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叶满枝私心里认为, 她闺女还是有些当会计的潜质的。
最起码,吴玉琢很会管钱,也很会省钱。
自打她学会花钱买冰棍以后, 他们夫妻俩每周都给她两分的零花钱。
但吴玉琢收了钱却从来不花,想买吃的喝的就跟爹妈开口。
叶满枝在花钱的事上还算有原则, 并不是总能满足她的要求。
可是吴峥嵘一贯的手松, 没结婚之前就大手大脚, 结婚以后, 手松的毛病不但没改,还带着媳妇孩子一起花。
接孩子放学的路上, 有言想要啥, 他掏钱就买了。
以至于吴玉琢的零花钱没有用武之地, 一年就攒了一块钱的巨款。
然而, 管自家的钱和管外面的钱是两码事,儿童团的公款至少有二十块, 把这么多钱交给一个五岁的孩子, 不是胡闹是什么?
夫妻俩不顾吴会计的抗议, 带着小会计和那个铁皮罐子, 找去了青年街公社。
儿童团受青年街党、团支部的领导, 这事得跟公社书记讲清楚。
让夫妻俩没料到的是, 吴玉琢当会计的事, 公社书记竟然是知道的!
“刚才儿童团的团长来跟我说明了情况, ”方书记给两位家长让了座,笑着介绍道, “儿童团虽然成立了好几年,但之前一直没有会计。去年公社给儿童团划拨了一亩地,让他们自己种, 自己管,自己收,自己用,卖了光荣粮以后有了余钱,这才选了一名会计。”
“会计需要给团员们记工分,要能写会算,但儿童团最大的孩子才十岁,就是他们的团长副团长,其他孩子在5-10岁不等,大部分孩子还没入学或刚刚入学,能写会算的孩子并不多。”
“这大半年来,儿童团换过两个会计,一个是因为记错工分,引起团员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是因为被团长发现挪用了五分钱的公款。”
吴峥嵘瞅一眼还紧紧捧着钱罐子的吴会计,对公社书记说:“方书记,吴玉琢才五岁,虽然会写字算术,但此前并没有会计工作经验,让她当儿童团的会计,是不是有些草率了?”
一番话说完,他自己先笑了。
有言才五岁,当然没有会计工作经验。
这都是什么事啊……
方书记也笑道:“咱们不要小瞧了娃娃们的力量,对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加速孩子的成长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些孩子的成长其实真的很快,换过两个会计以后,他们自己提出,要在儿童团内部竞选会计,凡是能写会算的团员均可报名。”
“这次参加会计竞选的儿童一共有14人,总共10道算术题,只有两人的笔算和口算都得了满分,其中一个就是吴玉琢。”
叶满枝和吴峥嵘对自家孩子能得满分都不怎么惊讶。
吴玉琢能说话以后一直跟着吴爷爷学习,每周都有数学作业,早就会做加减乘除了。
儿童团的算术题应该没什么难度。
叶满枝问:“方书记,另一个得满分的孩子多大了?要不就让那个孩子当会计吧?”
她其实不太想让自家孩子管钱。
小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挪用五分一毛的公款,现在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将贪污公款的会计免职就好了。但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要是这段黑历史被人挖出来说,“某某某在儿童团期间贪污过公款”,对以后的进步多少会有些影响。
方书记说:“那个孩子好像有七八岁了,团长让那孩子负责计算工分,吴玉琢负责管账。听说吴玉琢小朋友是有零花钱的。”
这年月的孩子手里很少有零花钱,即便有也要等到上学以后了。
像吴玉琢这样五岁就有存款的,堪称凤毛麟角。
找个手头有零用钱的孩子管钱,能大大降低挪用公款的风险。
叶满枝否认道:“她哪有什么零花钱,估计是家里老人偷偷给的。她太爷爷太奶奶可能是觉得我们对孩子管得太严了,怕她在家受委屈,偷偷给了五分一毛的零花钱。哎,我们拿老小孩也没办法,老话讲的隔辈亲真是没错!”
他俩给孩子零花钱的事还是太打眼了,虽然只有二分钱,但看在外人眼里仍是惯孩子的表现。
这会儿时间不早了,夫妻俩了解了情况,便带着孩子从方书记家里告辞。
既然会计的任命不是瞎胡闹,吴玉琢本人也挺愿意当这个会计,那父母就没必要过多干预了。
回家以后,叶满枝和吴峥嵘轮番跟吴会计讲明廉洁奉公的重要性,想要什么就跟父母直说,千万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信任,冒着巨大风险贪污公款。
哪怕是暂时挪用也不行。
吴玉琢听得可认真了,捧着她的钱罐子连连保证,“我肯定好好看着钱,自己不花!”
