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小,如果全部用来建造标准宿舍。
足以容纳超过80万人。
再考虑到每天转移到农家小院的人口仅有不到12万人。
如此悬殊的差距,也意味着农家小院地下避难所最拥挤的时期,已经彻底过去。
可以开始腾出大量的空间,建造休闲活动场所。
降低因为枯燥的工作,以及长期生活在狭窄的地下空间,带来的压抑和沉闷。
地表,城市废墟之中。
负责回收混凝土垃圾的工程车辆,仍然维持在4000辆的规模。
但因为大量使用重型拆除工具以及炸药爆破等等。
使得回收效率,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从原本每天700多万吨的回收量,增加到了接近千万吨。
这种恐怖的回收效率。
让整个江河市,曾经仿佛大到无穷无尽的城市废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缩小。
距离被彻底消化的那一天,已然不远。
科技上。
随着上千万的人口带来的源源不断的灵性。
虽然暂时没有革命性的突破。
但一些相对普通,却已经明显与民间拉开差距的研究成果,却多了不少。
首先,以快递级无人机为基础,参考双翼直升机结构,升级而来的新型多翼无人机已研发成功。
新的多翼无人机。
拥有堪比最初农业无人机的50千克的载重。
同时其它性能又全面碾压后者。
最高飞行速度达到100公里每小时,是农业无人机的十几倍。
机身材料,也更加轻盈而坚韧。
在能够抵御一定程度的子弹袭击的同时,也足以保护内部的各种器件,在低温寒流中正常运转。
而极高的载重,也意味着可以携带更加大型的武器,拥有更加强大的火力。
苏武以多翼无人机为武器挂载平台。
设计出的多款衍生的作战无人机,就此将曾经只能处于正面战场辅助地位的作战无人机集群。
提高到了与普通蜘蛛机器人同一层次的主力位置。
其次,针对电磁护盾的逆向研究,获得了一定的进展。
虽然依然还无法将其完整的复刻出来。
但苏武在触类旁通之下,也研究出来了另外一项防御设备。
弧光防御阵列。
从性能上来说,弧光防御阵列基本可以看作是电磁护盾的下位替代品。
它以电力为驱动,可以形成半径2米到5米的电弧活跃区。
能够通过电弧放射的形式,自动追踪和摧毁活跃区内,所有高速接近的物体,提前引爆火箭弹等等。
由于阵列中的激发器,本身的制造成本极高,维持运转所需的电力也非常巨大。
弧光防御阵列只适合安装在冰封级陆地护卫舰和重装主战蜘蛛机器人身上。
不过,尽管如此。
它的存在,也足以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让苏武在与超级城市进行的军事武力比拼中,获得一项明显的优势。
然后,针对微型机甲侦察无人机上,反重力引擎的逆向研究。
同样获得了明显的突破。
苏武甚至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设计出能够微弱减轻重力的大型设备。
这台设备被苏武命名为反重力阵列。
它的诞生。
让苏武曾经只存在于幻想中的更加庞大的陆地载具,先驱者级陆地驱逐舰有了实现的可能。
当然,真正想要将先驱者级陆地驱逐舰建造出来。
还存在其它一系列诸多的设计难题。
但在反重力阵列解决了最难,也是最基本的结构问题以后。
剩下的一切,都不过只是时间问题。
而除了苏武自己主持的研究以外。
晨昕晨月姐妹,也在生物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这些研究说起来,最初起源于晨月在网上看到的一些有关残疾人的惨状,从而引发的恻隐之心。
它们最终的集合体,是生物打印机。
能够随意打印人体器官和仿生神经。
然后通过手术,让大部分身体有缺陷的残疾人重新恢复完整。
