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叶满枝对着话筒, 先详细介绍了《鞍钢宪法》的具体内容。
确保所有人都能理解后,她才接着说:“《鞍钢宪法》是主席同志亲自制定的,其核心内容就是‘两参一改三结合’, 想必在座的同志们对《鞍钢宪法》都不陌生。”
即使有不熟悉的,听了她之前那番介绍, 也能大致了解情况了。
“《鞍钢宪法》是一套企业管理经验, 没试用过这套经验的同志, 对我所说的内容也许会心存疑虑。在生产任务十分艰巨, 生产设备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只是推行一套《鞍钢宪法》, 真的能创造奇迹吗?”
观众席里的某些企业领导暗暗点头。
管理经验是比较主观的, 每个厂推行《鞍钢宪法》的成果都不尽相同。
而食品厂最大的问题是设备不足, 这可不是改改管理方式就能解决的。
“当我在厂里提出推行《鞍钢宪法》的时候, 很多同志是怀疑的,包括我自己在内, 其实内心也不十分确定, 毕竟之前没用过这套新办法, 谁也不敢保证效果。”
“可是, 我们当时面临的是一个怎样艰难的局面呢?设备不足, 任务艰巨, 最主要的是人心涣散, 许多人觉得罐头车间没希望了, 根本就完不成任务!”
“面对罐头车间的困境,很多企业领导的选择, 一定是加班加点赶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那三套半罐头设备的作用。我们厂的选择也不例外,罐头车间的工人三班倒上班, 每班八小时,除了日常维护,所有设备24小时不停车。”
“然而,连续作业一个月以后,我们很遗憾地发现,以当时的劳动生产率来看,即使加班加点赶生产,也很难在年底完成2650吨的生产任务。罐头生产有季节性,每年11月以后,水果蔬菜供应不足,哪怕车间愿意加班,也没有足够的生产原料。”
“若想完成这2650吨的生产任务,必须利用好5月至10月这半年时间,在生产旺季尽可能提高产值,为年底那两个月分担压力。”
叶满枝叹气道:“刚才就说过了,罐头车间24小时不停车,设备已经利用到了极限,再想提高产值,怎么可能呢?”
台下许多同志听得入神,不由跟着点头。
是啊,硬件条件摆在那里,即使督促工人加班也没什么用。
叶满枝笑着说:“主席同志教导我们,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而《鞍钢宪法》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两参一改三结合,它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做出主观努力!所以,经过厂党委商议决定,先将罐头车间当做一个试点,在罐头车间里推行《鞍钢宪法》!”
“那么,又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鞍钢宪法》是否真的有效呢?”叶满枝掷地有声地说,“答案是肯定的,《鞍钢宪法》的效果非常显著!”
“罐头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但用工人数多,生产环节也很多!我们厂有一个空罐车间,四个实罐车间,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入库,总共要经历37个生产环节,大大小小的班组多达58个!”
“这么多人,这么多生产环节,组成了一个持续运转的庞大机器。一旦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整台机器都会受到影响。”
“而运用《鞍钢宪法》应对这种复杂的生产作业,非常行之有效!”
“我举个很典型的例子。我们实罐车间的真空封罐机是从国外进口的,属于时下食品行业中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但这套封罐机有个很大的问题是,每次碰到不合格的罐盖都会发生故障。出了故障以后,机器一拆一装,要花费二十多分钟。而等待维修期间,其后的所有生产环节要一起停下来,无形中就浪费了大量生产时间。”
“之前车间里的应对办法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出一次故障修一次。毕竟这是从国外买来的进口设备,又是最先进的,大家虽有抱怨,却不敢动这台机器。”
“可是推行了《鞍钢宪法》以后,车间的所有工人都参与了企业管理,每人都有具体的分管工作。车间主任为这台封罐机安排了两名维护员,在机器出故障的时候,负责拆装维修。只上岗两天,其中一位工人就大胆提出,厂里要是能彻底解决封罐机的故障问题,那么封罐组每天至少能节省40分钟用于生产!”
叶满枝笑道:“若是放在以前,车间想申请维修或改装进口设备,是要打报告的!从车间到科室,再到厂领导,层层审批!没有领导签字,工程师也不敢乱动设备。这种现象在工厂里不少见吧?”