叶满枝搂着闺女大夸特夸了一通,说她算术题得满分太厉害啦,能当上儿童团会计也是进步的表现,以后一定要继续努力。
等小崽抱着钱罐子回屋睡觉了,她才不无担忧地说:“让这么小的孩子管那么多的钱,还要求人家不伸手,其实挺违反人性的。”
连成年人都受不住巨大诱惑,更何况是意志力本就薄弱的小孩子。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大家肯定都表现挺好,时间久了就不好说了。
敢贪污公款的大多是老会计。
吴峥嵘让她放宽心,“我明天带她去银行一趟,帮儿童团在银行开个户,从源头上掐断她犯错的可能。”
“你这个主意好!那儿童团好像没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给他们在银行办个活期存折,随用随取。到时候只让咱家吴会计保管存折和账本,把取款介绍信放在儿童团团长那里,方便又安全!”
叶满枝给自家男人竖个大拇指,不用担心吴会计职务侵占,她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
*
吴玉琢小小年纪取得巨大进步,让叶满枝很自然地联想到吴会计的亲舅舅——叶满桂同志。
有言已经当上会计了,而她四哥一把年纪没个正经工作,还在电影院门口卖瓜子呢!
于是,她又回单位关心了一下食品厂的招工情况。
“厂长,这次招工可能要复杂了,”周如意小声通风报信,“人事科之前把招工启事贴在咱们厂的告示栏里,没贴在厂外,其实就是想优先招职工家属的意思……”
叶满枝笑道:“优先招聘职工家属不是挺正常的嘛,又怎么了?”
“如果尽快组织招工考试,应该没什么事,但牛厂长一直没回来,咱们招工的消息慢慢传到了厂外,有人把咱们告到了市劳动局,说咱们暗箱操作,搞小团体主义。”
叶满枝讶然问:“真被人告了?”
“真的!”周如意说,“今早牛厂长刚来上班,就被喊去市人委了。”
叶满枝:“……”
很多人一听说哪个单位只招本厂职工子弟,就觉得其中肯定有猫腻,比如给领导送礼啦,内部走关系啦,有萝卜坑啦。
叶满枝没上班之前也有过类似的想法。
可是,她当了街道副主任以后,渐渐就理解了各单位优先招聘厂子弟的原因。
这其中不乏走关系的可能,但是站在企业领导的立场考虑,招聘本厂子弟确实更方便。
一方面大家知根知底,身家背景好调查,政审比较容易。
另一方面,国营单位职工的住房都是单位分配的,企业在这方面的压力很大。
本厂子弟大多跟父辈住在一起,挤一挤总能住得下,不至于像新来的职工那样,闹着让厂里解决住房问题。
而且厂子弟对本厂的归属感和认可度更高,综合考虑几方面的原因,企业领导当然愿意优先招聘厂子弟。
不过,城里各大单位连续好几年精简职工,很少有单位会面向社会进行招聘。
今年食品厂一次性放出二十个正式工指标,怎能不让人动心?
因为这些正式工指标,牛恩久跑去市里挨批,直到午饭时间才返回厂里。
而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事科将招工启事贴到厂外的布告栏上。
只贴三天,三天以后进行招工考试。
叶满枝下班后特意去厂外的布告栏前看了一眼,等她好不容易找到那张启事的时候,当场就笑了出来。
那布告栏上花花绿绿的,之前贴过的各种大字报并没有被人撕下去,粉的、绿的、蓝的、红的,各种颜色的大字报都有。
不知是人事科哪个大聪明想出的办法,这张招工启事所用的纸张规格很小,黄底黑字,被人贴在另一张黄底黑字的大字报上面。
底下那张大字报的标题还明晃晃露在外面呢!
不留心观察的话,很难发现那里新贴了一张招工启事。
叶满枝心说,老牛虽然挨了一上午的批评,但是积极认错,死性不改呀!
