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月凝视着眼前的文字,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本文搜:求书帮 免费阅读当她读到有关汉光武帝的描述时,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感慨:“汉光武帝刘秀啊,他的确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好皇帝!”
秦月微微颔首,表示对这位历史人物治国理政才能的认可。然而,紧接着她又轻轻摇了摇头,叹息道:“可他却并非一个称职的好丈夫。”
秦月稍作停顿,似乎在脑海中回味着这段历史中的种种细节和故事。随后,她深吸一口气,将目光移向后面的。接下来所讲述的,则是关于唐朝时期的一段——李旦的长子,也就是李隆基的大哥。
【李宪,本名李成器,因避讳昭成皇后的尊号,改名为宪。唐高宗李治之孙,唐睿宗李旦与肃明皇后刘氏的嫡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长兄。】
李世民看着李宪为唐高宗李治之孙。“怎么稚奴也是当皇帝。”李世民看着眼前的刚出生没多久,还在吃奶的李治。
【为人恭谦谨慎,初封永平郡王。文明元年,唐睿宗李旦继位,册封为皇太子。武则天以“周”代“唐”后,改授为皇孙,并出阁开府,后改封为寿春郡王,“神龙政变”后,中宗李显晋升其为蔡王。】
武则天以周代唐,这一消息传到李世民耳中时,他气得浑身发抖,差点一口鲜血喷涌而出。只见他瞪大双眼,满脸怒容地吼道:“武则天究竟是何许人也?竟然如此大胆,敢篡夺我大唐的江山!”那愤怒的声音仿佛能震碎宫殿里的每一块砖瓦。
一旁的大臣们见状,纷纷跪地请罪,生怕触怒龙颜。而此时,房玄龄却站了出来,他拱手说道:“陛下息怒,请听微臣一言。依微臣之见,这江山最终还是会回到大唐手中。您看,上述所提到的李宪,他的父亲以及兄弟们可都是大唐的皇帝啊,由此可见,这大唐的江山终究是能够被重新夺回的。”
房玄龄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李世民的脸色,心中暗自祈祷自己的这番猜测能够平息圣上的怒火。
听到房玄龄的话,程咬金也连忙附和道:“是啊,陛下。俺老程虽然脑子不太灵光,但也觉得房大人说得在理。不过,俺倒是很想知道这个武则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她又是如何有能耐篡夺陛下子孙的江山呢?”程咬金挠了挠头,一脸疑惑地看向李世民。
程咬金的这番话恰好也道出了李世民内心深处的疑问。此刻,整个朝堂之上一片寂静。
“陛下此人应该也是皇室中人,天幕提到,以周代唐后,李宪仍然是皇孙,由此来看,此人和高宗皇帝是同辈。极有可能是皇后称制。”
如果是这样李世民更生气了,朕的承乾没登上皇位就算了,结果稚奴登上皇位还被自己的皇后夺了权。
【高宗李治时初封为永平郡王。文明元年(684年),唐睿宗李旦继位,册立年仅六岁的李成器为皇太子;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更改国号为“周”,加尊号为圣神皇帝,并将睿宗李旦降为皇嗣,李成器被武则天册封为皇孙,与其五个弟弟同一日离开皇宫前往封地就藩。】
吕雉看到此处眼前一亮,没想到还有这种操作,竟然有人废掉自己的儿子皇帝之位,自己称帝。或许我也可以效仿一二。
没想到后世竟然还有女子称帝,或许女子当中也不乏有能力之人,女子也可以为朕所用。秦始皇看到女子称帝打开一种新的思路。
巴清就是一位女子,却极有经商天赋,积聚了数不清的资财。其家财之多约合白银八亿万两,又赤金五百八十万两,到她掌管经营家业后,更至僮仆千人,依附者上万,私家保镖两千余人,凭借雄厚的财力而保一方平安。
由此可见女子亦有不逊色男子的能力。
【神龙元年(705年),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中宗李显继位后,改封李成器为蔡王,晋升为宗正员外卿,并加赐实封西百户,加上原有的实封共计七百户;但李成器坚决推辞,认为承担不起大国的封地,依旧担任寿春郡王。】
唐朝的皇帝当的好乱,之前不是说李宪是唐睿宗的儿子,唐玄宗的兄弟吗?这怎么又冒出来唐中宗,难道推翻武则天后,不是唐睿宗又复位吗?
显然李世民及大臣们也看到了这个问题。不知道这个唐中宗是李宪的父亲辈的还是兄弟辈的。
【唐隆元年(710年),李成器进封为宋王;同月,唐睿宗李旦再次登上皇位,授予其为左卫大将军。后睿宗李旦欲册立皇太子,因李成器是嫡长子,楚王李隆基拥有平定韦后之乱的功勋,久久不能决定下来。】
“你们看唐睿宗重新登上皇位。”程咬金指着天幕说道。
“这后世朝廷大唐皇位真是一波三折,不知后面还有什么事情。”秦始皇感慨道。
尉迟恭看着相似的场景感觉很熟悉,许多大臣也觉得非常熟悉此景。
“陛下此时的场景和您当时的处境很相像。”
李世民望着相似的处境,“不知朕的这位曾孙会做出何种选择,面对有一位比自己功劳大的弟弟。”
“陛下
开始,己经说明这位殿下是善终,并且是他的兄弟继位。他应该做出对自己最正确的选择。”魏征看到此景也不免想起自己曾经的主子李建成。
李渊时期
李建成知道自己最终没登上皇位,自己还是输给了李世民。
再看到李世民的后代面对同样的场景,他做出何种选择,最后的结局是善终。
其实不用看李建成也明白肯定是他辞让了太子之位,否则怎会善终。
只是自己不甘心,自己明明是嫡长,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就因为他的功劳比我大,孤就要辞让太子吗?
【李成器上表推辞,认为皇太子是国家公器,国家太平时应优先选择嫡长子,国家危难时要选择有功之人,这才是国家社稷之福。后多次哭泣坚决推辞太子之位,言辞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