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吃火 作品

第155章 铁匠坊的急单

周桐站在县衙大堂上,手里捏着名册,眼睛却时不时往窗外瞟——地窖里的实验到底成没成?硝石水够不够冷?陶钵里的水会不会已经结了一层薄冰?

"大人?"杜衡的声音把他拉回现实,"该点卯了。"

"哦,哦!"周桐猛地回神,低头扫了一眼名册,又抬头看向堂下站得歪歪扭扭的衙役们,眉头一皱,"你们这站没站相的,真是我带出来的吗?"

衙役们面面相觑,有人挠头,有人耸肩,还有人偷偷打了个哈欠。

周桐的目光又转向站在一旁的杜衡和陶明,顿时更无语了:"杜主簿,陶老,您二位也是,现在连官服都不穿了?这像话吗?"

杜衡低头看了看自己一身素色长衫,干笑两声:"大人,今日并无要案,下官想着……"

"想着什么?想着偷懒?"周桐挑眉。

陶明在一旁捋着胡子,撇嘴道:"小周啊,老夫都这把年纪了,你还管我穿不穿官服?"他眯着眼睛,上下打量周桐,"倒是你,身为县令,自己不穿官服,反倒教训起老夫来了?"

周桐低头看了看自己——一身家常便服,连束发的带子都系得松松垮垮,确实没什么说服力。他挠了挠头,嘟囔道:"我那官服穿着费事嘛……"

陶明"哼"了一声,慢悠悠道:"老夫说到底只是来帮忙的,你小子倒好,自己带头不守规矩,还管起老夫来了?"

他捋着胡子,故意拖长音调,"再说了,老夫要是真穿官服,那岂不是跟你一样——堂堂正六品县令的袍子,你让老夫穿,合适吗?嗯?"

堂下众人憋笑憋得脸都红了,有人甚至偷偷背过身去,肩膀直抖。

周桐被噎得无言以对,只能举手投降:"错了错了,陶老教训得是。"他干笑两声,赶紧转移话题,"那什么……大伙儿各忙各的哈!"

说完,他脚底抹油,笑嘻嘻地溜了,留下陶明在后面摇头叹气:"这小子,越来越没规矩了……"

杜衡咳嗽一声,正色道:"诸位,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

话说周桐溜出衙门后,脚步一转,直奔铁匠坊。他边走边咂嘴,心想自己最近怎么总在衙门和铁匠坊之间来回跑?

不行不行,等这事儿忙完,他得去别处转转——比如河边钓钓鱼,或者去城北新开的小茶楼坐坐。

铁匠坊门口站着两个士兵,腰杆笔直,满脸严肃。周桐走近时,其中一人立刻抱拳行礼:"大人!"

周桐摆摆手:"辛苦了,赵德柱让你们来的?"

"是!"士兵挺胸抬头,"赵将军说,倪师傅打的兵器金贵,得有人守着,免得闲杂人等打扰!"

周桐差点笑出声——赵德柱这厮,分明是怕别人抢在他前头拿到新兵器,才派兵把门。他点点头:"行,你们继续站。"说完,抬脚进了铁匠坊。

刚进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周桐的额头上立刻沁出一层细汗。坊内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此起彼伏,火星四溅。倪天奇正坐在角落的木凳上喝水,见周桐进来,眉毛一挑:"你小子又过来催是吧?懂不懂慢工出细活?放心,那小姑娘的剑我打着呢!"

周桐笑嘻嘻地凑过去:"倪叔,我哪敢催您啊?"

倪天奇哼了一声,抹了把汗:"不过那丫头报的重量是不是错了?正常姑娘用的剑都讲究轻巧,她这个足足多了三斤——这丫头能挥得动吗?"

周桐干笑两声:"倪叔,您就这么打吧。要是剑轻了,她能舞一整天不消停;重点儿,她挥两下就累了,反倒省心。"

倪天奇斜眼看他:"没想到啊没想到,我倪天奇打了一辈子兵器,头一回给人打防身累赘。"他摇摇头,"要不是看在那丫头被吓着的份上,哎......"

周桐不好意思地挠头:"辛苦倪叔了。"

倪天奇灌了口水,抹嘴问道:"那你小子跑我这儿来干嘛的?铁料找到了?"

周桐眼睛一亮:"正是为这事儿来的!"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画着两个大小不一的长方体,各缺了一个面,"倪叔,您先帮我整这个,越快越好!"

倪天奇接过图纸扫了一眼:"就这?简单。"他指了指图形,"大的厚点儿,小的薄点儿?"

"对!"周桐点头,"大的要厚实些,小的薄一点,但接口处得严丝合缝。"

倪天奇卷起图纸塞进腰带:"晚上来拿。"他狐疑地打量周桐,"你小子到底要干嘛?"

周桐神秘一笑:"到时候您就知道了,保准是个惊喜!"

"惊喜?"倪天奇嗤笑一声,"还不如送两坛酒、切五斤酱牛肉实在。"

周桐连连点头:"马上安排!"说完转身就要走。

"等等!"倪天奇叫住他,"这玩意儿晚上就能好,但你答应我的铁料呢?"

周桐一拍脑门:"差点忘了!红城那边应该快运到了,我这就派人去催!"说完,一溜烟跑了。

出了铁匠坊,周桐掏出一块碎银子塞给门口站岗的士兵:"别傻站了,都是自己人,不热吗?麻溜的去买点酒肉送进去——记着,酱牛肉要城南老张家的,倪叔就认那口儿。"

士兵接过银子,咧嘴一笑:"大人放心,保证办妥!"

周桐满意地点点头,转身离开。走了两步,他又回头喊道:"对了!酒要醉春风,别买错了!"

士兵比了个手势表示明白。周桐这才放心地走了,抬头望了望天——日头正烈,晒得青石板路发烫。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嘀咕道:"下次出门得骑马了......"

幸好桃城不大,他沿着城西的小路走了一段,很快便到了城外的梯田。

五月的梯田层层叠叠,像一块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山坡上。早稻已经抽穗,青翠的稻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泛起层层绿浪。

田埂上野花点缀,蝴蝶在稻田间穿梭,远处还有农人弯腰除草的身影,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田边的水渠里,清澈的山泉潺潺流过,几只蜻蜓点水而过,荡起细微的涟漪。

周桐正看得入神,忽然听见有人喊他:"大人!"

转头一看,原来是吴毅——这位年轻衙役正带着几个农户在田边巡视,手里还拿着木尺,似乎在测量什么。

周桐笑着走过去:"哟,吴差爷,忙着呢?"

吴毅咧嘴一笑,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可不是嘛!今年雨水足,稻子长势好,得提前看看水渠通不通,别到时候涝了。"

周桐点点头,蹲下身摸了摸稻穗,指尖传来微微的刺痒感:"看样子,今年收成不会差。"

吴毅感慨道:"是啊,比去年强多了。去年那场鼠疫,差点没把咱们折腾死......"

周桐笑了笑:"今年要是丰收,咱们桃城的粮仓就能填满了。"

吴毅搓了搓手,眼中带着期待:"到时候,大伙儿也能过个踏实年。"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周桐站起身,拍了拍衣摆上的草屑:"行,你忙你的,我再去别处转转。"

吴毅抱拳:"大人慢走。"

周桐挥挥手,转身离开。走出一段路后,他又回头望了望那片绿意盎然的梯田,嘴角不自觉地扬起——若是风调雨顺,今年的桃城,或许真能迎来一个好年景。