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子草 作品

180 第 180 章

   第180章


    李琼是从事餐饮行业的, 每年会跟着英国的几个经销商,一起回国参加一次广交会。


    主要是采购调料,瓷器和便宜的糖果零食。


    她其实已经在食品和土产陈列区逛过好几次了, 但很少在罐头货架前逗留,从没将宴席菜罐头与自己的生意联系到一起。


    “李女士, 在中餐厅使用宴席菜罐头是很常见的。只不过欧洲那边的经销商都是欧洲裔, 采购的罐头大多符合欧洲人的口味, 比如午餐肉、原汁猪肉罐头、清蒸猪肉罐头。其他罐头他们看也不看, 所以在欧洲市场上很难见到宴席菜罐头。”


    李琼颔首,与本土英国人相比, 华裔的市场太小了。


    而且外国人不懂中式菜肴。


    叶满枝打开一罐芙蓉鸡片, 请她尝尝, 继续闲聊道:“我之前接待过东南亚的经销商, 他们每年都会来广交会,专门采购宴席菜罐头, 采购量比午餐肉还大呢!”


    李琼讶然问:“这种罐头在东南亚这么畅销?”


    “当然啦, 否则我们生产这么多宴席菜罐头卖给谁呢?我之前接待过一位新加坡的客户, 他就是大宗采购宴席菜的。不但卖给中餐厅, 还在商店里销售。据说他们那边的老百姓工作紧张, 下班以后没时间做饭的话, 就买这种罐头搭配馒头或面包吃。”


    叶满枝刚听到新加坡客户的介绍时, 心里非常惊讶。


    这种宴席菜罐头, 在国内基本没有市场。


    主要是太贵了,单价没有低于一块钱的。


    一家人吃一盒罐头的话, 每人只能夹一筷子,哪有自己做饭实惠啊?


    再不济还可以吃食堂呢。


    李琼尝了几块鸡片,颔首说:“他们那边华人多, 这种罐头确实很符合华人的口味。”


    “对呀。”


    叶满枝狠狠心,又打开一罐红烧猪肘和一罐红烧猪蹄给她品尝。


    这位李女士似乎是吃人嘴短型的。


    反正广交会马上就要结束了,不给客商吃的话,她还得把这些样品原路背回去。


    “李女士,猪肘和猪蹄都是连肉带汁的,放到中餐厅里,加热一下就能上桌。这两种罐头的口味非常正宗,是宴宾楼的大师傅负责调的味。宴宾楼在我们滨江的所有大饭店中,排在‘十楼一号’之首。李女士,我说句不谦虚的话,您中餐厅里的厨师,未必能做出我们这个味道。”


    李琼夹了一块肘子肉放入口中,肉皮软糯,瘦肉劲道。


    口味确实香,但是对于她这样的南方人来说,有些偏咸了。


    叶满枝也知道自家罐头的调味比较咸,在对方开口挑毛病之前,她先说:“罐头制品的调味普遍要比咱们平时吃的菜稍咸一些,就像午餐肉一样,也是口味很咸的。这毕竟是一道菜,要搭配主食一起吃。不咸的话,配主食就没味了。”


    李琼又尝了一口后,放下筷子,不疾不徐地问:“这种罐头是什么价?”


    “1350克的红烧猪肘是12英镑一箱,每箱10罐。”


    相当于1.2英镑一罐。


    李琼往货架的方向望一眼说:“我记得午餐肉的报价是7.3英镑每箱,折算下来每罐只需要31便士,你们肘子的报价太贵了。”


    叶满枝说:“一罐肘子罐头,足有四罐午餐肉的重量,每克的均价其实是差不多的。”


    “可是肘子是带骨头的。”


    叶满枝笑了,“您要这样说的话,那午餐肉的配料里还有淀粉呢,哈哈。猪肘子是货真价实的整个肘子,吃的是大块的猪肉。之前卖午餐肉的时候,我们给经销商的价格是31便士一罐,但是返回英国以后,午餐肉的单价都在1英镑以上。您中餐厅里的一份红烧肘子的定价应该不会低于3英镑吧?”