……
告示只贴三天,纸张又那么小,很多人都觉得当天来报名考试的人肯定不多。
然而,食品厂的考试在上午十点开始,叶满枝早上九点去上班的时候,厂门口的那条人行道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了。
本厂职工也好久没见过这番阵仗。
糖果车间的几个工人,一边骄傲地走进厂大门,一边嘀嘀咕咕。
“不是只招20人吗?怎么来了这么多人?这得有两三百人了吧?”
“城里好长时间没有这么大规模的招聘,来的人肯定多呀!而且咱们食品厂的福利多好啊,谁不想进食品厂当工人?”
食品厂属于轻工业,除了仓库那边的搬运工,车间里没啥重体力活。
而且很多人觉得食品厂工人跟饭店厨子一样,不缺吃的。
工作轻松、环境好、福利待遇高,有些岗位还能偷吃几口,这样饿不着的工作,就是时下顶顶好的工作了。
“除了20个正式工,还有30个临时工名额呢!现在这种情况,能当个临时工也行呀!我家那边的街道干部又开始挨家挨户做动员了,让没有工作的青年去农村劳动。”
有人接话说:“我闺女的年纪差两岁,要不然我也让她报名参加考试,哪怕只是个临时工也行!等她中学毕业还不知道是什么光景!哎……”
这样的对话在食品厂各处不知上演了多少次。
叶满枝混在人群里听着大家的讨论,目光不停睃巡,很快就找到了正在跟人高谈阔论的四哥。
她走过去,将人喊了出来。
四哥见了她就笑道:“呦,叶厂长,上班挺早呀!”
“这都快九点了,早什么呀,”叶满枝带着他过马路,找个没人的地方交代道,“哥,今天来考试的人太多了,人多嘴杂,你可别跟其他人说你跟我的关系。”
“嘿嘿,咱爸已经叮嘱过我了,不让我到处说。”
四哥在这种事上还是有几分小聪明的。
如今的正式工作多难得呀,尤其是食品厂这样好单位的岗位。
他要是凭自己本事考上了,却被人说是走了妹妹的关系进厂的。
不但影响来芽,连他的工作也未必能保得住。
这会儿不能太嘚瑟,就得闷声发大财。
叶满枝信不过四哥,但对老叶还是很信任的,她笑问:“哥,你笔试准备得咋样?”
“就那么回事吧!”四哥背着手说,“我把主席语录都背下来了,还默写了好几遍,咱爸说,要是遇到了不会答的题,就挑个主席语录写上去。”
“……”
叶满枝语竭片刻,拿过他手里的报名表看了看,“‘曾获奖项’这里,你怎么不填呢?”
四哥啧道:“讽刺我是吧?我获得过啥奖项啊?获得奖项了我还能卖瓜子吗?”
“夺煤英雄不算奖项?”叶满枝将报名表还给他,“赶紧写上,哪年哪月去哪里夺煤,当过夺煤英雄。”
“那算什么奖项呀?”
“你听我的,写上!”
四哥蹲在马路边,按照她的要求写了。
隔了一会儿又听她说,“技能和特长那里,也不能空着,你不是会开卡车嘛,写上!”
“我就应聘个门卫,写那干啥!万一厂里让我去当司机,我可开不了!”
“别管你应聘什么,只要是技能和特长就都写上。”叶满枝想了想说,“会游泳吧?”
“会啊。”
“写上!会唱歌吧?虽然唱得不咋地,但是只要能开口就行,把唱歌也写上!还有长跑、骑自行车,也都写上吧。”
四哥搞不懂自己只是想当个门卫,为啥还得会游泳和唱歌,但他还是按照叶厂长的要求,将这些一一写了上去。
叶满枝看了眼手表说:“我先进去上班了,报名表你自己再斟酌斟酌,不要在表格上留下空白,凡是你会的,能沾上点边儿的,你就别谦虚,全都写上!”
四哥挥挥手,让她尽管去上班,又在心里感叹,来芽可太能吹了,难怪能混成厂长呢!