各位厂长都默默颔首。
进口设备价格高昂,不报批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推行了《鞍钢宪法》以后,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我每周都去罐头车间劳动,工人有了好想法,直接汇报给厂领导,而厂领导则迅速调动全厂的资源,组织工程师和技术员对这台进口机器进行了诊断。”
“只用一周的时间,设备工程师和车间工人,就一起研制出一种自动控制器。将其安装到封罐机上以后,再遇到不合格的罐盖时,机器能自动停下来。工人随手将不合格的罐盖拿掉,就可以继续生产了!”
台下的毕翠华本来挺紧张的,但是听到这里也忍不住与周围的同志一块儿鼓起了掌。
“在封罐机这里取得成功后,大家精神振奋,改革气势特别高昂!”叶满枝伸出两只手,细数道,“只用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在车间里制定了岗位责任制、质量检验制、设备维修保养制、罐头工业卫生制、安全生产制、经济核算制、仓库领料及发料制等八项制度!”
“所有人都在厂领导和车间主任的引导下,自觉遵守车间规章制度,主动为生产出谋划策,解决各生产环节的问题。”
叶满枝往观众席上牛恩久的方向望了一眼,笑着说:“为了配合《鞍钢宪法》的推行,我们厂党委在车间里组织工人们学习了主席著作,做思想动员。而政治挂了帅的群众力量是难以估量的!工人们又从每个生产环节找漏洞,很快就发现空罐生产是关键。空罐车间工作的快慢,会影响到所有车间的劳动生产率。”
“空罐车间焊锡小组本来每人每小时平均只焊470个空罐,经技术员和老师傅一起研究后,找出了几项改进办法,现在这项指标提高到了650个,保证了空罐的及时供应。”
叶满枝又举了几个车间和科室改革的例子。
而后她停顿片刻,高声说:“滨江第一食品厂是省大工业经济系的科研基地之一,罐头车间推行《鞍钢宪法》后,成为了省大专家的研究对象。今年我厂的罐头车间,在生产条件极其艰苦,任务极其艰巨的情况下,按时完成了国家交待的生产任务。经过长期调研,省大的专家认为,《鞍钢宪法》对劳动密集、生产环节复杂的企业相当有效!”
“《鞍钢宪法》能充分激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其核心内容‘三结合’是一种极其优越的集体研究方式!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结合里,既有党的领导,又有群众路线,而且符合‘两条腿走路’的精神……”
她刷刷刷列举了《鞍钢宪法》的数个好处。
最后,拿起她刚到手的荣誉证书和奖状说:“市里将这个模范干部的荣誉颁给了我,但是在我心里,这其实是一个集体奖项。如果没有厂党委的领导和鼎力支持,没有罐头车间637名职工的日以继夜、全力以赴,我们是完不成这项艰巨任务的。这也充分说明,只要依靠党,依靠群众,就没有爬不过去的高山,没有破不开的芝麻杆,没有……”
叶满枝按照惯例在最后拔高了一下,这才在全场的掌声中走下主席台,返回观众席。
“叶厂长,你说得太好了!”毕翠华给叶厂长拍手鼓掌。
她是财务科的会计,这次之所以能得到市级革新能手称号,是因为配合罐头车间改革了财务工作流程。
《鞍钢宪法》还没在全厂推行,但财务科的改革已经推行了。
她一直在跟进车间财务工作,她可太清楚今年的生产任务完成得有多艰难了!
为了加班加点赶生产,她还跟叶厂长一起在车间里值过夜班,在同一张小床上睡过觉呢!
“哈哈,全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叶满枝心情激荡,忍不住与共同奋斗过的毕翠华拥抱了一下。
这次的发言里有经验分享,也有她的真情实感。
想起这半年多闯过的难关,她在台上数次哽咽。
此时坐回了观众席,她的眼眶和鼻尖还是红红的呢。
小叶厂长抹了抹眼角,然后她一抬头,就猝不及防地与牛恩久对上了视线。
叶满枝松开毕翠华,红着眼睛与牛恩久握手,“厂长,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咱们今年太难了,罐头车间能完成任务,全靠咱们党委的支持。”
说完,她还吸了下鼻子,用袖子擦了擦眼泪。
牛恩久:“……”
望着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叶副厂长,他一时竟然不太确定,对方到底是年轻莽撞,还是精于算计了。
当他在台下听到《鞍钢宪法》这四个字的时候,他就感觉自己落入了一个圈套!