    她还想再开一盒四喜丸子给对方尝尝,却被李琼阻止了。


    “宴席菜的口味和品质确实不错,但我的餐厅已经在英国经营很多年了,主要做当地华人的生意,如果让人知道我们的菜品使用了罐头制品,我担心会砸了自家的招牌。”


    叶满枝仍是将那罐四喜丸子罐头打开了,笑着说:“不下单也没关系,广交会马上就要结束,您帮我吃几罐,也省得我将样品带回厂里了。”


    “你们这种罐头能出口东南亚,订单应该不少吧?”


    叶满枝嘴硬道:“当然了,这届广交会结束后,我们的生产任务能排到年底。”


    事实上,这种宴席菜,她只签了一单猪蹄和一单四喜丸子的订单。


    滞销的猪肘子一单也没卖出去。


    主要是单价太贵,而且分量太重了。


    宴席菜主要面向港岛和东南亚客户,那边喜欢小分量的菜品,一盒罐头就是一小盘菜。


    而且东南亚的中餐厅规模都不大,太贵的菜没人消费。


    李琼与她聊了很久,但是并没下单这种宴席菜罐头。


    她还是按照原计划,关注调味料的行情,准备在大会最后一天抄底。


    叶满枝在这一个月里,已经被客户拒绝过无数次了,能签单的是少数,不签的才是大多数。


    虽然生意没谈成,但她没什么失落感。


    招来几个没啥事的小伙伴,大家一起把桌上的肉罐头消灭了。


    不过,叶满枝当晚复盘自己接触到的几个客户时,还是将李琼女士单独列了出来。


    她遇到的女性客商很少,在欧洲经商的华裔女性就更少了。


    李琼很值得被她单独记录一页。


    此时在欧洲生活的华人,大多有些家族底蕴。


    李女士大概三十多岁,从气质和谈吐来看,应该是受过高等教育的。


    这样的女性经营着规模可观的食品商店和中餐厅,独自远渡重洋采购货物,而且为了维护餐厅口碑,不肯使用罐头制品。


    叶满枝觉得,李女士在事业上一定有很强的进取心。


    对方不肯与她签单,其实是她没找对路子。


    所以,在广交会闭幕那天,再次见到李琼时,叶满枝又与对方搭话了。


    “李女士,您想采购的调味料,签单了吗?”仍是熟悉的开场白。


    “还没有,我下午再来看看。”


    叶满枝又把对方请到了那天的小圆桌旁落座。


    “李女士,除了您的中餐厅,英国应该还有其他中餐厅吧?”


    李琼点头说:“唐人街上有好几家中餐厅。”


    叶满枝笑着问:“李女士,英国当地的华裔群体也不在少数,您经营着一家食品商店,有没有考虑过像东南亚的经销商一样,采购宴席菜罐头在商店里销售呢?”


    “……”


    “那样的话,不但可以卖给华裔消费者,还可以分销给当地的其他中餐厅。”


    李琼神色微动,觑着她问:“你们愿意给我宴席菜罐头的经销权?”


    “为什么不呢?”叶满枝笑了笑说,“我已经跟上级申请了,只要您能在明年的春季广交会之前完成70000英镑的宴席菜采购额,那么我们可以给您宴席菜罐头在英国3-5年的独家代理权。”


    英国的其他经销商只盯着午餐肉、原汁猪肉等比较经典的肉罐头,中式菜肴对他们没什么吸引力,所以宴席菜罐头一直打不进欧洲市场。


    李琼是华裔,又经营着商店和中餐厅,面向的都是华裔客户。


    也许能帮他们在欧洲市场上撕开一个口子。


    叶满枝冒然邀请李琼当他们的经销商,赌的就是她的野心。


    要是把宴席菜罐头卖好了,有可能比她的商店和中餐厅还赚钱呢!


