质产品。”


    赵桂林一边往笔记本上记录,一边颔首说:“是否要给省优分级,咱们之后再专门开会讨论。小叶,你还有别的内容需要补充吗?”


    “有啊。”


    叶满枝从自己的办公桌里拿出一本原稿纸,又拿出她前些年出版的那本《服装款式图汇编:女装100例》。


    “做完‘省级优质产品’评比以后,咱们可以编制一份省级优质产品名录,就像我手上拿的这本书一样,按照产品种类,分成几个大类,附上产品图片、生产厂家介绍、产品规格介绍。一方面便于省内各单位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另一方面便于我省轻工产品的对外交流,以后再有交流会、贸易会,咱们可以直接带着这本优质品名录出席。”


    赵桂林“嗯”了一声说:“咱们现在也有产品名录,不过收录的产品比较杂,不如省优产品名录听起来响亮。”


    他接过那本《服装款式图汇编:女装100例》翻了翻,发现上面全是介绍服装的,便把书传给了伸着脖子张望的彭佳音。


    彭佳音将书接到手里,瞥见封面上的名字,便惊呼出声:“小叶,你是这本书的作者呀?”


    叶满枝在心里暗自窃喜了一下下,然后学着吴峥嵘的样子,云淡风轻地点点头。


    “那你可太厉害了!这书在哪里有卖啊?我也去买一本支持一下!”


    “这本书是我在街道工作的时候出版的,已经五六年了,现在书店早就不卖了。”


    彭佳音爱不释手地翻着书页,口中啧啧赞叹着。


    虽然已经过了五六年,但国内的服装款式没怎么变化,这些女装例图放在当下也是很时髦的。


    这两年物资紧缺,商店橱窗里的款式都未必有她这本书里的款式多。


    男同志对那服装书没啥兴趣,看过也就算了,赵桂林问:“小叶还有没有其他内容需要补充?”


    他觉得应该差不多了,不料叶满枝却再一次点了头。


    叶满枝笑着说:“针对省优产品评比,后续还能衍生出很多庆祝活动,除了编写产品名录,咱们化轻工业处,还可以出版一本《轻工业志》,介绍十年来,省里轻工行业的发展变化,然后把这些省优产品也当做代表性成果附在后面。”


    “我之前在省大图书馆读过一本解放前的县志,县志介绍了那个县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咱们其实也可以参考一下,将轻工行业按照纺织、烟酒、食品、轻工机械、搪瓷玻璃,分成几个大类,然后介绍各行业的发展状况、工业设备、品种质量、经营管理……”


    叶满枝的话还没讲完,就听赵桂林语气兴奋地拍着桌子说:“小叶,咱俩想到一块儿去了!”


    叶满枝:“……”


    梅开二度。


    她太怕听到这句话了!


    她咋总能跟领导想到一块儿去呢?


    不过,赵桂林似乎真的跟她想到一块儿了。


    他从自己的办公桌上抽出一个本子,点着其中一页说:“我本来不想加纺织和烟酒的,便宜综合二科和四科那帮人了,但是谁让咱是一个处室的呢,还得搞好团结!”


    他不甘心地叹了口气,又指着自己本子上的内容说:“除了你之前提到的那些,还要介绍一下管理机构的发展变化,历任主管领导的履历,科研机构的获奖成果,以及轻工教育的发展,比如中专啊,成人职业教育啊……”


    赵桂林考虑得比叶满枝提到的更全面。


    这让叶满枝暗暗舒了口气。


    还好还好,这次真的跟领导英雄所见略同了。


    赵桂林当场拿出提前准备的内容,跟她一起探讨,她心里其实还挺高兴的。


    这说明自己跟上了领导的思路。


    要是何平也能如赵桂林这般,大大方方地拿出证据,证明两人确实是想法撞车了,她心里也不至于跟吞了苍蝇似的。


    赵桂林想到出版《轻工业志》的主意以后,着实自得了好几天,此时发现叶满枝居然也有同样的想法,便想跟她交流交流。


    叶满枝介绍了自己的思路以后,将一沓原稿纸交给他。


    “科长,针对十周年庆典设计的所有方案,都在这里呢。”


