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汀在马托卡北方败了一场,导致十万大军东征功亏一篑,损兵折将不说,还让帝国丢了大脸。
而奥古斯汀从军事上重新找回场子,弥补自己过错的机会也因为艾尔奇袭绿皮成功,搞毛亮东撤而丧失了,这让奥古斯汀愤怒之余又不免为他的军事和政治生命感到绝望。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打了败仗的征战首席很快就会被阿尔道夫一纸命令调回,骂名、审判,将接踵而至,最终将奥古斯汀·乌斯诺夫打入身败名裂的深渊。
作为一个“外族人”,征战首席在帝国内根本谈不上什么根基可言,这样耻辱的失败,他根本不可能找到什么有力的臂助帮他斡旋,失败必然由他来背锅,传统武勋们显然也不会放过一个打了大败仗的外族人继续坐在征战首席的位置上,如果奥古斯汀被搞了下去,征战首席的位置他们也就有了竞争的资格。
而面对双重,甚至三重———包括物理生命终结的威胁,奥古斯汀在绝望之中突然发掘到了一线生机,那是在用胜利洗刷失败耻辱的机会随着敌人的跑路而消失后,唯一能被他抓住的救命稻草了。
那就是当黑手套。
帝国要朝边境领扩张,最好是将这块庞大不亚于新世界殖民地的地盘直接纳入帝国疆域进行统治,因为绿皮肆虐,如今依然算是地广人稀的边境亲王领能够很好的疏散帝国国内面临的人口压力,农民,人口只需要有足够的土地就会源源不断的出现,他们会逐渐发展出新的城市、庄园、工人、工厂......
虽然如果不改变最根本的问题,这一切对帝国如今面临的来说只是治标不治本之策,毕竟人口会越来越多,但土地确实不能增加的东西。
但只要能够短暂的开创一个“繁荣”的时期,对高居御座的皇帝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而虽然前面提到过那么多,边境领的问题、已经不被视为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实体存在......但说到底,那些大大小小的独立城邦,毕竟还是同属人类文明的一分子,长的或许能追溯到几百上千年前的那些“亲王”们身上,短的也有几十近百年的独立时间。
就算帝国决定大举进入边境领,朝这里扩张,也不太好过于粗暴,搞成一场以大欺小的武力征服,那样的话对帝国的声誉也是一种消耗,面子上不太过得去。
所以帝国对边境领的政策,就面临着“里子我要,但面子也不能损失”的矛盾局面。
而奥古斯汀就是敏锐的察觉到了这样一个矛盾之处,下定决心,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这样的机会:
在边境领,理论上帝国最高的军政长官就是他,帝国的征战首席。
虽然经过一场失败,但重新集结部队,重整军团后首席的麾下还有着多达六万人的部队,又汇合了马托卡的帝国守军,兵力很快又恢复到了接近鼎盛时期的规模,这个兵力要是对上绿皮,虽然不敢说稳赢不输......但在边境领,对当地人来说这力量已经是压倒性的优势了。
奥古斯汀知道要怎样表现自己的价值才能让自己不被,或者被追究失败责任的时候棍子轻一点,如果做得好,他付出了名声,但至少还能保住权势,于是在绿皮东逃,战争结束的消息传来之后,备受折腾的西边境领诸地还来不及欢呼,就马上迎来了下一位骑在头上的“新征服者”。
绿皮围马托卡的时候,征战首席的远征大军从索尔领南下入边境,在西北地区“解放”了那里诸多被绿皮“占领”的城邦,以拯救者的姿态得到了当地居民的一致欢迎,随后组建联军(仆从军)浩荡东征,用的名义好歹还是帝国和边境诸地联军作战,虽然实为宗主国带着小弟,但至少当时帝国还没有表现出大举插足边境政事的态度。
随着战争胜利之后,为了给自己的失败找补,奥古斯汀一狠心,在去信给阿尔道夫说明自己情况后,直接以帝国在南方最高军政长官的名义开始颁发命令,而这些军令无不是调遣驻军、安插官吏,已经超出了军事统帅权责范围的命令。
他在和马托卡守军汇合后马上又转向西北,边境人以为首席是要开一场庆功会或者返回帝国述职,虽然他们私下也有所非议奥古斯汀的大败,但面上对这位代表着帝国权威的统帅还是“敬重有加”的,于是也做好了迎接的准备。
但谁知道他们迎来的是一道道不容置疑的军令,以及蛮横的帝国士兵。
帝国需要边境领的利益,但同时又不想吃相太难看,被指责以武力手段强行对同为秩序一环的边境进行扩张,而如何让帝国又能吃到肉,又不背锅,至少部分不背锅......
那自然是要有人提前把黑锅给背过去。
一个蛮横无理,自行其是,越俎代庖的跋扈统帅,自然是再好不过的对象。
奥古斯汀要用自己的名誉为御前把脏活累活干完,等到之后御前会议或元老院一次弹劾,军部把他调回,“严厉训斥”“严惩不贷”,帝国在边境领所做的事,民愤主要系在他的身上,国内严格“处置”他,那边境人的民愤也能消去一大部分,他自己也好歹能通过没有功劳还有苦劳的办法侥幸逃脱战败带来的后果。
所以在奥古斯汀和国内的心照不宣之下,一场十万大军因为一个人的跋扈,而“独走”的荒唐戏剧就在边境领召开那
首席签发的军令就是最高命令,在帝国国内有意的忽视之下,完全没有人能够约束到这点。
奥古斯汀到西北,立刻召开大会,强烈的批评之前那些率先溃败的边境联军,指责他们就是导致一场耻辱失败的罪魁祸首,甚至有勾结绿皮的分子在其中故意作祟。
一切如同艾尔在埃斯塔利亚故事。
他把之前的“解放”“受占领”用词也直接挑明了,指责当地的城邦之前向搞毛亮屈膝,和绿皮合作,背叛了文明秩序,是通敌!要严惩不贷。
然后就派兵强行接管了主要城邦、交通要道的控制权,有议会的被强行叫停,宣布在帝国方面肃清勾结绿皮的叛徒之前,议会已经不被信任;寡头控制的,则从中找出愿意为帝国效力,认可边境领被并入帝国境内的识时务者进行合作。
这般粗暴的行径吓坏了边境人,尤其是在帝国军队用刺刀逼着议会进行改选,选出来的代表们没有通过“鉴于战争以来......巴拉巴拉,决定公投并入帝国”的决议后,又直接当场按图索骥,捉拿那些反对的议员囚禁,进行二次公投后,首席,首席背后的帝国对边境领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