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梨香院内,宝钗感觉甚是煎熬。首发免费看书搜:晋江文学城
自打坐下开始,夏家太太心知薛家得了什么风声,便矢口不言夏金桂与薛蟠的婚事,却一股劲儿拿两家交情说嘴,每句话都少不了对薛家的褒美之词。
薛姨妈被她带起节奏,很快就沉湎起往昔峥嵘岁月来,又在一声声夸奖中迷失了自我。宝钗时不时就要出言提醒她一句,又不能太过明显,着实心累得紧。
那夏金桂则全程旁听,安安生生地坐在边上,一句话也不说,只在薛姨妈高兴时附和上一句。
宝钗看去,确实是生得相当美丽,怪不得哥哥回来魂不守舍的,非说要娶了夏金桂,为此不惜与妈妈吵架。
此刻娴静坐在边上,一行一止确实极合礼数,俨然是一位大家闺秀无疑了。
若非宝钗完完全全相信林珂,只怕早给她骗了去。
薛姨妈便是如此,她此刻早不觉得夏金桂有那样难堪了,只觉得这姑娘哪儿哪儿看着都如意,怎会是珂儿口中那个逆天女子呢?
想来珂儿也是被哪个骗了,他又不曾见过人家,怎会知道的真切呢?
夏太太深谙步步为营徐徐图之的道理,并不打算这一次将事情道明,只跟薛姨妈套着近乎。
只是每当薛姨妈就要脑子一热说出什么有用话来时,她边上的宝钗总会适时出言打断,又不显得刻意。这让夏太太对其尤为高看:想来以后女儿称霸薛家的主要对手就是她了。
薛姨妈又一次想起当年风光,不无缅怀道:“曾经我家是真正的风光,南北各省,无一处没有商号的。现在比之往前,却是远远不如了。”
老一辈人总是怀旧的,再加上她久不打理,对家里生意掌握得并不明确,才有这样的感慨。
夏太太便笑道:“可莫要这样说了,岂不是存心让我眼红?”
薛姨妈奇道:“我叹不如往年,如何就让你眼红了?”
“如今谁不知你家繁盛?那处处生意铺开,比之当年也不逊色了。”夏太太做出一副羡慕的样子,“若是可能,我巴不得与你交换呢!这样你还不满意,可不就让我眼红?”
薛姨妈也爱听人恭维,闻言自是乐不可支:“我家哪儿有你说的这样好?”
“诶哟,你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便不说别的,就是单拿出你这一双儿女,便足以让许多人羡慕了。”夏太太继续恭维,“以前只见过蟠儿,只知他是个有能为的。如今见着你家姑娘,才知原来都不是寻常的。也就是太太这样的人物,才能教出这样的儿女来!”
薛姨妈见她把自家三口人全给夸了一遍,笑呵呵说:“夏家太太可莫要哄我,宝丫头也就罢了,她向来是个妥当的,我也极放心她。可蟠儿却是个不让人省心的,也有那样好?”
“我就说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嘛!”夏太太笑道:“你若将蟠儿拿去和甘罗做比,可不就显得他不如人了?事实便是蟠儿比起其他子弟,己是极好的了,我都想认他做儿子呢!”
薛姨妈得意不己,笑道:“那有何难,他便在外面书房住着,我让他出来......”
“妈妈,哥哥今儿不在,他一位兄弟回京,与宝兄弟一道儿给那人接风去了。”宝钗便提醒薛姨妈。
“哦?那倒是可惜了。”薛姨妈笑道。
啧,这宝丫头实在碍事。夏太太如此做想,又捕捉到宝玉不在的信息,心里不免更加失望,又少了个选择。
不过还有一人在的,她便又笑说:“蟠儿姿势不一般,我看也就东边儿那位侯爷能与之相比的。”
噗,宝钗差点儿没绷住。先前将哥哥胡吹一通也就罢了,现在竟说珂兄弟和他实力相当,实在可笑。
不过通过这句话,她也明白了夏家的来意,只怕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虽打着做客薛家的旗号,其实打得是珂兄弟的主意。
薛姨妈笑道:“你说珂儿?他确实是极好的,比之蟠儿还要好上许多。他还是......”
好在薛姨妈还没彻底昏了头,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既是悬崖勒马,“他还是个十多岁孩子,便己到了如今地步,实在让人惊叹。”
一旁夏金桂听得眼睛发亮,她虽然性子坏,但到底还是小女儿心态,对少年英雄人物最是向往。
得益于莫名其妙的谣言,她每日听着的都是林珂用石子干碎准噶尔百万兵马的故事,早想着见见那位将军了。
这一回来了荣国府,一想到林珂便在一墙之隔的东府,她就几乎要忍不住轻哼起来。
夏太太注意到女儿神情,忙暗中拍了拍她,又笑道:“早听说了安林侯事迹,却不曾亲眼见过,实在可惜。”
这回不用宝钗提醒,薛姨妈自个儿就知道护着:“夏太太想见他却是不容易了。珂儿一般都在锦衣卫衙门做事,只在晚上才回来,便是我也很少得见呢。”
娘的,原来还打着珂儿主意,那是她留给自家宝钗的,断然不能让别人中道劫去了!
在此心理下,方才怎么看怎么好的夏金桂,现在竟也
像是打扮得花枝招展想要勾引她女婿的妖艳贱货了。
夏太太心里暗自叹息,本来这回过来有三重打算的:最好是能与那安林侯搭上关系,无论是对于自家女儿还是自家发展都是大好事;若是不济还能看看那贾宝玉——虽说荣国府失了爵位,可比起薛家这样单纯的商户还是香上不少的;再不济就只能拿薛蟠这个保底的了,让女儿嫁过来玩弄这一对母子,最终占据了他家家财。
可眼下再看:安林侯自不用多说,本来就没抱着多大希望,见不到也是寻常;可是连个贾宝玉都没见着,就有些可惜了;至于薛蟠?她从来就没想过这个会失败,薛蟠的名声可谓一塌糊涂,她不信薛姨妈能找到什么好人家。
夏太太虽觉得失败,可耐不住有人主动找上门来。
丫鬟同贵进来禀报说:“太太,姨太太来了!”
夏太太念头一转:机会这不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