当然,说是圈套,其实不完全准确。
叶满枝发言的内容,与她评奖的申报材料是一致的。
市里将这个模范干部评给她,很可能就是因为她大力推行了《鞍钢宪法》。
年底工作繁忙,叶满枝那个申报材料又厚得离谱,牛恩久只翻了翻就交给了办公室主任。
申报材料上的内容,他大致有数,但《鞍钢宪法》不算是什么新鲜事,省里不少企业推行过《鞍钢宪法》,有成功的,当然也不乏失败的。
除了最开始那年,有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
这几年已经没什么水花了。
牛恩久当时不觉得在一个车间里推行《鞍钢宪法》有什么特别的。
但是,听了叶满枝的发言以后,他突然意识到,其他工厂推行《鞍钢宪法》都是锦上添花,填补管理上的漏洞。
而食品厂呢?
他们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甚至称得上恶劣的情况下,推行《鞍钢宪法》的。
将所有人都觉得难以完成的任务完成了,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不就体现出《鞍钢宪法》的优越性了吗?
*
全市干部大会结束后,迎来了元旦假期。
牛恩久这两天一直在琢磨罐头车间和《鞍钢宪法》。
叶满枝的年终工作总结,也被他拿回家仔细品读了。
“爸,我听说你们厂的那位叶副厂长,在前天的干部大会上大出风头?”
牛恩久盯着面前的稿纸,对于儿子的问话,不咸不淡地哼了一声。
见老牛不搭茬,小牛同志凑到他身边问:“那食品厂是不是也要推行《鞍钢宪法》了?”
他虽然不在食品厂上班,但对他爸在厂里的地位很清楚。
跟在家一样,说一不二。
如果真的在全厂搞《鞍钢宪法》,那他家老牛的话语权真的岌岌可危了。
谁都知道,《鞍钢宪法》走的是群众路线,是一言堂的克星。
牛恩久摘了眼镜说:“罐头车间推行《鞍钢宪法》,确实出了成绩。但是,当时厂里让她在罐头车间搞试点,不过是死马当活马医的办法。其他车间在现行制度规则下,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今年的产值还提高了十五个百分点,没有必要强行改变管理方式。”
“人家已经在全市干部大会上发言了,既然有了成功经验,你们厂不推行就说不过去了吧?”
牛恩久不置可否。
第一食品厂是省管单位,就算在全市干部面前分享了经验又能如何?
元旦之后就是春节,大家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被转移。
《鞍钢宪法》可以在罐头车间继续推行,但是想在全厂推广,还是差些火候的。
元旦假期结束后,牛恩久没在厂里提过《鞍钢宪法》的话题。
叶满枝也没提,但她私下跟牛恩久提前通了气,省大工业经济系的课题组可能要发表科研论文了。
还将论文终稿给他过目了一遍。
经过全市干部大会以后,牛恩久不太想让省大发表这种论文。
可是,他是食品厂的厂长,不是省大的校长,人家的工作他无权置喙。
无论他心里有多腻味,人家的论文还是顺利发表了。
不但发表在了期刊上,还出现在了报纸上!
1月10日,在省报第二版的位置,刊登了一篇题为《滨江第一食品厂党委根据‘鞍钢宪法’精神,依靠广大工人群众,切实加强企业管理》的报道。
用整版的篇幅,详细介绍了《鞍钢宪法》在食品厂罐头车间的试点执行情况。
省报是省委机关报,党的宣传喉舌,面向全省发行。
这篇报道的分量,可不是叶满枝那场发言能比的。
事迹见报以后,食品厂很快就接到了兄弟单位的电话,人家要来食品厂学习先进经验!
……
叶满枝去工业厅开会的时候,被夏竹筠单独留了下来。
“你们食品厂最近闹出的动静不小啊?”
