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小憨憨 作品

第345章:麻叶猫耳朵

沈青:

“哦,我路过西塞大塘时,碰见了李坚学生柳苏等人。

柳苏割完藤蔓,扶着岸边石头休息,我提醒她石头不能扶,她缩回手时,石头竟颤抖了数下。

李叔,那个大塘的沟坡上,长满了常春藤。

村民想编藤制容器,跑到大塘割藤蔓。

割完,抱着一大团藤蔓爬上岸,累得不行,特想扶着或靠着某个物件休息一下。

岸边,除了杨树,就是石头了。

杨树,根系发达,能扎入地下2.4米深,扶它、靠它,完全没问题。

石头,并未深埋土里,存在安全隐患,没碰它之前,它...是很稳当,还是一碰就滚,谁也说不清楚。

石头太大,人力难以挪走,柳苏提了个建议,在岸边立几个木牌,木牌写上警示语,并画上警示图案。”

“巧了,和我想到一块了。”

李广田喝了几口茶水。

“上午,例会结束后,我跟书记说了豆子爸因醉酒+石头不稳当而受伤的事,寻问能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的法子,

甜水村村长王德子称...搬不走,还推不动嘛,把石头全推进水塘内,不就行了。

我不赞同这个法子,大量石头滚进水塘,势必会影响水质。

水里的鱼,能不能活,暂且不提,用塘里的水浇地,土壤板结、庄稼烧死,那可咋整。

我们讨论好一会,也没弄出个结果来。立木牌的法子,李家庄村长提了,

但顾虑到有些村民不认字,就没想着用它。

大青,照你说的,木牌上画一些警示图画,倒是解决了‘村民不识字’顾虑。”

沈青思索一番,“除了立警示牌外,还可以...挖一挖石头周围的土,令其往下陷几厘米,再从别处挖来黄泥,围着石头埋土,使它变得稳固一些。种上一圈带刺的植物,如荆棘,让村民不敢靠近它。”

李广田眼睛一亮,“立牌、加固、种荆棘,三管齐下,妙啊。大青,关于警示图案,你有什么想法?”

沈青:“画三张。

第一张,一个村民扶着石头大喘气。

第二张,石头向下歪斜,村民身子前倾,脚后跟离地。

第三张,石头和村民滚入水塘,且每张画要画一个大‘x’,来提醒看到画的村民,不要这样做。

三个图案,先画在纸上,再拓印到木牌上,接着,把铁丝头烧红,用点烫的方式,将图案线条烫陈成黑色。

如此,任凭风吹雨打,其都不会像颜料图画般...掉色。”

“木牌,可以找豆子爷去做,图案,咱村有谁会画画?”

李广田意有所指看向沈青。

沈青无奈的耸了耸肩膀,“李叔,别看我,我不擅长画画的,小花最近在学画画,不过,她还没学会怎样画人物呢。”

李广田:“小花在跟谁学画画?”

沈青:“文月荷,许家寨小学的语文老师,李叔,你想...找她帮忙画?”

“嗯!”

李广田点了点头。

“是有这个打算。明天,开完例会后,我拐一趟学校,跟文老师谈谈‘画警示画’的事。”

事情谈妥,二人又聊了几句后,沈青便推车离开了。

……

沈青一进自家院子,就瞧见沈小花坐在屋檐下,其脚旁还放了两个大腿粗、60厘米高、鼓囊囊的麻袋。

他察觉小花状态有点不太对劲,弯腰缩肩,低头皱眉,浑身散发委屈、伤心气场。

大黄摇着尾巴,舔小花的手背,似乎是在安慰她。

沈青停车走上前,“小花,出什么事了?”

“哥~”

沈小花站起身,指着左胳膊上的油点子,委屈道:

“下午,我同桌王小胖吃袋装辣条,油...油溅到我胳膊上了。

新衣服,才穿了一天的新衣服,就被他弄脏了,我听人说...辣椒油洗不掉。”

沈青抓起棉衣看了看,上面有三个橘红色的油印子,一个黄豆大,两个高粱籽大,凑近闻,有一丝丝香辣味。

“没事,洗一洗,拿火烤一下,不耽搁明天穿的。”

沈小花瘪着嘴,“哥,能洗干净吗?”

