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望堡失陷的消息没多久就传到了各方,随后又是据称有至少十二三万的绿皮大军兵围海门关,劫掠周边的坏消息。
据称这场绿皮狂潮之中有着大量的投石机、轰炸器,还出现了一共十七具搞毛巨像,这种绿皮丑陋亵渎的战争兵器,自哥搞·毛搞的大waaaagh失败之后就再未自恶地显现过身形,如今忽然出现在围城的敌人中,对城内军民的士气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它们光是个头就高过了海门关外城的城墙,在海门关保卫战爆发的第二天,这些象征着搞毛伟力的战争巨“兽”就突破了外城区的防卫,险些让自伟大之战后才逐步发展到如今恢弘地步的新城区尽数沦陷,好在矮人当机立断,把大炮推到街道上,贴脸开火连续打掉了两尊搞毛巨像,才遏制住了绿皮的攻势......
得知这个消息后,群山震动,永恒峰动员起来本来打算增援钢铁岩、黑岩堡两地的部队紧急开向海门关,支援这个对矮人来说重要性如今一点也不比八峰山弱的要塞。
通过黑火、索尔两大隘口,以及山脉地道,群山和帝国联系起来;而通过海门关,群山王国和世界联系!
这座要塞对矮人来说至关重要,光是海门关一座城池,就提供了群山王国一年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源、人力,都是矮人们不能失去的。
他们宁可暂时放弃收复八峰山的攻略,也不能承受海门关陷落所带来的损失。
而正领着主力在恶地深处四处跑,把沿途遇到的所有绿皮匪帮、混沌野兽之类的敌人全部车翻的艾尔收到消息后感慨一声,他还不知道这个围攻海门关的绿皮就是自己的“老熟人”,“小国寡民之主拜天地所生日月所置绿皮大军阀”的对象。
只是觉得果然兵事无常,他原本想的和矮人们也差不多,觉得只要自己不断给黑岩堡那边吸引火力,分担压力,之后等待时机成熟再发起决战,必然能一举重创顺势南下攻略八峰山。
但不知道从哪突然杀出来的绿皮把海门关一围,立刻就搅乱了他的计划,海门关确实不能丢,否则损失太大了,他率兵来支援恶地本来就是想着尽可能的保住矮人的战果元气,让这个已经证明过自己可靠的种族在未来的终焉之刻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宁肯放弃一个夺取重大战果的机会,也也要确保海门关不能有失。
知道后方出事以后,他也干脆的修改了自己的作战计划,一边去信给黑岩堡前线的至高王主力,表示自己随时可以率军回返救援海门关,一边加快了进军速度,哀伤之地就先不去了,先回钢铁岩休整。
如果从钢铁岩全速行军的话,抵达海门关只要十天半个月。
海门关是一座矮人发展了几千年的重要城市,不可能那么轻易的沦陷在某个“不知名”的绿皮手里。
就是哥搞毛搞、哥巴德·铁爪等传奇绿皮出现也绝无可能。
了不起放弃外城区,把部队、人口收缩到旧海门关内,依靠悬崖峭壁的地利完全可以自保,就和过去面对哥巴德·铁爪大军的永恒峰一样,绿皮缺乏攻坚手段,强攻也是没用的。
但繁荣,高密度的外城区又是海门关经济兴盛的底子,轻易不可放弃......所以矮人还是决定新旧要一起守。
但他的回援请战并没有得到至高王的赞同,收复失地军主力统帅给艾尔发来了一封信,希望他能继续留在恶地,可以先回钢铁岩休整,但不用着急回防海门。
至高王认为海门关足有三万常备军,其中半数都是重装矮人战士,再加上铁甲舰队、完善的防御设施、以及充足的人力储备,只要进入战争动员,随时可以武装起来数倍的民兵部队,哪怕是二十万头绿皮也不可能攻破此地。
区区一支绿皮偏师,不足为据!
如果艾尔率军回防,万一对方算准了埋伏,反而有让东征军团遭到重创的威胁,不如以不变应万变。
“相信巴拉克·瓦尔的人民,相信格朗尼、葛林姆尼尔与瓦拉雅的的子嗣!海门关不会陷落!”至高王信誓旦旦的对艾尔立下了一个在后者听来多少有点大不秒的flag。
不过考虑到矮人好面子,他在对方已经做出这样态度后再坚决做出背道而行的事,多少有点大可不必,于是他便回复表示同意至高王的安排,自己率部先撤回钢铁岩以防万一。
当然,促使艾尔做出这个决定的,还有一个原因是———
他堂堂一国之主亲征。
自然不可能说就带三万人。
除开必要的防务、治安所用,以及在玛格丽塔和雷玛斯分别驻扎了一万、八千规模的机动战兵以外,联盟能够调用起来的军队都已经调动完成,后续的支援将分为三批次通过海门关抵达恶地,分别一万、两万、两万人。
整个联盟的常备军队在经过数次精简、改编后,刚刚维持在十二万陆军的水平。
算上在艾尔手里最精锐的三万人,也就是说联盟几乎把百分之八十的兵力都打算用在支援矮人打仗上面。
艾尔已经传令国内,后面两批援兵直接并在一起,按他走过的路,先去巨人塔,然后要求矮人舰队护航,一路从黑水湾进入海门关。
他就不信这个样子,绿皮还能开了挂,把这座在南方世界都算得上“巨城”的要塞给啃下来?
