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 作品

第970章 回忆穿越前

晌午后,徐春娇还不打算下山。

撇去其他正事,小老太最热衷于收集各种各样的物资。

想当年她就是采买物资误穿到了这个时代。

在末世,普通人吃搭配好的浓缩营养膏。

只有小部分人依旧保持古老的进食方式。

没法子,未来蔬菜,大米以及水果是在类似于戴森球运行规律的人造天体进行栽培。

由于引力问题,未来人造天体并不是球体而是圆柱体,且是一端对着太阳的矩阵,好通过不断旋转形成人造引力。

模拟一年四季栽培出来的作物太低效,所以浓缩营养膏依旧是第一选择。

末世居民有人从出生到死亡,没能吃到一碗饭。

徐春娇出生时已经是营养膏相当成熟,可以自由选择液态或者固态,嫌麻烦甚至可以选择药丸末送服。。

甚至人类因为进食习惯的改变,牙齿和肠道功能已经相当程度的退化。

所以未来人类的相貌和体态会稍微有一些不同。

营养膏太精细,也太安全,人体吸收率几乎能达到100%,所以未来甚至肠道方面的疾病都已经宣布彻底杜绝。

等徐春娇成年分配工作成为采买人员,生活品质介于只能吃营养膏和偶尔接触新鲜食材之间。

所以当徐春娇睁开眼睛,目光所及的地方全是自然状态下生长的作物,着实震惊了许久。

习惯了进食以后,那些不用咀嚼的东西都不能算是食物….

徐春娇回回想起吃营养膏的日子就控制不住想收集物资的心。

工作日的林子本来就空荡,秋天更是没什么人会特意往山上跑,哪怕是那些回城后没事干的无业知青,这会都得吃饭去。

徐春娇从空间里整了点热气腾腾的卤面吃。

闽南的卤面有带汤的,也有半卤,还有干的,煮法虽然不一样,但好像都图一个鲜字。

搁海岛,要吃鲜就得白灼清蒸。

闽南卤面明明是浓汁,但靠着鱿鱼,虾,海蛎愣也能吃出鲜味来。

面比较顶饱,里头配料又多,徐春娇准备好的菜粿愣是吃不下了。

那玩意原料只有白萝卜和粘米粉,炸得脆口就能吃,保准一吃一个不吱声。

吃饱后,徐春娇没有立刻休息,而是在四周散步,一来是消化食儿,二来是观察一下有没有什么值得采集的作物,还真发现了一株黄精。

生黄精野猪都不吃,因为会麻嘴巴子。

估摸就是这原因,徐春娇找着的这一株黄精有二三十片的叶子,保守已经有25年及以上的药龄。

冬天的黄精最好挖了,植株枯萎方便寻找,而且精华全部集中在黄精的根部。

现在秋天也不差。

小老太听着空间播报还挺高兴,又多亏没立刻动手,而是接着往下听了几句,发现挖黄精得连苗带两节杆作为留种用。

徐春娇搜集物资不咋的收集药材,也就是这会碰上了,再加上黄精补气,什么乏力倦怠,面色发慌,手脚冰凉,大便不成型等等都能吃上,这才琢磨收起来,打算回去用柴火灶九蒸九晒试一试。

收了野生黄精以后,徐春娇开始有意识的也关注一些野生药材,还终于碰上了活物。

一只白色的狐狸。

狐狸没啥用啊,徐春娇观赏了一会,目送白狐狸躲进了深处。

不过这会越往前,树林越茂密,越是人迹罕至,徐春娇甚至怀疑,这里会不会是从来没有来过人,怎么阴森到这种地步。

她靠着树休息的时候,背后却没有传来树皮硬邦邦的感觉,而是软绵绵、凉飕飕的,像是靠在了一团棉花上。

徐春娇飞快的转过身。

哎呀妈啊

一条软绵绵的大蛇正盘在她靠着的那棵树的树干上呢!

估摸是刚吃饱打盹,所以才没有立刻攻击人。

徐春娇也不怕蛇,搁泸市那会还吃过大王蛇呢。

蛇肉绝对不难吃,就是野生蛇的蛇皮下肯定都是寄生虫,倒也没有吃的必要。

看到蛇没有攻击的打算,徐春娇也就慢慢后撤。

之前还听说这山里十多年以前还有老虎下山吃人被打死了,当时去打老虎的人都分到了牙齿。

徐春娇倒是没打算收野味,连碰见了一只野鸡都没去追。

要知道野鸡跟野猪一样都是群居动物,在哪个地方发现了野鸡就仔细找着,保不齐就能找到老巢。

小老太看见有土茯苓时比看到野鸡激动多了。

这季节土茯苓的果实正好成熟,紫色的。

徐春娇吃了点,琢磨口感像糯米团,没什么特别的味道。

跟桑葚一样全是花青素,一摸就是一手去不掉的汁。

徐春娇打算带点回去给二妞吃。

今儿出来一整天了,那孩子该又等着了。

唉,也不知道是不是适应了这个时代,徐春娇今儿特容易回忆起从前。

她所生存的时代之所以称呼为末世纪元,是因为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已经

存在基因置换。

那项技术最开始用于治愈基因病,且直接破坏了隐性基因,以保证置换过的显性基因能够在下一代继续延续。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人伦大讨论。

如果父母的基因有缺陷,并且很大概率传给孩子,那么强行改变基因的出发点无可厚非。

可改变了基因的孩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不完全能归纳为这对夫妻两的孩子。

一些人通过基因置换出更漂亮,更加聪明的后代在人伦上也有问题。

基因选择而生出来的孩子到底能不能算跟这对夫妻两有血缘关系?

以家庭为单位的秩序彻底被打乱,亲情淡漠引发的危机被称呼为末世纪元。

亲情是未来已经接近消亡的一种社会关系。

徐春娇在穿越到这个时代前,脑子里压根没多少亲情的概念。

小老太一遍下山一遍寻思,习惯成自然的话真是没错…

到山脚下后,徐春娇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把自行车从空间里拿出来,赶在傍晚时分进了熟悉的小巷。

果不其然,二妞正站小巷口四处张望呢。

本地好多民居门头上会带四个字,一般前两个字都是姓氏,后面如果跟着衍派,说明这家人当年是中原和北方南迁过来的。

如果跟的是‘传芳’那这家人祖上一定出过了不起的人物。

二妞这会就是梗着个脖子就瞅人家门头写的是啥。

还是徐春娇先喊了孙女一声。

二妞眼神立马亮了,挥舞着手里的信,“奶奶,家里来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