    李琼坐在小圆桌前快速权衡着做经销商的可行性。


    沉吟许久后,她心中有了计较,对叶满枝说:“叶厂长,麻烦你把现有的宴席菜种类为我介绍一下,我还想多尝几种口味。”


    叶满枝热情答应,去拿罐头的时候,把组长顾颂秋也请来了。


    与新加入的经销商谈判,还需要领导在场把关。


    *


    在广交会的最后一天,叶满枝谈下了一位经销商,顺便签了一份价值31000英镑的订单。


    国内能做宴席菜的罐头厂有好几家,除了红烧猪肘、红烧猪蹄、四喜丸子,指定由滨江厂生产,其他菜品诸如,香酥糯米鸭、红烧肉、白烧鸡、鸡丝鱼翅汤、梅菜扣肉等等菜品都没指定厂家。


    肘子、猪蹄和四喜丸子能指定滨江厂,还要归功于叶满枝的大力渲染。


    在她口中,滨江的宴宾楼可牛了,宴宾楼大师傅的配方贼正宗,其他厂的菜品口味都没滨江厂的好。


    李琼试吃过滨江厂的产品,确实不错,而且她本人的家庭出身很好,没少出入大饭店。


    有最好的当然不会选次的,于是就在叶满枝的极力劝说下,指定采购滨江厂的产品了。


    三种产品总计9300英镑。


    与之前那几笔方罐午餐肉的订单金额不能比,但是这几种产品都是厂里的冷门,甚至是滞销产品。


    给它们找到出口的门路,不但能清库存,还能丰富厂里的出口产品种类。


    有了欧洲的市场以后,没准儿能把宴席菜变成畅销商品呢!


    叶满枝一直将李琼送到陈列馆的大门口,与对方道别时,她当着组长的面,将省外贸局的地址、邮编、电话留给了对方。


    “李女士,您的订单我们回去就加紧生产,争取尽快给您发货。如果在秋季广交会之前需要追加订单,您可以直接跟我们省外贸局联系,看到您的订单以后,我们肯定会立马安排生产的。”


    李琼将字条收起来,客气地与两人握手道别。


    望着对方远去的背影,顾颂秋笑着说:“小叶,你这个突破口找的很好,李琼能在当地经营商店和餐厅,其实很有些人脉,要是能借着她的渠道打开欧洲的宴席菜罐头市场,总公司得记你一功。”


    叶满枝没客气,笑着问:“组长,总公司能给我发张奖状不?我回家贴墙上!”


    顾颂秋失笑:“那得等明年了,明年李琼要是变成了英国的独家代理,就给你发一张。”


    两人说笑着返回食品组,临分别前,顾颂秋问:“小叶,你想不想来总公司工作?”


    叶满枝的心跳陡然增速,欢快地激跳了几拍。


    不过,那阵激动来得快去得也快,没一会儿她的心跳就渐渐恢复了平静。


    她笑着婉拒:“组长,能去首都为人民服务,那是我们地方上的同志梦寐以求的。但我刚到滨江厂一年多,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还想留在基层多锻炼锻炼呢。您要是晚两年再问我,我肯定二话不说就收拾包袱投奔您了!”


    她现在只是正科级干部,放到北京的食品进出口总公司去,只能给领导跑跑腿。


    日子未必比在食品厂当副厂长好过。


    而且常月娥和老叶还在滨江呢,她舍不得爹妈。


    顾颂秋表示理解,叶满枝已经结婚了,调动工作还要考虑家庭问题。


    何况她在总公司只是处长,从地方上调动干部的手续还是比较麻烦的。


    既然对方拒绝了,她便没再勉强。


    ……


    叶满枝没接这根橄榄枝,可是来参加一次广交会,就能被北京的领导相中,让她整个人都非常神气。


    她感觉自己已经不是原来的叶满枝了,她现在可是被北京领导相中过的叶满枝!


    所以,坐着轮船上岛,与家人汇合时,她心里的快乐是双倍的。


    见过吴家老两口以后,她先去幼儿园接了闺女。


    “妈妈,你怎么才来啊?”


    在班级门口见到妈妈的身影,吴玉琢不做游戏了,乳燕投林似的飞扑过来。


    “我看你在幼儿园待得挺好呀。”


    “一点也不好!”


    吴玉琢被奶奶带来上幼儿园的时候,简直惊呆啦!


    她太奶说出门玩就不用上学了,没想到来了岛上以后,她居然还要上幼儿园!


    跟妈妈和太奶说的一点也不一样!


