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说给罗厂长的那番话, 并非叶满枝危言耸听。
她心里真是如此想的。
目前梅林是沪上罐头第一厂,美名传遍全国。
若不是惦记义民二厂的生产线,叶满枝最想去参观学习的其实是梅林罐头厂。
她在工业厅工作那几年, 省内几乎每月都有企业之间的合并,无论是省里还是市里, 都想把企业做大, 扶植几个名字叫得响的名牌产品。
叶满枝没当过那么大的领导, 但她觉得领导们的思路兴许是差不多的。
一要政治挂帅, 二要办大工业。
梅林的底子好,又是行业标杆, 以防真的被外地同行追赶上来, 市里八成会想办法把梅林做大。
那专门生产罐头的义民二厂, 不就是现成的选择吗?
这可不是叶满枝胡诌, 人家市里早有让两家合并的风声,只是一直没落实罢了。
“不知道罗厂长在市工业局那边能不能说得上话。”叶满枝迎着江风感叹, “希望他动作麻利点, 我的介绍信马上就要到期了。”
“只要厂长松口, 市里一般不会强烈反对, ”吴峥嵘单手揪着小崽的后脖领, 防着她将脑袋探出轮船栏杆, “对市局和义民二厂来说, 最紧要的是把那条进口生产线攥到手里。”
“老生产线是市局出钱买的, 听罗厂长的意思,这事不好办。”叶满枝摇摇头说, “算了,不想了。”
他们一家三口难得能找到时间,一起夜游黄浦江。
吴玉琢已经兴奋得在甲板上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 双手抓着栏杆向岸上张望。
他们在滨江坐过轮渡,但滨江没有夜游项目,晚上看不到什么风景,不像上海的外滩灯光璀璨。
“我明天要去百货商店买东西,”叶满枝兴致勃勃道,“这次来上海出差,我大姐、三嫂、振芳嫂子都让我帮忙捎带雪花膏,我还没买呢!”
吴峥嵘说:“你之前交代的任务,我还没来得及买。你既然来了,就自己去买吧。”
“嗯。”叶满枝趴在栏杆上吹风,扭头笑问,“你听过那句话没有?来上海出差的同志,出门像公子,下车像兔子,办事像孙子,回家像骡子。其他还没什么感觉,但是下车像兔子似的着急找旅馆还挺形象的,哈哈。”
吴峥嵘随手接过她喝空的汽水瓶,想起出差前叶来芽交给他的那张购物清单,心说,明天你就知道回家像骡子是什么感觉了。
罗健民那边还没有回信,叶满枝次日起个大早,与吴博士一起吃过早餐,就带着小尾巴去南京路逛街了。
除了帮亲戚朋友捎带的雪花膏、洗头膏、上海牌手表、大白兔奶糖和照相机胶卷,她还想给吴玉琢再买双新鞋。
孩子的衣服可以由她自己做,但鞋子就没办法了。
去年在北京买的那双小皮鞋已经挤脚了,叶满枝得给她买双新的。
这次吴玉琢就在身边,可以让她自己挑,但这小崽有了点审美,对新鞋款式挑三拣四。叶满枝带着她走了三家百货商店,才买到一双和她心意的白色小皮鞋。
等她俩提着大包小裹返回旅馆时,已经到了晚饭时间。
前台服务员在她上楼前,将人喊住:“叶同志,刚才有人来找你。”
“对方留名字了吗?”
“是个姓牛的男同志。”
叶满枝闻言一愣,狐疑地问:“这位同志是外地口音吗?”
“对,应该也是来出差的。他说先去找招待所落脚,明天再来找你。”
叶满枝暗道,这人不会是老牛厂长吧?
她昨天上午才给对方打过电话,说了一下罗健民的态度,牛恩久这么快就从北京赶来了?
然而,次日上午,她果真见到了满头大汗的牛厂长。
“厂长,你怎么来啦?”
