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小憨憨 作品

第344章:大塘警示牌

桌腿边,小狸伸完懒腰,把脸埋进豁口碗,美滋滋舔食鸡蛋羹。

大黄则叼着小花给的白面馒头,卧到桌子下开啃。

沈青也拿起一个馒头,动筷子吃饭。

红薯糯甜,鸡蛋羹软嫩,苤蓝丝脆爽。

不过,桌上的这几道菜,沈青最喜欢青椒炒肉丝。

青椒,是腌青椒,软软的,又很有韧劲。

肉丝,滑嫩鲜香,因沾了辣椒汁液,还带着一股辣味,十分的下饭。

饭罢!

沈小花甩动紫竹枝,逗小狸追逐十几分钟毛线球后,回屋洗漱睡觉了。

大黄卧在小木屋内,眼睛是闭着的,但是,外头只要有一点点动静,比如,柴火垛旁的高粱叶、豆叶被风吹落,贴地滑行发出‘簌簌’轻响,大黄的耳朵,便会颤抖一下。

哐---

沈青插上门栓,转过身来,迎上一双炯炯有神、充满活力的眼睛。

此刻,小狸站在桌上,爪不动,身子往后移,典型的助跑姿势。

倏地,小狸纵身一跃,蹿到沈青的右肩膀上。

还踩着后颈,摇摇晃晃,来到左肩膀,接着,向下一跳,挂在东厢房门帘上,一点点往上爬。

沈青嘴角微抽,嘚,又发疯了。

发疯的猫,千万别理它,越理越疯。

而且,大概率会将理它的人,视为‘玩耍’对象。

沈青漠视小狸,掀帘走进东厢房,洗漱一番后,直接上床睡觉。

深夜,天空寻不见几颗星星,寻到的,光芒也十分暗淡。

忽的,一片乌云遮住弯月,令大地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万籁寂静,村民进入梦乡,土房子之内,两颗圆圆的小灯泡,在屋内游来游去。

小狸冲到桌腿旁,露出爪钩,在满是竖状的凹槽的抓痕上,又添了几笔。

磨完爪子,喵,它亢奋的叫了一声,一溜烟儿窜跳到条几上。

它将上面的摆件,如暖壶、杯子、笸箩、茶叶罐、小碗等,视为障碍物,翘着尾巴走起了猫步。

猫身‘s’形绕过障碍物,后掌落在前爪的爪印上,惬意又优雅。

走个来回,小狸跳下条几,溜到东侧条几柜,爪钩伸进柜缝,试图打开柜门。

它记得里头放过装有羽毛的麻袋,现在透过缝隙,依稀能闻到淡淡的鸭毛味。

然而,柜门上了锁。

使再大的力,也整不开的,意识到这个现实后,小狸不再和柜门较劲,风一般蹿进了西厢房。

系有毛线球的紫竹枝,放在了箱柜上,小狸前爪左右交挥,抓玩毛线球,偶尔会侧躺下来,搂紧麻绳,后腿猛蹬小球。

许是没人挥动竹枝,毛线球无法在空中乱飞,导致小狸玩兴欠缺。

抓玩了一小会儿,它便离开箱柜,在三个房间内来回跑酷。

偶尔,一个急刹车停了下来,弓背炸毛,紧盯架子上的花盆。

不过,它晓得碰了那玩意,便没有虾干吃。

盯了片刻,就又冲出了门帘。

还好,小狸闹出来的动静,跟老鼠偷咬饼干差不多,并未打扰到兄妹俩。

临近黎明时分,小狸体力透支,困意来袭。

它蹲在箱柜上,梳理完绒毛后,跳上床铺,在枕头旁边缩成了一团。

……

翌日,沈青幽幽醒来。

他感觉气温要比昨天更冷,手伸出被窝,很快就冻得冰冰凉,特想伸进某个地方暖一暖。

沈青环视一圈,目光落在‘猫团’上面,他恶作剧心起,把手掌塞进‘猫团’下方。

瞬间,一股股热浪,通过柔软的绒毛,向手掌袭来。

喵---

小狸被冰醒了,脖子反扭,爪子捂住眼睛,喵叫发出抗议。

“起来,天亮了,不要睡懒觉,早上...”

