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大清早,王二像平常一样挑着担子出门叫卖。路过县城西郊时,他突然肚子疼想上厕所。西处瞅瞅,瞧见不远处有座荒废的小庙,就赶忙跑过去,打算到庙后面解决。
这座小庙破破烂烂,庙门歪着,墙上爬满了野草藤蔓,庙后更是杂草乱石,看着就很久没人来过。王二刚到庙后,脚下突然被啥东西绊了一下,差点摔个狗啃泥。他站稳低头一瞧,妈呀,一具没头的尸体横在乱石堆里,身子下面全是血,也不知道死了多久。王二哪见过这场面,吓得连滚带爬跑出小庙,一路狂奔到县衙,赶紧击鼓报案。
当时的县令姓李,是两榜进士出身,为官清正,深受百姓爱戴。李县令听说出了命案,不敢耽搁,立刻带着仵作、捕快赶到现场。
仵作勘查后发现,死者是个年轻男子,穿着像个读书人,死亡时间大概在前一晚亥时,脖子被利刃割断是致命伤,身上没其他明显伤口,现场也没留下啥有用线索,脑袋也不知道去哪儿了。
李县令皱着眉头想了会儿,问王二:“你最先发现尸体,有没有觉得这尸体有啥特别,或者看到啥可疑的地方?”王二想了想回答:“大人,我没看出啥特别的。就是觉得奇怪,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小庙又荒废多年,平时没什么人来。要是死者路过这儿遇害,还说得通,可要是特意来这儿,就有点奇怪了,大半夜谁会往这儿跑啊?”
王二这话提醒了李县令。确实,这小庙偏僻,除了乞丐、流浪汉偶尔来住,平时没人来。死者要是不路过,为啥大晚上来这儿?脑袋又为啥不见了?这案子到处都是谜团。
可麻烦的是,案发地偏僻,没目击证人,找线索就像大海捞针。没办法,李县令先把尸体运回县衙义庄放着,贴出告示悬赏缉凶,还派捕快到处打听线索。
半个多月过去了,案子一点进展都没有。这天傍晚,李县令办完公务,出城散步。走着走着,一阵微风吹来,飘来花香,他精神一振,顺着香味望去,不远处有座花园,里面繁花绿树,看着很热闹。
李县令一时兴起,走进花园。没走多远,听到一阵轻轻的哭声。他顺着声音找过去,在一座假山后面发现一个年轻女子在低声哭泣。
李县令上前问:“姑娘为啥在这儿哭,是不是遇到啥难事了?”女子抬头一看,见是个穿官服的陌生人,吓了一跳。看清李县令面容后,像是放心了,就把自己的遭遇说了出来。
原来这女子是刘员外家的千金,叫刘氏。前不久她和赵员外家的公子相识,两人情投意合。可就在谈婚论嫁的时候,赵公子突然失踪了。刘氏到处打听都没消息,就来他俩以前幽会的花园找线索,结果啥也没找到,想到心上人不知死活,忍不住哭了起来。
李县令听了,觉得赵公子失踪案和自己查的无头案好像有点关系。就问刘氏:“你有没有见过赵公子的尸体,或者听说他死了的消息?”刘氏摇头说:“没有,只知道他失踪了,没听说他死了。”李县令心里一动,说:“这么看,赵公子失踪挺蹊跷。你跟我回县衙,详细说说情况,说不定能找到线索。”
回到县衙,李县令把刘氏带到书房仔细询问。这才知道一个重要线索:赵公子失踪前告诉刘氏,他在城外西郊小庙藏了一笔巨款。
李县令一听,觉得找到破案关键了。马上带着捕快和刘氏赶到小庙,一番搜寻,在小庙角落挖出个木箱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金银财宝。
可让李县令失望的是,箱子里除了财宝,没别的线索。看到刘氏一脸惊讶,李县令问:“这些财宝不是赵公子藏的?”刘氏摇头说:“不是,虽然数目样式和赵公子说的一样,但据我所知,他没这么多钱。”李县令皱眉道:“这么说,这些财宝可能是别人故意设的迷阵。”
就在这时,捕快报告在箱子旁发现一块碎布片。李县令一看,和死者衣服材质一样,显然是从死者身上扯下来的。这下李县令确定死者就是赵公子。可他怎么被杀的?脑袋又去哪儿了?
李县令再次仔细勘查现场,问了刘氏一些细节,经过分析得出结论:赵公子和刘氏相恋后,为了凑结婚的钱,把家里祖传的金银财宝藏到西郊小庙。没想到,被一个贪财的人盯上了。
这个贪财的家伙趁夜黑风高,溜进小庙杀了赵公子,割下脑袋掩盖罪行。因为当时天晚,小庙偏僻没人,他就顺利作案跑了。赵公子的脑袋被扔在荒郊野外,一首没找到。
根据这个推断,李县令马上派捕快西处查找贪财之人。没过多久,捕快传来消息,人抓到了。经过审讯,这人对罪行供认不讳,还交代了作案过程和赵公子脑袋的下落。
在这个贪财之人的带领下,捕快在一片荒地里找到了赵公子的脑袋。虽然被野兽咬得面目全非,但仵作仔细比对,确认是赵公子的。赵家知道消息后,悲痛万分,但好歹找回全尸,能入土为安了。
县城百姓纷纷谈论这起离奇无头案,对李县令断案如神赞不绝口。那个贪财的人也受到了惩罚,被判处死刑。
案子破了,李县令没沾沾自喜。他知道自己责任重大,每个案子都关乎百姓安危,于是更加努力处理政务,给百姓创造安稳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