“打电话太急人了,说不了几句就要花十几二十块,买张车票来上海也是十几块,那我还不如来上海当面说。”
最近上海的天气闷热,旅馆房门都四敞大开着。
叶满枝连忙将人请进房间,倒了杯凉白开给他喝。
“厂长,你能来上海一趟真是太好了,我自己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而且我的介绍信再有几天就要到期了。”
她是为了参加工业展才来上海出差的,介绍信的有效期只有二十天。
牛恩久放下水杯问:“义民二厂那边有消息没有?”
“还没有。”叶满枝低声说,“他们罗厂长虽然没给准话,但是那天送我离开时,他说要跟班子开会讨论一下,然后上报市工业局。”
“那他心里应该是倾向与咱们合作的。”
“对。”叶满枝省去拿老牛厂长举例的部分,大致介绍了那天的谈话内容,“我觉得希望还是很大的……”
她的话音未尽,前台服务员上楼来敲门说:“叶同志,前台有你的电话,对方姓罗。”
叶满枝与牛恩久对视一眼,两人几乎同时起身,快步下楼接起了电话。
她握着听筒听了一阵,原本放松的神情逐渐变得严肃,眉毛也越拧越紧。
“罗厂长,这件事我还得跟厂里沟通一下,我稍后跟你联系吧。”
叶满枝与对方寒暄几句便放下听筒,对旁边的牛恩久说:“罗厂长说可以合作,但是咱们得出点钱意思意思。”
“出多少?”
“五千块。”
“呵呵,五千块是意思意思吗?”
牛恩久背着手,越想越生气。
花五千块买个老生产线确实比新机器便宜,可是双方若要合作,对外的说辞就是义民二厂在滨江厂危难之时出手相助。
为了这条老生产线,滨江要承上海的人情。
如果他们真的能从上海拿一套免费的设备回去,那人情欠了也就欠了。
可是,让他们欠着人情,还要花五千块,哪有这样办事的!
叶满枝转述时的脸色也不太好看,蹙眉说:“他们市局领导的意思是,不用滨江承情,在轻工业部那边只说义民二厂把设备便宜卖给咱们厂了。”
牛恩久拉着脸“哈”了一声,“人家这主意可太精了!”
合着他从滨江跑去北京站岗好几天,是替上海工业局站的!
滨江厂到处折腾,帮人家拿到一条全新的、免费的生产线,但自己得花五千块!
而且人家不但能拿到最先进的设备、赚到五千块,还能在部委那边赚个好名声!
要知道,滨江跑去部委门口站岗,算是给部领导出了难题。
但上海在这个节骨眼上,将老设备卖给滨江厂,在外人看来,那不就是帮领导解决难题吗?
滨江和上海的前期交流,只有双方知道,北京哪会知晓事情的来龙去脉!
人家玩的这一手,既能在领导那里留下好印象,为争取匈牙利生产线增加砝码,又能处理掉老设备,赚回五千块,再让滨江小小欠个人情,毕竟五千块的设备确实便宜。
这岂止是一箭双雕,这是一箭好几雕啊!
牛恩久断然拒绝道:“不行,这五千块不能出!”
要是没有他去北京站岗这一出,花五千块买条生产线还是划算的。
可他已经去北京站过岗了,再从义民二厂买设备,就不只是经济行为,其中还有了点政治意义。
即使义民二厂口头上说不需要他们记人情,可是看在外人眼里,他们就是占了上海的便宜,以优惠的价格买到了设备。
叶满枝也知道这事让人心里别扭,可是她来上海出差的目的是搞设备。
只要能将罐头设备弄回滨江,让罐头车间恢复生产,就算达成了她的目的。
至于欠人情啊,面子啊什么的,都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
双方距离那么远,即使欠了人情又能如何?
能免费拿到设备最好,若是需要花点钱,她其实也能接受。
她将自己的想法讲给牛恩久,老牛厂长黑着脸嘟囔了一句:“五千便宜吗?他们要是愿意五百块把生产线交给咱们,我立马交钱!”