小狸晃晃悠悠站起身,钻进了被窝后,又躺下了,任凭主人说什么,也不肯出来。

沈青没在管小狸,穿衣下床,拎着毛巾、牙刷、.牙膏走出了堂屋。

今天,天有点阴。

四周的一切事物,都被镀上一层灰纱滤镜,远处还有几米高的薄雾。

怪不得,气温会那么低。

洗漱完,沈青打开厨房门,着手做早饭。

大锅热馒头、红薯、鸡蛋,小锅炒土豆丝、山药肉片。

今天,沈小花换上了羽绒棉衣,她伸出手,动了动手指,“哇,真暖和,穿上后手都不咋僵了。”

咚---

沈青将饭菜放到桌上,“来,先吃饭,上学时,别忘戴手套。”

“好嘞。”沈小花落座,夹起一撮土豆丝,“咦,脆中带糯,不是苤蓝丝。”

显然,她又认错菜了。

饭罢!

沈小花全副武装,帽子、口罩、围巾、手套都戴上,挎上书包去上学。 沈青收拾桌子时,村里大喇叭滋滋几下后,传出铿锵有力的男声。

咳咳,喂,能听得到吗?

咳咳,各位村民请注意,我是村长李广田。

前天晚上安宁村进偷狗贼一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为了降低各家养的狗,被人偷走的概率,我建议村民训练自家狗不吃非主人投喂来的食物,具体法子为...】

李广田是第二回用大喇叭,上一次语速极慢,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这一次语速倒挺正常的,不过,中间仍会时不时穿插轻咳声。

沈青收拾完,喇叭声也停了。

他叮嘱大黄看好家后,从仓库推出了二八大杠,寻一把黑伞,绑在车后座上,便骑车离开了小院。

‘安宁村-梅林’,骑自行车的话,路程为1小时15分钟,用异能治疗100株梅树,需要4个半小时。

沈青是7点半出发的,骑车2个半小时+治树4个半小时,是以,他下午2点多,就回到了家。

中午时分,天就放晴了。

此刻,阳光明媚刺眼,小狸卧在仓库房顶晒太阳,肚皮朝上,身子弯成一道弯弧,两个前爪岔开很大的距离,一点都不文雅。

沈青下了两碗汤面,一碗,倒给大黄和小狸,一碗自己吃。

吃完,他只歇息了一会,便又离开了。

昨晚,他跟李广田说过,今天下午会到附近村子麦田看一看。

辘---

沈青略过杨树林,向西骑到‘t’路口,往南一拐,穿梭在陶洼的麦田内。

其实,昨天喂黑鱼时,来过一趟陶洼了,不过,当时没仔细观察麦苗情况。

沈青骑得很慢,他驱动异能,提高视力,紧盯土路东侧的田地。

风一吹,麦苗轻轻摇曳,送来一缕缕清新空气。

须臾,他在老蛤家田地东南角处,望见一小片叶梢发黄的麦苗。

沈青把车停在路边,裤腿刮擦绿苗,大步来到目的地。

那片麦苗,约有水桶桶底那么大,除了叶梢发黄外,叶子宽度和长度、叶丛蓬松度,跟其它麦苗没有什么区别。

沈青运用异能凝视麦苗,瞬间,数不尽的、芝麻粒般大的绿团,闯入了她的视野,且每个绿团中,并无一粒灰点。

没有灰点=没有生病

叶稍发黄,应是土壤肥力失调,比如某一种元素含量过高和过低,或者麦苗根系较浅,无法吸收到足够的养分。

沈青手指微动,向绿团内部注入一丝丝生命力。

发黄的叶梢,是无法再变回绿色的,不过,生命力可以阻止发黄区域扩大。

30秒后,沈青收回异能,转身折回路边,跨上二八大杠继续往南骑。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沈青不停地忙于骑车、扫视麦田、停车、在麦地里穿行、治疗病麦苗。

太阳西垂,橘红色余晖,开始往天空上铺时,沈青从李家庄西南方麦田往回骑。

许家寨大队,下设五个村,分别为黄营、许家寨、甜水村、安宁村、李家庄。

甜水村和安宁村,紧挨着许家寨,一个在其南边,一个在其西边。

沈青在隶属于这两个村的麦田里,拢共发现六小片叶梢发黄的麦苗。

李家庄和黄营,离许家镇较远,转了一圈,也只发现一处病苗。

紧挨着许家寨、却不和其属于同一大队的麦田,沈青也去转了转,发现了三处病苗,它们和老蛤家的麦苗一样,并没有生病。

……

辘---

沈青路过东西向的大塘时,瞧见三个穿靛蓝色棉袄的女子,站在沟坡上割常春藤。

常春藤,因为叶子呈类三角形,而得一别名---三角藤。

其一年四季都不会枯萎,只不过,冬季时生长会变得缓慢,叶片会暗淡无亮泽,藤条也会更硬点。

“沈青,真的是你?”

