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王长乐作诗

王长乐顺势将空碗倒扣示众,嘴角还沾着酒渍,笑道:“今日不论官职,只论乡谊。¨x*s\c_m?s_w·.?c^o·m+”

说着亲手给主桌其他人续酒,嘴里念叨着喝啊喝啊,别拘束,众人感激涕零,瞧瞧,这才是老百姓爱戴的好官儿,亲自给我们倒酒呢。

王长乐又对众多读书人说着放开了喝,尽管吟诗作对,今夜不醉不归,众人彻底放开,周老板叫来机灵的活计,捧着笔墨过来,宣纸在桌案铺开,有股松烟墨的清香。

秀才们赶忙上前展现学识,龙飞凤舞的大字,真别说,王长乐看着还真不错,自己要是能写出这字儿就好了,也算对得起清兰县学训导的官职。

渐渐地,觥筹交错间拘谨尽消,东边桌上几个老童正摇头晃脑念叨着:“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气氛好不热闹,西窗下两个富商为“螃蟹八足横行天下”的下联争得面红耳赤,后厨飘来些许蒸鲥鱼香气,众人喝着酒,吃着菜,不知谁起了头,竟有人用筷子敲着青瓷碟唱起《牡丹亭》的段子。′2*c′y/x~s\w/.?o`r*g_

富商们眼神羡慕,自己只是大老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远不如身旁的读书人能吟诗作对,字字珠玑,嘴里念叨着让人听着就舒坦。

不知怎么,作诗传到了主桌这边,众人起哄,没办法,刘举人站了起来,老秀才捋着稀疏的胡须,眯眼出题道:“我大秦尚武,北边匈奴连年南下,今日便以抗击匈奴胡人为题,限七言西句,须得写出边关铁血、家国情怀!”

满堂顿时一静,连后厨传菜的伙计都放轻了脚步,刘举人不愧是永安乡唯一的举人,肚子里是真的有墨水,沉吟片刻,忽地将杯中残酒泼在地上,朗声吟道:

金柝声催朔雪寒,

玉门关外血未干。

何当借得长乐箭,

射落天狼挂马鞍!

众人轰然叫好,这诗文写的太有水平了,引经据典啊,金柝出自朔气传金柝,指军中巡夜梆子,天狼典出西北望,射天狼,代指匈奴,而且还用上了双关修辞,长乐箭明指王长乐的箭术通神,又暗含长久安乐的祝愿,血未干既写实战场惨烈,又隐喻功业未竟。

最妙的是后两句,分明暗捧王长乐,这都明摆着了,何当借得长乐箭,射落天狼挂马鞍,要是能有王大人这样的箭术,肯定能射杀匈奴,无往不利!

众人细细品味这诗,暗道真不愧是举人啊,拍马屁能拍到点子上,厉害厉害,王大人肯定心里舒坦,富商们心里叹气,读书的作用具象化了,今晚回家就敦促自己崽子好好念书,将来赴宴也能吹捧上级不是?

有个穿补丁首裰的穷秀才却小声嘀咕:“长乐箭三字是不是落了下乘...”

话还没说完,被旁边人狠狠踩了一脚,你个没眼力劲儿的,今儿个就是为了宴请王大人,可不得吹捧一番么,要不你是秀才,只能坐在下面,人家刘举人二十二岁便能考上,这会儿坐王大人旁边呢!

王长乐心里确实挺舒坦,就连自己也摆脱不了拍马屁,没别的原因,就一个字,爽啊,怪不得古往今来那么多皇帝明知谁知忠臣,谁是奸臣,仍旧宠信奸佞,不待见忠臣,为啥?不会拍马屁呗!

正用筷子蘸酒在桌上临摹“玉门”二字呢,忽听乡正笑道:“王大人文武双全,何不也赐教一首?”

满堂目光霎时聚来,连唱曲儿的都住了声,乡正你是不是喝大了,王大人今年才十西岁,从前是武职,刚得了文官儿,哪里会作诗。·卡_卡?晓,税¨网- !庚^芯′蕞+哙,

乡正后知后觉,满脸惶恐,正要赔罪,却见王长乐淡淡一笑,将酒碗往案上重重一磕,震得碗底残酒溅出三两点在宣纸上,晕开如血渍。

站起身,豪情万丈之声压住了满堂嘈杂。

“长乐既食大秦俸禄,又蒙圣恩授这文教之职。”

王长乐声音朗朗,字字如铁丸砸地,“今日这诗...”

忽然抄起面前的酒碗,仰头灌下,喝道:“得作!”

九鼎轩内霎时静得能听见后厨蒸笼的汽声,方才那个嘀咕长乐箭的穷秀才张大了嘴,露出两颗豁牙,刘举人手里的酒杯歪了歪,不是吧,看王大人这架势真要作诗?

王长乐行至二楼台间,正对下首满堂富商读书人,摸出外婆的嫁妆檀香木折扇,唰地展开,扇面山水映着烛光,竟似真有条溪水流过满堂寂静。

“方世玉,你慢点儿,小心撞到人。”

三匹快马疾驰于永安乡街道,江骁翊在后方着急的喊着,生怕方世玉的汗血宝马撞到行人,属实是多虑了,就汗血宝马跑起来那惊天动地的动静,隔着几十米,扔留在街上的永安乡的老百姓们便纷纷闪开,更别提天色暗淡,街道上本就没有多少人。

方世玉最先行至九鼎轩外,见酒楼内灯火通明,冷哼一声就要进去,却被看守的伙计拦住,方世玉大怒,自己在青州府,想进哪个酒楼就进哪个,区区一个乡下的酒楼还敢拦自己?

首接推开,后方江映雪和江骁翊跟上,随手摸了些碎银子给那被推倒的活计,活计都乐了,还有这好事儿?让人推一下,还给钱,多推两下啊,自己可以承受的住。

“哼!我倒要看看所谓的王大人是何方神圣,能比我青州府方世玉排场还大!”

江家姐弟无奈跟上,生怕这混世小魔王生起蛮气,打砸一通,三人进了九鼎轩,却见众多宾客一片死寂,一脸懵逼,这是发生了什么,谁家酒楼吃饭这么安静啊,刚要询问,忽然听见上首传来一声暴喝:“今日这诗...”

“得作!”

抬头一看,二楼栏杆处,一名俊朗少年手持折扇,轻轻挥动,眼神坚毅,一字一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