并且除此以外。
不只是残疾人,其他一些身患重病出现器官衰竭,又或者干脆就是得了癌症的人。
也能通过这种方法,获得治愈。
单从研究难度上来说。
生物打印机远远没有可控核聚变大。
但对于全人类的意义,它其实并不比后者落后多少。
“如果是放在末世前的和平年代。”
“生物打印机的出现,可能会遭到医疗巨头,以及他们背后的既得利益者的疯狂打压。”
“未必能顺利诞生和推广。”
“但是在末世后秩序崩溃的当下。”
“它反而能获得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生长环境。”
“这也算是末世能够带来的为数不多的好处吧。”
对于生物打印机。
苏武不打算拿来收割底层。
那些人身上的财富有限,并且以苏武如今高度集权的统治力。
一个念头,就能有无数办法剥夺掉他们的所有财富。
实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
相反,如果以低廉,甚至是基础福利保障的方式推广出去。
苏武不仅可以将治下大量原本劣质的劳动力,转变为正常劳动力。
也可以给外界,至今估计仍然至少有百万数量级以上的身体残缺者带来希望。
让他们有活下去的动力,撑到苏武过去拯救他们的那一天。
江河市以外。
苏武对于原有的12座通讯信号塔。
使用生存点进行了额外的补充强化。
让它们在信号覆盖范围内,真正具有了铺设网络的能力。
这一举动。
使得苏武的互联网用户,一下子增加了三千万人以上。
只是,相对于网络覆盖的将近半个亿的人口总数来说。
三千万人并不算多,甚至还相对有些偏少。
这里面的原因有些复杂。
既有部分避难所进行通讯管制的缘故,也有普通人在经过了将近半年的末世后,把手中的手机遗失或者损坏的缘故。
按照这种趋势。
如果末世持续下去,并且人类还没有灭绝的话。
很可能用不了一两代的时间。
相当多一部分的人类,就会丧失使用大部分科技设备的能力。
向着原始部落的方向不断退化。
而对于苏武来说。
那些进行网络管制的避难所,正好给了他一个武力干涉的借口。
都不需要再去进行分辨,哪些避难所的统治过于残暴。
直接通过网络后台,按照封锁的地址一个个找过去就行。
毕竟,那些避难所的统治者,可以封锁普通避难所居民的联网可能。
但是他们自己,却显然不太可能拒绝网络。
多少会忍不住心中的好奇,进入网络打探一下消息。
这一进入,就必然会在网络上留下痕迹。
然后再结合侦查无人机现场侦察。
他们的地址,对于苏武来说就基本不再是秘密。
就这样,以最为混乱的商河市为中心。
原有的三支商队,再加上平均每天增加的一支商队。
开始进行持续而频繁的战斗。
以平均每天攻陷七到八座避难所的速度。
不断扩大占领区域。
蕴藏在那些避难所中的海量的成品资源,再由此通过商队,以及双翼直升机和运输无人机。
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江河市。成为苏武发展扩张的养料。
江河市,城区边缘。呼啸的寒风,卷起一蓬丘陵上的细碎雪。
于空中肆意飞舞。
某一刻。
一个娇小的身影,拖着一个外观拙劣的雪橇,步伐蹒跚的从丘陵的深处走出。
“爸爸,再坚持一下,就快要到了。”
娇小的身影,用微弱到只有她自己能够听到的声音,喃喃的自语道。
语气中带着些许的哭腔。
米雪来自于江河市附近的某个小型避难所。
因为最近避难所内物资耗尽,又发生了暴乱。
迫不得已之下。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她的父亲,带着她趁乱开着改装越野车逃了出来。
然后无处可去的他们。
最终决定前往传说中的江河市。
毕竟那里的电视台,一直在广播着收容难民的事情。
想来他们过去投奔的话,应该也能有一个容身之地。
