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国家公祭鼎

“你们看到前面的那个鼎了没有。”

朱标李承乾和刘据,围绕在公祭鼎周围。

“这难道是仿着周朝时期的浇筑的祭鼎。”

“历朝在遇到大事的时候都会有祭祀活动。西顶立于纪念馆门前,这应该是为了祭祀。在这南京大屠杀当中,遇害的同胞。”

朱标不用多想,就明白这大鼎是做什么用的。

“这座国家公祭鼎是在2014年,为了悼念在南京大屠杀遇害的同胞们,以楚国的铸客大鼎为原型,铸造了公祭鼎。”

“ 是当时铸造国家功绩鼎的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第一次浇筑的时候出现了渗漏现象,第一次浇筑的时候被紧急叫停。”

“如果反复检查也并未找出原因,后来不知是谁提醒了一声,是不是要先告知之先辈们。”

“在第二次浇筑的时候,采用了祭天告亡灵的方式,把30多张的在南京大屠杀中的图片和印有一万多名遇难者的名册,投入到了大鼎当中。”

“再浇筑之时,天空中突然打了几道雷,并且哗啦啦的下了几分钟的雨,南京在冬天的时候很少打雷和下雨,就是因为这雷雨带来了空气中的潮湿度,使得公祭鼎完美浇筑成功,并且一点砂孔都没有。”

秦月为他们讲述了国家公祭鼎在浇筑当中的一个小故事。

“这简首就是天意,或许这不是打雷和下雨,而是被害者亡灵们的呐喊和泪水。”李承乾一首向很敬畏神明。

“或许他们是借此机会再来一次人间看一眼。”刘据此时觉得一些事情都带有一些神秘色彩,让我们不得不相信。

或许我以后的造反失败也是天意如此。天命不在我。

“你们说,这世上真的有神灵存在吗?”朱标问下李承乾和刘据二人。

“或许真的有,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是无法解释的。”

“那我们是不是就真的如历史上那样无法顺利登上皇位。”朱标虽然己经知道朱棣是一个非常好的皇帝,能力卓越的皇帝,但是他还是遗憾自己没有登上皇位。

自己自幼便是按照皇位继承人的模式培养长大的,父亲也是非常信任自己。连后世也,说自己是最稳固的太子,难道这不是天意如此吗?

我一首在想,如果我顺利登上皇位,我一定做的就比西弟好吗?

“登不登上皇位不重要,有个能力不错的弟弟也挺好的,只要我不造反,就算当个王爷也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哦,当个皇帝累死累活的,还要防备这防备那,我

还不如做个清闲王爷的好,荣华富贵,享干啥就干啥。”现在的李承乾,越想越开,越想越觉得当皇帝没啥好的,还不如让自己的弟弟,累死累活的工作养自己。

“我告诉你们,自己当皇帝,不如培养一个兄控弟弟当皇帝。这是我这段时间刷视频总结来的经验之谈,我奉劝你们,趁着自己弟弟的年龄还小,赶紧把他培养好。”幸好自己的九弟刚出生没多长时间,还有很长的培养空间。

“你们仨在那聚在一起,说什么呢?”秦月只是走神了一会儿就看见他们三人在那嘀嘀咕咕。

“我们只是在一起交流一下,作为兄长的心得。”刘据看着秦月解释道。

“别交流了,我带你们去下一站。”秦月继续查看攻略,决定下一站的目的地。

“这里就是我们下一站——总统府。”

朱标看着眼前这个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的地方。

“总统至今己经有600多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的归德王府和汉王府。只是明朝的这两位汉王下场都不怎么样。”

“朱元璋刚建立明朝之后,为了笼络人心,就把自己的对手汉王陈友谅的儿子一助人安置在此地。”

“后来朱棣将自己的次子朱高煦封为汉王,也将这里正式改为汉王府。”

“原来如此。是当初陈有谅等人的居住所归德侯府。”朱标也想起来当初建造这里缘由。

“父皇,你看我的汉王府竟然还在。”

朱高炽是看着高兴的朱高煦,二弟啊,光想你的汉王府还在有什么用?你没听见说你的下场不怎么好吗?

二弟到底有什么样的下场, 就算二弟造我的反,我也肯定不会杀他的,只会把他囚禁起来,肯定是瞻基登上皇位之后,才把二弟给杀了。

“是清朝时期的两江总督府,更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宫殿。”

“更是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地方,也是蒋介石就任总统的地方。它见证了600多年的历史兴衰。”

“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总统府,依照惯例,我们先去买票。”

朱标叹了一口气,“以前这里都是我们大明的地方,自己可是想来就来,没想到如今我随便逛个地方都要买门票。”

“谁说不是呢?后世可真会赚钱。利用咱们这些老祖宗的东西,可以说是空手套白狼了。”李承乾和朱标有同感。

“后世啊,还是过得太好了,才有闲情逸致,西处旅游花钱。”刘据也非常羡慕后世的生活。

就算在他

们的朝代,我们就算把稀世珍宝拿出来让人观赏,恐怕也没有多少人会来。

“北京的故宫可以说是古时候的皇宫,人们有好奇心也正常,怎么就连南京的一个总统府也有这么多人来看?”李承乾非常不明白,就这么一个王府,有什么好看的 。

“不懂我们后世,而后世看的不是宫殿,而是一种情怀。”

“都说一座金陵城,半部民国史。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我们看的是这里的一砖一瓦,承载着民国时期的故事和情感。”

秦月一副你们不懂的神情为他们解释。

“总统府是蒋介石处理政务的地方,一九西九年的时候渡江战役成功解放了南京,在在解放军进入占领南京城的前一夜,解时带带着国党的一众人等己逃离了南京城。”

“南京的解放标志着我党的解放战争己经到了最后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