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谨 作品

第一百零七章 被马尾女拿捏的王清海

要是一句话不顶,王清海受不了这个气。本文搜:断青丝小说 免费阅读

本就是交流人员,再怎么牛马也要给个理。

她倒好,什么也不说,扔个名单就开干,还颐指气使,真是让人印象很差。

不知是不尊重他,还是不尊重地方院校来学习的。

到现在上了两年班,还没见过军事化管理的部门。

真是越想越气,马上这都十二点了,人也没影了,有火也没哪撒。

同事麻木的双眼印在脑海,没有一个人发表意见。

左右无事想去吃午餐也没人挪动座位。

难道用餐还有什么指令?

哎,修身养性的本事还得练练,静观其变吧。

这外来的和尚也不好念经啊!看看邓卫平有没有那么快回来!

正想拿出手机翻翻邓卫平的联系方式,拉动椅子的滚轮声整齐的传来。

好奇的抬头望去,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原来是童颜回来了,扎马尾的她那个辫子因为走路太快都有点跳跃起来。

身后还跟着一个大叔,抱了个大泡沫箱子放在地上就走了。

“老规矩,就地用餐,大家坚持一下,再干一个小时到桌子上靠一下。今天这些申请书下午五点前必须报出去。”

这是私企吗?这还是事业单位?还能这样压迫的?

“对了,给小平留一份,他去送材料估计一点左右才能回来。”

“王清海,你跟我出去一下。”

妈的,饭都不让吃了?这都是些啥?

王清海努力克制情绪,摸了摸下巴,跟着她走了出去。

看着她后面的马尾跳来跳去,这童颜走路是真的快。

到了另一侧的露台,本以为是拉出来训他,没想到她转身说道:“第一天还行,不是个废物。材料返工的地方还蛮少的。”

王清海实在受不了了,说道:“你能不能尊重点人?都是老师。”

“我可没办教师资格证。”

“那你就是呼来喝去的习惯了?”

“那你举报我。”

这还是王清海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同事,女的比男的还刚,一时无语。

“怎么?不适应?”

“那没有,我在想怎么举报你!”

“少来吧你!分不清大小王。”

尼玛...心里一万头草泥马奔腾飞过。

“你很喜欢骂人?”

“来了这只能你适应我,小废物。看你第一天来,跟你说下,我的任务必须百分百按时完成,完不成就滚蛋。走吧,回去吃饭。”

.......

王清海丧失了和她对话的能力,干脆不说了,默默的走了回去。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看她这么硬气,众人还习以为常,还是问问小平再考虑当不当这个刺头。

上前拿了一份饭,打开一看,还是不错的,五菜一汤,营养丰富。

抬头一看,童颜扒拉了两口就吃完了,继续看着桌上的文件。

自认为吃饭比较快的王清海也自叹不如。

本想摸鱼吃久一点,交流来的拼什么命啊。

结果身边工位的同事都陆陆续续起身丢饭盒,赶紧扒拉了两口丢掉。

回到工位,就看到童颜报了几个课题申报书往他桌上一扔,“你看下社会学相关的,还是格式方面的,其他的不用你管。虽然其他科室审核了,但要报出去之前还是检查一下。”

原来刚去人文学院,看到空落落的办公室,自认是核动力驴的王清海才算见识到真正的牛马。

接过来继续逐字逐句的审查着,连邓卫平回来了都没注意到。

还好毕业才两年,一些基本的理论没有忘记,材料里面隐藏了作者信息,但专业相关的还算看得下去。

其中一篇文章让他不禁眼熟起来。

这熟悉的架构,理论运用手法和他的毕业论文大同小异。

这不会是董老师写的吧?但总感觉水平不高的样子。

来不及多想,又看下一篇去了。

伸个懒腰的功夫,就看到童颜又向着他走来。

“搞完了没?”

“不是,干嘛老盯着我。”

“因为你跟我啊,其他人我不担心。”

“搞完了。”

拿完她又扔了一堆材料过来。

“那继续搞。”

“不是,我的工资不是这边发。”

“你的考核材料是我们这边写,你回去不要交差?”

这女的是真厉害,拿捏人死死的。

默默接下材料继续埋头苦干。

这次倒是没多久,又传来椅子挪动的声音,这次王清海连头都懒得抬了,心想就要吃晚饭了?

但没有预料中童颜的命令,反而邓卫平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走了,下班了。”

这才抬头看到,办公室一瞬间走的差不多了。

不禁双手撑

住脑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说道:“这里还有下班一说?”

“哈哈,习惯了就好。晚上还要回来的。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天天如此?”

“基本上是。”

“你考进这里来干嘛?”

“哎呀,你才刚来,后面你就知道了。走,我请你吃食堂去。”

“这些人溜得可真快。”

“不能这么说,要不是想起你在这,我也跑快的。”

“这么急干嘛去?”

“能离开这办公室一秒也是幸福的啊。”

“图什么啊。”

“一时半会和你说不清楚,边吃边聊吧。”

“好吧。”

董老师也是这么说的,难道这种忙还能练出什么本领来。

两年没到学校食堂,不仅全部翻新了,还不需要排队用餐。

不仅有机器人送餐,还不需要扫描饭卡,人脸识别即可付款。

坐在崭新的座位上,还能通过大屏幕观看最新电影,真是日新月异。

不禁感叹,学校总是这样,每当你离开了就开始上新项目。

殊不知学校留存最老的物件就是学子的记忆,至于其他的均是一代代学生记忆的载体。

一些好的高等院校,专门建设学校发展博物馆。就是为了让每一代学生回到母校都有熟悉的载体,来回忆当年的青葱岁月。还有些学校运用 vr技术,保存建设素材,让毕业学子如临其境,这些都是很好的做法。

邓卫平看他不知在想什么,笑道:“别告诉我海江师范大学的食堂落后到你不会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