……
滨江第一食品厂的招工考试,在上午十点正式开始。
由于报名人数太多,总共来了将近400人,人事科提前准备的试卷并不够用。
一部分有试卷的人被带进厂礼堂进行作答,另一部分人就坐在厂部门前的空地上,单人单桌,根据前方黑板上的考题,在稿纸上写答案。
厂部许多办公室的窗户正对着考场,几乎每个窗边都围着几个看热闹的职工。
叶满枝也站在窗边观望了一阵,她当年高中毕业的时候,也经历过很多场类似的考试,尽管全都没考上,可是当年的录取率比食品厂高很多。
按照今天的考试人数来看,哪怕把临时工的岗位也加上,录取率也接近1:8了。
八个人里只有一个能如愿。
*
食品厂组织考试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考验其实在录取阶段。
笔试结束的当天,叶满枝回家就跟家属院门口的执勤小战士说,她这段时间不会客,要是有人来大院登记找她,麻烦将人拦下来,就说她不在家。
小战士尽职尽责帮她拦了几个人,可是能拦得住生人,却拦不住熟人。
招工考试刚结束没几天,叶满枝就在家里招待了青年街公社的方书记。
与他同行的,还有一对提着礼品的父女。
方书记是公社党支部书记,吴会计要受方书记的领导。
为了自家闺女的进步,叶满枝还得热情招待人家。
双方简单寒暄后,方书记介绍道:“叶厂长,这位是我的老同学郭庆福,在滨江锅炉厂工作,现在是厂办的副主任。”
叶满枝笑道:“原来是兄弟单位的同志,我就说嘛,瞧着郭主任有点面善,应该是之前在市里碰过面的。”
她口中客气着,心里其实有点纳罕。
锅炉厂也算是大厂了,工作岗位应该挺多的,厂办副主任给自家闺女找个活干应不难吧?
怎么还托关系托到她这儿来了?
郭庆福很快就给她解了惑。
锅炉厂今年也有招工指标,不过要么是技术岗,要么是重体力工人岗,都不适合他女儿郭美荣。
郭美荣高中毕业一年,一直没找到工作。
这次食品厂招人,对她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
叶满枝听说她是高中毕业生,心里就有些了然了。
人家提着重礼找她帮忙,不是为了进厂当工人的,而是奔着厂部那两个干部编制来的。
但是第一食品厂的所有干部编制都要由牛恩久亲自把关,估计老牛厂长心中早就有合适人选了。
郭庆福说:“叶厂长,我这个闺女学习成绩很不错,食品厂的考试肯定能通过,笔试成绩这方面一定不会让你为难。”
他也知道双方不认不识的,第一次上门就让人帮忙办这么大的事,不太可能办得成。
叶满枝也未必能瞧得上他带来的这些东西。
所以,接下来他隐晦地提及,只要食品厂能录取郭美荣,那他以后也可以找机会,帮叶厂长安排一个人进锅炉厂工作。
他当着厂办副主任,不好直接把自家闺女弄进单位当干部,但是大家资源互换一下,相互帮帮忙还是有可能的。
自家人都有活儿干,叶满枝不需要操心其他人的工作。
郭副主任提的条件,在她心里掀不起任何波澜。
但她还是笑着点头说:“既然美荣的成绩好,那进厂工作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方书记,郭主任,这事儿我记下了,等人事科那边出了成绩,我尽量帮美荣争取一下。不过,这次的干部编制只有两个,牛厂长可能会有其他安排,我只能尽量争取,反正咱们及时沟通吧。”
见她答应得这么爽快,郭庆福只以为是他提出的交换条件起了作用,高兴地与叶厂长握手道谢。
叶满枝将人送出门,顺便把他们带来的礼品退回去。
“郭主任,东西你带回去吧,现在正是招工的关键时刻,不知多少人盯着我这里。咱们尽量让美荣清清白白地进厂工作,不要给人留下话柄。”
郭庆福也担心自家闺女被人举报走后门,见她确实不想收这份礼,来回推辞几次就将东西带走了。
*
食品厂这次的招工,虽然招收50人,却并不是按照考试成绩从高到低录取50人的。
这年头招工人跟考大学差不多,除了成绩,还要看出身,看历史是否清白。
有些车间还要求有专业制作技能。
所以,以防有人政审不合格、学历造假、户口造假,导致人数不够,人事科划定的录取分数线是67分,笔试通过80人。
在正式公布录取结果之前,几位厂长和人事科长的家里简直门庭若市。
叶满枝住在军事学院的家属院,站岗小战士帮她拦了不少人,目前只有两人跑来给她送礼了。
但是其他领导家里可没这么清静。
因此,食品厂不出意外地又出意外了!
厂领导频繁接待访客,被有心人看在眼里,又把食品厂给告了!
人家这次告状还拿出了证据,副厂长王士虎的侄子也参加了这次的招工考试,以67分的成绩排名第80,压线通过了笔试。
这不就是副厂长给亲侄子走后门吗?