簌---

沈青摸了摸面料,“光面,很滑溜,放心,能洗干净的。去,回屋把它换下来。”

“好嘞。”

沈小花转身,从书包里掏出钥匙,打开门锁拐进了西厢房。

家里,一共有三把钥匙,兄妹俩各拿一把,第三把,压在了箱柜最下方。

很快,沈小花冲到檐下,她换了一身碎花棉袄,手里抓着那件羽绒棉衣。

“哥,只洗袖子,对吗?”

“只洗油印子。”

沈清接过棉衣,找来食盐、牙膏、肥皂、小刀、牙刷、开水、干毛巾。他把袖子平铺在板凳上,往油印子处,撒点盐粒,涂抹一层牙膏,再持小刀刮一点肥皂屑,并用开水化开。

肥皂液,越浓稠越好,将其倒在牙膏上头,静置十分钟,牙刷抵住面料,转圈轻轻摩擦。

瞬间,牙膏+肥皂液的混合物,变成了浅橘黄色的沫子。

摩擦了两三分钟后,沈青用毛巾擦掉沫子。

此刻,沈小花蹲在板凳旁,杏仁眼紧盯棉衣袖子,油印子没了,只留下拳头大的水印。

“哇,洗得真干净。”

“还差一步。”

沈青打一盆水,袖口向上一折,左手抓起袖子,令水印处于水盆的正上方,右手舀水,不停冲洗水印子。

须臾,沈青不再舀水,反而拿起干毛巾,吸走棉衣上60%的水分。

“嗯,洗了好几遍,烤干后,就不会留下一圈白印子了。”

“哥,你做饭,我抱着棉衣,坐在灶膛口慢慢烤,怎么样?”

“没问题。”

沈小花将屋檐下的两个布袋,拎进了堂屋。

“哥,妗子今天上午炸了麻叶和猫耳朵,可酥脆了。

下午上学前,妗子塞给我两袋,让我拿回家慢慢吃。”

沈青解开两个布袋。

一袋,装满菱形的、沾有芝麻的金黄麻叶。

一袋,装满圆形的、棕黄间的猫耳朵。

袋子内,还套了一个薄膜袋,将它俩一同绑紧,便能防止炸物返潮。

“哥,尝尝看?”

“好。”

沈青抓些炸物尝了尝。

麻叶,表面摸着有沙沙的质感,很脆,一咬就掉渣,咸香味美,嚼到芝麻时,香味儿更是达到了顶峰,连吃五六片,都不感觉到腻。

猫耳朵,很薄,一咬嘎嘣脆,但不往下掉渣子,层次丰富,棕色部位,是甜口的,黄色部位,是咸口的,同时将二者咬进嘴里咀嚼,不会有一丝怪异感,反而觉得味道又独特又美味。

“哥,好吃吧?”

沈小花抓一把猫耳朵,小口小口品尝。

“嗯,味道不赖。

麻叶,火候刚刚好,捞早了,麻叶含油量大,吃着犯腻,捞晚了,就炸老了,吃着会有点苦味。

猫耳朵,咸甜适中,酥脆可口,再撒点孜然辣椒面,会更好吃点。”

麻叶和猫耳朵,都是老少皆宜的小零食,做法也比较简单。

麻叶做法:

面粉、盐、黑白芝麻、鸡蛋液、油、水,混合在一起,揉成质地偏硬的光滑面团;

醒发二十分钟,再擀成超薄的大圆片,卷到擀面杖上;

擀面杖边左右摆动,边向下旋转,使得面饼一层叠一层,落到案板上,落出一个长方体;

用‘上一刀竖,下一刀斜’的切法,将面饼切成菱形片;

起锅烧油,油温六成热时,下入面片,炸至两面金黄即可捞出。

猫耳朵做法:

面粉、白砂糖、盐、油、水,混一块揉成面团;

红糖加温水化开,倒入面粉中,再加点油,揉成面团;

如此,得到一白一棕红两个面团,醒发二十分钟,再擀成两个大圆饼;

白面饼的一面,刷一点点水,再把红面饼盖在上面,红面饼朝上的那一面,也刷点水;

接着,将两张面饼卷成筒状,搓长搓细,在冰冷地方静置一个小时,再横着切成薄片;

六成油温下锅炸,全部浮起来后转小火慢炸,炸至酥脆即可出锅。

沈小花:“中午吃饭时,玉娟姐也在,她往猫耳朵上撒了点辣椒面,香香辣辣,可好吃了。她还说过几天,骑车给咱家送一堆青萝卜。”

沈青系紧两个布袋,自家白菜、青萝卜、蔓菁等,播种的比较晚,有异能在,不怕它不长,预计下个月中旬可以采摘,别家的...一早就能吃了。

蹲在桌腿旁,抬爪洗脸的小狸,动作一僵,瞳孔放大,猫耳朵...辣椒面,这是要干嘛?