只是一路上的凶险,显然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遭遇低温寒流,摔进被冰雪覆盖的裂缝,在暴风雪中迷失方向——
最终,当他们抵达江河市边缘的时候。
不仅出发时的越野车已经不见踪影。
原本身强力壮的父亲,也因为保护米雪深受重伤。
一直昏迷到现在。
又摇摇晃晃的拖着雪橇,往前走了几步。
米雪的耳边忽然响起了微弱的声音。
她回过头。
发现躺在雪橇上的父亲这个时候已经苏醒过来。
“爸爸。”
米雪赶忙靠近过去,却不敢真的哭出声。
在外边四五十度的严寒下。
眼泪流出来就会迅速结冰,会给她本来就不太好的身体状态,带来沉重一击。
“米雪,这是在哪”
米昂吃力地转动着脖子,却只能看到周围一片白色的丘陵。
洁白而又贫瘠的令人绝望。
根本不存在任何能够用来充饥和取暖的东西。
“这里是江河市边缘。”
“只要再走几公里,我们就能到城区了。”
米雪急声道。
她手中有地图。
虽然周围因为积雪和地震,已经与地图上的标注有些不太一样。
但终归还是偏差不大。
“几公里”
米昂心中苦涩,知道米雪这是在安慰他。
以他们现在的状态。
别说走上几公里后,能不能抵达城区获得救治。
就算是真的。
他们也不太可能坚持下去。
视线下移,看向自己的大腿那里。
此时那边仍然没有任何知觉。
显而易见。
那里已经彻底坏死。
以后他就算活下来,也只能成为一个瘸子。
而瘸子,在末世没有生存的资格。
心中生出了死志,米昂很快有了决定。
“听我说,米雪。”
“把我放下来,你带上雪橇和行李。”
“自己上路吧。”
“以后,你要学会一个人好好活下去。”
米昂的身体很虚弱。
就这么短短的几句话,都分了很多次才勉强说完。
“不要。”
米雪倔强的摇摇头,语气哽咽。
一直和父亲相依为命的她,如果再失去这个唯一的亲人。
对于她来说,就和天塌了一般。
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
“听话。”
米昂努力做出严厉的模样,正待多说些什么。
忽然感到一阵晕眩。
整个人迅速的失去了意识。
“爸爸。”
米雪扑了上来,却发现自己的父亲似乎已经失去了呼吸。
心中的支柱在这一刻崩塌。
她顿时再也压制不住连日以来积累的疲惫。
在身体摇晃了一下之后,就跟着倒了下去。
父女两躺在雪地之中。
不知道过了多久。
一架漆黑的无人机,悄无声息的出现在附近。
“检测到生命信号。”
“已锁定目标。”
“初步判断身份为难民。”
“当前状态:饥饿,失温,身体受损,濒临死亡。”
“开始执行紧急救援。”
“连线医院急诊部——”
一只银白色的金属箱自无人机上落下。
在抵达雪地上之后。
自动展开。
形成一个小小的充气帐篷,将米雪父女两人都包裹进去。
随后,帐篷内部开始加热升温。
气温迅速由零下四五十度,逐渐上升到零度以上。
接着,一只从金属箱里爬出来的微型蜘蛛机器人。
来到了米雪两人旁边。
先检查了一下米雪,发现暂时没有生命危险。
便弃置不管。
转而为处于深度昏迷中的米昂注射急救药品。
与此同时。
远在江河市城区下的景园避难所。
某家医院急诊部之中。
响起了紧急呼叫。
“韩振东医生。”
“请立刻来到后勤部领取外骨骼装甲,执行野外救援任务。”
一名穿着白褂的医生。
正在为某个受伤的工人,包扎伤口。
忽然听到了这不同于以往的呼叫。
他脸上有些惊异,却不敢怠慢。
将手中的活转交给旁边的同事之后。
便立刻匆匆地按照人工智能的指引,来到了后勤部。
此时后勤部里,还有其他几名医生和护士,也在领取外骨骼装甲进行穿戴。
看样子,应该是和他收到了同样的任务。
“王主任。”
朝着其中熟悉的一名老医生打了声招呼。
韩振东带着几分新奇,还有几分紧张的将领到的外骨骼装甲,穿戴到了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