柳苏抱着一大团常春藤,爬上了土路,靠着石头休息。

她长相明艳大气,脸上那些汗珠,却给她增添一抹温柔气质。

沈青跳下脚蹬,“柳苏,甭碰石头。上个月,有个村民扶着石头干呕。结果,人摔下去了,停止滚落时,腿肚刚好抵在一根细树桩上。岂料,石头紧跟着往下滚,碾过村民腿肚,落入了水塘。”

“嘶---”柳苏吓得迅速抽回手,那块大石竟轻微颤了几下,“那人...伤得重吗?”

“腿肚,被树桩扎穿,腿骨,被石头压成三段,现在能拄着拐杖走路了。”

柳苏扫视一周,没在路边发现立牌。

“这个大塘...归哪个村子管啊?石头不稳当,人扶着或靠着它,会有连人带石滚入水塘的风险,应当在路边立个木牌,写上警示语,提醒村民不要碰石头。”

哗---

又一女子爬上土路,并放下一大团常春藤。

她体型微胖,脸颊上还有高原红,正是吃元宵那天,负责刷锅洗碗的女子,名叫王斐。

王斐拍了拍手上的灰,“你俩刚才说的话,我在坡下都听到了,写警示语...不行,好多村民都不识字的。”

柳苏秀眉微蹙,“是哦,不识字,就看不懂木牌上的内容,这可怎么整?”

“简单。”沈青挑了挑眉,“看不懂字,还看不懂画吗?这个大塘,属于安宁村,我抽空找一趟村长,跟他说说这个事。”

啪---

王斐激动鼓掌,“对哦,画警示画,下到三岁小孩,上到八十岁老人,都能看得懂,这个法子好。”

这时,另一名女子,也抱着常春藤上了岸。

她梳着一条低麻花辫,长着一张大长脸,眼睛窄长,两颊布满红血丝。

“柳苏,王斐,藤条够了吗?不够,再割点,够了,装车回大队吧。”

女子嗓门沙哑,不是感冒或嗓子发炎了,而是天生的公鸭嗓,叫什么,沈青记不清了,只记得姓‘韩’。

沈青往西搂了一眼,土路上停有三辆板车,摆有11个水缸大的藤团。

柳苏:“够了,装车吧。”

沈青:“要编藤筐吗?”

“嗯!”柳苏点了点头,“我们商量好了,在大队过年,想编些背篓、篮子、笸箩装年货。”

“藤团,是解开再放,还是拉回大队再解。”

柳苏抬头望天,余晖虽铺满了天空,但射下来的光,却是暗的。

“天,快黑了,不解了,直接放车上吧。”

“行,我帮你们。哦,对了。帮我向李老师带句话,就说...附近麦田都看过了,有病的,当场治疗了。”

柳苏:“成,没问题。”

随即,四人一起出力,将一个个藤团搬上了车兜,车尾,两侧各绑一根粗麻绳,朝斜上方一甩,‘x’形垂落于车头上,拉紧,缠绕在车把上,并打个活结。

将地上的碎藤条、藤叶,扫到沟坡上后,四人略过大塘,往东北方向走去。

沈青本想帮忙拉车,三人以‘藤条少,不费力’为由拒绝了。

确实,一辆板车只装3-4团藤条,只要起步了,后面就很轻松。

不一会儿,四人于扬树林旁分开了,三人拉车继续往东走,沈青推车去了村长家。

枣树下,许素芬正握棍和麸子,瞧见沈青后,脸上挤出一抹温和的笑容,“呀,大青来啦。”

哐---

沈青停好车,“姨,李叔在家吗?”

“在呢,在厢房叠薄衣服呢,你进堂屋喊一声,他就出来了。”

“好。”沈青走进堂屋,喊道:“李叔~”

“欸,来嘞。”

李广田走出东厢房,倒了两碗茶水。

“秋天的衣服,暂时穿不了,我把它们叠叠,塞到夏装上面。

上午,我在大队碰见李坚了,我按照你的原话,跟他说...你去过陶洼麦田,没发现异常,剩下的区域,下午就去看。

李坚没说什么,抱着一摞书离开了。

你找我有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