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乐成溪 作品

第458章 借势出徐州

自从张红旗在瑞士的新闻发布会上,高调展示自己的存在,并表示会在瑞士的研究中心招纳全世界顶尖科学家后,国际舆论场就像被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瞬间炸开了锅。

各种解读,各种分析,各种猜测,甚嚣尘上,不绝于耳。

尤其是在西方媒体的聚光灯下,张红旗这个名字,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为了全球科技界和媒体界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

而就在西方媒体还在热烈讨论着,张红旗的“构建地球村”的宏伟蓝图,到底能否实现的时候。

东方大国华夏,却在八十年代的最后一年,迎来了苏联领导的访问。

苏联领导访华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全世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

要知道,虽然前几年两国关系有破冰的迹象,但是双方始终都没有迈出最后一步。

苏联领导的突然访华,让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迫切地想要知道两个国家的关系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为了挖掘出来背后的故事,一些新闻媒体却敏锐地捕捉到,在这一系列看似毫不相关的国际事件背后,似乎隐藏着一条若隐若现的线索。

这条线索,就指向了最近一段时间,在国际舆论场上风头正劲的张红旗。

最先注意到这条线索的,是一家欧洲的媒体《瑞士新报》。

这家瑞士媒体,在深入研究了张红旗在瑞士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以及苏联领导人访华的行程安排之后,突然刊登了一篇评论文章,

文章的标题,就充满了暗示的意味——《东方信号:张红旗的“全球网络标准”,能否成为华苏关系正常化的催化剂?》

文章认为,张红旗在瑞士高调提出的“全球网络标准”,以及他主动邀请苏联参与标准制定的举动,绝非偶然。

考虑到张红旗的华夏背景,以及他一手创办的星海电子公司,与华夏官方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瑞士新报》大胆猜测,张红旗的这一系列举动,很可能并非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华夏官方的默许,甚至是授意。

换句话说,张红旗很有可能是在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一个穿梭于东西方之间的“技术使者”。

而他所提出的“全球网络标准”,或许正是华夏方面,借机向苏联释放友好信号,试探苏联方面对改善两国关系的真实态度的“试金石”。

《瑞士新报》的这一解读,可谓是角度刁钻,一针见血。

文章一经刊发,立刻在国际舆论场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许多西方媒体,纷纷转载或引用了《瑞士新报》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解读和分析。

一时间,“张红旗”和“全球网络标准”,这两个关键词,迅速与“中苏关系”、“破冰之旅”等政治词汇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西方媒体的这些解读和分析,很快就漂洋过海,传到了东方大国华夏。

国内的新闻媒体,自然也注意到了西方媒体的这些动向。

不过,与西方媒体的兴奋和热衷不同,华夏官方媒体,对此却显得异常的低调和谨慎。

官方媒体在报道苏联领导访华的消息时,仅仅是对两国领导的会谈内容,进行了客观而简要的报道,

对于西方媒体热炒的“张红旗因素”,以及“全球网络标准”与中苏关系之间的联系,却只字未提,

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态度可谓是十分的暧昧。

官方媒体的这种暧昧态度,无疑更加剧了西方媒体的猜测和联想。

西方媒体纷纷认为,华夏官方的这种“不否认”,其实就是一种“默认”。

这更加印证了他们的猜想——张红旗,以及他所提出的“全球网络标准”,的确在中苏关系“破冰”的过程中,扮演着某种特殊的角色。

随着西方媒体的持续热炒,“张红旗”的国际声望,也随之水涨船高。

许多西方媒体,都希望能对张红旗进行专访,

希望他能够亲自出面,回应外界的种种猜测和解读,

特别是关于“全球网络标准”与华苏关系之间的“微妙联系”,更是西方媒体迫切想要探寻的“内幕”。

面对西方媒体的热情邀约,以及国内媒体的旁敲侧击,身处舆论漩涡中心的张红旗,却显得异常的平静和低调。

只是让公司发言人表示否认,并将这次访问归结为“历史进程的必然”。

张红旗如此低调,反而更加引发了西方媒体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在随后的几天里,西方媒体对张红旗的关注度,不仅没有丝毫的下降,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各种新闻报道,人物特写,深度分析,层出不穷。

