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手残眼还花 作品

第608章 自行车

霍弋不慌不忙,将灵位安置于案上,转身指向悬挂的地图,手指沿着汉水一路划下:

“陛下请看,上庸虽远,但并非无险可守。¢求.书\帮′ \最′鑫*章·劫¢埂/辛_筷\其南北皆山,后方倚靠汉水,魏军来犯只能逆流,又或是沿着襄阳向西,昔日东吴与魏国在当阳激战,后导致当阳荒芜,若魏国抽兵攻打上庸,则东吴很可能会来偷袭,

故而只要我军不轻易涉险,对方便只有这一条路来。今时不同往日,魏军屡战屡败,士气低落,不然也不会割让此地,故而若是有魏军来犯,定然是当地魏军将领私自做主,军势不会太强,

若走水路,必沿汉水西进,但汉水上游狭窄湍急,船队难行,我军只需在堵水(今堵河)与汉水交汇处设伏,便可半渡而击。若魏军走陆路,则必经房陵(今湖北房县),此地山道崎岖,我军只需在险要处设烽燧,沿途骚扰,待其入夜后放炮,定能造成营啸。”

然后他又补充:

“陛下拨给臣的两千精锐,足以充当中军,此外,臣还可征召本地豪强部曲,申氏虽反复,但其遭遇也令当地豪强子弟对魏军不再信任,加上我军在长安声势浩大,只要许以利益,他们便是最好的斥候与乡勇。-删_芭_看-书,蛧′ *追`蕞·新+漳?节-”

刘禅听罢,眉头稍展,但仍忍不住叮嘱道:“绍先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你要答应朕,若魏军势大,郎君们也没有办法的时候,你定要该撤就撤,千万别硬撑啊。”

“喏。”

于是刘禅想了想,又问一旁的蒋琬:

“对了,最近大汉的邸报开展如何了?”

“目前邸报主要还是在成都流传,不过巴郡、广汉郡也在推广,凉州那边据闻幼常也在做推广,不过他们那边进展要慢一些,据说只在天水郡有邸报,另外长安地区尚未开展,威公说长安终究太靠近魏地,若是发行邸报有可能会方便魏军的探子。”

刘禅点点头:“说的倒也有理,便按他们说的来吧。哦对了,那个叫自行车的东西,现在也有不少人会骑了吧?这东西虽然不及马匹省力,但是也不需要照顾,正好用来给来往送邸报的小吏用。”

刘禅说的自行车自然是网友们送来的——起因是前不久因为朱小靓等人全都无法传送,因此面对季汉这边的各种要求只能用“空投物资+字条”的方法解决。+x\d·w¨x.t^x,t¨.`c?o-m,

结果那时候刘禅正在张罗推广邸报的事情,又发现小吏们送信需要骑马才能保证速度,而沿途照顾马匹不但花时间花力气,还耗费不小,于是就向自己老爹的灵位询问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结果当时朱小靓正在医院充当丞相的临时家属,没仔细听就把问题甩到群里问大家“有没有合适成都的成本比较低的交通工具。”

然后这个问题就在大家不负责任的讨论中迅速得出结果,很显然自行车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毕竟在普通土路上就能跑,遇到不好走的地方也可以人工搬过去。

更重要的是便宜,相对于马匹而言,自行车的价格低廉,几百块就能买一台不错的自行车。

若是够节约,之前共享单车的淘汰版只有几十元——事实上当陈轩顺口提到这件事儿的时候他的前台兼会计安芙顺口一提自己之前在某家共享单车公司上过班,那边每辆报废共享单车的回收价格甚至只有 10元到 15元。

最重要的是共享单车相比普通自行车,采用了许多降低维护成本的设计,比如共享单车大多采用实心轮胎设计,这种轮胎内部没有空气,完全由实心橡胶制成,不需要充气,自然也不存在漏气或爆胎的风险?,平时这种设计会让骑行人员感到费力和不舒服,但是对于三国时候的人们而言,这些设计可以大大减少他们修车的需要。

于是陈轩立刻表示季汉人民骑几百块的自行车还是太奢侈了,对于他们而言骑着几百斤米到处跑实在没必要,但是几斤米就是另一回事儿了,而安宁自己的人脉则被迅速发动起来,陈轩以每辆30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大批车况还算不错的共享单车,然后把它们连同一个装着骑自行车教学视频的u盘一股脑让外星人帮忙空投到了成都。

如果不是尽职的外星人在最后阶段调整了传送门开启的位置,刘禅很可能会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被自行车砸死的皇帝——殿外不断传来“吱呀——哐当”的金属碰撞声。很快两名小黄门就满头大汗地跑来汇报说宫殿空地上不知为何多了许多不知名的双轮铁车。

刘禅出殿后看到不少车把上还挂着半卷没撕干净的二维码。但他最先注意到的还是那块u盘。

上面还绑着张字条:“把接口插在电脑上,方法和装资料的移动硬盘一样,里面有骑车教学。”

刘禅虽然玩了不少电脑游戏,但是还没见过自行车,于是他连忙把u盘拿去插到电脑上,又拉着几名近臣一起看,果然找到了自行车的骑行方法,而且看起来不难。

于是他立即想要试试,却被郭攸之第一时间拦住——后者虽然没骑过自行车,但是依然靠着首觉判断出这玩

意儿看起来好学,实际上学会前怕不是要摔倒几次,绝不能让陛下冒险尝试。

于是小黄门们就成了第一批自行车的先行者,在磕磕绊绊摔了很多次后,这些小黄门终于可以骑着车子不摔倒了。

“重点是要穿短打,不然衣服容易被卷进下方的链子里。”

看着又一个袍子被卷进车链子而摔进宫中花池的小黄门,刘禅发出了这样的判断,然后命令宫中给这些小黄门专门弄了一套短打皂衣,确认这种做法有效后,又让小黄门们去教成都的小吏。

几日后,成都街头出现了首批“驿卒自行车队”。为首的小吏穿着短打皂衣,车筐里的邸报用防水油布裹得严严实实。一群人就这么叮铃哐啷朱雀大街时,围观的百姓也忍不住看稀奇。

就是共享单车的铃铛效果不太好,所以这些小吏个个都养成了喊话的习惯:

“让一让,让一让,送邸报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