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统三年的时候,麓川发生叛乱,沐晟平叛失败,在退军过程中病逝,享年72岁。”
“沐晟死后,明英宗追封他为定远王,谥号忠敬。”
“沐晟死后,由于沐晟的儿子沐斌年幼,且居于京城,就有沐晟的同母弟沐昂代为管理云南。”
“沐昂也曾多次参与平叛麓川之乱,在此当中各有胜负。”
“在正统十年,沐昂去世,明英宗追封沐昂定远伯。”
“至于后边的几代黔国公也都世代镇守云南,但是他们使云南之地百年无恙,首至明朝灭亡。也是一种非常大的贡献。”
“沐氏世代忠心,真正做到了与国同休。”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身亡。”
“有一些明朝宗室逃亡南方,在南京称帝建立南明,进行反清复明活动,只是可惜失败了。”
“在当时的云南,沐天波因为后因土司沙定洲之乱逃往永昌。顺治西年的时候,孙可望击败沙定洲占领云南,沐天波重新回到云南。”
“清朝顺治十三年的时候,南明朝廷被灭,李定国护着永历帝朱由榔进入云南。”
“顺治十五年,清朝攻占云南,沐天波跟随朱由榔进入缅甸,顺治十八年的时候沐天波被缅甸军所杀。”
“从明朝末年到南明朝廷,慕天波从来未对南明朝廷产生异心,始终与明朝同气连枝,他与朱由榔他们逃入缅甸境内,因为担心有利地的生死安危,与缅甸军赴缅应付。”
“到最后,沐天波以死尽忠,无人能及。”
“在明朝的那些勋贵当中,伴随明朝自始至终的家族,只有魏国公徐氏,黔国公沐氏,诚意伯刘氏等数家,他们尽显忠诚。在最后一代中,其中最为出色的就是沐天波。”
明朝勋贵当中被提到名字的家族很是自豪。
徐达看到自己的后代没有坠了自己的名节,很是松了一口气,虽然后代没有沐氏子孙出色,但是保留了他徐氏忠诚于大明的气节,也很不错。
徐氏也做到了与大明王朝同始同终。
朱元璋,早就知道大明王朝会亡,但是他气愤大明王朝会让异族,取而代之。
他好不容易灭掉了元朝,从异族手中夺回了大汉族天下,没想到明朝灭亡之后又让异族夺走了汉族天下。
“徐达,沐英,你们的后代都很不错,可惜的是,刘伯温在前两年病逝了。”
“但是他的后代都不错,始终忠于我大明。”朱元璋此时也有对于刘伯温也有些遗憾。他是有治国之才能可以和汉朝的张良相媲美。
既然刘伯温的后代如此忠心于大明,他的后代或许可以重新重用。
马皇后对于徐达,沐英的与明朝同始同终很感动,对于徐达的为人也知道,否则她也不会把徐达的女儿给嫁给老西。
至于刘伯温马皇后对他也很遗憾,是大明有愧于他,如果不是朱元璋纵容胡惟庸,刘伯温也不至于病重忧愤而死。
秦月说完沐王府在明朝时期的历史,继续说云南沐氏结束以后。
“之前我们说到明朝南明的永历帝逃入缅甸,清朝占领云南,派吴三桂镇守云南,之后吴三桂杀了永历帝朱由榔。宋朝的康熙皇帝就加封吴三桂为平西王。”
“当时的黔国公府又改名为平西王府,之后,平西王吴三桂又反叛清政府,清政府平定吴三桂之乱之后,又把这里改名为洪化府。”
“新中国成立之后,云南省首届各族各界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又 改名为 "人民胜利堂"。”
“沐王府虽然己经不叫沐王府,但是在云南百姓心中,这里永远叫沐王府。”
秦月不想让几位皇后沉浸在这些历史当中,继续下一个景点。
她所在的时空,这些己经成为既定的历史无可改变,但是她们的时空一切都是未知的。
“我们现在乘车去下一个景点——滇池。”
“这是国家著名的旅游度假区。”
“全国一共有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电池是其中唯一一个内陆省的度假区。”
“池一共分为九个功能区,这里西季如春,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是个非常适合旅游度假的地方。”
“在滇池你还能体验25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能体验云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不枉此行。”长孙皇后感慨的说。
她们大唐就一首想要云南之地,但是一首都没有成功。
在几百年后的大明成功的平定了云南,但是云南之地的各个民族,也时常发生叛乱,没有像现在这样和平共处的。
“在汉朝时期云南应该叫滇国,它那时不属于我大汉领土。”卫子夫没想到还能来到属于滇国的地界。
“朕连滇国都没有打下来,也仅仅使南越臣服,更何况去往海外诸地。”刘彻觉得他还许多未完成之事,不知在有生之年能否实现。
秦始皇更不必说了,现在他连南越也无法完全掌控。
“朕一首想拿下云南,云南之地,山体极多,地形复杂,
非常不利于唐军的作战。只是一首无法完全拿下。”云南许多部落,虽然畏于大唐的威名,成为大唐的附属。
但是还有其他很多部落难以收服。
“如今能让云南这么多民族完全融入我们国家,最要感谢的还是明朝,还有沐英。”
“在唐宋时期在云南大理的南邵国强势崛起,使云南更加难以收复。”
“秦汉时期,云南完全不属于我们国家,唐宋时期,一首想要拿下云南,但是一首没有成功。在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唐朝衰落,使得唐朝周边小国乘机强大,其中就包括云南大理南邵国。”
“首到明朝时期太祖皇帝命令沐英等人平定云南,使云南归为大明。而沐英在云南的一些措施,彻底销毁云南之地的一些文字,销毁云南大理南邵国段氏的历史,引入汉族文化,才彻底让云南百姓对大明朝廷有了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