“哈哈,就是推行《鞍钢宪法》嘛,好多单位想来参观学习。”
叶满枝经常来厅里汇报工作,夏竹筠对他们厂的动向还算清楚。
她沉吟一阵说:“你这样强行推行鞍钢宪法,可能会引起其他人的反弹。”
叶满枝知道她说的是牛恩久。
牛恩久虽然面上接受了鞍钢宪法,甚至还积极出面接待兄弟单位的代表,但内心肯定是不愿意在厂里搞大动作的。
叶满枝有时候也觉得自己没事找事,要是跟其他副厂长一样,按照老牛的路子走,食品厂的发展应该也很不错。
可是,如今的团结假象,是靠几位副厂长的退让得来的。
叶满枝与牛恩久相处时,要时刻拿捏分寸,生怕哪个行为打破目前的平衡。
而且牛恩久一言堂的最大危害是,大家平时都听他的,出了事却不是他一个人负全责。
其他分管副厂长要与他一起背黑锅。
陈谦就是最典型的受害者,因为背了两次处分,今年的所有评优都没有他的份。
叶满枝很想与一把手搞好团结,但是不破不立,罐头车间刚出了成绩,她又得了模范干部,要是错过了这次机会,不知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打破牛恩久的一言堂?
夏竹筠心里对小叶这次的表现还是欣赏的。
该蛰伏的时候蛰伏,该出手的时候出手。
当机立断,毫不拖泥带水。
很多年轻干部缺少,或者说是不敢,有这样的果决。
但她没当面表扬,而是严肃地提醒:“牛恩久是党委书记、厂长,你是他的副手,要与一把手搞好团结。没有一把手的支持,你的工作也是做不好的。”
叶满枝神色郑重地答应。
她这几天已经能明显感觉到工作上的滞涩了,很多工作想推却推不下去,有些科室不听招呼。
尽管如此,小叶厂长对目前的局面还是满意的。
她跟老牛没有私人恩怨,只是工作上的分歧,那就见招拆招呗。
叶满枝回家以后,将自己的“模范干部”证书又拿出来欣赏了一遍。
在吴峥嵘“又来了”的无奈目光下,给证书套了第二层塑料封皮。
“要不我给你做个相框,你挂到墙上吧?”吴峥嵘提议。
“挂到墙上不方便我每天欣赏,再说咱家墙上已经够热闹的了。”
她家墙上有他们一家三口的合照,单人照,有她参加舞蹈比赛的奖状,学主席著作的奖状,环城赛跑的奖状,横渡滨江的红旗,还有她闺女在幼儿园获得的小红花,参加文艺汇演的奖状,以及站岗放哨时要用的木枪等等。
反正挺挤的,叶满枝暂时不想把荣誉证书挂到墙上。
吴峥嵘对她每天都要对着证书“嘻嘻”有点词穷,正想说可以做个摆在桌上的相框,他家吴会计就掀开门帘,穿的跟个球似的跑了进来。
“爸爸,妈妈,你们快准备一下,我们团长要来咱家做客了!”
夫妻俩:“::::::”
叶满枝还在寻找合适用词的时候,吴峥嵘已经开腔挖苦了,“他来就来,让我们准备什么?还得黄土垫道,净水泼街吗?”
吴玉琢睁着大眼睛,疑惑道:“客人来了不是要好好招待嘛?你们招待客人的时候都准备了!”
“对对,”叶满枝连忙说,“儿童团的团长是咱有言的领导,也是好朋友,咱家确实得准备一下。”
她家闺女才五岁,但吴峥嵘已经对她身边出现的所有男孩无差别攻击了。
尤其是这个名叫陶学义的儿童团团长!
陶团长亲自将有言招进了儿童团,算是她家有言的伯乐。
自打上次有言在太爷爷的指导下,写了两张纸的工作总结以后,更是备受团长重用。
儿童团遇到的大事小情,都把她家吴会计喊去一起商量。
也不知道跟五岁的小屁孩,能商量出个啥来。
“宝宝,你们团长什么时候来啊?”叶满枝问。
“随时能来呀,我们团长和副团长就在咱家院外等着呢。”吴玉琢焦急道,“妈妈,你们准备好没有呀!能让团长来做客吗?”