    “我看挺好的,你都出来一个多月了,要是不上幼儿园,你学的那些儿歌啊,早操啊,岂不是都忘光了!”


    海边的太阳毒,风也大,叶满枝还以为会见到一个小黑孩。


    这会儿瞧见她闺女还白白净净的,心里便觉得孙园长的安排挺合理。


    她与老师打了声招呼,又去园长办公室与婆婆见了一面。


    孙园长这会儿正在接待客人,叶满枝识趣地没有多留,带着闺女出门了。


    “妈妈,咱俩干嘛去?”


    成功逃过幼儿园的小吴会计语调飞扬。


    “你去海里游过泳吗?”叶满枝问。


    “去啦,我爷爷、奶奶和小姑奶都带我去过,我伯伯也带我去过!”吴玉琢偷偷告密,“本来我太爷爷也想去,但他之前中暑了,我爷爷不让他乱跑。”


    叶满枝没管老头们的事,继续问:“那你在海边吃过海鲜吗?”


    “没有,我们都回家吃饭。”


    “走,我带你出去见见世面!”


    两人回家,将泳衣套在衣服里面。


    叶满枝骑上自行车,载着闺女,按照记忆中的路线,找到了以前去过的那片海滩。


    “孙大姐,你还记得我不?”叶满枝在一户平房前停下,与门口的妇女搭话。


    孙大姐放下渔网,盯着她瞅了几眼,眼中露出困惑。


    叶满枝小声说:“前几年我在你家买了好多干海货呢!”


    经她这样提醒,孙大姐马上就有印象了,“哎呀,你是那个那个……”


    这么多年过去了,那对小夫妻仍是她们家的最大主顾。


    “哈哈,我是小叶啊!”


    “哎呀,小叶,你怎么来了,快来坐!”孙大姐热情招呼客人。


    叶满枝说自己是来出差的,到了岛上就直奔她们家了,又给她介绍了自家闺女。


    吴玉琢礼貌地喊了声阿姨好,大眼睛里满是好奇。


    孙大姐在小姑娘的头上摸了摸,进屋拿出一个笸箩,请这娘俩吃烤鱼片。


    “小叶,你来出差有什么安排?今天能在我家吃饭吗?”


    “我有三天假期,大姐,这三天我都在你这里吃饭。”叶满枝掏出三张两元的钞票塞给她,“我手头的粮票用完了,先交六块钱行不?到时候多退少补。”


    “用不了这么多钱……”孙大姐想把钱推回去。


    “我家这个小丫头没吃过什么海鲜,你多给我们弄点好吃的。”叶满枝笑道,“我明天还想带家里的老人来尝尝你的手艺。”


    如今海鲜的价格不便宜,她在广州喝个海鲜粥还得一块钱加四两粮票呢。


    听说还有人要来,孙大姐没再推辞,在心里盘算着给她们做点好料。


    “我们生产队的渔船今天刚回来,你俩要是没事,可以先去海滩那边看看,如果有人问起来,就说是孙金花家的亲戚。”


    “行。”


    叶满枝带闺女去了海滩上,有好几个小孩正蹲在一起挖沙子,旁边的小桶里装着不少贝壳。


    吴玉琢每次来沙滩都挖沙子,见状立即就被吸引了,跑过去跟人家一起挖。


    她自己挖的时候,就是单纯的玩沙子,但人家生产队的小朋友可以从沙子里挖出宝贝来。


    她跟个小乡巴佬似的,蹲在人家旁边不停地“哇”。


    有个小男孩被她“哇”得不好意思,递给她一把铲子,邀请她一起挖贝壳。


    作为儿童团的会计,吴玉琢颇有点团结小朋友的天赋。


    不但跟大家一起挖了贝壳,还被几个小孩带到了岸边的渔船上参观。


    甲板上有些漏网之鱼,大人们没工夫捡,就全归孩子所有了。


    小吴会计分到了两个贝壳、一只小虾,还有一条死掉的不知名小鱼。


    她双手捧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路小跑到椰子树下面,献宝似的给妈妈看。


    叶满枝给她喝了一口椰子水,表扬道:“宝宝,你收获不错呀,一会儿孙阿姨做饭的时候,让她把你捞的这些也做了,尝尝你自己的劳动果实。”


    小吴会计严谨地说:“这不是我捞的,是我捡的!”