    从省级优质产品评比,到出版省优产品名录,再到出版《省轻工业志》,是她一气呵成写完,又在原稿上修修改改的。三个方案连在一起,一看就是早有准备的。


    赵桂林对年轻人的工作态度很满意,当场表扬了小叶同志的工作热情。


    这是处长交代了好几次的工作,有心人其实都做了准备。


    彭佳音和王勤也先后交了自己的策划方案,虽然没有叶满枝写得多,但该有的计划步骤都有了。


    三个同事都交了方案,何平要是拿不出东西,难免会显得不重视领导交办的工作。


    所以,何平也交了一张稿纸。


    综合三科的方案由赵桂林汇总以后,还要交到处长那里,赵桂林将每份方案都认真阅读了,轮到何平那份时,他抬头问:“老何,那个‘省优’评比的方案,你没写在这里啊?”


    何平提交的方案是在轻工系统内评选劳模和先进,开表彰大会,像国庆十周年那样,为获奖者颁发印有“十周年纪念”字样的奖品,在全省工业系统内部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


    内容写了不少,但并未提及省级优质产品评比。


    何平语气寻常道:“小叶刚才说得有些道理,省优评级可能确实存在一些漏洞,我把方案完善一下再交给你。”


    *


    叶满枝听得撇嘴,回家就把这件奇葩事跟吴峥嵘分享了。


    “他怎么这样啊?既然自己写了方案,为啥非得抢我的?他那个开表彰会的提议其实也挺好的,他不用自己的方案,转而用别人的,这人不是有毛病嘛?”


    两人正带着孩子在大院里饭后散步。


    吴峥嵘一边紧盯骑着小三轮飙车的闺女,一边开导被气胖三斤的媳妇。


    “他在机关里混了这么多年,未必能想出什么好主意,但眼光应该是有的。哪种方案能被领导采纳,哪个工作能出成绩,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搞优质产品评比,一听就是能出成绩的工作。而给劳模颁奖是要花钱的,你们厅里是否有这笔经费开支还不好说。”


    “那他也不能使这种不入流的小手段呀!这种机关老油条可太厉害了,他用了我的方案,居然还好意思说跟我英雄所见略同!还主动跟领导说,我们俩想法一样,好像主意是我俩一起想出来的!我们科长肯定已经看穿他了!”


    吴峥嵘笑:“你就那么确定赵桂林看出来了?”


    “当然了,赵桂林比何平小了那么多岁,却越过何平当了科长,这俩人当年的竞争肯定很激烈。竞争对手是啥德行,赵桂林心里能没数吗?我们科长挺精明的,何平不交省优评选的方案,他能看不出猫腻吗?”


    幸好她一直奉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凡事都习惯落在纸面上。


    要不是提前写了方案,这次还真得吃个哑巴亏了。


    叶满枝长长地舒出一口气,转而问起搬家的事。


    “那位马团长什么时候来656厂啊?”


    “下周末的火车抵达滨江。”


    “咱们是不是得等你俩交接了工作才能搬家?”叶满枝问。


    吴峥嵘的调令已经正式下来了,1062研究所的副所长。


    这个研究所是新成立的,办公地点还没确定。


    但所长是从军事学院调来的一位系主任,对方似乎有意将办公地点放在军事学院附近。


    叶满枝也是最近才知道,军事学院的校长和系主任都是军人,而且军衔都老高了。


    吴峥嵘进步以后,去了1062所也只能当个副所长。


    “你很着急搬家吗?”吴峥嵘垂眸看向她,“已经问过好几次了。”


    “我当然舍不得离开这里,但马团长是带着家属上任的,咱们占着房子不是影响人家安家嘛。”叶满枝有些焦虑地问,“咱们到底搬去哪里住呀?你们那个研究所落在军事学院还是省军区?”


