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沛人生 作品

第六百九十一章大明海疆防御三策

深夜,金陵皇城内的御书房依然灯火通明。¨微-趣.暁,说\ -唔·错-内′容_

朱元璋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将手中的奏折轻轻放下。这份来自浙江布政使司的急报已经是他今夜阅读的第七份关于倭寇侵扰的奏章。

“沿海百姓流离失所,村庄焚毁,妇女被掳...“这些字眼像刀子一样割在朱元璋的心上。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推开雕花木窗,让微凉的夜风吹散胸中的郁结。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已是三更天了。

“陛下,您该歇息了。“贴身太监王景弘轻声提醒。

朱元璋摆摆手:“朕睡不着。这些倭寇,为何如此猖獗?朕已下令加强海防,为何仍不能杜绝?“

王景弘低头不敢作答。这时,殿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刘伯温手持拂尘,恭敬地站在门外。

“刘爱卿?这么晚了有何要事?“朱元璋有些意外。

刘伯温躬身行礼:“臣听闻陛下深夜未眠,特来请安。另外...“他顿了顿,“臣近日结识一位奇人,对倭国之事颇有研究,或许能为陛下分忧。“

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哦?快宣他进宫!“

林澈起身,不卑不亢:“回陛下,臣曾随商船游历倭国三年,通晓其语言风俗。近年来倭寇日益猖獗,实非偶然,而是倭国国内局势使然。“

朱元璋示意他继续。林澈从袖中取出一卷手绘图册,呈于御案:“这是臣所绘倭国九州、四国等地形图,以及各大名势力分布。¢比?奇¢中¨文¢网? -追,醉/歆_章.截_“

朱元璋展开图册,只见上面标注详细,连倭国各港口水深、潮汐规律都有记载,不由暗自点头。

“陛下,“林澈声音低沉,“当前倭寇虽多为浪人、海盗自发组织,但据草民观察,倭国南北朝战乱将息,统一在即。届时,一个统一的倭国必将向外扩张。“

朱元璋眉头紧锁:“你是说,倭国将来会对我大明用兵?“

林澈深深一揖:“正是。倭国资源匮乏,野心勃勃。一旦统一,必先图朝鲜,再谋我大明。草民斗胆预言,不出百年,倭国将成我大明心腹之患。“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连烛火噼啪声都清晰可闻。朱元璋起身踱步,突然停在林澈面前:“你有何证据?“

林澈不慌不忙:“其一,倭国武士道精神崇尚武力,轻视他国;其二,其国土地狭小,灾害频发,必须向外扩张;其三...“他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这是倭国南朝一位大臣的密函,提及欲取中原之富,必先据朝鲜之要。“

朱元璋接过密信,只见上面满是古怪文字,唯有末尾盖着一个鲜红的印章。他抬头看向刘伯温,后者微微点头,表示译文无误。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将密信放在烛火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他深深看了林澈一眼,决定相信他的话。

“林先生,你有什么计划吗?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个威胁?“

林澈面色凝重:“陛下,草民已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应对计划。+0`0·小,说′徃+ *埂+歆_最.哙\“说着,他从包袱中取出三卷竹简,一一展开。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大明的军队建设,特别是东南沿海卫所。目前沿海卫所兵员不足,装备老旧,必须增派精兵,更新火器。草民建议在浙江、福建增设六处卫所,形成联防。“

朱元璋点头:“此事朕已命兵部着手,但进展缓慢。“

“其次,“林澈指向第二卷竹简,“我们需要与倭国的周边国家加强合作,特别是朝鲜、琉球。可派遣使者,缔结盟约,形成对倭国的联合抵制。目前朝鲜与倭国已有龃龉,正是良机。“

“朝鲜...“朱元璋若有所思,“朕登基时,他们倒是派使团来朝贺过。“

林澈继续道:“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培养出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倭国若来犯,必从海上。草民建议在太仓设立水师衙门,建造大型战船,训练水军。“

朱元璋眉头紧锁:“建造大船所费不赀啊。“

“陛下,“林澈恳切道,“今日不造船,明日必造坟。倭寇之患,非一时之痛,而是百年之忧啊!“

朱元璋浑身一震,这句话如醍醐灌顶。他回想起奏折中描述的惨状——倭寇袭村,男子被杀,妇女被掳,孩童哭喊着寻找父母...一幅幅画面在他脑海中闪现。

“林先生所言极是。“朱元璋声音低沉,“朕年少时曾亲见元朝腐败,民不聊生。如今朕为天子,绝不容许百姓再遭涂炭!“

他走到御案前,提笔蘸墨,在黄绢上写下数道旨意,然后盖上玉玺。

“即日起,擢升林澈为兵部职方司主事,专司海防事务。命工部即日着手太仓水师衙门建设,户部拨付专款。另派使节出使朝鲜、琉球,缔结海防盟约。“

林澈跪地叩首:“臣定当肝脑涂地,不负陛下所托!“

朱元璋扶起林澈:“朕知你非池中之物。从今往后,你可直入大内奏事,不必通传。“

刘伯温在一旁微笑颔首。窗外,东方已现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三日后早朝,当朱元璋宣布加强海防的决策时,朝堂上一片哗然。户部尚书首先出列反对:“陛下,如今北元残余未清,国库吃紧,再兴水师,恐难支撑啊!“

朱元璋冷冷道:“张爱卿,朕问你,去年浙江一省因倭寇损失多少?“

户部尚书一愣:“这...约合白银三十万两。“

“前年呢?“

“约二十五万两。“

朱元璋拍案而起:“十年累计,已逾三百万两!若用此银造船练兵,何至于今日被动挨打?“

朝堂鸦雀无声。朱元璋环视群臣:“朕意已决。今日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倭患之事,关乎社稷安危,不容懈怠!“

退朝后,朱元璋在武英殿单独召见林澈。殿内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海疆图,上面已标注了新的卫所位置和水师布防。

“林爱卿,朕今日在朝堂上,算是把半辈子积攒的威严都用上了。“朱元璋难得地开了个玩笑。

林澈微笑:“陛下圣明。臣已拟好水师建设细则,请陛下过目。“

朱元璋接过奏本,细细阅读。奏本中详细列出了战船规格、水军训练、海防战术等内容,甚至还有针对倭寇特有武器的应对之法。

“这种倭刀,真有如此锋利?“朱元璋指着一段描述问道。

林澈点头:“倭刀锻造精良,可断寻常刀剑。臣建议我军配备长枪、盾牌和火铳,以克制倭寇近战优势。“

正说话间,太监来报:“陛下,宁波卫急报,倭寇大举进犯舟山!“

朱元璋拍案而起:“传令汤和,即刻率军驰援!“

林澈却道:“陛下且慢。臣怀疑此乃调虎离山之计。倭寇惯用声东击西之法,应加强宁波、台州一线防御,而非贸然出兵。“

朱元璋沉思片刻,采纳了林澈的建议。

果然,三日后战报传来,倭寇主力出现在台州沿海,因守军戒备森严,未能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