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丰富带孩子经验的女士从眼神、外貌特征上,只是一眼就“看穿”了这个少年。
好奇,无聊,跟着她们也许是想看看接下来还有没有表演,总之,一个可能不大听父母的话,但不会坏到哪去的少年。
“你好,男孩。”
她主动向少年打招呼,一般来说这种男生都很讨厌别人把自己看小。
“啊?”少年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女士会找上自己。
“喔喔,你好你好!”他插在兜里的手拿出来,在空中举了举,又放了下去。
“你还想看表演吗?”
女士直白的问他。
“呃,是,是想,你们接下来还会唱歌吗?”
“我们今天外出祈福结束了,如果你还想看的话,可以和我一起去教会,用完晚餐之后,我们还会有朗诵和活动。”
一般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尤其是富裕家庭出身的,是不大喜欢参加宗教活动,到教会那样庄重肃穆的场合。
一般来说,到这,普通的游荡者差不多就放弃,告辞离去了。
但出乎女士预料的事。
少年依然点了点头,道:“好啊,我没地方可去,你们那可以住人吗?我只待一个晚上就行。”
离家出走.......女士心里浮起这么个想法,但她见少年的目光清澈,面上也没有半点愤怒、伤心情绪的遗留,不像是和家里吵架后出来游荡乱窜,不愿回家的叛逆少年。
但不管是哪样,她都表示接受,她们的责任就是为艾尔抚养、教导孩童,同时力所能及的以他的名行善,为王国服务。
“艾尔的孤儿们”实际上只是一个特指形容那些被艾尔“收留,抚养”的孩童———以他自己亲生经历过的制度为蓝本,艾尔在平定南方局势后不久就建立了一套抚养遗孤的体系制度,将内务部蓝帽子们之前在照顾的那些孤寡老幼集中起来,对尚在学习阶段的孩子进行大家庭小班级式的集体化照抚。
目的很纯粹,照顾孤寡老幼,然后培养一批忠诚可靠的新生代。
他们的待遇很好,在艾尔的重视、内务部的关注、教会等多重因素下,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缺点的“孤儿院”。
直接孩子的女士们大多都是原来的修女转职兼职,或是接受过良好教育,品德优良的女性,她们的待遇非常优渥,不下于一名兢兢业业为艾尔和人民“嗅出并铲除威胁”的蓝帽子。
为孩童们授课的导师都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有能征善战的军官,有威望崇高的教士,甚至格里高利教首本人也不时会到“乐园”去辅导这些孩子们,为他们的地位增添一些光彩以便更好地走向将来。
可以说他们的待遇和受到的教育都绝对是一流的,甚至堪比一般贵族在自家继承人身上的投入,艾尔并不直接把路安排好,他给所有孩子们都以选择的机会:
军队、政府、回归社会。
在一定年龄后他们就会接受相应的培训,选择前两者的会去进行深造,如果不愿意参加“尊父”的军队,也不想作为联合王国政府的职员,那也可以在完成一定程度的教育后选择由教会为他们指派的一项附和自身情况的工作或是自由发展,哪怕从此脱离“艾尔的孩子”这个群体也无所谓。
“乐园”是联合王国最大的,中枢控制的福利机构,接纳所有难民、流民、无家可归者、老弱病残孤寡,并为其提供帮助。
虽然心里怀疑,但女士不会拒绝一个“小孩”的请求。
如果少年是离家出走,家里人找他一定会去寻求蓝帽子的帮助,而蓝帽子对“乐园”的情况高度掌握,很快就能找到女士这里。
如果放着他在街上乱窜,不定还会遇到什么状况。
虽然玛格丽塔在艾尔的统治下,可能繁荣还略有不足,但社会层面的秩序稳定和其他一些指标已经超过了旧日,但这毕竟是一座有数十万流动人口,每天码头都有来来往往数百条船只,成千上万人入城、成千上万人离去的巨型都市。
女士宁愿自己多花点功夫,也不希望有一个清澈的少年落入阴影之中。
想起她为孩子们讲述的一些异国他乡的故事和传说......
阿拉比人的宫廷尤其喜好娈童、阉童,对数次圣战远征暴揍过他们的旧大陆,帝国、巴托,尤其是死对头的南方王国十分中意。
以前的玛格丽塔就有这么一条地下黑暗产业链,专门在各地买卖、绑架一些幼童,然后在玛格丽塔上船,打着贸易的幌子光明正大的出海,将孩童们送到阿拉比人的手中接受调教,从此沦为奴隶。
甚至在绿皮战争期间这该死的勾当都没有停止!只是因为海盗们大量贩奴导致市场短暂饱和。
甚至有一些权贵家族都参与其中,此事被知晓后,勃然大怒的艾尔立刻重拳出击,砍了上百颗参与其中脑袋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