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寒 作品

分卷阅读626

亚的新王时并不愿意发表意见,加入泼脏水的队伍,因为他扪心自问确实也挺认可艾尔的统治。

在传统派即将面临重创时,又选择拼死一战,鼓舞了比尔巴利军民曾经和绿皮大军血战到底,“无视死亡”的勇气,来反对气势汹汹西征,项庄舞剑的第二军团,保卫王国传统。

虽然最终失败,无力遁走,如果不是牺牲到底,慷慨激昂的情怀还未散去,依然敢于以血肉之躯碰撞钢铁的市民上街,用身体和杂物临时筑起街垒,掩护“我们的英雄”退去,恐怕整个北方最后一个传统派,独立于艾尔掌控之外的据点艰难聚起的军事力量,就要遭到灭顶之灾。

而全程遥控这件事的艾尔在发现比尔巴利市民拿出了当初不惧牺牲的勇气,拼死也要掩护盖伦等人撤离后,无奈之下也只能命令第二军团立刻停止追击,控制住市政府大议会就可,此外除非遭到主动攻击,否则绝对不能向平民动武,保持了克制。

“民众上街,这是好事,只要目的是正当的,诉求是正当的,那就说明不是民众错了,是国家错了,中枢一定要大力支持”在柏莫兹举行的公民议会,关于比尔巴利事变的讲话上,艾尔如此说到,让许多本来已经做好“了不起再打一次我们(比尔巴利)自己的卫国战争!”准备的北方人都不敢相信那位金宫之主的公正仁慈。

哪怕神话故事里最宽宏大量的君王恐怕也不会如此轻易的原谅,宽恕那些公然掀起反旗,污蔑自己出身和功绩,否定王权的正统性,要将自己掀翻下地的叛逆,还有支持他们的人。

这则消息传回比尔巴利后,甚至都不需要推波助澜,就让比尔巴利人心里的戒心和警惕消散,第二军团在艾尔的命令下除了少量驻军在比尔巴利,其余的都直接上船向西到圣路易斯登岸,正儿八经的去剿灭那里作乱的绿皮。

在艾尔的宽大政策下,比尔巴利人对传统派的支持被瓦解,本来他们的想法就很矛盾:

艾尔国王是好的;

可是盖伦将军,议员、xxx他们也是好的;

现在一方反对另一方,他们卡在中间属于比较为难的,可以被双方争取的。

但第二军团为了最快稳定局势,几乎是和起事同时发难突袭了地位特殊的北方大议会,开始和叛军对峙,而此事被在本地占优势的传统派大肆宣扬,于是认定“王国为了集权决定清洗比尔巴利”的思想占了多数,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选择支持“被迫起义”的一方就不足为奇了。

然后的过程就是就是盖伦带着残兵败走,比尔巴利进入不叫戒严的戒严状态,市民们依然筑着街垒,和控制了城墙以及议会、市政府的第二军团对峙,最后艾尔勒令停止军事对抗,让比尔巴利派出代表南下参加在柏莫兹举行的公民议会,做出“不可思议的宽容”。

并且艾尔公开宣布比尔巴利事件确实存疑,极有可能是少数激进派分子(比如远在提利尔的拥王派救国会元老,公牛哈灵顿)阴谋发起的叛乱,大部分被卷入其中的军民都是无辜遭到裹挟,此举造成导致第二军团误以为比尔巴利发生叛乱,最终做出军事介入的决定。

艾尔同时也发出过号召,请那位“曾和我并肩作战的将军,英雄”,盖伦·基尔希斯,从撒弗洛走出,就到比尔巴利去,就在北方,在各方共同派出代表的情况下将此次事件前后调查清楚。

当然,最后没能得到回应,那也就只能当做敌人对待了。

比尔巴利人差点再遭一次兵灾,在这一次过程中,他们对传统派,本地自治势力的支持也差不多耗完了,毕竟他们已经冒着被屠戮的风险走上街头,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做到了能做的一切。

艾尔的宽宏让他们深受感动,认为这样的国王毫无疑问是不会有问题的,就算事件起源是因为误会导致双方刀兵相见,盖伦出走,他们现在也不能继续对抗这样一位君王,于是主动撤去街垒、阻碍,回到家中恢复了日常的生活生产。

而比尔巴利重新恢复的城市议会有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是表明立场倾向金色宫殿的“联合派”,传统派和自治派的联盟只能苟延残喘,无力再鼓动起过往争王时的声势。

一切就似乎完全恢复了平静,比尔巴利的人民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似乎遗忘了在西部的撒弗洛丘陵里,还有一支打着捍卫王国旗号,曾经他们宁愿牺牲在怒角军锋的铁蹄之下,也要用生命去捍卫的残部还在坚持游击。

而盖伦等人的抵抗,实际上也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东西,他们一不主动尝试去攻击城市,二不去破坏联合王国的政府机构,最多就是离开丘陵到外面的城镇里,半强买强卖的和居民换点补给,或是在道路上拦截商队,同样交易一些东西。

反而从进入撒弗洛丘陵以来,他们和绿皮“接触”的次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