王士虎对这种指控简直暴跳如雷。
第一轮先录取八十名,是人事科早就做好的方案,他侄子正好压线考了第八十,跟他有啥关系?
再说,他侄子进厂不是为了当干部,而是要去糕点车间当工人的!
他家的几个孩子受他影响,都学过做糕点的手艺,有一技之长傍身,进糕点车间工作不是很正常的吗?
以他侄子的手艺,哪怕不进食品厂,也可以去其他糕点店上班。
……
食品厂的这次招工,明里暗里被不少人盯着。
针对厂里不断被举报的情况,牛恩久紧急召开了一次班子会议。
专门商量这次的招工事宜。
“自打传出招工的风声,厂里就一直不消停,”牛恩久伸出两根手指比量了一下,“我抽屉里打招呼的条子能有这么厚,跑去我家送礼的人也不在少数,真是烦不胜烦。”
陈谦和蒋文明也附和着说,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现在最矛盾的是,咱们招了熟人或是厂子弟进来,会被人揪着不放,到处举报。不招人家进来,又有失公平,毕竟大家都通过了笔试,不能因为在厂里有熟人,就把人家刷下去。”
叶满枝主动发言说:“咱们既然搞了招工考试,就应该按照报考条件上的说明进行录取,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受外部舆论的影响畏首畏尾。”
“王厂长被举报以后,我特意关注了王志明的情况,人家考了第80名,又有一手做糕点的手艺,按照人事科公布的条件,将他划进第一批名单是没什么问题的。”
被点名的王士虎冲她严肃地点点头。
叶满枝微笑道:“有句话叫举贤不避亲,既然提到了王厂长的侄子,那我也顺带说说我这边的情况。这次笔试的第50名是我亲哥叶满桂,大家都知道我是工农阶级出身的,老家在农村,父亲是工人,我这个哥哥跟我的出身一样,也是工农阶级。”
目前暂时没人举报她跟四哥,但叶满枝还是主动提了。
自己报备好过被人举报,至少这样能掌握主动权。
“我哥小时候的学习条件不好,只读到高小毕业就辍学了。有关叶满桂的情况,人事科的报名表上都有记录,我就不多说了。我只说一点——在过去的四年间,叶满桂同志参加过十次夺煤大会战,当过十次夺煤英雄!挖煤有多辛苦大家都清楚,不但辛苦,而且没有工资,坚持当十次夺煤英雄需要很强的毅力和很高的思想觉悟。”
“叶满桂高小毕业,能考到第50名,其实还挺出乎我意料的。只要他符合厂里的录取条件,被招进咱们厂工作,那其他人说什么我是不在乎的,不能因为我当了副厂长,就否定了叶满桂的努力。”
叶满枝没帮四哥打过招呼,没给他泄过题,毕竟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考题。
四哥凭自己本事通过笔试,她没啥可心虚的。
认真说起来,四哥能考进前五十名,算得上是天时地利人和。
时下的很多工作都要求政治挂帅,而且今年全市各大单位都在组织职工学主席著作。
人事科的那张试卷上,凡是文科方面的试题,都与主席语录的内容有些关系。
四哥学习不咋地,但是近几个月在老叶和三哥的督促下,把主席语录背得贼溜。
试卷上的大部分题目他都能答出来。
叶满枝继续道:“另外,我也想说一说递条子这种情况。说实话,我已经想办法避免被人拉关系了,但是根本躲不掉。不只是咱们厂,所有单位招工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各单位领导在招工期间被举报也是家常便饭了。咱们厂这次招工,有两个干部编制,大多数递条子的人都是冲着这两个干部编制来的。”
“我最近想了想,困扰咱们厂的最大问题,是罐头车间的灾后重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罐头生产设备迟迟无法到位。之前我跟牛厂长尝试过与上海的义民食品二厂合作,可惜失败了。”
“其实咱们滨江的重工业非常发达,有些设备完全可以在本市内部解决。这次跟咱们打招呼的人中,不乏机械厂、锅炉厂的厂子弟,而且我听说他们的考试成绩都很靠前,甚至出现了并列的情况,确实不好取舍。咱们不如跟这些人联系一下,看看人家是否能帮咱们厂弄来罐头设备。就比如咱们市锅炉厂就有罐头车间需要的2吨蒸汽锅炉,咱们暂时没钱购买,是否可以跟锅炉厂商量一下分期付款的可能?”
鹿子草 作品
163 第 163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