五千块的设备不值当他欠人情,但五百的可以。
*
叶满枝跟牛厂长一起往义民食品二厂跑了几趟,商量花点小钱购买那条生产线。
老牛的心里价位是两千五百块,而市工业局只肯四千五百块出让。
双方谈了几次都没有结果,直到叶满枝的介绍信到期,不得不尽快离开上海时,事情仍没有定论。
牛恩久介绍信的有效期是一个月的,叶满枝只能让老牛厂长留在这里亲自坐镇。
她则独自返回了滨江。
至于吴峥嵘和吴玉琢,哎,说起来就让人嫉妒。
吴大博士前天就完成了在上海的工作,为了不让吴玉琢在上海耽误事,吴博士将小崽带回了滨江。
这倒没什么,关键是,这父女俩是坐军用飞机走的!
叶满枝长这么大还没坐过飞机呢,她家小崽居然先一步坐上了飞机!
等她搭乘火车,千里迢迢返回滨江时,这父女俩已经到家将近一个礼拜了。
吴峥嵘在火车站接到了媳妇,并且向她透露:“你最好有个心理准备,有言现在不太一样了。”
“怎么啦?”叶满枝问。
“进步了,”吴峥嵘唇角的弧度越来越大,“你回去看看就知道了。”
叶满枝以为这所谓的进步,就是学习进步,或是自理能力的提高。
然而,当她回到军事学院的家属院时,远远就瞧见了她闺女站在大门口,身后背着一柄木枪,小细胳膊上带着一个挺大的套袖,站在执勤的小战士身边。
等到双方的距离拉近以后,她才发现闺女胳膊上戴的不是什么套袖,而是一个红袖箍。
“宝宝,你站这儿干嘛呢?”
“我站岗放哨呢!”吴玉琢骄傲地答。
叶满枝忍不住笑问:“你站什么岗啊?”
“妈妈,你别跟我说话了,放哨不让说话。”吴玉琢违背了执勤纪律,偷偷摆手说,“妈妈你先回家吧!”
吴峥嵘很支持闺女的工作,配合地发动摩托车,将好奇的妈妈带走了。
挎斗摩托车走出挺远,叶满枝还在回头张望呢。
“到底怎么回事啊?她身高还不到一米,站什么岗,放什么哨?”
吴峥嵘透露道:“吴玉琢同志刚刚成为青年街儿童团的正式团员,今天有站岗执勤任务。”
叶满枝惊讶地问:“她居然能加入儿童团?她年纪太小了吧?”
儿童团跟少先队差不多,但是接收的都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
一般是小时入儿童团,大了入少先队,再大就是共青团了。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加入儿童团的,军事学院所在的青年街公社组织了儿童团,能入团的孩子只有三四十人。
叶满枝对这个儿童团不太了解,不过她之前在大院儿里见过带着袖标的孩子义务劳动,看年纪应该有七八岁了。
吴峥嵘再开口时,语气里满是笑意,“儿童团选人挺严格,但有言去过上海,参观过发行《十万个为什么》的出版社。她在大院里天天给小朋友讲上海见闻,还说自己是革命接班人,儿童团团长听说以后,亲自把她招进去了。”
叶满枝:“……”
他们这次在上海的时间不算短,谈资还是很丰厚的。
而且她家小崽的记性挺好,为了回家给哥哥和小姐妹讲她的经历,还特意用狗爬字写了日记,要是让她尽情发挥,她能叭叭三天三夜。
小崽加入了儿童团,那确实是进步了。
吴玉琢的站岗执勤时间是一小时,叶满枝回家洗漱好,吃过晚饭以后,终于等到了完成任务的吴玉琢同志。
“宝宝,你这个木枪是哪来的啊?”
叶满枝之前也见过小孩巡逻,人家好像没配枪呀。
吴玉琢将木枪从自己身上取下来,珍惜地挂在了“横渡滨江”的小红旗旁边,兴奋地说:“爸爸给我做的枪!我爸爸说站岗放哨都得有枪,没枪不像样!”
