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 作品

第964章 图钱图地位就是不图人

牛进棚寻思事情也得讲究轻重缓急。

一顿饭都没吃好,光琢磨家里的事了,末了觉得还是先顾着牛桂枝。

往大了说去,那关系到妹妹后半辈子的幸福。

夫妻过日子本来就是要你诚我愿,互相理解和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他也没觉得牛桂枝丧偶还带个娃儿就掉价。

同样也没瞧不起于小兵,觉得妹妹是大学生就了不起。

说起来如果两个妹夫都姓于,那得是多大的缘分啊。

饭后人就上老姚家去了。

牛桂枝刚洗好头发,空气里都是香香的洗发膏的味道。

人背着门口正拧装洗头膏的玻璃瓶。

现在日子好了,老牛家都已经淘汰碱面和洗衣粉洗头,用的海鸥洗头膏。

这玩意还能上供销社零拷,比买整一瓶划算。

姚家旺脖子披着毛巾,手握硫磺皂搁一边等着。

没错儿,香喷喷的洗头膏一般是亲妈专属,小孩一块硫磺皂洗全身。

瞧见亲哥了,牛桂枝赶紧叫人坐,自己屋里屋外的找塑料梳子。

海鸥洗头膏哪哪都好,就是洗完头发特别干燥,跟用洗衣粉洗头发有得一拼。

现在不趁着头发湿漉漉赶紧梳顺溜,等干后就是一头铁丝…

人梳一回,就得从梳子上扯下好几根头发,有点儿忧愁的叫亲哥帮忙看看发际线是不是宽了。

以前人哪会关注到头发啊,而且老辈子还说头发长会吸血呢,说得头发就不是个好东西似的。

牛桂枝也是因为代表公家形象出过国才养出来的上心态度。

姚家旺主动站起来认真翻了一下,说:妈,每个毛囊里面都有两三根头发的,挺健康,不要担心。

牛进棚安慰妹妹头发多着呢,就是知识分子大学生的发量。

六岁的姚家旺煞有介事的点点头,表示适合读书的人不会因为了学习而秃的 因为那是他们擅长做的事。

牛进棚叨叨是啊是啊,再说要在钱和头发里选,他宁愿要钱也不要头发。

姚家旺立刻去看了下牛进棚的脑袋,说:“舅舅,别想太多,你既没有钱,也没有头发”

牛进棚把外甥赶走,又问问老姚头在不在。

“人搁菜地里浇水呢,还说西红柿苗期到了,得打打侧枝,没那么快。”牛桂枝笑呵呵的问,“咋啦。”

牛进棚一路琢磨过来的,先问问妹妹晚饭吃的啥,听说吃海鲜粥直说也不能太随便对付,小心翼翼的开口,“要是有个伴,是不是好点?”

对面没说话,当哥的继续叨叨:

“送咱妈去市里的那个于小兵还记着吧,他今儿还直跟我说你的好来。”

“他知道咱家的情况,也知道你啥情况,更乐意对家旺好。”

牛桂枝惊讶,她可比对方大呢。

“女人总得有个家吧,找个人跟你一块分担也好”牛进棚叫妹妹别多想,“咱抛开钱和年纪,还有家旺不谈,你现在啥想法?”

“想你刚才要抛掉的钱和年纪和家旺”牛桂枝说:“哥,你跟人说我没那想法。”

人也交了底。

倒也不是不愿意二婚,只不过到了这年纪和这境遇,想要的不一样。

女人找对象就必须得图点什么,什么都不图容易最后啥都没有。

她要是再年轻一点,会图个相貌,保不齐真能瞧上一米八的于小兵。

可如今她把婚姻当成是一场合作,就怕选择错了另外一半,往后余生那都是深渊,甚至连孩子都成了绊脚石。

所以她得图点别的来保障,图钱图社会地位都比图人强。

图这些不是看对方能挣来钱,在城里头认识多少人, 而是图怎么能把这股东风用到自己身上。

那些个不图钱的女人不是傻,更不是不物质,只是对男人动了情,不想为难对方。

心疼对方,也不想给对方压力。

即使对方没钱也不在意,因为在她眼里,这个人比什么都重要。

可惜了,这样的付出鲜少能得到珍惜,反而被看成理所当然,甚至被嫌弃,最后用一生换来一身的伤。

牛桂枝笑眯眯的说:“哥,换句话说,你觉得于小兵适合当家旺的爸吗?”

还听得有些云里雾里,且不太赞同的牛进棚瞬间就明白了。

于小兵自己也才二十多岁出头,玩心还重呢。

一个大孩子怎么可能带好一个小孩子。

牛进棚扶着膝盖站起来,欲言又止了一会,临走出去还是扭过头来说:“桂枝,你别觉得有负担,不结婚也没啥,哥能养你和家旺。”

老牛家兄弟姐妹之间很少说煽情的话,当妹妹的还没说啥呢,牛进棚就已经扭头走了。

到家门口还听见牛建国捂着自己吃过的碗悄悄放进房间里,打算放一晚上。

人已经和弟弟谈好了,这一顿他洗,下一顿牛建军洗。

把脏碗藏起来少洗一个,留到明天亲弟弟洗碗了再拿出来。

没大妞什么事。

为了不洗碗,人吃全家碗里的剩饭。

这属于狠角色,把牛建国和牛建军兄弟两都给说服了…

牛进棚一言难尽的瞅着为了不洗碗把心眼子全在兄弟姐妹上的孩子们,目光最后落在了两侄子上。

对了,还有建军挨同学勒索的事呢。

他跟黄水仙商量着,怕男孩子脸皮薄不好意思跟当妈的说,由着当叔叔的出马,要真欺负了老牛家孩子,男的出面威慑力更强点。

周一,牛进棚跟着两侄子进城去

为了老于人家别瞎忙活,牛进棚连单位都没顾上,夹着公文包先奔运输队,先给牛桂枝的事结个尾。

搁门口就被两中年人给按住了。

那是于小兵的爸妈,听说二十岁出头,年轻有为的儿子迷恋一个丧偶带娃的乡下女人,感觉天都塌了。

后来听儿子说对方是个女大学生,而且在高考恢复那一年考上京都的大学,学的还是英语,甚至还出过国才勉强接受了一点点。

昨天一大家子没敢休息,把周边亲戚走了个遍,商量合适不合适,最后勉勉强强暂时接受了那女同志。

这只是第一关而已,夫妻两今儿赶紧接着考察,看那女的能不能进老于家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