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88002538 作品

第336章 送贾张氏一程 院里人都老了

深城的夏天总是来得早,五月初就已经热得让人透不过气。贾张氏坐在阳台上,看着两个重孙子在客厅里搭积木,最小的重孙女趴在她膝头,正用胖乎乎的小手指着她皱纹里的老人斑数数。

\"太奶奶,你脸上有星星!\"小女孩天真地说。

贾张氏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枯瘦的手指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头发。八十多年的人生像走马灯一样在脑海中闪过——饥荒年代的挣扎,嫁入贾家后的艰辛,中年丧夫的悲痛,老年丧子的不易,还有后来跟着孙子来到南方安享晚年的幸运。

\"奶奶,喝点水。\"贾梗端着茶杯走过来,关小关跟在后面,手里拿着刚切好的水果。

贾张氏接过茶杯,突然说:\"棒梗,我想回四九城看看。\"

贾梗愣了一下。自从十年前把奶奶接到深城,老人从未提过要回去。他刚完成一个大项目,正打算休假,便不假思索地答应:\"好啊,我陪您回去。正好带孩子们看看咱们的老家。\"

关小关体贴地补充:\"奶奶,咱们可以先去贾家村,再去张家庄,最后回四合院。您说好不好?\"

贾张氏的眼睛亮了起来,像有两盏小灯被点亮。她没说什么,只是紧紧握住了孙媳妇的手。

一周后,贾梗的专职司机开着新买的房车,载着一家人向北驶去。贾张氏坐在副驾驶,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彩。两个重孙子在后座叽叽喳喳,最小的女孩则躺在关小关怀里睡着了。

\"奶奶,您还记得贾家村什么样吗?\"贾梗问道。

贾张氏微微一笑:\"记得,怎么不记得。村口有棵大槐树,树下是口老井。我嫁到贾家那年,你爷爷就是从那儿挑的水,走了三里地...\"

她的声音渐渐低下去,仿佛沉入了遥远的回忆。贾梗从后视镜里看了妻子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了同样的想法——这次回乡,对老人意义重大。

贾家村的变化让贾张氏几乎认不出来。宽阔的柏油路代替了泥泞的土路,整齐的二层小楼取代了低矮的土坯房。但当车子停在村口,看见那棵依然挺立的老槐树时,老人的眼泪夺眶而出。

\"就是这棵树...就是这棵树...\"她喃喃自语,颤抖的手抚摸着粗糙的树皮。

村长带着一群村民迎了出来。这位贾家五十多年前嫁入贾家的媳妇回来了,村里人立刻热情地将他们请进了村委会。贾张氏被安排在正中的太师椅上,村里的老人们围坐四周,年轻人则站在外围,好奇地打量着这位\"贾家老太君\"。

贾梗这位长房长孙终究没有当贾家家主,但他在贾家的地位却是相当的高。贾家祠堂大开,贾梗上香……

贾张氏眯起眼睛仔细辨认着众人,力求能多几个相识的面孔。

往事如潮水般涌来。贾张氏用颤抖的声音讲述着半个多世纪前的故事,那些早已逝去的面孔在她的描述中重新变得鲜活。贾梗和关小关站在一旁,看着被众人簇拥的老人,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家族血脉的分量。

在贾家村住了两晚后,他们又驱车前往张家庄。这里的变化更大,几乎找不到当年的影子。村里健在的老人只剩三四个,当贾张氏报出自己父亲的名字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突然抓住她的手。

\"堂姐\"

两位老人相拥而泣。堂妹告诉贾张氏,当年她给庄里带回的机遇让庄里摆脱了饥饿,才有了后来的发展……

\"你是咱们张家的功臣啊!\"堂妹老泪纵横。

贾张氏却摇摇头:\"什么功臣不功臣的,都是应该的。\"

离开张家庄时,贾张氏显得异常平静。她坐在车里,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田野,轻声对孙子说:\"棒梗儿,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不忘本。\"