而就在恶地因为这支突然杀出的绿皮军队,本来看似“大局已定”的形势有多出了一番波折,一个对矮人伟大,辉煌,对秩序侧来说也意义积极的未来再次笼上了些许迷雾之时。
在海门关北部的阿肯多夫。
同样有一支即将入场恶地群山这盘大棋局的军队,正在考虑南方绿皮带来的威胁。
那就是由两个教会共同认定的“活圣人”,塞蕾斯汀·尤利乌斯所率领的侠义远征先锋大军。
这支部队的总数只有万余人,但骑兵比例很高,有近乎三分之二都是自带武备,训练有素的骑士。
国教内部的派系纷争、思潮混乱不仅在教士、僧侣等神职人员中影响甚大,对自伟大圣战之后,地位无限拔高,同时也掌握了帝国第二大军事力量,潜在的最大规模兵源———无数虔诚的西格玛教徒,如果大公会议通过了号召信徒组建圣战军的决议,那么很快就能在帝国境内动员起上百万的信徒大军。
而即便不这样,西格玛教会——帝国的国教在平常也拥有着以十万计的护教军团。
其中有许多都是接受过优质教育,或本身就是出身于中上层家庭的精英子弟组成的“圣武士”,护教骑士。
这些人懂很多知识,又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虽然虔诚,但也有着自我思考的能力,教会如今愈演愈烈的派系斗争,虽然还没演变到全武行,你死我活,追求肉体消灭异端的地步,也已经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
同样也影响到了这些作为教会直属武装力量的“护教武士”阶层。
他们很多人在接触、思辩后,也逐渐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倾向,虽然还没发展到“明确立场”的地步,但也确实出现了这样的苗头。
比如支持“回归派”的护教武士大多就出自平民阶层,他们出身一般,更能了解到人间疾苦世人贫寒,所以对回归派希望通过净化教会返璞归真,达到重塑道德体系,监督社会正确,公正发展的目的就十分支持。
相反,出身贵族,富裕阶层的武士们,肯定就更加支持“正统”大公会议当权派所做出的决议了,毕竟他们,他们家族的利益都与此息息相关。
“一个号称虔诚的神皇信徒,奴役了其他上千名信徒,吞噬他们的血肉,驱使他们无休息的劳作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吸血鬼,只要给地区主教缴纳一笔丰厚的献金,就能获取聆听普世训教的资格,被世人视为‘虔诚的榜样’———这难道不是亵渎,不是对信仰最大的讽刺吗!”
这是回归派对那些工厂主,大富商们的态度,让很多人感到不安,生怕回归派教士掌权会大力整顿如今帝国来之不易的“繁荣气象,黄金岁月”,导致好日子不在。
因此对其多有打压,敌视。
......
但帝国是一个由亿万子民,上上下下许多个阶层,无数个群体组成的庞大机器,回归派的理念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包括至关重要的武士团体。
而在这场被一些人当做解决———哪怕是暂时解决国教会内部矛盾,以免出现黑色星期、大分裂、甚至引发内战的关键机会的远征之中。
那些表现出了明显倾向的护教武士群体,被从阿尔道夫到地方首府,许多只大手一起努力的作用下,被当做了打头阵的势力。
而作为同样表现了青睐回归派教士的“活圣人”塞蕾斯汀,统领这样一支对活圣人无比尊崇,还和她有着相近理念的信徒武士,去为践行神皇的盟约披荆斩棘,在恶地和敌人死磕到底也再合适不过了吧?
换做艾尔过来,一眼就能鉴定出:
明末?!
冥末?!
这不就是打算借助敌人清除异己嘛?
搞不好之后还会出现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千里驰援一日折返的奇景,打赢了,功劳是大家的,打输了更好,通过敌人的手肉体消灭内部的竞争者,自己还滴血不沾,坦坦荡荡!
不过除了莱茵对此隐隐感到有些风险以外,这支先锋大军并没有把宫廷、教会的大人物们想的那么黑暗。
他们朝气蓬勃,昂扬向上,满怀热情和斗志来到了恶地,在阿肯多夫休整,对之后南下的战事充满了期待,他们希望用自己手中的剑捍卫,荣耀神圣的信仰,并为自己获取荣誉,哪怕为此牺牲也在所不辞!
