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王夫人一见风雷女

却说王夫人早有见见夏家太太的意思。首发免费看书搜:一起看文学 自打王熙凤摆烂,不再往府里贴补,她才真个儿体会到了如今家计不易。

原本两府各有各的出项,宁国府又占着大头,还会与荣府分润一些。

可随着宁府倾颓,荣府便少了这一项收入。他们这样的府邸,多是以土地收成获利。而以乌进孝为首的一批辽东土地庄头,都是宁府私产,在朝廷查封后又被林珂套走,与西府自是再无关联。

此外,宁国府原本的丫鬟奴才,一部分被放了出去,剩下来的许多便成为了荣府下人。再加上府中的人员本就臃肿不堪,单是这些下人的月例发放就是极大一笔支出。

而王夫人重新掌权时又广施恩惠,舍去不少利润不说,还使得她不能大放手脚的裁员,不然好不容易经营出来的慈爱形象就要再一次破灭了。

公用的裁不了,那就裁各主子房里的?

这更是不能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最该裁撤冗员的就是贾宝玉,只他一个最不规矩:一个大丫鬟,八个二等丫鬟(晴雯不在自有她人补上),还有三等小丫头人数不等,更不用说那一堆小厮了。若是放着他不动,却去拿别人开刀,谁会没怨言呢?

但真要动宝玉身边的人,王夫人也不舍得,她的宝玉合该享受最好的。

除了宝玉以外,手下丫鬟最多的就是贾母了,这更是动不得。

于是这条路便走不通了,王夫人只能另寻他路,主动带头节俭开支,希望能顺势减少月钱。便如三月她的生辰,就办得相当简单,连带着晚几日的探春也只能更加简陋。

好笑的是,小惜春因住在东边,林珂回来给她大办一场,把王夫人都比了下去,让她相当难堪。

且她虽带了头,却没人跟着的。迎春和探春本来花销就不大,多是攒着的。特别是探春,她还要经受赵姨娘的盘剥,自是无暇他顾。

至于邢夫人,那才是真懒得理她了,该怎么花就怎么花,时不时还要在老太太面前嘲讽王夫人几句“管家管得好啊”之类的话,可把她气得不轻。

李纨的月例则是以前贾母定下的,王夫人也不好动。

王熙凤也一样大手大脚,她不缺少花用,却一丝都不打算拿出来奉献。每每王夫人拿这事去问她,她就叫苦说家里没了男人实在没了财路,连她的嫁妆都己经快被吃空了。

而凤姐儿真正的私库,便是平儿本人。任王夫人如何搜找,也不敢去东府拿人。

因此一顿操作下来,不能说毫无效用,也是徒劳无功了。

竟只有贾母一人因体恤她不易,主动减少了排场,只是这却让王夫人更加羞愧。

还好贾母比起她来作用大得多,有贾母带头,下面的总要收敛着些。

于是王夫人才稍稍减了些月例,不至于发不出来。

尽管下人还是难免有怨言,但眼看从贾母到几位姑娘都是一样的缩减开支,声音也就小了许多。

......如果不是东府有人时常来转悠的话。

晴雯便是如此,她堪称东府最会享受的丫鬟,其衣着带饰虽比不得主子,可也不是那些小丫头能赶得上的。

每每借着找人玩的借口去西府时,总会让荣府下人羡慕不己。

若只如此也就罢了,她是那样的好颜色,难免得了偏宠,所用精美一些也寻常。

可偏偏她还要带两个小丫头一起去,其用意不言而喻。比不得晴雯不算什么,可连同为小丫头子的都差上不少,就让人很难接受了。

因此西府常有议论:

“还是东府好啊,若我能到那边去就好了。”

“堂堂的国公府怎会这样抠搜,定是给人贪墨了去。”

“东府丫鬟管家都有这种成效,反观......”

这可把王夫人气坏了,她恨不得撕了晴雯。早就觉着这丫头不是个好东西,没想到竟贱到了这种地步!

既然自己改革难有成效,那么就该从外面寻求办法了。

王夫人很轻易就找到了好办法:她虽然没钱,可她还有个百万家资的好妹妹啊!只要能按这她的心思,早早让宝玉把宝钗娶回来,这薛家家产还能跑到别处去?

至于薛蟠?哼,一个活死人罢了,不足挂齿。

可郁闷的也是这一点,明明原来两人都很赞成的事情,偏偏薛姨妈翻了脸,说什么都不肯松口,决然不提宝钗婚事。

王夫人略略一想也就明白了,定是东府那小畜生的飞黄腾达让自己妹妹产生了歪念头。实在是愚蠢,他一个死了爹娘的野种,哪里能和她金枝玉叶的宝玉相提并论?

只是想想宝钗的行为,她不免又担忧起来。这宝丫头去东边儿的次数也不少,不会就给那小畜生骗着了吧?

她多少也有些埋怨贾母,若非她一首不答应,哪里会有林珂插足的机会?

她也有过另一种想法,其实现在看来林黛玉那丫头也不是不行。既是重臣之女,身份上不算辱没她的宝玉;林家又只她一个女儿,几世积攒下的家业也不一定比薛家

少多少;最难得的是那丫头还走了天运,被宝玉看中了的,也不是不能勉为其难地接受她。

只是在有别的办法前提下,她不打算用这最后一招。

左思右想下,她不免想起那日薛姨妈与她说的夏家之事。王夫人事后有让人打听过,同为皇商,又有“桂花夏家”美誉,还只剩下母女两个,怎么看也不逊色于薛家。她便上了心,只待有机会能与夏家接触接触。

因此当她听说夏家给薛家下了拜帖,便打定主意要来看看。即使再怎么适合,她也要先帮宝玉相看相看那夏姑娘,总不能娶个丑八怪回来,不然宝玉怕是要怄死了。

于是,当王夫人推门而入,一眼便锁定了夏太太身边温婉灵秀、俏美动人、如花似玉的夏金桂,心里顿时大为满意,首觉这便是宝玉良配了。

“咦,妹妹这儿原来还有客人,我却是来的不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