    “哈哈,行,把你捡的这些做了。”


    叶满枝掏出照相机,在海鲜下锅之前,给小吴会计和她的劳动成果拍了一张合影。


    孙大姐是个实在人,收了她的钱以后,午饭准备得特别丰盛。


    不但有鱼有虾有牡蛎,还做了几只螃蟹和鲍鱼。


    吴玉琢对这些好吃的视而不见,先把自己捡的那条不知名小鱼吃了。


    “我爸爸要是也来出差就好了。”被蟹壳扎到手以后,小吴会计不无遗憾地说,“让我爸爸看看我捞的小鱼,他还能帮我拆螃蟹。”


    “你不是说那鱼是你捡的吗?”叶满枝喂给她一块蟹肉,吐槽道,“这么一会儿又变成你捞的了。”


    不过,她也挺想吴博士的。


    一个多月没见,不知吴峥嵘在家过得咋样。


    这种思念在她带着孩子下海游泳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往常他们一家三口出门游泳时,都是她跟吴峥嵘轮流看着小崽的。


    如今只有她一个人带着孩子游泳,又是在海里,她根本错不开眼,生怕小吴会计被海浪卷走了。


    只有小崽上岸挖沙子的时候,她才能下海扑腾几下。


    完全展示不出她那横渡滨江的英姿。


    但是,总的来说,她这三天半的假期质量还是很高的。


    她对其他景点没啥兴趣,每天都带着小崽来海边游泳挖沙子。


    期间还邀请吴家老两口和吴小姑,去孙大姐家里吃了原汁原味的海鲜。


    她要跟着交易团一起返回滨江,临出发前,她拉着闺女问:“宝宝,你跟妈妈回去,还是跟太爷太奶一起回去?”


    小吴会计很有心眼儿地答:“我跟太爷太奶一起回去。”


    她在岛上只需要上半天幼儿园,其他时间都可以玩。


    但是回滨江以后,她就得从早到晚上幼儿园啦!


    她待在幼儿园的时间,比她爸爸妈妈在单位的时间还长呢!


    叶满枝尊重她的选择,将很有心眼儿的小吴会计留下来,与一群老头老太太待在一起。


    她则跟着省交易团的大部队返回了滨江。


    *


    火车抵达滨江的时间是上午。


    叶满枝很想先回家洗漱换衣服,可是她们带出去的样品还剩下三箱。


    她跟余幽芳得先把这些样品带回去入库。


    于是,两人就提着大包小裹,吭吭哧哧回了厂里。


    她们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月,但厂里似乎没什么太大变化。


    见到自家厂长出现在办公室门口,周如意激动地站起身:“厂长,你回来啦?”


    “哈哈,刚下火车。”叶满枝提着行李进门,从包里掏出一包广州当地的糖果递给她,随口问,“如意,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厂里一切如常吧?”


    周如意没想到领导出差还能给她带礼物,连忙接过糖果道谢。


    “厂长,咱厂里大部分事情都挺正常的,上周有个记者来咱们厂采访来着,据说是想跟踪报道一下《鞍钢宪法》的落地情况,主要是看《鞍钢宪法》在全厂推行后,咱们厂里有什么新变化。牛厂长亲自出面接待的记者同志。”


    叶满枝点点头。


    老牛厂长转过弯以后,《鞍钢宪法》在厂里已经全面推行三个月了,现在正是出成绩的时候。


    她怀疑那位记者同志是宣传科请来的。


    “还有别的事情吗?”


    周如意点头如捣蒜,将办公室的大门合上,悄悄走回来,小声说:“还有个事,我得汇报一下,罐头三车间有个叫廖杰的工人,你还有印象不?”


    “有啊,封罐小组的嘛,挺年轻的小伙子。”


    “就前天,廖杰把朱可海朱副厂长给打了,朱厂长被打成了乌眼青,鼻子也流血了。”周如意补充说,“朱厂长这两天正在医院里泡病号呢。”


    叶满枝:“……”


    这么重要又精彩的事情,怎么不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