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如星 作品

第68章 历史上得以善终的废太子4

【当时王公大臣们都认为楚王李隆基对江山社稷具有大功,应该册立为皇太子。本文搜:秒章节小说网 免费阅读睿宗李旦赞赏李成器的心意,同意他推辞太子的举动。】

果真是李宪主动辞让太子之位,而此时李世民则是欣慰的看着这位子孙,显然很是赞赏他的行为,如果当时朕的大哥也这样做是不是,现在我们就是兄弟和睦,父慈子孝的一家。

【李隆基认为兄长李成器身为嫡长子,也上表推辞太子之位,但睿宗李旦没有允许,并下旨赞赏两个儿子的行为,认为这是天下最公正的做法,确实不应该剥夺;于是册封李隆基为皇太子,任命李成器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和太子太师的官职,加赐实封二千户。】

李隆基对自己大哥还是很有感情毕竟在皇子所这些年一首相互扶持走过来,自然感情很不错,而自己的大哥知进退,使我们的感情始终没有变质。

李宪也感叹这是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真要和自己的弟弟相争,以自己能力肯定争不过,退位让贤才是最好的选择。

【先天元年(712年)八月,玄宗李隆基继位后,进封李成器为司空;等到玄宗李隆基平定萧至忠、岑羲等人之乱后,宋王李成器再次进封为太尉,同时兼任扬州大都督,并加赐实封一千户。九月,宋王李成器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并解除其太尉与扬州大都督之职。开元二年(714年)六月,宋王李成器担任岐州刺史,依旧拥有开府的权利。开元西年(716年),实封累积达到五千五百户;此后又历任泽州与泾州等刺史等职务】

看来他们感情真的很不错,不仅让李宪掌管如此多的有实权职位。

【当初,李成器、李隆基等兄弟五人于圣历初期搬出皇宫,府邸位于东都洛阳积善坊内,五人分院共同居住,号称为“五王宅”;大足元年(701年),李成器跟随武则天返回长安后,被赐给府邸于兴庆坊,也被称为“五王宅”。先天元年(712年)李隆基继位后,兴庆坊成为其曾经居住的府邸,便成为了皇宫。此后李宪被赐宅于胜业东南角,申王李捴与岐王李范被赐宅于安兴坊东南角,薛王李业被赐宅于胜业西北角,兄弟之间府邸相望,环绕于皇宫的西周。】

原来唐玄宗不仅对自己的大哥关爱有加,而且对待其他兄弟亦是关怀备至、情谊深厚。

李世民得知李隆基这般重视兄弟情义,将手足之情维系得如此紧密,心中不禁暗自思忖:此子能如此团结兄弟,其治国理政之理念想必亦相当出色,定当是位不可多得的贤明君主啊!

“未曾料到吾之曾孙竟怀有如此广阔的胸襟,这正是朕一首所期望看到的兄友弟恭之景象。以他这般作为,将来必成大有为之帝君。”李世民满心欢喜地赞叹道。

如果李世民看到李隆基的后期操作就不会这么说了。

就在此时,一旁的杜如晦却突然开口,似有意要给李世民泼一盆凉水:“不知陛下是否留意过这位皇帝的谥号?”

李世民微微一怔,这位曾孙的谥号竟然是玄。

杜如晦缓缓解释道:“所谓‘含和无欲曰玄’,‘应真主神曰玄’,这‘玄’字用作谥号,实则并非什么上等美谥。”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季,宁王李宪卧病在床,玄宗李隆基知晓后,不断派遣中使送去医药和珍馐美食,并命令僧人崇一负责诊治李宪的病症。李宪的病情稍有好转,李隆基都会非常高兴,并赐予崇一绯袍鱼袋的赏物。

次年十一月,李宪病逝于长安,终年六十三岁。玄宗李隆基听闻兄长李宪去世后,大声痛哭,并于次日下旨追谥李宪为“让皇帝”。李宪长子汝阳郡王李璡上表请辞帝号,玄宗李隆基没有允许,并于册敛之日赐予其一副御衣,派遣右监门大将军高力士送玄宗手书放于灵座之前,书称“隆基白”。后又追赠宁王妃元氏为“恭皇后”,与李宪合葬于桥陵旁边,并将李宪的陵墓命名为“惠陵”。李宪将要下葬时,玄宗派遣中使告诫李璡等人葬礼要节俭,并按照规定安排陪葬品;下葬之日,天降大雨,玄宗李隆基派遣庆王李潭于泥水中送行十几里。】

没想到李宪死后还被追封为皇帝。

〔不仅李宪死后被追封让皇帝,就连其他的几个兄弟死后也都被追封为太子。李旦的五个儿子,两个是皇帝,三个是太子。〕

众朝看到此评论都在想唐朝的皇帝太子是什么很不值钱的东西吗?这么可劲的追封。

〔 所以李建成有这些觉悟,何至于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非常赞同这次说的,要是大哥也有这些觉悟,朕何至于此。

〔李宪才是聪明人,权力和能力不够硬要争位的话会引来杀身之祸!他是不想和李建成一样〕

〔如果当时李成器不让的话横竖也是一个死,肯定斗不过当时的李三郎的,还不如让出来安享荣华富贵,识时务者为俊杰〕

〔不触碰皇权,则兄友弟恭,一旦对皇权有威胁,那父子关系什么都不是了,何况兄弟,一日杀三子就足以证明。人性复杂如此,道是无情却有情。〕

李建成暗自思忖道:“那天幕之后人所说之言,怎地每一条都未曾提及于我?莫非当真要逼得我辞去这太子之位,方能保得住这条小命不成?”他心中不禁一阵懊恼与愤恨交织。

然而,转念一想,李建成又咬牙切齿地道:“不!即便孤最终落败,也定要让我的这位好弟弟背上那弑兄篡位的千古骂名!”其目光之中闪烁着决然之色,仿佛己下定决心,哪怕玉石俱焚,也绝不肯轻易屈服。

与此同时,身处皇宫中的李渊亦是愁眉不展,左右为难。建成身为嫡长子,按照祖制,继承皇位本就是顺理成章之事。可那李世民功勋卓著,所立战功赫赫,实在是封赏到头,再无更高爵位可予。如此一来,他的威望日益高涨,不但对太子之位构成巨大威胁,甚至连自己这皇帝宝座亦有摇摇欲坠之感。

想到此处,李渊不禁长叹一声:“难不成还要朕这个做父亲的退位让贤吗?”言语之间满是无奈和苦涩。此刻的他,只觉心头犹如压着千斤重担,令其难以喘息。

李渊时期的李世民

“殿下,如今天幕己经暴露日后必是殿下继承大统,我们还是早做准备为好。”

“现下有两种结果,一是太子主动退让殿下,二是太子会对殿下动手。”

李世民感叹道,希望大哥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否则自己会重蹈天幕所披露出来的结局。

李世民非常自信自己不会输,只是他想要一个和以后所发生的不同的结局。那自己就不会有任何污点存在。

三天后,李建成在李渊的劝说下终于主动请辞。

皇宫中李建成和李世民擦肩而过,“大哥,你放心,我不会把你怎么样。”

“那我是不是还要谢谢二弟的不杀之恩。”李建成甩袖而走,并不想搭理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