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寒 作品

第二五四:跋扈之军

奥古斯汀的手段粗暴的让人震惊,但在已经和国内通了气,帝国方面有意的装聋作哑,默契配合之下,去申诉、告状的声音都石沉大海,甚至过不了索尔领就会被拦下。

奥古斯汀自己很识趣的,要为国家背好大锅,他们自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拖后腿”。

一把已经缺了口的刀,不管是放在壁挂还是随身佩戴,都有所欠缺,但要是用来劈柴、宰杀牲畜,倒也还能物尽其用。

脏了再丢掉无非是。

帝国在边境领本来就自带有地位优势,加上奥古斯汀宣称是因为本地的边境城邦中有和绿皮勾结的叛徒出卖,才导致战争失利,因此颐指气使,作风粗暴似乎也有了“师出有名”的理由。

第一步就是控制边境领本地的权力机关,要么扶持合作者傀儡上台,要么就干脆直接以帝国驻军实施“军管”,同时虽然对上获得了国内的默许,但要如何指挥动部下,服从一个打了败仗,已经注定要下台的长官指挥,听从奥古斯汀那些明显超出军队权责范围的“军令”,征战首席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许之以利,放开手脚。

投身军伍,对那些帝国武勋的子弟们来说,是接过家族世系传承的权利,同时也是他们身为帝国武勋必须要尽到的“责任”,对那些在瑞克领有着皇帝赐予的“御田”,享受着极低的甚至免税的政策优惠,属于优质自耕农的“世军”家庭来说,把至少一个家庭男丁送入瑞克卫队中,为皇帝效力,是维持他们阶层不跌落,其他成员能够继续享有当下优惠的必要付出。

而对帝国那庞大的军团规模来说,这其中百分之八九十的士兵,参军入伍的目的其实都很简单:

有一份旱涝保收,过得去的工作罢了。

但即便如此,军饷也不是能一直准时足额的发到手中的,这几乎是任何还处于“封建时期”的所有国家的通病。

当兵虽然要比进工厂,脚上戴着镣铐被拴在工位上体面舒适的多,但普通的大头兵、行省部队收入也只能说一般,在帝国依然只是中下层,而军制的败坏,以及社会的发展,又让像是博戏、嫖妓、吸食致幻物之类的各种恶习都在军旅中高度传播,和平时期,军官自身都无法以身作则,吃空饷、以兵为仆......自然更别谈严肃军纪了。

这些劣行也频繁的让上到军官下至士兵消耗着钱财,更进一步败坏了部队的纪律。

当一支保家卫国的部队连最基本的“需求”都无法满足时,又没有其他方面比如信仰上的加持,是无法保证其战斗力的。

奥古斯汀对国内拍板要承担完所有的脏活累活,对部下也要诱之以利,才能让他们听自己的命令,帮着一起干完脏活累活。

如果到了帝国召回他的时候,奥古斯汀一方面确保了帝国对边境领的实质掌控,让皇帝、元老院面子上都过得去,又让跟着他出征的远征大军上上下下都捞的心满意足,抵消了此前战败带来的威望损失,那他或许还是保不住首席之位,但平调或是退职(降职的柔和做法)去地方上当守土长官也不是不行,最少也还有一个富家翁的保底。

一个名叫阿尔伯特·冯·康拉德的帝国男爵的事迹给征战首席带来了启发。

奥古斯汀溃败后重整队伍,竟意外收到了一批来自矮人的“资助”,大喜过望的他详细调查后才发现了这是康拉德在卷铺盖“撤退”到北方后出资向矮人换取的援助,阴差阳错之下让败兵的首席关注到了此事,于是前前后后的一切就都难以隐瞒了。

奥古斯汀惊叹于男爵的“创造力”和勇气,也为边境领的富饶而心动。

在他看来,康拉德带着不到一千人老弱病残,扯着虎皮,打着帝国的旗号就轻易让一个数万人口的大城向他俯首称臣,唯命是从,因为道理有亏,私下僭越,统治本地的埃德家族畏惧帝国惩戒———其实只要阿尔伯特以帝国的名义出面宣布阿尔道夫不承认所谓“埃德家族”对岩堡的一切治理权利就够了,没人会去管帝国的认可在边境有没有法理基础,被压榨了如此之久的当地领民只要有一个恰当的时机就能起来推翻埃德。

于是作为本该维护本地利益的统治者家族,埃德优先选择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把岩堡的财富源源不断的输于阿尔伯特·冯·康拉德之手。

这种打着大军、国家的名义对一地领主进行实质上的敲诈勒索,并且还自命为“最高长官”的行为实际上也是一种犯罪和僭越,但奥古斯汀只从中看到了机会,可能,财富!