几乎将张红旗的祖宗八代,都翻了个底朝天。

在西方媒体的这些报道中,既有对张红旗的赞誉和吹捧,称赞他是“划时代的科技领袖”,“改变世界的梦想家”。

也有一些质疑和批评的声音,认为他“野心勃勃”,“过度自我炒作”,甚至是“隐藏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但无论西方媒体的论调如何,都把张红旗这位香江富商直接推成了一个科技新星。

在欧美新闻媒体张红旗吹成科技新星的时候,叶卡捷琳娜却开始考虑,该如何利用这次欧美的炒作,来为自己家族谋取更大的利益。

想到张红旗通过应用软件,主动邀请苏联参与下一代网络标准制定,叶卡捷琳娜低声喃喃自语。

“或许,这真的是一个机会……”

想到这儿,当晚她就去了伯父家。

到了后,叶卡捷琳娜语气恭敬地说道:

“伯父,最近西方媒体在疯狂报道张红旗,以及他提出的‘全球网络标准’的报道,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

或许可以成为我们转移工程师到合资公司的重要契机。”

尼古拉·彼得罗维奇闻言沉默了片刻,似乎在认真地思考着叶卡捷琳娜的建议。

“卡家,你的意思是,我们积极响应张红旗的倡议,参与到他所提出的‘全球网络标准’的制定中去?”

尼古拉·彼得罗维奇的声音,依旧低沉而威严,但却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探询和试探。

叶卡捷琳娜语气肯定地回答道:

“是的,伯父,我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这个,我的想法是,我们可以借助这次张红旗推动网络协议,把星海电子也列入对外合作名单。

把我们需要的工程师,通过对外合作的名义,先派遣到星海电子那边。

等在那边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安排他们进入我们参股的合资企业。

不管怎么说,张红旗这次的行为,算是主动向我国伸出橄榄枝。

这样的举动,让官方把他列为友好人士,应该不难做到。”

“嗯……你说的这些,我觉得可行。”

尼古拉·彼得罗维奇的声音,变得更加深沉起来,

“事实上,关于张红旗,以及他所提出的‘全球网络标准’,我已经关注很久了。

西方媒体的那些报道,我也都仔细研究过了。

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这次说不定还真有机会,把技术人员和技术资料给转移出去。”

在这个时期,苏联虽然在半导体领域整体落后于西方。但是在个别细分技术领域上面,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术路线和创新。

如果能够把这些技术资料给转移出去,还是能够变现不少的。

尼古拉·彼得罗维奇的语气,透露出一种罕见的赞许和认同。

“但是,叶卡捷琳娜,你也应该清楚,这件事,牵扯甚广,绝非我们叶卡捷琳娜家族一家之力,就能够推动的。

在正式做成之前,先不要向李国庆讲。”

“我明白,伯父。”

叶卡捷琳娜语气平静地回应道:

“家族是我的依靠,我会把家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你能有这样的觉悟,很好。”

尼古拉·彼得罗维奇的语气,变得欣慰起来,

“这样吧,卡佳,你先整理一份关于‘全球网络标准’的详细分析报告。

重点分析一下,参与标准制定,对于我们苏联的科技发展和战略崛起,到底有哪些具体的利益和好处,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等报告出来之后,我会想办法,提交到最高决策层。

至于最终的结果如何,只能说尽量争取吧。”