    吴峥嵘停下脚步,等着闺女跟偶遇的幼儿园小伙伴社交,口中不停道:“1062所在军事学院附近,那边的实验条件好,而且在市区里,方便家属上班。研究所暂时只有办公楼,没有家属院,过段时间研究员陆续到岗以后,会统一在军事学院的家属院里分配住房。你可以先考虑一下,住楼房还是住平房。”


    “房子还能选啊?”叶满枝两眼放光,“能选个大的不?最好能有个客厅。”


    她家现在就没有会客的地方。


    原来那间小会客室已经变成吴玉琢小朋友的闺房了。


    吴峥嵘将水壶递给飙车飙累的闺女,笑着说:“那得实地考察,反正你男人目前就是三室一厅的待遇,无论楼房还是平房都是三室一厅,就看你想住哪里了。”


    叶满枝觉得吴峥嵘在新成立的这个研究所,可能会呆不短的时间,万一要在那里住上半辈子,那确实需要实地考察,选个好点的房子。


    于是,第二天下班以后,她跟着吴峥嵘去军事学院的家属院实地考察了。


    军事学院的家属院,与军工大院的环境不太一样。


    走进大门以后,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贯通南北,马路两旁高大的绿树遮阴蔽日,二层或三层的楼房呈“非”字型,整齐地排列在两侧。


    看起来就特别规整。


    而且人家的供销社、副食品商店、烟酒门市部、冷饮门市部、维修社,居然是开在家属院里面的!


    这可太方便了!


    让孩子去供销社打个酱油,连家属院大门都不用出!


    看到那些开在院儿里的店铺时,叶满枝已经满意了三分。


    等到一队荷枪实弹的巡逻小战士从自己身边经过时,她心里就更满意了!


    军工大院里的治安很好,自打建成以后,从没在院儿里出现过丢孩子的情况。


    家长能放心地让孩子在院儿里玩耍。


    看来军事学院的环境也不差。


    “这边的治安条件好像挺不错的。”叶满枝小声感叹。


    “嗯,军校里从校长到学员全是军人,而且有些项目涉及保密信息,家属院里每天有三班巡逻队执勤。”


    吴峥嵘先带她去了距离北门不远的一栋二层单元房。


    与叶满枝期待中的一样,这是个正经的三室一厅,一个大卧室,带两个小卧室,关键是客厅很大,可以招待客人。


    而且有室内厨房和厕所。


    一整个单元楼只有六户人家,比军工大院里那种赫鲁晓夫楼清净多了。


    “怎么样?这里可以吗?”吴峥嵘问。


    他觉得叶来芽会喜欢这里。


    光是那独立的室内厕所,就能把她留住了。


    叶满枝在楼房里转悠了很长时间,但参观过以后,还是拉着他说:“再去看看那个平房吧。”


    “平房没有厕所。”


    “我知道,但平房有院子吧?”叶满枝忧心忡忡地说,“有个院子,咱能自己种点蔬菜瓜果,还能继续养鸡,哪怕遇上荒年咱也心里有底。这楼房好是好,但咱家有言骑车都骑不开。”


    “想骑车就到外面去骑,在家里骑什么车?”


    “哎呀,你就听我的吧,”叶满枝推着他出门,“咱家还有葵花呢,葵花那么能叫唤,不能把它放到楼房里养吧?”


    吴峥嵘只好将她带去了那套带院子的平房。


    平房都集中在家属院的最深处,布局跟军工大院里几乎一模一样,房子之间并不挨着,一排排平房像拉链似的错位排布。


    他们所在的这套院子跟16号院差不多,红砖灰瓦的平房带一个挺大的院子。


    原住户也在院子里开了两块地种菜,但菜地跟院儿里那颗山楂树一样光秃秃的,早就被人摘光了。


    “选平房吧?”叶满枝挽着男人的手臂说,“你看这边是两个大屋带一个小屋,客厅和小屋也能晒到太阳,比刚才那个单元房的面积大,朝向也好。还能在院子里种菜,养葵花,养鸡!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厕所。不过,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好事哪能都让咱占尽了!”


    反正她上了这么多年公共厕所,早就习惯了。


    吴峥嵘对住处不挑剔,他考虑的还是叶来芽和吴玉琢这两位女同志的需要。


    有个室内厕所确实会方便很多。


    吴峥嵘劝道:“房子的事不着急,你可以再考虑考虑。”


    “不考虑了,就住小院儿吧!”叶满枝一锤定音,又从包里掏出卷尺,“咱俩量一量这个房间的尺寸,回头还得把书架搬过来呢!”