一个只有两万左右人口的岩堡都能把阿尔伯特和他下面那千来号人的部队喂得膘肥体壮,这一仗如果不出意外,阿尔伯特可以直接回家退役过上富家翁的悠闲生活,哪还需要在行伍之中冒着被剥夺爵位、掉脑袋的风险吃空饷。

这在溃败之前的奥古斯汀看来或许不值一提,他有更远大的抱负追求;但在输给绿皮,并且翻盘无望之后的他看来,无疑就是一条尽管不名誉,但却金光闪闪的“康庄大道”了。

“边境人积累了如此庞大的财富,却没有实力去保护!绿皮来了他们就给绿皮劫掠,南方人(联盟)来了又向南方人屈膝,帝国为了他们的自由与安全奋战,付出了如此之多的牺牲,难道他们不应该对我们的付出做出‘回报’吗?!”

奥古斯汀把阿尔伯特·冯·康拉德带在身边,专门推他出面来为军团的上上下下数百号上中下层军官、各级指挥开了个“经验会”。

被强行绑上贼船的阿尔伯特知道自己被首席抓当当了“正面典型”,他在岩堡的所作所为已经暴露在无数双眼睛面前,唯一的选择就是让大家都跟自己做一样的事,大家都拿,大家都贪,大家都犯错就等于没犯错。

元老院总不能一口气惩罚整个边境军团。

于是他也竭尽所能的,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讲述自己如何拿捏那些边境领土著,把如何借助上国驻军的优势,各种从本地人身上榨取利益的“经验”都分享了出去,更是一发狠让家仆扛着大包小包来到开会现场,倾倒了一地的金银珠宝,明晃晃,金闪闪的财帛如此动人心魄。

埃德家族向他一次赠送的礼物,就抵得上阿尔伯特几年的军饷收入,他是吃了不少空饷,但那又不全是落在他口袋里的,甚至军饷本身也不是足额发下的,加上军官又有贵族身份,薪水本身就比普通的士兵高出数倍,他吃空饷的收入累计起来还真没在边境领“打仗”赚得多,在国外还不用负担风险,真要是敲骨吸髓竭泽而渔的榨取,把自己当成“名正言顺的占领军”,能榨出来的估计会更多。

这让很多军官都红了眼。

一方面,帝国内部没有指示———没有指示,就是最好的指示。

服从是天职嘛,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服从征战首席—帝国的命令,所以这是其一。

第二自然就是最最基础的,财帛动人心。

于是奥古斯汀靠着这两手,轻易就让经过失败的远征军因为利益相诱而团结在了他的身边,而奥古斯汀也为了让部下为自己实现,他则是为帝国实现把边境领纳入帝国疆域的计划,同时也是为了捞钱以图以后,而大搞“分封”工程。

他分析了阿尔伯特以千余老弱控制万人城堡的操作,又借鉴了搞毛亮在边境领采用的先进经验,进行打法优化,结合过往优势,对边境领形成迭代打击。

奥古斯汀派遣部队,以一千到三千单设一军,凡万人以上者必有一军驻守,把控城防,监督议会,对内勾连愿意为帝国效力的合作者控制政府,外部又以肃反除奸、军务安全两个理由,以帝国驻军接管一切军事事务,旧的城防军不是被解散就是指挥权转交,对当地人形成了绝对的武力优势。

而帝国驻军自然也不会白干活。

不管有没有帝国的驻军,只要是在帝国势力范围内的边境势力,大城也好,小村也罢,都要向驻军支付一笔不菲的,还结合了人头税在内的“驻军费用”以供应大军,同时帝国人还打着严查人奸的旗号,一开始是少数几起,后来逐渐发展成对本地有钱人、权贵们的大规模“调查”,实为敲诈。

又有私设关卡,收取高额通行费;强征商铺,地产,或是以极不合理的价格进行强买强卖,又可以趁机勒索......

帝国驻军的跋扈和恶劣军纪,让几乎每天都有数起涉及流血情况的恶性事件在其北部控制区中发生。

而对此,和帝国控制区一南一北隐隐对立的,由联盟一手扶持起来的“边境保卫战线”则表示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