贾梗点点头,突然觉得奶奶这次回乡,像是在完成某种仪式。

到达四九城时已是傍晚。南锣鼓巷依旧热闹,只是翻修过的95号院更显庄重气派了许多。贾张氏站在院门口,深吸一口气,仿佛要把这里的气息永远记住。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院子里静悄悄的。贾家的厢房早已姓何,但格局未变。贾张氏站在窗前,看着里面陌生的摆设,恍惚间似乎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正坐在炕上缝补衣裳。

\"哟,这不是贾家嫂子吗?\"

一个苍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贾张氏转身,看见二大妈拄着拐杖站在院子里,旁边是已有很多白发的刘光齐。二大妈特意让大儿子回院子里看看的,没想到就遇到了贾张氏。三大爷阎埠贵闻声从屋里出来,三个年过八旬的老人面面相觑,突然同时笑出了声。

\"老阎!你还活着呢?\"贾张氏打趣道。

\"您都没走,我哪敢先走啊!\"阎埠贵笑着回应。

棒梗搬来几张凳子,三位老人坐在院子里聊了起来。他们说起大跃进的艰难,说起大风时的荒唐,说起改革开放后各家各户的变化。说到那些已经离世的老邻居时,三人沉默了片刻,但很快又笑着回忆起那些人的趣事。

关小关带着助手和孩子们去收拾临时住处,院子里只剩下三位老人和默默陪伴的棒梗。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斑驳的砖墙上,贾张氏突然对棒梗说:

\"棒梗啊,我走了,你又要从这四合院儿把我送出去。\"

棒梗心头猛地一颤。三十多年前,他就是从这里送走了父亲贾东旭,现在奶奶突然说这话,让他不敢深想。

\"奶奶,您说什么呢,您身体硬朗着呢。\"他强作欢笑。

贾张氏却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继续和二大妈、三大爷聊天,仿佛刚才那句话只是随口一提。

当晚,贾张氏睡得很早。她说有些累,想好好休息。棒梗不放心,半夜起来查看,发现老人已经静静地离开了人世,脸上还带着安详的微笑。

接到电话时,何大清和秦淮茹刚开车到京津交界处。自从被孙女打扰后,两人就离开了隐居地,一直在外游历。听到贾张氏去世的消息,秦淮茹的眼泪无声滑落。

\"我们得回去送她最后一程。\"她说。

何大清点点头,调转车头。两人在服务区乔装打扮,把自己化装成七八十岁的老人模样。何大清看着镜子里满脸皱纹的自己,突然笑了:

\"咱们这样,倒真像普通老头老太太了。\"

秦淮茹却没有笑。她想起贾张氏经自己当婆婆时的一幕幕,想起贾张氏为了棒梗付出的一切,心中五味杂陈。

回到四合院时,灵堂已经设好。贾梗只通知了家里人,何雨欣、何雨萌他们,现在四合院的老住户们也纷纷到场——刘光齐、刘光天、刘光福、许大茂、阎解成、阎解放、六根媳妇、秦力杰夫妻...这些曾经熟悉的面孔……

何大清和秦淮茹站在人群中,看着灵堂中央贾张氏的遗像。照片里的老人笑容慈祥,仿佛正在注视着这些来送她最后一程的人们。

棒梗作为长孙主持丧事,一切从简但庄严肃穆。当遗体即将被抬出四合院时,他突然想起奶奶昨天说的话,顿时泪如雨下。

\"奶奶...您是不是早就知道了...\"他低声呢喃。

葬礼结束后,老邻居们三三两两地离开。何大清和秦淮茹也准备走,却被棒梗叫住。

\"爸,妈\"他犹豫了一下,\"你们准备去啊,要不等办完奶奶的后事,你们到我那住几天……\"

离开四合院时,夕阳正好。何大清和秦淮茹站在巷口,回望这座承载了太多记忆的四合院。院子里,老邻居们的身影在暮色中显得格外瘦小。

\"他们都老了,连解娣今年都47了。\"秦淮茹轻声说。

何大清握住她的手:\"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两人转身离去,背影渐渐融入四九城的暮色中。在他们身后,95号院的门缓缓关闭,仿佛一个时代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