……

从伯父家回来后,叶卡捷琳娜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咨询了多位科技界的专家。

然后几乎把自己关在了办公室里,在经过数天夜以继日的工作后,终于弄出来一份长达数万字的详细分析报告。

在尼古拉·彼得罗维奇的积极推动下,叶卡捷琳娜的这份分析报告,很快就引起了苏联高层的高度重视。

经过苏联高层研究后,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多部门联合组成的工作组,由尼古拉·彼得罗维奇亲自担任组长,负责和星海电子进行沟通和协商合作。

在工作组的安排下,苏联方面最终决定,派遣一支由多位资深半导体技术专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前往星海电子进行前期的技术交流。

郳兴中在得知苏联方面,即将派遣一支半导体技术专家团队,前来雁栖湖园区,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的时候。

他的第一反应,其实是感到有些意外的。

虽说前两年和叶卡捷琳娜家族有合作,在下面的合资公司引进了一批苏联工程师。

但是苏联在半导体领域的总体技术水平,他还是知道的。

再加上近期外面不太平,他总感觉这次技术交流来得有点太意外。

在接到通知后,郳兴中低声喃喃自语。

“但愿苏联方面,这次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他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拨通了刘工的办公室电话。

“老刘,你来我办公室一趟。”

几分钟后,一位戴着眼镜,头发略显稀疏的中年工程师,敲门走进了郳兴中的办公室。

这位中年工程师,正是星海电子半导体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刘文博。

他毕业于菁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资深工程师,加入星海电子之后很短时间就成为了星海电子半导体研发团队的核心骨干。

“郳总工,您找我?”

刘文博走进办公室后,语气恭敬地向郳兴中问道。

“老刘,坐吧。”

郳兴中指了指办公室的沙发,示意刘文博坐下,然后,将手中的通知文件,递给了刘文博。

“老刘,你看看这份文件。”

刘文博接过文件,仔细地阅读起来。

随着目光在文件上缓缓移动,刘文博的眉头,也逐渐皱了起来,脸上的表情,也变得越来越凝重。

“苏联官方,要派遣半导体技术专家团队,来我们这里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

刘文博看完文件之后,抬起头,语气疑惑地向郳兴中问道。

他的语气中,同样也带着一丝不解,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怀疑。

“是啊,文件上是这么说的。”

郳兴中点了点头,语气平静地说道:

“这是政府那边发过来的通知,他们要我们做好接待工作。

苏联方面,大概会在下周,派遣一支半导体技术专家团队,来我们雁栖湖园区进行交流。”

“郳总工,恕我直言,我个人觉得,这次苏联方面派遣专家团队过来,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可能……意义不大。”

刘文博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将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说了出来。

“老刘,我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郳兴中微微一笑,语气理解地说道:

“其实,我刚看到这份通知文件的时候,也和你一样。

毕竟,在半导体技术领域,苏联的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从技术层面来说,他们可能真的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是啊,郳总工,您说的没错。”

刘文博点了点头,语气认同地说道:

“我们星海电子半导体研发团队,经过这段时间的攻关,在很多技术领域,都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尤其是在光刻机,芯片设计,晶圆制造等核心技术领域,我们更是已经初步掌握了自主研发能力。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在国内,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甚至在国际上,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先进水平。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方面,派遣技术专家团队过来进行技术交流,到底该把交流的重心放在哪方面,我还真想不出来。”

刘文博略微停顿了一下,然后,又补充了一句:

“而且,苏联的半导体技术,长期以来,都带有浓厚的‘苏式’风格。

与西方主流的技术体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他们的技术体系,是否能够与我们兼容,是否能够真正帮助我们提升技术水平,我完全持怀疑态度。”

刘文博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长期以来,苏联的科技发展,都走着一条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很多技术领域,苏联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体系和技术风格。

这种“苏式”技术体系,在某些方面,或许也有其独到之处。

但是,与西方主流的技术体系相比,还是不如的。

“老刘,你说的这些,我都很清楚。”

郳兴中点了点头,语气沉稳地说道:

“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这次苏联方面派遣专家团队过来,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意外惊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