喵---

小狸扭过头,冲主人喵叫,叫声又长又洪亮,沈青一听就知它误会了。

“猫耳朵,不是指你的耳朵,而是用面粉做的炸物。”

闻言,小狸不再喵叫,继续舔爪子洗脸。

沈青摇头一笑,觉得有必要改一下小狸的作息,白天,睡得那叫一个香,夜晚,玩的那叫一个疯。

“走,小花,去做饭。”

“好嘞~”

沈小花抱起棉衣,随亲哥走进了厨房。

和李广田谈事情+清洗油印子,耽搁了一些时间,眼下,天已完全黑透了。

沈青没做复杂费时的饭菜,就热了馒头、红薯,炒了苤蓝丝、木耳肉片。

沈小花负责烧火,抓起棉衣袖子凑近灶膛口,借助火光,来加快水印的水分蒸发速度。

她不敢凑太近,怕...冷不丁喷出个火星子,因离灶膛口太近,来不及抽走袖子,若是烧出一个洞来,那可就糟了。

中途,小狸溜了进来,爬上豆秸堆,猛地一跳,落到椅背顶上,接着,贱兮兮抓玩小花的羊角辫。

小花没搭理小狸,她专注于烧火和烤袖子。

饭菜做好时,沈小花仔细检查袖子,水印消失,没留下一丁点白印子,凑近闻,能闻到一缕薄荷+月季混合出来的香味。

“哥,看,水印完全没了,跟没被溅过辣椒油一样。”

沈青看向袖子,没看见一圈白印。

“嗯,以后,棉服再被弄脏的话,就照着这个法子洗油污,把它放回西厢房吧。”

“行。”

沈小花欢快地跑出厨房,小狸蹦蹦跳跳跟在后面,沈青则撤掉灶膛内的柴火,再将所有饭菜端进堂屋。

今晚,饭菜虽然简单,但每道菜都很可口,沈小花吃得肚子溜圆,甩动紫竹枝,陪小狸玩了一会毛线球后,便上床睡觉了。

此刻,沈青插上门闩,小狸轻甩尾巴尖,亢奋地盯着主人看。

“我明天一早要去玉城,不能陪你玩,你疯玩时动静小一点。”

说完,掀帘走进东厢房,小狸则转身跳到条几上,玩起了障碍赛。

……

此后一连数日,沈青上午去玉城,给梅树治病,下午,掀开被子,上手抓揉,强行令小狸开机,挥竹枝、扔藤球、打拳等,陪它‘疯玩’数个小时。

效果还行,小狸作息由白天睡晚上玩,改成‘凌晨-日晒三竿’睡觉了。

傍晚,喂鱼、喂鸡、喂兔子,偶尔,悄摸往园内蔬菜的根部,输入一丢丢生命力。

夜晚,打扫屋子,陪大黄玩‘扔玉米芯’游戏,评阅沈小花画的画。

除此之外,他还干了一些别的事。

如!

去镇上,买了三袋面粉、四挂猪花油、一斤干黄花菜等...耐存储、过年会用到的物件。

抽一下午时间,清洗猪花油和两个大陶罐,把花油切成大块,加水倒入两个铁锅中,小火熬出油脂,随即,捞出油渣,待猪油温度降至50-60度,将其舀到陶罐中密封保存。

和黄眉玩时,被它咬着裤腿,拽到了豆子家,瞧见豆子爷在做警示木牌。

三种图案,每一种,都有十张画,一张,线条为黑色,另外九张,线条为蓝色。

前者,应是文月荷握着钢笔画出来的。

后者,应是...在书桌上,按‘白纸-拓蓝纸-白纸-拓蓝纸-原画’的顺序,摞五张纸,握着无墨水的钢笔,沿着原画线条走一圈,将图案1:1复印到白纸上。

一种图案,弄十张画,概因...西塞大塘长1000米、宽8米,两岸都摆有大石头,警示牌数量,一两个怎么够。

沈青曾拿起三中画纸看了看。

第一种!

一个戴圆锥样式竹帽的老头,扶着一块石头喘粗气,其东侧不远处,有几大团藤条。

石头南侧有一条直线,应当是岸沿,再往南,是数道‘川’字分布的线条,提示这里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