听闻还有个副团长,吴峥嵘神色稍缓说:“请客人进来吧。”
小吴会计连忙跑出门,带进来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
目测身高都在一米五以上,比吴会计高出半个身量。
吴玉琢小同志站在人家旁边跟个小豆包似的,交谈时还得仰着脑袋看人。
吴峥嵘愈加和颜悦色,将桌上的橘子推给小客人便不再吭声了。
叶满枝一贯扮演温柔漂亮又亲切的同学妈妈,笑着与两位小团长热情聊天。
不过,小孩子没啥弯弯绕,很快就向她道明了来意。
“叶厂长,听说你是食品厂的厂长,我们儿童团可以从食品厂采购一些冰糖葫芦吗?”
听他喊自己叶厂长,叶满枝憋着笑回了一个“学义团长”,“我们食品厂不生产糖葫芦,你们要买多少呀?数量不多的话就去供销社门口买吧。”
“我们要买48串!”陶学义响亮地答。
吴会计从旁补充,“妈妈,这是儿童团发给我们的过年福利!”
叶满枝和吴峥嵘:“::::::”
儿童团都有过年福利了???
小孩子们并没感受到两个大人的震惊,团长陶学义解释说:“公社给我们儿童团分了一亩地,去年大家种地收割的时候都干活记工分了。要是在农村的生产队劳动,工分是可以换算成钱的。但我们去年只卖了四十多块的光荣粮,这笔钱还得留着买种子秧苗和农具,所以就不给大家分钱了。我们想在过年之前,给每个团员买一串冰糖葫芦!”
供销社的糖葫芦不便宜,听说吴玉琢的妈妈是食品厂的厂长,他们才跑来跟厂长求情的,他们想用出厂价或批发价,买点便宜的糖葫芦,给儿童团省点钱。
叶满枝问:“学义团长,你们什么时候发过年福利呀?”
“肯定越快越好,最晚不能超过春节。”
大家都等着吃糖葫芦呢,一提起糖葫芦,有的人连哈喇子都流下来了。
没办法,儿童团的成员都是嘴馋的年纪。
叶满枝沉吟一阵说:“学义团长,我们厂确实不生产糖葫芦,不过,你再等几天吧,我帮你联系一下,最晚一周给你们答复。”
她像与大人交流似的,认真对待儿童团的小干部们。
小干部们内心非常高兴,强压着嘴角,一本正经地点头答应,临走的时候还与叶厂长握了手。
叶满枝:“……”
吴会计亲自送小伙伴出门,又一蹦一跳地跑回来说:“妈妈,你可一定要帮我们联系糖葫芦呀!我也参加劳动了,记了工分,也能吃糖葫芦!”
“知道了。”
叶满枝对吴会计的交代相当重视,次日去上班,就端着茶缸溜达去了老牛厂长的办公室。
老牛厂长单方面与她冷战,不支持她的工作,但叶满枝像是完全感受不到似的,继续笑脸相迎,每天都去串门。
“厂长,我想跟你说说咱罐头车间的事。”
牛恩久不动声色地点点头,没接话。
叶满枝并不需要他接话,自顾自道:“春节之前,省厅领导要来咱们厂调研,而且要参观罐头车间,但现在正是罐头生产淡季。生产原料不足,水果罐头已经不能生产了。领导来了以后,咱总不能让人家去看空荡荡的车间吧?”
“……”
“我觉得咱们罐头车间可以开发点副业,没活干的时候就适应季节,生产点糖葫芦什么的。生产糖葫芦需要的原料没有生产罐头多,又能让大家有活干。糖葫芦属于计划外产品,赚的钱也是计划外的,利润可以用来充当以后采购设备的储备金。”
牛恩久嗯了一声,公事公办地说:“叶厂长,你这个办法挺好的,但是制作糖葫芦要用白糖,计划外的白糖从哪里来?”
“哈哈,上次汽水车间不是借用了糖果车间的白糖嘛,我记得一直没还呢。糖葫芦的白糖用量不算大,我们这次也跟汽水车间借点白糖。”
鹿子草 作品
170 第 170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