“……”叶满枝在男人的小腿上踢了一下,埋怨道,“她本来就矮,你又给她挎一把枪,万一被压得不长个儿呢!”
吴峥嵘无所谓道:“她又不用每天站岗,只背一小会儿能有多重。让她背一把枪,磨练一下革命意志。”
吴玉琢附和:“对呀,我要磨练革命意志的!雷锋叔叔就当过儿童团团长,我好好表现,以后也能当儿童团团长!”
叶满枝:“……”
她闺女真是太进步了!
*
吴玉琢加入儿童团,让这趟上海之行的含金量持续飙升。
“那个双人间也不算是白白浪费了。”
叶满枝回单位销假时,还在回想昨晚吴大博士搂着她说这句话时的表情。
看得出来,吴峥嵘对他闺女的进步还是欣慰多过好笑的。
叶满枝心里真的很好奇,面对背着一把长枪的吴玉琢时,他是怎么忍住不笑的。
反正她忍不住,从挂着枪的墙边经过时,她都想笑。
叶满枝销了假,回办公室询问这大半个月厂里有什么最新动向。
“人事科那边开始招工了吗?”
周如意说:“招工启事已经张贴一个礼拜了,但是牛厂长出差还没回来,人事科还没定下具体的考试时间。”
叶满枝在心里叹口气。
食品厂就这样,牛恩久攥着人事权,他不在家,人事科连招工计划都要向后推迟。
她给老叶打了电话,听说去三线的名单还没公布,她稍稍松了口气,然后让老叶督促四哥看书复习,食品厂马上就要招工,四哥必须通过笔试。
老叶满口答应着,又问:“具体考试时间是什么时候?”
“应该很快,我们牛厂长最近出差了,等他回来就能安排招工考试。”
厂里不少人都在期待牛恩久的回归,不只为了招工考试,也希望他能为厂里带回好消息。
几位副厂长都知道厂里在打上海义民二厂的主意,只要生产线到位,他们的罐头车间就能立马开工。
在众人的期盼中,牛恩久终于在十天后回归了。
时序已经进入八月,盛夏的蝉鸣声惹得人心浮气躁。
叶满枝接到消息,从车间赶回厂部,直接去了牛恩久的办公室。
另外几位副厂长都在,但大家的脸色并不好看。
见状,叶满枝心里顿觉不妙,勉强撑着笑脸问:“这是怎么了?”
王士虎低声说:“上海那条生产线没戏了。”
“价格没谈拢,还是因为什么?”
牛恩久摇头说:“我在那边还跟他们谈价格呢,结果突然就传来消息,那条匈牙利进口的番茄沙司生产线交给了广西。轻工业部综合计划司批准投资84万在桂林建厂。”
“……”
“上海没拿到新生产线,那原来的老生产线也就无法转手了,我没在那里逗留,得到消息的当天就买票回来了。”
叶满枝:“……”
明明可以有双赢的机会,只因为几千块钱就变成了两败俱伤。
他们要是能干脆点,早早往轻工业部递申请,兴许还能有点转圜的余地。
哎。
叶满枝被巨大的失落笼罩,坐在沙发上好半晌都没说话。
办公室里静悄悄的,显得窗外蝈蝈的嘶鸣愈发聒噪。
牛恩久沉默了很长时间,开口说:“这事的责任主要在我,要是不跟他们纠缠那么久就好了。”
叶满枝忙道:“谈生意就是要有来有往,哪有他们要多少咱就给多少的!咱们没拿到生产线固然可惜,但是义民二厂肯定比咱们还头疼呢。为了申请那条进口生产线,他们跟三个生产队签了承包合同。如今计划落空,多出来的原料还不知要如何处理。”
“对啊,”蒋文明说,“牛厂长也算是尽力了,上层领导的决定哪是咱们能左右的!”
“我看买人家的旧生产线也没什么意思,等咱手头有了钱,直接买新的!”