    *


    定下了未来的住处以后,叶满枝便忙碌了起来,每天下班回家都要整理清点家当。


    她的衣服裙子,吴峥嵘的书,以及吴玉琢的小人书,都是他们家的重要财产。


    自打得知了要搬家的消息,吴玉琢已经交代过七八遍了,要把她的小人书和玩具带上,还得把她车车哥哥和球球哥哥也带上。


    叶满枝全都答应着。


    当着她的面,把那些小人书和吴峥嵘的书放到一起,到时候打包一起带走。


    她这边忙着准备搬家的时候,单位里也有了大动作。


    综合三科提交的十周年庆典方案,被夏竹筠采纳了几条。


    其中就包括评比省级优质产品,编撰《轻工业志》,以及轻工系统内的征文比赛。


    评比省级优质产品不是小事,甚至不是省工业厅能够独立完成的。


    所以,夏竹筠果断将这个项目上报了。


    项目层层上报,到了省人委。


    省领导决定成立“质量奖审定委员会”。


    由李副省长亲自挂帅担任委员会主任,省工业厅、省商业厅、省供销总社的一把手担任副主任。


    另外再从各单位抽调人手,负责这次省级优质产品的实际审定工作。


    处长夏竹筠被厅长喊去委员会里干活了,作为处长身边的第一马前卒,赵桂林自然不能被落下。


    由于上面全是大佬,赵科长这样的,去了评审委员会只能跑腿打杂。


    他觉得不能只有自己一个人跑腿,于是又给自己找了两个跑腿的。


    就是最先提出方案的何平和叶满枝。


    叶满枝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让领导替她打抱不平,拿下何平,这想法未免太过天真。


    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何平又是科室里资历最老的,赵桂林选他无可厚非。


    叶满枝提醒自己小心提防这种老油子,便笑着接受了领导的安排。


    “老何,小叶,你们都准备准备,后天咱们评审委员会要开第一次委员会议,与另几个单位的同志碰个头……”


    叶满枝问:“科长,准备哪方面内容啊?”


    赵桂林也是跑腿的,他其实也不清楚大佬们开会要干嘛。


    但还是推测道:“可能会安排各单位的工作分工,再一起研究一下评奖标准啥的,你们都提前想一想!”


    叶满枝接受了安排,正要翻翻相关的评奖资料,却在办公室接到了三嫂黄黎打来的电话。


    对方让她下班以后,去幼儿园一趟,幼儿园老师有急事找。


    闻言,叶满枝心里顿时一紧。


    既然说了是急事,那必然是急事了,否则不会将电话打到单位来。


    叶满枝生怕是孩子在幼儿园出事了,赶紧给吴峥嵘打个电话,让他快去厂幼儿园看看情况。


    放下电话以后,她在办公室里坐立难安,好不容易熬到五点钟下班。


    背上挎包就冲出了办公室。


    叶满枝匆匆赶到幼儿园的时候,吴玉琢、出租车和起球三个孩子都在园长办公室待着。


    三嫂和吴峥嵘,正在与张园长谈话。


    她瞅瞅三个孩子,没伤,衣服也是干净的,看来不是打架。


    她家吴玉琢还噘着嘴跟她隔空亲亲呢!


    叶满枝配合地隔空回亲了一下,而后走上前问:“园长,出什么事了?”


    “我听说你们要给吴玉琢小朋友转园是吗?”


    “她爸爸工作调动,我们搬家的话,就得给孩子转园了。”


    张园长将情况介绍了一下,“最近北京那边的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想来咱们幼儿园取景,拍摄反映学龄前儿童开展体育活动的科普影片《从小锻炼身体》。那位赵导演上个月来滨江采风的时候,就相中了咱们园的几个小朋友,包括吴玉琢和叶起祥。吴玉琢如果要转园的话,可能会影响电影拍摄进度。”


    “啊,我家吴玉琢这么重要啊?她转园,人家电影厂就不拍啦?”叶满枝问。


    “那导演在外面等着呢,咱家孩子要是不能拍,他就要换个幼儿园了。”黄黎拉住叶满枝低声解释,“人家导演要挑长得好看的,胖乎的。”


    叶满枝心说,出租车确实挺胖乎,导演挺有眼光的。


    她扭头问闺女:“有言,你想拍电影吗?”


    吴玉琢小朋友还不知道什么是拍电影,她左手拉着出租车,右手攥着起球,很大牌地说:“那得把我球球哥带上,不带我球球哥哥,我就不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