回归派派出了上百名骨干级别的成员加入到了这支先锋军团中,他们不分白昼黑夜的行走在军中,向士兵们宣扬对神皇的信仰,鼓舞士气,同时也大力推行他们的理念,这让宫廷和教会在先锋军中的督军眼线对此愈发警惕,不断将各种消息传回到国内,让大人物们评判
“如果再无意外,那么这支精锐的先锋军团必然会彻底沦为异端分子的巢穴,塞蕾斯汀阁下对此不管不顾,甚至有意放任此类情况发生,这毫无疑问违背了军方不得干涉政治、信仰的一贯传统.....”
这些消息让教会非常敏感,甚至因此迟缓了后续远征军开赴恶地的步伐,他们在想什么,期望什么,没有人清楚,少数聪明人只能在心里默默猜测,但没有人敢于揭开这个盖子。
......
但毫无疑问的是。
忽然到来的海门关战事,同时给了这场大小博弈之中,来自帝国的两方一个“机会”。
几乎是在海门关战事传到的瞬间,来自宫廷和大公会议的命令就一前一后发到了阿肯多夫的远征军中。
“立刻南下,全力支援我们的盟友,用包括死亡在内的一切必要之牺牲,守卫海门关!”
这样的命令如果抛开战场以外的因素不谈,无疑是一个能让受帮助者热泪盈眶的命令。
何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啊!
帝国不愧钢铁同盟,不愧西格玛之嗣!
但如果联系到其他方面的话......就实在耐人寻味。
塞蕾斯汀在收到命令之后立刻召集了军议,作为她最信任的亲人,也是主动请缨来到这支先锋军效力于堂姐麾下的莱茵·尤利乌斯,实际上是这支军队半个实质的统帅。
塞蕾斯汀的实力绝对毋庸置疑,但她的指挥才能还未有过施展的机会,也就没有得到验证。
先锋军的战士们在得知国内的命令之后,都摩拳擦掌,斗志高昂,在宫廷使用了如此严峻的用词后,他们将南方的战事当做一场必然会无比艰难的血战,在心理上也做好了迎接大战的准备。
但塞蕾斯汀不能如此冒然。
也许是在经过一次伏击,因此在匹娜森林里留了个崽子,对世界造成了一定影响之后,她对此类事情十分警惕,她没有急于调动驻扎在阿肯多夫休整的远征军全力南下,而是先在本地募集,征召了一支部队,又派出了三百名远征战士加入其中,组成了一支规模在一千二百人的部队,南下前往海门关外围,查探情况。
自己则开始缓步拔营动身,开始朝南方稳步稳进。
绿皮规模庞大,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量。
即便是围了海门关,它们也完全有足够的兵力投放到周围,比如劫掠、设伏等等......
随后果不其然!
先头部队在轻装简行全速南下后,在离塞蕾斯汀本部只有两天路程的地方遭到了绿皮的伏击。
他们至少遭遇了数倍于己的敌人围攻。
从阿肯多夫到海门关中间是一片大平原,绿皮的骑兵部队轻而易举的就碾碎了这支松散拼凑出来的先锋军,只有少数人侥幸逃脱。
塞蕾斯汀听完幸存者的汇报之后眉头紧锁,望着一旁的莱茵,沉声道:“敌人确实在防备我们,准确的说,是防备一切从其他地方前去支援海门关的军队。”
她的猜测是正确的。
绿皮确实有足够的兵力在围困海门关后,还能对周围可能出现的援兵进行拦截,设伏围点打援。
而她麾下虽然以骑兵为主,在机动性上并不惧怕绿皮,但在不清楚敌人具体实力的情况下冒然前往海门关,很有可能向前无法冲破围城敌军的封锁,向后又是伏兵......如果遇到那样的情况,那这支热忱,朝气蓬勃的圣战义士就有全军覆没的威胁。
但这又是来自组成帝国的双头鹰———在一些场合,西格玛帝国也使用双头鹰的标志,其寓意为“皇帝与教会”;所下达的命令......
见到堂姐思虑,莱茵稍加思索,便道:“宫廷和教会的命令无法违背,我们必须遵守......不如先南下和敌人‘接触’一番,如果没有确凿的把握,就向东去瓦列卡要塞,永恒峰支援海门关的队伍必定要从那经过,我们可以和矮人先合兵一处。”
瓦列卡位于海门关的东北部,是一处地势复杂的丘陵,曾经有不少绿皮在其中活动,骚扰四方劫掠商队,甚至一度影响到了永恒峰卡拉扎·阿·卡拉克,于是矮人干脆在其中筑了一座要塞以为清缴作用。
如今是从海门关去永恒峰的商旅行人必经的落脚之处,虽然军事作用削弱了,但还是发挥着不小的功效,其中也有数千名人矮守军,数万居民。
“好,就这么办。”塞蕾斯汀相信堂弟的判断,莱茵也许相比老将们在经验丰厚上少有欠缺,但确实是一位杰出的将领,是帝国军方年轻一代中闪耀的一颗新星,被认为能够继任尤利乌斯之名的后继者。
在他执意要求要随堂姐塞蕾斯汀出征时,那位皇帝陛下似乎对此略有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