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春和朱标一样都是一个有能力文武双全的长子。都有一个能力同样很强的弟弟,同样的早逝。沐春是无子,朱标是他的儿子是能力不怎么样。
而沐晟有如此战功同样没逃脱朱棣的猜忌。
卫皇后和长孙皇后也在听秦月讲沐家的事情。
卫皇后:“沐晟有如此战功,而当时的皇帝也换了两个了。皇帝该忌惮他了。”
沐晟是在朱元璋在的时候继承西平侯爵位,他又经历朱允炆朱棣两朝。
从沐英那就可以看出沐氏当初应该是坚定的朱标太子的支持者。
卫皇后猜测此时的沐晟应该不完全受朱棣信任。
很快秦月就为卫皇后解惑了。
“朱棣对于云南或许也有忌惮,但是朱棣本身也是非常有能力有军功的将军。”
“在朱棣登基以后,朱棣把岷王放回了云南。岷王他原先的封地就是岷州后收复云南后,朱元璋又把朱楩的封地改为云南。”
“当初朱元璋把朱姓宗室王爷封地,封在云南,恐怕就是为了让两者之间互相牵制。建文时期,岷王在封地之时,行为不端,恶行满满。”
“沐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住了闵王的恶行。”
“在建文时期,沐晟因不满闽王的恶行,上奏朝廷,朱允文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朱允炆也趁机抓住岷王的错处,把岷王贬为庶民。”
“朱棣登基以后又重新把朱梗恢复了封号,释放回了云南。”
“此举,朱棣也有意让他们两者互相牵制。”
“岷王回到云南之后,反而更加肆无忌惮,没有任何的收敛。”
“因为沐晟和岷王早在建文时期就早己心生嫌隙。”
“重新回到云南之后,沐晟又处处牵制的自己的行为,岷王对此及其不满,于是向朱棣上书诋毁沐晟。”
“但是朱棣念在沐晟和其父亲均有功于朝廷,并没有对沐晟做出惩罚,认错肯定是有小人挑拨沐晟和岷王关关系。”
马皇后对岷王的行为此刻非常生气,“身为朝廷王爷,给他们这个身份,不是让他们胡作非为,欺压百姓。而是他们管理好封地。”
“朱楩是朕的哪个儿子,朕把他云南封给他,是让他管理好云南之地,不是让他任意妄为。”朱元璋本身就是出身贫苦人家。
最见不得有人贪污受贿,欺压百姓,如今听到自己的儿子就是这么做。朱元璋的生气可想而知。
“父皇,如今众位弟弟当中并没有一位叫朱楩的。此时应该还没有出生。”自从自己父亲称帝以后,后宫也逐渐增多,自己弟弟也随之增多。
但是朱标对于弟弟有多少还是很清楚的。
“标儿,朕虽然希望你们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兄友弟恭。但是你弟弟他们要是有错,该处罚就处罚,只要不伤及他们性命就好。”纵使自己的子孙有错,朱元璋还是希望他们今后荣祥富贵。
“儿臣知道。”朱标也知道朱元璋对于亲情子嗣的看重。
“沐晟是怎样的样的人,我看着他长大很清楚他的品行。此事必定是朱楩的错。”朱元璋感叹。
“沐晟是大哥教导出来的儿子,品行必定不会差的。”朱标也很看好沐晟。
“马皇后不必生气了,想必您那个时期,朱楩还未出生,朱楩是洪武陛下的第十八子,洪武十二年出生。有马皇后您在,就算他出生,您也能把的恶习纠正好。”
“朱楩的结局又如何。”马皇后生气归生气,要论起来,自己是朱楩的嫡母,也是沐晟的祖母。很关心他们的最后如何了。
“因为沐晟和岷王的矛盾激化,岷王经常杀掉不听他话的官员,还私自没收朝廷印章。最终惹怒朱棣,收了他岷王册宝,撤掉他的护卫、长史司审理等官,只留下军士、校尉各百人随侍。”
“后来朱棣又念及情分归还了侧保。之后岷王在云南整日战战兢兢,唯恐沐晟的抱负。”
“在朱高炽继位以后,朱楩就从云南迁到了湖北武冈州,终年72岁。他可是历经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七朝七帝。”秦月不知该说明朝皇帝命短,还是说,朱楩命长。
“这难道就是祸害遗千年,那些好皇帝早早的就英年早逝,而这些祸害们却往往很是高寿。”
一个见多识广的老人说道,“因为好人考虑事情多,想要各个方面都做好。而坏人人只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不好管别人死活。”
“我们身边的很多都是操心的事情越多越活的短,而那些肆意潇洒的人却很长寿。”
马皇后却在想老西这孩子的后代怎么都这么命短。
不算朱重八,再不算朱允文这个被赶下皇位的皇帝。平均算下来老西及他的后代一人只在位十几年。
“说完朱楩,我们继续说沐晟,沐晟也算是历经了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五朝的人。”
“朱棣对沐晟说是有忌惮也有忌惮,说是有信任也有信任。”
“宣德元年的时候,穆盛与交织交战战败,导致导致明朝撤销了交阯承宣布政使司,,沐晟
因此受到明宣宗朱瞻基的惩戒。”
“穆胜虽然出生将门,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不足,作战之中时常有败。”
“就连在《明史》当中评价他,「席父兄业,用兵非所长,战数不利。朝廷以其绝远,且世将,宽假之。而滇人慑晟父子威信,庄事如朝廷。」”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他继承了父兄的事业,但在用兵打仗方面并不是他的强项,因此多次战斗都未能取得胜利。”
马皇后对于沐英的次子沐晟经常见到,知道他喜好读书,冷静沉稳。只是现在还小,并不知道他的军事才能如何。
沐英的长子沐春,文治武功倒是很像沐英。只是天妒英才,让他英年早逝。
此时十岁的沐晟愧疚的看着父亲和兄长,“是我有愧父亲兄长的威名。”
沐春安慰道,“ 二弟你己经做的很好,不必再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