……
几个副厂长在老牛的办公室里相互安慰了一番,一直聊到下班才相继离开。
叶满枝没什么精神地走回家,一进门就趴到了吴峥嵘的后背上。
“怎么了小叶厂长?”
吴峥嵘刚在院子里修车,手上全是机油,这会儿只能擎着双手,任由她拦腰抱着自己。
“义民食品二厂的生产线没了,”叶满枝慢腾腾地讲了事情原委,唉声叹气道,“竹篮打水一场空,白忙一场!”
“你去上海是为了参加上海工业展的,能拿到设备算是意外之喜,拿不到也在情理之中。”吴峥嵘去水盆里洗了手,在她背上拍了拍说,“叶厂长早就不是嫩瓜了,这点挫折就让你蔫了?”
“我就是期望太高了,我以为顶多是价格高一点或低一点的问题,生产线肯定能拿到。”叶满枝失落道,“我昨天还在厂里组织大家打扫清理车间呢,今天就被告知生产线拿不下来,这心理落差可太大了……”
吴峥嵘暗道,要是让叶来芽去研究所工作,可能每天都要失望。
科研工作的进度相当缓慢,且需要灵感。
吴峥嵘已经能看淡失败了,这番话如果是单位里那些研究员说的,他早就让人直接出去顺便把门关上了。
可是,对象换成了自己媳妇,他不但要好言安慰,摸头拍背,还得积极出谋划策,提供有效建议,否则很容易被回过神来的叶来芽秋后算账。
叶满枝靠在吴大博士怀里,寻求了一番慰藉,汲取了点知识分子的精神力量。
终于不再纠结义民二厂的生产线,转而思考起接下来的安排。
厂里还能有什么办法弄到其他生产线?
窗外葵花的叫声将她飘远的思绪拉回来,叶满枝突然问:“你今天没去接有言放学吗?”
“接了,儿童团有活动,她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参加活动了。”
叶满枝好奇问:“他们都有什么活动啊?儿童团怎么总有活动?”
吴峥嵘对闺女的动向相当清楚,“公社给他们批了一块地,可以种菜种粮,到时候卖光荣粮。据说卖光荣粮的钱,可以用于公益。吴玉琢跟人家一起去地里抓虫子了。”
叶满枝:“……”
听起来咋跟过家家似的。
孩子跟着大部队去参加劳动了,而且劳动地点就在大院里,夫妻俩都不怎么担心。
直到时针指向八点,还不见吴玉琢的踪影,叶满枝才发觉不对。
“外面天都黑了,还怎么捉虫子啊?”
“我出去找找她。”吴峥嵘作势便要出门。
然而,不待他推门出去,吴玉琢就一蹦一跳地跑进了院子。
怀里还抱着一个有些斑驳的铁皮罐子。
“宝宝,你怀里装的什么啊?”叶满枝生怕她把捉到的虫子装进罐子带回家来。
“钱!”吴玉琢把铁罐的盖子打开,将里面的钞票展示给妈妈看。
“你哪来这么多钱?”
吴奶奶和常月娥给她去上海的15块钱,已经被叶满枝存进银行,换成吴玉琢的存折了。
这小屁孩每周只有两分钱的零花钱。
吴玉琢“啪”一下将罐子盖上,得意洋洋地说:“这是我们团长给我的!”
吴峥嵘皱眉问:“他给你这么多钱做什么?”
他家有言才五岁……
“团长说我以后就是儿童团的会计啦!”吴玉琢难以抑制心中喜悦,连珠炮似的说,“郭冬冬挪用了五分钱公款,被团长发现了,团长说以后再也不让郭冬冬当会计啦,让我当!”
叶满枝不可置信地问:“宝宝,你真的当上儿童团的会计了?”
这不是胡闹嘛。
吴玉琢并不觉得团长胡闹,美滋滋地点点头,然后捧着铁罐子回自己房间,找地方藏钱去了。
叶满枝和吴峥嵘:“::::::”
他们家闺女的进步速度可太快了,这才加入儿童团多长时间啊,居然就当官儿了!
鹿子草 作品
162 第 162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